豐臣秀吉:這個日本人為何會成為史上最大的倭寇?

2020-12-23 文史控

文/文定

1588年,是明朝萬曆登基的第二年,經過隆慶開關,高拱改革,大明的國力逐漸強盛,百姓也安居樂業,然後東方的日本卻是另一番景象。

這一年,日本頒布了「海賊禁制令」

所有膽敢違抗命令,繼續做海盜、出海貿易的人統統砍頭!這是倭寇侵擾大陸的數百年來,第一次來自日本官方的嚴令。下達命令的人,是中國人最熟悉和仇視的日本古代人物一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一個性格「無賴」的戰國風雲兒,憑藉武力和過人的把握機會能力統一了亂世。但大海剛剛平靜,豐臣秀吉卻悍然發動入侵朝鮮的戰爭,一舉成為史上最大的倭寇。

那麼豐臣秀吉是如何崛起的,他又是如何把握機會統一日本的?讓我們走進16世紀,了解那個史上最大倭寇。

一 出身微賤的天下人

日本的男人在一起聊天,如果聊到豐臣秀吉,定會舔舔嘴唇:「太閤大人啊,那個幸運的無賴!」不要誤會,說秀吉「無賴」不是鄙視他,事實上,豐臣秀吉在日本的人緣好得出奇。

出身貧賤,白手起家,積攢實力,奪取天下,豐臣秀吉的故事就是那經典的草根奮鬥史,他完成了無數日本人心中最隱秘的夢想。秀吉儘管名在外,但在日本人心目中,他是個善於把握機會的了不起的人物。

未發跡的窮小子時代,他叫木下藤吉郎;

在織田信長手下做大將時代,他改名叫羽柴秀吉;

統一日本,當上「關白」後,天皇親自賜姓「豐臣」,從此有了我們悉的那個名字:豐臣秀吉。

對了,他還有個出名的外號:猴子。

二 從奴隸做起

秀吉出生於日本尾張國愛知郡中村(今日本愛知縣名古屋市),他的父親和無數日本農民一樣,平時插秧種地,戰時充當「足輕」跟隨領主出徵。足輕是日本古代軍隊中最底層的士兵,足輕足輕,顧名思義是沒有馬騎,靠「足」走的,身披簡陋胸甲,手執竹製長矛,衝鋒在前封賞在後,官稱足輕,俗稱炮灰。根據日本的史料記載,秀吉的模樣很醜陋,長得像個猴子,他的主公織田信長就直呼他為「猿」。秀吉幼時歷盡磨難,他八歲喪父,隨母改嫁給一個茶藝師,日子過得很貧苦。他做過小和尚,做過走街的行商。十七歲那年,不甘平庸一生的秀吉投奔到尾張國大名織田信長帳下,充當一名雜役。

織田信長是日本戰國史上的一代霸主,以統一天下為生平所願,他的部下將星雲集,但秀吉實在有過人之能,從雜役到足輕隊長到大將再到家老,上升的速度猶如火箭。

在苦難歲月裡磨練出來的機智和圓滑,讓這個其貌不揚的小夥子顯得與眾不同。別人不屑幹的事他能幹:為討主公歡心,他把草鞋放在懷裡捂熱了給信長穿;別人幹不了的事他也能幹:信長要修築一座前沿城堡,兩位重臣都失敗了,秀吉卻在一夜築成。性格暴躁卻又很珍惜人才的信長對秀吉的才智大加賞識。秀吉很快在信長家的地位越來越高,後來,信長做主,把重臣淺野長勝的養女寧寧嫁給了秀吉,秀吉就此擺脫了微賤的農民身份,正式踏入了士族的行列。在跟隨信長的二十多年間,秀吉足智多謀,作戰勇敢,到了信長「上洛」—進軍京都前,秀吉已經成為信長最心腹的大將之一。信長是個對部下異常嚴厲的主公,但是說來投緣,他對這個容貌醜陋的「猿」,始終言聽計從,寵信有加,而秀吉也用屢立戰功來回報。

三 掌握機遇,統一日本。

織田信長進京後,掌控了以京都為中心的近畿地方,不但把日本最富庶的地方控制在手,還利用大將軍之名「挾天子以令諸侯」,威名達到了戰國時期的頂峰。當時,日本全境六十六國已有一半歸順,織田氏統一天下只是時間問題了。但恰在此時,歷史給信長開了個天大的玩笑。

本能寺事變!信長被家臣明智光秀所弒。

1582年6月2日,信長的得力大將明智光秀突然發動兵變,夜襲投宿京都本能寺的織田信長,在少數護衛全部戰死後,信長被逼自焚身亡,子信忠同時切腹自殺。這就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本能寺之變」。

明智光秀為何發起兵變,是日本戰國史上一個最大的謎團,大部分的日本學者都傾向認為,是信長對他的肆意侮辱導致背叛。我們確切知道的是,在那個血腥的黎明之前,奉命西徵的明智光秀卻命令士卒「調轉方向,說出了著名的一句話,敵在本能寺!

主公被殺的驚天事變被當時正在徵伐毛利氏的秀吉得知後,秀言迅速談和撤圍,五天內急行軍200公裡趕回京都平叛,一戰殺死了明智光秀。秀言的高明之處是他先於信長諸將,第一個高舉信長旗幟討伐叛賊。

殺死明智光秀後,秀吉儼然成為信長繼承人。此後,秀吉擊敗、殺死了反抗自己的信長諸子和

重臣,1586年受天皇姓「豐臣」並就任關白,關白是文宮之首,相當於攝政宰相。次年,秀吉以不可抵擋之勢統一了日本成為天下人。(天下人在日本語裡的意思是天下的霸主)

豐臣秀吉從一個奴隸到掌握日本的太閤,確實是一部奮鬥史。只可惜晚年的他昏庸,居然進攻大明,面對各方實力的懸殊,其後果不言而喻,對於這個梟雄,文史君最後用日本賴山陽的一句評語結尾吧。「使太閤生於女真間,而假之以年,則烏知覆朱明之國者不待覺羅氏哉,蓋其為人,酷肖秦皇漢武、而雄才大略遠出其右。夫漢武乘豐富馭區宇,不論可也。秦皇挾六世之積威,蹶哀殘之六國,孰與太閤之徒手奮起,制服群雄」?

相關焦點

  • 日本猴子豐臣秀吉想將唐之國土納入日本
    日本猴子豐臣秀吉死去了,帶走了無數遺憾和擔憂。為什麼叫他日本猴子,這要從他的出身說起,父親在戰場傷殘,不治而死!因為,沒有錢治療不起,就死去了!母親為了生活帶著孩子們改嫁,因為營養不良豐臣秀吉長得很瘦,養父叫他猴子!離開養父的家,四處流浪!猴子的最大願望就是給一個武士老爺當長工,日本戰國時代就一個特點,亂!只要能打,就可以當王!
  • 基本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家族 為何二世而亡?
    豐臣秀吉的家族,基本上完成了對日本大部分地方的統一號令。但就是這麼一個從亂世中崛起的家族,為什麼會在豐臣秀吉似乎迅速敗落。最終二世而亡呢?應當承認,出身低下的豐臣秀吉能夠成為統一日本的「天下人」,其勵志人生和傑出才能值得肯定。不過,豐臣秀吉在統一日本期間和統一日本之後也犯下了一些致命錯誤。
  • 豐臣秀吉曾想「搬家」寧波?
    到了他的後來者豐臣秀吉,則更是落實到行動,要在生存之年,將大明領土劃入日本版圖。萬曆十二年(1592年),豐臣秀吉坐鎮日本,指揮十二萬大軍,入侵朝鮮。然後遭到了朝鮮「大哥「明朝的兩次暴擊,一代梟雄的「侵略霸業」折戟沉沙。雖然最後侵略的「營業」全部破產了,但是豐臣秀吉生前吹下的牛皮卻都被歷史學家記錄了下來。
  • 豐臣秀吉為何敢與明朝叫板?五個原因解釋了一切
    豐臣秀吉為何敢與明朝叫板?五個原因解釋了一切文/新島,現為在校大學生,對歷史有濃厚的興趣,有豐富的知識儲備配圖聲明/本號所使用配圖均來源於網際網路,且難以查證著作權人,若有來源我們定會標記,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本號,我們會認真解決!
  • 出身貧賤的日本梟雄: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的父親木下彌右衛門曾經在織田家擔任「鐵炮足輕」(火槍步兵),受傷後回到老家當農民。在豐臣秀吉一統天下後,或許他認為必須誇張自己的背景,使自己更具有權威性,另一方面,或許只是他自己的自卑感作祟而已。不過當他從替織田信長拿拖鞋的身份,搖身一變成為天下霸主時,連當時的知識份子也覺得不可思議,認為他似乎不只是個凡人。因此,對於當時的一般民眾而言,或許「太陽神之子」是個能夠讓人接受的說法。
  • 日本戰國英傑‖豐臣秀吉
    小豐臣秀吉的武士之道只能擱淺,甚至於那平凡的底層小家庭也是被突如其來的貧窮給衝得支離破碎。 窮,所以母親無力獨自一人撫養孩子,走投無路之下,這個女人只好帶著七歲的豐臣秀吉和姐姐阿友改嫁給同村的男人竹阿彌。生下了弟弟豐臣秀長與妹妹阿旭(朝日姬)。 然而,願意接受帶有一兒一女的寡婦,不知情的人會以為繼父竹阿彌是個好心人。但顯然這是一個錯誤的猜測。
  • 豐臣秀吉當時真的以為自己可以滅掉大明嗎?
    豐臣秀吉的其他「鐵桿」們也是跟著興奮:比如加藤清正,張口就給豐臣秀吉要二十座中國縣城,龜井茲矩則是看上了浙江台州……仗還沒打,這幫人就已經商量著分中國的土地了。那麼問題來了,豐臣秀吉一伙人,這群剛剛統一日本的「戰國精英」,會想到如此不靠譜的計劃,而且還信到如此虔誠?
  • 萬曆朝鮮戰爭,豐臣秀吉意在入侵明朝,為何他覺得自己能滅大明?
    不光是豐臣秀吉,他的手下們也是自信滿滿,比如加藤清正仗還沒打就先開口要了二十個明朝的縣城作為封地,龜井茲矩則是要了浙江台州……日本只是一個彈丸小國,為什麼豐臣秀吉和他的手下們會自信心這麼膨脹呢?豐臣秀吉當年只是織田信長手下的一個足輕,但卻結束了混亂的日本戰國,相當於日本的秦始皇,昔日那麼多牛逼的大名都成了過往雲煙,只有豐臣秀吉一人笑到最後,你說他膨不膨脹。在他看來,他是命中注定要統一世界的。1591年,豐臣秀吉致書朝鮮國王,想要借道出兵大明,並且勒令朝鮮「秀吉入明之日,其率士卒,會軍營,以為我前導。」
  • 揭秘豐臣秀吉與織田信長竟然是這樣的關係丨日本歷史
    在青洲會議時,豐臣秀吉又得到了丹羽長秀和池田恆興等人的支持,成為了接替織田信長的人選。後來,豐臣秀吉又擊敗了柴田勝家和織田信長的兒子織田信雄,從真正意義上取代了織田信長。日本的史書《太閤記》記載了豐臣秀吉一生從平民到關白的歷史,從這部書中,也能很容易地看出,豐臣秀吉與織田信長是什麼關係。
  • 萬曆朝鮮之役時,豐臣秀吉為何相信能和明朝長期抗衡?
    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分析:一、豐臣秀吉的迷之自信日本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迷之自信」的國家,豐臣秀吉作為這個國家的人,當然也相當有自信。豐臣秀吉幼年家境貧寒,可是他不甘心屈從命運,於是少年時就四處遊蕩,憑著自己的本事被織田信長所信任,織田信長在政變中被殺後,豐臣秀吉繼承了他的位置,經過一系列戰爭統一了日本,結束了日本戰國時代。但是他的自信告訴他,幅員遼闊的明朝也應該是他的土地,所以豐臣秀吉決定攻打明朝的藩國朝鮮,打下了朝鮮再攻打明朝首都北京,讓整個中國成為日本人的天下。
  • 豐臣秀吉出身低微,為什麼能統一日本,成為日本戰國三傑之一
    豐臣秀吉、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並稱日本戰國三傑,如果說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都是出身優渥的富二代,那麼豐臣秀吉的出身,簡直沒有辦法和他們相比,那麼他又是怎樣逆襲成功的呢?此時豐臣秀吉才7歲,他的母親無力撫養他和他的姐姐,只得帶著他們改嫁給村裡一個叫竹阿彌的男人。由於貧困,豐臣秀吉生得瘦小不堪,長得像猴子一樣難看。竹阿彌很討厭他,時常對他非打即罵。特別是他的母親先後又生下兩個孩子後,他便更難在這個家中立足了。長期飽受羞辱的豐臣秀吉,在萬般無奈之下,只得離家出走。
  • 豐臣秀吉:他一生順應時勢,從一介平民成為統治日本的太閤
    他的辛苦工作雖然得來了松下嘉兵衛的誇獎,但得到更多的是同事們的嫉妒,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學會了忍耐,但是他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在松下家打了4年的工後,最終他還是離開了松下家,開始另一次闖蕩江湖了。這一次他只能一邊打點雜活,或是幹點零星的小買賣有些時候不得不向好心的人要些飯來吃,那是他一生之中最苦的時期。
  • 豐臣秀吉活著的時候為什麼不除掉德川家康?
    在先今,關於日本這一時期的影視作品、遊戲等作品都非常的多,以至於讓很多人都了解了這段歷史。在日本戰國末期,有著三位傑出的大名,他們都為日本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貢獻,這三人被稱之為「日本戰國三傑」,分別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  而在這三人中,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深受日本人的喜愛。而德川家康卻跟我國歷史上的司馬懿一樣,雖最終得了天下,卻都不受所在國的喜愛。
  • 豐臣秀吉與諸葛亮
    相比於歐美的「成功學」,沈版主更喜歡讀些日本人寫的勵志書。在介紹成功理念的同時,結合了大量日本古代人物故事和一些中國古人的事跡。其中描寫最多的,日本古人中數豐臣秀吉,中國古人中則是諸葛亮。因為日語語序是謂賓顛倒的,所以無論是日版書籍,還是日語影視,翻譯過來總是有點怪怪的味道,不是那麼通順。而讀日本古代史,沒有一個好的譯本還真是不容易。
  • 豐臣秀吉的野心:死後要葬在寧波!寧波憑什麼徵服了他?
    被勝利衝昏頭腦的豐臣秀吉,又「雄心大發」,開始描繪他獨霸亞洲、徵服世界的宏偉藍圖——借道朝鮮,攻取明國,遠控印度。在他的設計方案中,「理想」實現後,將日本天皇遷到大明王朝的首都北京,他自己則坐鎮寧波,直到死後,葬於寧波。偏居一隅的「倭酋」豐臣秀吉為何對寧波如此情有獨鍾呢?2/亂世草根
  • 豐臣秀吉已經封神,李舜臣也成為民族英雄,而戰勝者明朝將軍陳麟卻...
    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戰敗者豐臣秀吉成了日本的神,戰爭小跟班李舜臣成了韓國民族英雄,而我們大明幫助高麗抗擊倭寇的卻被高麗人抹黑成貪汙受賄,魚肉百姓,橫行鄉裡,且膽小如鼠,懦弱無能!真的如此嗎?這就是歷史嗎? 不是的!
  • 日本戰國風雲史:偷桃竊國,熱衷改名字的「猴子」——豐臣秀吉
    在織田信長攻打朝倉時,淺井家背叛織田,聯合朝倉反攻織田信長,亂軍之中,豐臣秀吉親自殿後,保護織田信長安全撤離。逃出升天的織田信長從此將豐臣秀吉視為心腹,在消滅淺井之後,將他的領土封賞給了豐臣秀吉。豐臣秀吉從此一躍成為戰國時代雄踞一方的大領主。當上大領主的秀吉怎麼能叫木下藤吉郎這麼老土的名字呢?於是又一次改名,改成羽柴秀吉。
  • 豐臣秀吉為何對「南蠻文化」又愛又恨? | 短史記
    ……圖:豐臣秀吉這個手筆讓傳教士們眾說紛紜。在給梵蒂岡的報告裡,他們尋找了一個最勉強的理由:豐臣秀吉極為好色,在九州期間物色了「幾個基督教貴族少女」,這些少女卻因為「一夫一妻」的教規躲藏起來,這才導致了豐臣秀吉的惱羞成怒。此後幾年,這個說法在西方廣為流傳。
  • 豐臣秀吉為何放棄徵夷大將軍 而謀求關白呢?
    那麼作為武家出身的豐臣秀吉,為何要放棄「徵夷大將軍」的官職,而謀求「關白」呢?許多人都認為乃是豐臣秀吉的出身低,沒有源氏、平氏的血統。致使豐臣秀吉沒有開創幕府的資格,只得退而求其次。其實,絕非如此。在日本戰國時代,為抬高門第而偽造家世的也不乏其人。雖說,豐臣秀吉的出身太低,偽造起來也沒有太大的信服力。但是,日本的家名是可以轉讓的。
  • 豐臣秀吉為何要把朝鮮士兵的耳鼻割下運回日本,還給他們修建耳塚
    正文 16世紀末,從朝鮮半島開往日本的海船上,滿載著戰利品,還有用鹽醃漬過的人的耳朵和鼻子。 在發起侵朝戰爭的初期,豐臣秀吉並未下令採用割去敵人耳鼻的方法來統計戰功。 直到有一天,島津軍帶了一個很壞的頭,他們在獲勝後把敵人的耳鼻獻給了豐臣秀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