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過三巡到底是喝了多少酒?菜過五味,又是哪五味?原來是這樣!

2021-01-08 桃筱石

我們常常說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便是道別之時了。那麼酒過三巡到底是喝了多少酒?菜過五味,又是哪五味呢?其實酒過三巡這種說法大概起源於人們圍桌進食之後,因為在唐代之前人們進食的方式是席地而坐,各有一套餐具分餐而食,像我們現在吃的自助餐,所以斟酒也不會有尋的感覺,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鴻門宴就是採取分餐的模式。

項羽和項伯坐向東、範增南向而坐、劉邦北向坐、張良西向坐一人一案,案子上有酒有肉,人們分散而做斟酒、敬酒,往往不會起身兒舉手示意。而到了唐代,人們開始圍著桌子吃飯了,像宮樂圖當中宮女圍著案子而坐,一位宮女執掌長柄勺,為其他宮女輪流針灸,這才有尋得一位。尋在古漢語中是動詞也是量詞,二人對酌酒至三巡,也就是說兩個人對著喝酒斟酒三次或者多次。古人敬酒一群即為一輪,三巡自然就是三輪,不過這個三往往不是確指,而是泛指多次的意思。所謂三巡基本上就是三遍,主人給每位客人斟一次酒,斟過三次客人都喝光了,這叫做酒過三巡。酒過三巡,這表明宴會已經到了一定的深度,有什麼實質性的問題可以開始談了,或者說宴會已經接近了尾聲。

我們來說第一巡講究的是點到為止,再到第一杯酒時,一般是涼菜上來的時候,大家都會點到為止,客客氣氣的開始喝第1杯,小酌幾口,胃口大開,全身都放鬆下來,思維也開始變得活躍,那種初見時的尷尬與隔閡已經慢慢融化。

二巡就到了自我表現的黃金時期了,一般是上熱菜的時候,用了幾口熱菜之後,起身敬第2杯酒,嘮嘮家常、縮短距離,基本上就開始說正事了。

而第三巡酒一般是配著硬菜上桌的,從一巡的點到為止,到三旬的酒逢知己喝的不是酒,是不想散的局。這時候三旬已近酒也不再是酒了,他成了精神的慰藉與孤獨的陪伴。主人真過三次酒之後,客人們基本上都已經微醺上頭了,這個時候就可以互相敬酒、相互聊天,自由發揮了。

而菜過五味大家再熟悉不過了,按照五行的說法,酸甜苦辣鹹是五味的基本,其他味道都可以由此延伸出來。菜過五味顯而易見,五種味道的菜都已經吃過,而事實上五並非是雀之五味,有的時候也指桌上有很多的菜,菜過五味可以理解為桌上的每樣菜品都已經品嘗過了。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連起來看就是一套比較規範的飲酒禮儀。能不能完全按照三和五去執行,顯然是不可能的。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除了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外,還有唯酒無量不及亂之說,意思就是要告訴大家,雖然多飲幾杯,但也要能自持,要保證不失言、不失態。

相關焦點

  •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中的五味到底是哪五味?不是酸甜苦辣鹹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出自周朝的一本叫《酒規》的書,是一部周朝用來說喝酒時候禮儀的書前一句「酒過三巡」。「巡」是指在座之人斟滿酒,三不一定真的是三次,也會是更多次,在這裡是虛指。所以指給所有人加過三次酒了,但是並不是指敬過三圈。
  • 古人講「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到底啥意思?金種子酒來告訴你
    我國釀酒歷史悠久,酒文化也是源遠流長,其中關於酒的文學作品、典故、諺語屢見不鮮。古人講的「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就是一句與酒有關係的民間諺語,但現在很多人並不了解,這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到底是什麼意思,今天金種子酒來告訴你。
  • 古人說「酒過三巡」,到底是哪三巡?為啥這麼說
    古人說「酒過三巡,大家有些飄了」、「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便是道別之時了」、「酒過三巡,膽變大了,話變多了」之類的話。「酒過三巡」到底是喝了多少? 我們在聚會或者酒宴上的時候,當聽到酒過三巡和菜過五味這兩個詞的時候,就知道這場酒宴已經到了尾聲了。那這三巡到底是哪三巡?
  • 五味鴨,哪五味?酸甜酒辛鹹,酒是重要的一味
    ,哪五味?大眾所熟知的五味是:酸甜苦辣鹹。有這麼一句耳熟能詳的話「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什麼意思?酒飽飯足唄,吃過了飯桌上的所有味道的菜,那不飽才怪。老祖宗是玩數字的高手,其實三和五都是虛數,三杯和五味都可以泛化出無窮的味道。江西的三杯雞已經有了另一個版本的臺灣三杯雞。
  • 「五味」指的是哪五味?它們從何而來?
    五味是哪五味?我們雖然常說「五味」,但是五味具體指的是哪五種味道,眾說紛紜。酸甜苦辣鹹、辛酸甘苦鹹,前者往往是用來形容食物的,後者則是中醫五行學說中常用的詞。但是,兩種「五味」之間最大的區別是辣與辛,這與辣椒傳入中國的時間有關。雖然如今大江南北都有嗜辣的癖好,但其實辣椒明末才傳入中國,到現在也就三四百年。
  • 仁懷酒匠徐強:感受五味,心鑄好酒
    徐強湊近杯口聞了聞又喝了少許,白酒潤溼了舌苔,舌尖碰撞著上顎,發出「啪嗒啪嗒」的響聲,這是用對甜味最敏感的部位舌尖感受醬酒回甘的過程。「酒還不錯。」徐強評價了這杯酒,馮國躍面帶笑容。看到徒弟表現出的成就感,徐強仿佛看到了幾十年前自己的模樣。
  • 民間傳說:無賴騙酒喝,神仙也沒轍
    裝著和別人很熟的樣子,騙吃騙喝,最後腳底抹油,被騙的人才恍然大悟,卻又無可奈何。今天就和大家講一個喜歡佔別人便宜,連神仙都拿他沒門的無賴故事。從前有個酒店,因價廉物美,服務態度好,生意很興隆。開門做生意,接待的是四方來客,這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來往的客人多了,什麼稀奇事也不算稀奇。
  • 五味鵝你吃過沒?你知道是哪「五味」嗎?大廚教你做法和技巧
    五味鵝最為講究的就是五味,製作出來的鵝酸、甜、甘、辛、鹹,五味適宜這道菜味道才會更好,而這五味主要靠什麼配料來製作,配方中都有什麼?把握好以上五種味道配料的搭配,這樣製作出來的五味鵝味道才會更好,詳細的做法下面分享。
  • 知酒事連喝三杯?為什麼酒桌上敬酒和罰酒都需要三杯呢?
    中國第一酒類消費媒體  最受歡迎圖文公號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酒評網「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 讀過黃帝內經之謹和五味
    現在,人們不會這樣問了。 民以食為天,吃飯是人生的一件大事。 我的父母也是這方面的楷模,一直保持著勤儉節約的美德。 我也曾經經常批評我的父母,當然是從健康的角度。
  • 品酒之五味——甜、酸、辣、苦、澀
    每一種酒,都含有甜、酸 、辣、苦、澀五種味道。在酒體中,這五味都要有適當的比例,否則就會破壞酒質的平和。比如,甜味偏多了,會覺得膩口;酸味偏少了,會覺得口淡,不爽口;苦味少了,就會有不清口之感;而適當的澀味,則可以增加酒的後味;此外,還有一點辣味,方能起到刺激的作用。
  • 酸甜苦辣鹹人生五味
    酸甜苦辣鹹人生五味不記得經歷過多少次的背叛,不記得經歷過多少次父母的打罵,也不記的經歷過多少次的柔情似水,想不起來自己偷偷流過多少次的眼淚,多少次一個人獨處時撕心裂肺的吶喊。人生五味酸甜苦辣鹹。每種味道都是生活的調味劑。沒有背叛哪來的真誠。沒有打罵哪來的心疼。沒有撕心裂肺的痛苦,哪來的柔情似水的甜蜜。酸甜苦辣鹹人生五味。
  • 南懷瑾、馬星野演繹五味和鄉愁佳話
    留下了一席佳話  「清朝王羲之」題寫《五味和》  五味和,始創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當時,年輕氣盛的寧波慈谿王村人楊正裕來溫州經商,與馮伯禎等寧波商人集資500銀元,合夥開設「五味」蜜餞店,原址在市區饅頭巷,今在鼓樓街西段,店門三間,兩側砌有「蜜餞海味各種醬酒、南北果品罐頭茶食」楹聯。  馮伯禎是慈谿的富商,富而思文。馮家為了子女知書達理、討個前程,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那時候沒有「學區房」,流行的是請「家教」,類似私塾先生。
  • 咱們好滋嘍一口酒,吧嗒一口菜,痛快的喝兩口!
    喝什麼酒就什麼下酒菜兒,隨便您自己個兒。哥幾個聚一塊兒可不是比吃喝來了,喝二鍋頭喝衡水喝紅星?您隨意,喝黑壇兒散酒一毛三的?只要您樂意。絕對沒人得意好酒的貴,也沒誰覺著散酒跌份兒,一樣滋嘍一口酒,吧嗒一口菜,過著癮。真有那喝茅臺的主兒也不到這兒來啊,您說是不?
  • 酸為什麼是「五味」之首?解構中國人的酸食DNA
    《酸食志》,要雲 著,低音·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20年4月我在《辣味江湖》一書中曾說過,「中國人的飲饌,歷來講求五味調和。但是中國太大,地理複雜,氣候各異,物產不同,民族眾多。八方之人,對五味各有偏好。
  • 沒喝過早酒,不算到過湖北
    早酒的精髓在於一個「早」字。拼的就是一個早,過了十點後,就不算早酒。真正的早酒原教旨主義者,會在六點準時坐在街頭早酒攤的塑料椅子上。,或者農夫山泉的瓶子端上來給你,只有到入口的那一瞬間你才會知道自己喝的到底是什麼酒。
  • 濃鬱的酒 微醺的醉 溫暖的風
    03酒中的情懷紅酒講究品鑑,在意環境。情在酒裡,酒入心中,微醺的感覺返回腦海,人就飄飄然然的開心起來。少了些客套、多了些隨意,酒的滋味仿佛又濃厚了不少。心中被壓了許久的情懷被打開了一絲縫隙,一點一點的鑽了出來,成為了與酒而伴不可或缺的又一道大餐,訴說著酒後的感動和真情。
  • 酒要少喝,話要少說
    要麼與別人鬥酒,喝的酊酩大醉,口吐苦膽,不醒人世;要麼打開話匣子,在背後說別人的隱私或者說人家的壞話。要麼吹牛皮,無所不能;要麼認慫,一人不如;要麼顛倒黑白,胡亂編造,無中生有;要麼捕風捉影,任意猜測。酒喝多了,話說多了,人性醜陋的一面就會表露出來,有的真是不堪入目,不堪入耳。無論何事一旦過猶不及,必有所失。尤其是喝上酒以後更是如此。
  • 食療養生要掌握四氣五味
    研究食物的性味(四氣、五味等),是中醫食療養生的基礎。
  • 我所喝過的茅臺及其嫡系酒
    從今天開始,我在原酒評的基礎上,推出一個大眾容易接受的酒評,酒評文字簡短精煉,敘述方式將以某一產區、某一品牌酒為切入點,把我品過的相關酒進行一個點評。對於這類文章,因為點評的內容比較多,所以篇幅比較長,所要準備的時間也比較長,因此發帖的頻率會相對較低,我儘量保證半月發一次這樣的帖,其他的時候還是按部就班的發原來的酒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