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出自周朝的一本叫《酒規》的書,是一部周朝用來說喝酒時候禮儀的書前一句「酒過三巡」。「巡」是指在座之人斟滿酒,三不一定真的是三次,也會是更多次,在這裡是虛指。所以指給所有人加過三次酒了,但是並不是指敬過三圈。當然也可以這樣理解:「第一巡」是指主人敬主要賓客,「第二巡」指主要賓客回敬主人,「第三巡」是指主人敬本桌所有客人,這樣「三巡」之後,就叫做「酒過三巡」。當然了,現在我們所說的「酒過三巡」指的大家酒都喝差不多。
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中的五味
說起五味,很多人脫口而出就是「酸、甜、苦、辣、鹹。」,其實在《呂氏春秋》中的說法卻是「酸、甘、苦、鹹、辛。」
這其中的「甘」,可以理解為現在的甜味,但是「辛」味,雖然現在經常說「辛辣」,但是「辛」味並不是「辣」味,「辛」更多的是作用是氣味,可以通過用鹽來消除食材中的「辛」。南方地區的泡仔姜,用鹽水可以泡掉姜中的「辛」味,而用鹽水泡辣椒,做出來的辣椒的辣味卻會更濃。
辣不是一種味道
辣椒在明代中期才傳入中國,在江浙地區,主要是作為花圃裡的觀賞植物,直到傳入西南地區,才真正發揮了它的作用。
辣椒花
但是,「辣」其實並不是一種味道,辣椒中的辣,主要來自辣椒中的辣椒素、二氫辣椒素,辣椒中含有的辣椒素越多,它的辣度就越高。表示辣度的單位叫做「史高維爾」。
而「辣」,其實是辣椒素作用在三叉神經的痛覺以及熱感(也叫「灼燒感」),早些年有餐館使用魔鬼椒作為材料,要求來吃使用魔鬼椒的顧客籤下「生死狀」,其實就是怕顧客在吃的時候真的被魔鬼椒辣死,其實是怕顧客真的被痛死。
魔鬼椒含有100000單位左右的史高維爾,而世界上最辣的辣椒更是有一百萬單位以上的史高維爾,別說聞,就是靠近就能讓人眼睛睜不開,我們平時很多人都受不了的重辣火鍋,也不過幾千單位的辣度,辣並不是一種味道。
所以,關於五味有一種說法叫做「酸、甜、苦、鹹、鮮」。
後起之秀:鮮
鮮味,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一直很重要,比如我們說一條魚好不好,會說夠不夠「鮮」。
《紅樓夢》中劉姥姥遊大觀園,特別中意一道叫「茄鯗」的菜,問鳳姐兒起怎麼做,鳳姐兒說「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籤了,只要淨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裡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劉姥姥聽了,搖頭吐舌說道:「我的佛祖!倒得十來只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劉姥姥進大觀園
其中的的雞湯、新筍、蘑菇、五香豆乾等,都是自帶鮮味的材料,也是如此,才能讓劉姥姥吃得直叫「怪道是這個味兒」。
現在我們已經有了味精、雞精這些提鮮的材料,鮮味不再像古時候那麼難得,但是五味「鮮」其一也不是沒有道理。
五味不止五味
那麼「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中的五味到底是上面哪五味呢?其實都不是。
讓我們再回頭去看《呂氏春秋》中的話:調合之事,必以甘、酸、苦、辛、鹹。先後多少,其齊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變,精妙微纖。這話是說:調味這件事兒,必須用甘、酸、苦、辛、鹹,用哪一樣,用多少,先放哪種味道後放哪一種味道,適當的掌握讓味道融合到一起,這鍋裡面的變化,非常的微妙。
其實,不管「酸甜苦辣鹹」也好,「酸甜苦鹹鮮」也罷,都只是中餐之中的基本味道,經過廚師之手的精心調配,可以呈現出各式各樣的的精彩滋味。
像川菜就有二十四味型之分,從最簡單搭配的「鹹鮮味」、「酸甜味」,到包含了多種味道變化的「麻辣荔枝味」,包含了「鹹、甜、麻、辣、酸、香、鮮」的「怪味」,都是五和融合之後更精彩更多變的味道。
怪味雞
「菜過五味」,其實指的是:廚師已經把很多不同的菜式、不同的味道展現出來了,這桌酒席大家都吃盡興了,主客盡歡,下面應該聊點和吃喝無關的事兒了。
寫在最後:前面沒有說過的「麻」,其實麻也不是一種味覺,而是一種震動感。只是「麻」與「辣」都能增加菜入口之後的變化,所以也被用在了調味中,中國菜追求的是「五味和」,味道和諧的菜才是好吃的菜。其實不需要計較哪種味道是味覺,好吃才是硬道理。
參考:曹雪芹《紅樓夢》《呂氏春秋》袁新民,黃小鳳."香辛料的發展現狀及其在調味品上的應用."中國調味品 .03 (1995):2-6.Print.孫麗娟,王明秋."中國菜餚特點和常見菜餚味型的主要特徵."科學與財富 .6 (2011):218.Print.韓政."中國烹飪的主要特徵——味."才智 .19 (2010):198.Print.張建華."中國菜餚中的五味 五色和五香."烹調知識 .2 (2009):10-11.Print.劉洪仁."烹煮八珍 調和五味——中國古代的烹調."深交所 .7 (2013):94-100.Print.侯官響."辣椒傳入中國與湘川菜系的形成."楚雄師範學院學報 v.33;No.227.02 (2018):7-18.Print.
我是摸魚廚子,一個硬核科普美食知識的廚子,這是我關於美食科普的原創文章,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美食類知識,歡迎關注我或者私信我你想知道的,我在以後會持續為你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