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女兒生了急病,銀河映像之所以拖更也是因為這個,銀河的作品本來就黑布隆冬,加上為娃的病捉急,這周過的極悲催。
好在昨天病情好轉,馬上要出院,可以有心情聊聊剛上的《玩具總動員4》了。
我猜《玩具總動員》這個IP在國內應該不是特別熱,剛看了下票房,2天了還不到6000萬,不過它對皮克斯、對整個動畫電影行業都意義重大。
1995年,當時還屬於賈伯斯的皮克斯(Pixar:Pixel+Art)工作室推出了全球首部純CG動畫長片《玩具總動員》,這也是皮克斯的發軔之作,此時距離工作室創立已過去了十多年,穩紮穩打也成為皮克斯可以長青的理念基石。
24年前的3D效果現在看來當然顯得很粗,但在當時已是了不得的成就。
截止到2010年《玩具總動員》只出了三部,雖然就算你一點兒沒看過也不太影響看《玩4》,我還是把《玩具總動員》的歷程簡要說一下,讓你更好的對接到續續續集。(人物的性格是延續的)
《玩具總動員》的雛形是1988年的小短片《Tin Toy》,皮克斯將視角放到玩具身上,來看孩子們是有多「熊」。
由於小孩子是」反派」,當時的渲染能力也不行,所以寶寶們都是下面這幅鬼德行。
小男孩安迪的家中,主角胡迪是玩具組織的大哥,這個老式牛仔形象來自美國50年代的木偶劇《Howdy Doody》。Buzz(巴斯光年)的原型是登月「第二人」Buzz Aldrin。
而且倆人還同框過:
其他還有抱抱龍、火腿、牧羊女、彈簧狗和蛋頭先生等。電影的設定不是讓人類與玩具打成一片,而是隔離的,人類離開,玩具們才能活起來。
第一部的故事是組織裡來了個年輕人。
本來胡迪是絕對的領袖,但主人安迪最近喜歡上一款新玩具:巴斯光年。失寵的胡迪對他產生嫉妒,於是開始搞事情,想把巴斯擠走。
而且這位巴斯老兄腦子進水,堅持認為自己不是玩具,而是維護宇宙治安的太空騎警。
第一部的內核是胡迪戰勝了心魔並幫巴斯找到自信,最後靠著一個壞孩子綁的火箭,巴斯真的飛了起來,「飛向宇宙,浩瀚無垠」成為《玩具總動員》系列的招牌臺詞。
第一部《玩具總動員》奠定了皮克斯的基調,這並不是個喜歡劍走偏鋒的工作室,他們探討的都是很平常甚至有些被說爛的了的主題:成長、友誼、愛情、親情,而且有比較固定的套路,但就是能用精彩無比的細節勾住你。
1999年的第二部上映,這次的渲染質量明顯提升,不再有那種「塑料漂白感」,明暗與色彩過渡更加細膩。
此次加入了一個新人物:潔西。
這部中探討了玩具該如何被對待。玩具打從製造出來的那天就被灌輸,你們存在的全部意義是陪伴主人,而當主人長大,不再喜歡玩具了,玩具卻被主人毫不猶豫的遺棄。
胡迪最後給出的答案非常動人:「我知道安迪會長大,但我不想錯過他成長的每一刻」。比起被放在博物館裡展覽,他更願意和一個孩子共度一生。
在前兩部之後,隔了11年,第三部才姍姍來遲,《玩具總動員3》打破了續集爛尾的常規,竟然越拍越好。
這次的主題是:告別。真正是」笑著笑著就哭了」。
安迪已經長到上大學的年紀,玩具們堆在箱子裡吃灰,雖然胡迪與巴斯給大家打雞血,但他們都知道,自己的命運不是被扔掉就是被賣掉。
陰差陽錯,媽媽把除胡迪外的玩具當垃圾給扔了,胡迪放棄了與安迪同去大學的機會,決心把朋友們救出來。
玩具們被帶到了幼兒園,一開始還挺好,地主大熊羅素就像個暖心大叔。
但沒過一會兒,當小班的熊孩子湧進來時,這裡變成了玩具的地獄。
而大班的孩子們比較溫和,至於誰去大班誰去小班,掌握在大熊羅素的手上,此時他撕掉偽善面具呲出獠牙,想過的舒坦,那就跪下,他甚至把巴斯強行洗腦,將之恢復到出廠設置,也就是給格式化了。
因為有了大熊羅素這個反派,《玩具總動員3》有了濃厚的成人色彩,甚至有些喬治•奧維爾《動物莊園》的氣質,小孩子看不太懂這種權力鬥爭的戲碼。
經過一系列險象環生,玩具們又一個不少的回到了安迪家。胡迪覺得邦尼是個不錯的小女孩,於是留下了地址,安迪為玩具們找到新主人。
本來胡迪是可以和安迪一起去大學的,但他還是出現在了紙盒箱裡。此處有個無比扎心的細節,當邦尼去拿胡迪時,安迪下意識的躲了一下,我擦,眼眶瞬間就溼潤了。
最後安迪說了句:「謝謝,夥伴們」。胡迪看著遠去的車說:「再見了,夥伴」。雖然他們從來沒真正說過一句話,但卻始終如一的心心相印。
我兒子女兒有一大堆玩具,不知道到了成人的年紀,他們會不會在心中暗呼一句告別。
本來我以為這已是最好的結局,但迪士尼爸爸顯然不這麼想,新的主人,新的冒險,很快提上了日程。湯姆•漢克斯透露自己2015年就介入到《玩4》的配音工作,看來是「蓄謀已久」了。
陣容上增加了叉叉這個角色,邦尼上幼兒園的第一天用一根快餐塑料叉子、木片、鐵絲等一堆破爛製造了它。
雖然處女作叉叉品相一般,但母不嫌兒醜,邦尼對自己的第一件作品寵愛有加,不抱著睡不著覺,但叉叉總覺得自己是破爛,稍不注意就往垃圾桶鑽,這個人設有點像第一部裡的巴斯光年,同樣是胡迪負責點醒它。
前三部都是在「玩具與人」的關係上打轉轉,玩具們無論是爭寵還是和解,都是在「人類是主人」的基礎上。
但《玩4》突破了這個天花板,「既然人類不靠譜,那玩具為啥不能活出自己的人生呢」?Why not?
承載這個內核的主要牧羊女,她在前兩部裡有,但第三部就消失了,原來後手在這兒。
雖然是老人,但牧羊女的氣質是全新的。她被賣掉,輾轉了好幾個主人,最終決定成為一個「自由玩具」,不再依附人類,成長為獨立剛強的女性。
《玩4》的前半個小時稍顯平淡,但自從牧羊女出場就再無冷場,比起瞻前顧後的胡迪,她反而更像個雷厲風行的領袖,妥妥的大女王範兒。
故事裡有太多似曾相識的東西,萬年不變的最後一秒鐘營救,但皮克斯每次都能塗上點兒新東西,這次關鍵人是臭屁的瀟灑公爵,他的配音是基努•裡維斯。
這次的反派蓋比設計的非常給力,不過她不是一壞到底,可以說是個「偽反派」,她前半段瘋狂的迫害胡迪,後面卻陷入生命的絕望,此處的反派「洗白」太過精彩,不久前還是鬼娃,然後蛻變成小甜甜,但非常具有說服力,皮克斯太會編故事了,不著痕跡的讓人眼眶溼潤。
馬仔木偶的戲還加入了恐怖片元素,有幾個鏡頭真挺瘮人。
正、反都有了,還缺兩個相聲演員,就是兔哥跟達鴨,倆人主要負責搞笑,雖然那個「腦補偷鑰匙計劃」的橋段不新鮮,但還是逗得我哈哈大笑,兩個軟萌玩具說著濃鬱的黑人英格力士,太有喜感了。
胡迪這次的轉變幅度很大,終於脫離了團隊,走上全新的道路。我個人對這個設計還是信服的,他也該擺脫單身狗狀態,拉出來單幹了。
至於「玩具出走後該怎麼辦」這個易卜生式的問題,皮克斯也給了圓滿的安排,我這裡就不劇透了,很暖很和諧。
《玩4》裡有好幾個淚點,最觸動我的是結尾,邦尼又做了一個「女叉叉」,還是一個德行,總喜歡往垃圾桶鑽,男叉叉過來歡迎她。
女叉叉很疑惑的說:「我怎麼會是活的呢」?
男叉叉笑著回答:「親愛的,我也不知道」。
這段很平淡的對白算是個哲學問題:活著這麼棒的事兒怎麼就落到我們頭上了呢?
男叉叉說我不知道是誰安排的,那就讓我們好好活吧!
套路啊,都是套路,但皮克斯就是有本事把你結結實實的感動。
其實《玩具總動員》系列的人物成長線都是類似的,總結來說就是刻在希臘德爾斐神廟上的那句話:
「認識你自己」。
希臘文寫做:γνωθι σεαυτόν,我幾年前還把這句話紋在了身上以自勉。
不過要真正的「認識你自己」非常難,已經擁有的會拖累你,未知的會嚇壞你,還得面對自己的欲望陰暗面,比起真實的自我,把自己騙舒服了顯然更容易。
不過一旦你拿出勇氣與行動,會打開一片新的天空,安迪對邦尼說:「胡迪是我的老朋友,他有一個牛仔該有的智慧與勇氣,但他最大的特點是從不放棄」。
「永不放棄的自我探尋」,這就是玩具們教給我的事。
今天推一款「小內內」,絕對的物美價廉,男女款我都放在一起了,巨多顏色搭配選擇。感興趣的同學點擊下面小程序卡片,內褲要勤換,哪兒買不是買,那就在我這兒吧。
近期新片雜談精選:
得,又撲了一部
爛尾的終章
簡單粗暴,打就完了
海蒂和爺爺
羅馬
何以為家
撞死了一隻羊
再見,漫威的英雄們
值得一看的日式推理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