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評 | 松下S1H、S1深入對比

2021-02-13 影像狗

松下S1H已發布一段時間。在之前,影像狗也發布了各種深度測試和解讀。不過,即使國內第1臺S1H是我們拿到並製作了發布會講演稿,但一直沒發布全面、深刻的測試文章。這主要是我們還想進一步深入的使用,並在CMG視頻大賽巡展中聽取各方意見,最後提供給我們的讀者最權威的測試文章(其實就是偷懶沒寫)。

巨巨說 | 影像狗大戰Lumix S1H

談資 | 「為電影而生」的松下S1H發布會及一手開箱

談資 | 松下S1H簡單上手體驗及測試樣片

資訊 | 松下S1H將能使用Atomos錄製RAW

談資 | 松下數碼影像事業部 事業部長山根洋介解答S1H

狗哥熱評 | 衝擊規則的S1H誕生,內含視頻樣片及S1密鑰

資訊 | 為電影而生,松下LUMIX S1H國內正式發布


現在來說S1H,就不得不將其與同門的S1進行一些對比。事實上,該機也是在S1(S1R)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以在操控方面有很多相同之處。但又由於自己獨特的定位,以前晚發布等原因,在部分細節上自成一派,頗有意思。在正面,兩者最大的不同,是S1H將S1的靜音選擇鈕改成了視頻錄製鈕。

在側面,S1H增加了排風散熱孔,而且因為結構的變化,也更厚實一些。

它們的接口差別不大,事實上S1在進行固件升級後,大多視頻拍攝性能直追S1H,所以良好的擴展能力是為必要。

兩者的翻轉屏設計不同。S1H終於找回了GH5和G9上的設計,翻轉花樣更多,同時也能如S1一樣豎翻。

在背面,初看兩者沒啥區別(除了翻轉屏和散熱孔),S1H也就是增厚增肥了一些,左後部分略顯「臃腫」。

從右側可以看出,兩者雖然手柄厚道相同,但S1H的左後方要厚出一大截,這是主動散熱系統和翻轉屏。

值得注意的是,兩者的存儲卡槽是不一樣的,S1為XQD和SD卡設計,S1H為雙SD卡設計,顯然,在答應索尼第一代全幅使用XQD等條件後,S1H作為「第二代產品」回歸了自然。相信尼康全畫幅以後也會採用雙卡槽等設計。

由於機身屏幕的右下方也有散熱孔,所以當手持S1H時,我們會時不時感受到有風輕拂過右手拇指附近,目前使用,風力很弱,而且溫度不高,但不知道夏天會不會「爽到你」。

從頂部看,S1H的開機鍵隨了G9,視頻拍攝鈕更大更紅,另外肩屏更為寬大了。

在肩屏的信息顯示方面,S1H因為屏幕更大,所以顯示的信息更全面一些。字體和排列也更好看一點。

底部最能看出兩者厚道的不同。S1H確實有點「後背版S1」的感覺。

S1H有目前設計最複雜的翻轉屏,不但能如GH5等機型一般側翻旋轉,而且可以如S1和富士X-T3等機型一樣豎翻,方便用戶豎拍。其豎拍釋放鈕在機身底部左側。

在目前的全畫幅數位相機裡,松下S1系列的取景器是最精細的之一。使用該取景器觀察,不但放大倍率高,細節畢現,而且色彩還原度好,非常「耐看」。直接感官接近於使用單反光學取景器,手動對焦非常方便。

S1H使用了與S1及S1R同樣的電池。在實際使用中,我們覺得該機耗電量不算誇張,一天兩塊電池,應該可以應付日常拍攝。

在圖片的畫質方面,S1和S1H沒有本質的不同。拍攝RAW文件正常情況都在34MB左右。由於感光晶片差異不大(也就是做了點視頻優化),我們可以認為在圖片拍攝方面,RAW解出後可獲得同等畫質文件。

兩款產品的JPEG文件大小也基本相同。不過可能針對目標人群有所不同,所以兩者的成像風格略有不同。具體來說,在設置相同的情況下(標準色彩、日光白平衡、ISO 100),S1H拍攝的畫面略微偏冷,而S1拍攝的畫面為暖調子。

我們使用自動ISO拍攝,兩者選擇的曝光參數相同,畫面的層次等也沒啥區別,只是S1H依然偏冷調,S1偏暖。由此可見,這確實是兩者直出JPEG的不同風格。

由於我們此前對S1和S1R多有測試(單評及橫評都有),在此就不再重複測試。只對S1H的圖片畫質進行詳細解讀。

從拍攝的測試畫面截圖來看,S1H繼承了松下全畫幅相機的高畫質(畢竟從M4/3過來,算法上還是有一套的)。本身的雙ISO又為其添磚加瓦。

我們可以發現,在ISO 3200左右,該機依然保持著非常優秀的噪點控制,而且細節豐富,沒有出現塗抹。在ISO 6400時,畫面噪點控制依然出色,只是細節稍有損失。而在ISO 12800時,暗部噪點增加,細節損失略多,但整體畫面依然比較乾淨。這表現,真是有點驚人。可見雙ISO確實功力不俗啊!

以下是S1H的色彩模式。我們可以發現,該機為用戶提供了豐富的選擇。不但LOG和709等選項俱全,而且還有兩種電影模式(S1也有提供),對於那些懶得後期的朋友非常實用(比如狗哥)。當然,其另外的各種色彩模式,也特點分明,值得大家平時多加嘗試。

在白平衡方面,S1H為我們提供了非常豐富的選擇(以下不包括閃燈白平衡和4種白色捕捉設置、4種色溫設定),我們在複雜光環境下,也可方便的預設並保持各種白平衡,為下次的拍攝提供便捷。

如前所述,S1H繼承了松下的色彩傳統,比真實色彩略微豔麗而不媚俗,拍攝的畫面非常「養眼」,但直出JPEG相對其他產品略微偏冷。

你必須承認,S1H也是一臺優秀的照相機,可以在任何其他微單可以拍攝的環境中為我們留下珍貴的影像資料,所以無論你是攝影師還是視頻工作者,一機多用,性能強大,確實為我們省卻了很多煩惱。

雖然在攝影上兩者相差不大,但作為一臺專門的攝影機,和S1相比,S1H擁有更為專業的視頻功能。比如5.9K的拍攝能力(其實理論上S1也能實現,不知道未來是否會升級固件),雙ISO和時間碼等功能。在機身設計上,主動散熱系統和更好的翻轉屏,以及更有性價比的雙SD卡槽。

在視頻性能測試上,我們已經厭倦了把S1H拿來與一眾微單對比。於是,我們選了兩個強者。松下自己的雙ISO及工業傳感器神機GH5S,和價格更貴的索尼FS7!大家猜猜結果如何?

  S1H對比GH5S、FS7

這裡需要提一句,雖然我們的曝光參數等設置相同,但因為每臺機器的特性,以及所用攝影鏡頭實際光孔的不同,三臺機器拍攝出來的色彩傾向和曝光傾向無法完全統一。

從對比來看,在感光度方面,低感區S1H與GH5S相差不大,在ISO 3200時雖然GH5S也有雙ISO,但畫面細節上的保留還是不如S1H。而到了ISO 6400,其底小的缺陷進一步顯現出來,細節進一步損失,和S1H差距更為加大。在ISO 12800時,兩者的對比已經是天上地下了!

在和FS7對比中,因為FS7的起跳ISO的不同,所以前幾檔兩者有參數上的差距,但在ISO 25600時,我們可以發現,S1H拍攝的畫面竟是依然乾淨,而FS7的畫面雖然噪點不多,但塗抹感強烈,細節損失嚴重。而在ISO 51200,FS7的噪點已經在色板上跳動,而S1H乾淨的畫面細節保持良好!

在果凍效應測試上。底小的GH5S和FS7理應佔有更大優勢,尤其是FS7,完全視頻化的處理器,會讓其「術有專攻」,果凍控制肯定不俗。

從實際拍攝來看,GH5S和FS7基本在同一水準,而S1H稍弱,有相對明顯的拖尾現象。

在寬容度方面,S1H無論是在曝光不足還是曝光過度回拉後,表現都遠好過FS7和GH5S。畢竟人家14檔寬容度擺在這的!

總的來說,S1H勝過自家GH5S沒有啥疑問。但當它幹翻了更貴更高級的攝影機時,我們就要認真考慮未來視頻機的發展方向了!

  S1H古鎮樣片

我們去古鎮拍攝是一個意外,在這次拍攝中,我們遭遇了停電停水和暴雨等各種狀況,所以拍攝時間只有5小時左右,素材量不多,但在惡劣的環境下,S1H表現優秀,不但有一定的防水滴能力,而且電量比我們想像的更持久。這也表示S1H繼承了S1系列良好的防護性能和拍攝操控性。

在拍攝中,我們深深感到了6K視頻的實用性,其大約2000萬像素,可以讓我們在後期通過視頻截圖,獲得可以印刷的高畫質圖像,這在4K時代還是相對艱難的。

另外其優異的性能真的救了我們,在黑燈瞎火的古鎮,陰雨中完全依靠自然光拍攝,對其高感和寬容度的要求很高。從拍攝的素材來看,其暗部細節非常豐富,色彩還原很棒。雖然亮部稍弱,比較灰,但整體影響不大。

同時如我們前邊所說,現在終於可以一臺機器做多件事了,圖片拍攝、延時拍攝、視頻拍攝,方便又高效,豐富的鏡頭群讓我們也異常靈活(L卡口已經有近30支鏡頭,該機還可通過適馬MC-21轉接佳能EF口,以及PL口電影鏡頭)。這和我們上次帶S1去藏南,在惡劣環境中的摸爬滾打幾近相同,又更為欣喜!

S1H雖然有散熱口,但散熱口的設計在側面,加上機身的遮擋,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雨水的侵蝕,所以在雨中也還好用。如果沙塵和暴雨環境,大家可以用黑膠布等貼住散熱口,估計就可放心使用了。

關於S1和S1H,在長時間使用後,我們的觀點是:如果你需要一臺輕便又性能強大的全畫幅專業攝影機(而且它還可以拍照和拍攝延時),3萬左右的S1H是你的上佳之選。它為我們提供了無限時拍攝,5.9K視頻錄製,以及雙ISO等各種專業功能。雖說自動對焦性能不如某些微單,但要和攝影機比的話,卻又強勁不少,簡直就是臺萬能神器。而如果你需要經常進出惡劣環境,不是經常使用ISO 3200以上的高感,暫無6K拍攝需求,那麼便宜一半的S1非常值得考慮。畢竟,這款產品的實際到手價和索尼α 7III齊平,但視頻等性能卻達到了S1H約90%水準。絕對是松下的良心之作!

S1H相關閱讀:

巨巨說 | 影像狗大戰Lumix S1H

談資 | 「為電影而生」的松下S1H發布會及一手開箱

談資 | 松下S1H簡單上手體驗及測試樣片

資訊 | 松下S1H將能使用Atomos錄製RAW

談資 | 松下數碼影像事業部 事業部長山根洋介解答S1H

狗哥熱評 | 衝擊規則的S1H誕生,內含視頻樣片及S1密鑰

資訊 | 為電影而生,松下LUMIX S1H國內正式發布

資訊 | 適馬MC-21測試就要來了喲!

狗哥熱評 | L卡口如何擁抱佩奇!

S1相關閱讀:

單評 | 松下S1極限測試(它扛得住我們的暴虐麼)

單評 | 松下Lumix 全畫幅微單 S1

談資 | 松下S1全畫幅微單相機傳感器跑分成績

橫評 | 松下S1、尼康Z6、索尼A7M3及富士XT3對比

橫評 | 松下S1R  尼康Z7  索尼A7R3

橫評 | 松下GH5S的V-Log L 對比 S1的V-Log

隱秘的偉大 | LUMIX S全畫幅(1)路上的故事

隱秘的偉大 | LUMIX S全畫幅(2)充分準備

隱秘的偉大 | LUMIX S全畫幅(3)關於圖片拍攝

相關焦點

  • 橫評 | 松下GH5S的V-Log L 對比 S1的V-Log
    在松下S1上市的新聞稿裡,我們驚喜的發現松下終於給了和EVA1,V35這類電影機一樣的完整V-Log,完整的V-Log伽馬曲線可以記錄14檔+的寬動態範圍
  • 單評 | 松下G9視頻拍攝
    因為天氣都差不多……雖說是到了攝影必須打卡之地,但因為天氣原因,看到的也是重慶這種霧蒙蒙的景象,當然我們除了照片還是要拍視頻的~~~ ▼ G9 4K視頻樣片  如果你也上手體驗過松下相機的話,你也會像我一樣去想一個問題:為啥其他廠家就不能好好學學?
  • 松下 LUMIX S1H
    徠卡,松下和適馬將提供一種用戶友好的解決方案,使攝影師能夠「混合搭配」這三個製造商的APS-C和全畫幅相機,以及彼此產品組合中的任何鏡頭。無論您選擇哪種組合:實際上,每個系統的所有功能和質量特徵都將被完全保留。因此,L型卡口為幾乎無限的新創意創造了條件。  松下新出的 L-Mount 鏡頭目前有3支經典焦段在售, 10月後會陸續有新頭上市。
  • 單評 | 松下EVA1超全測評(下)
    前兩期請點擊下方連結:單評 | 松下EVA1超全測評(上)單評 | 松下EVA1超全測評(中)▼  EVA1拍攝樣片視頻我從來都偏好使用易於操控的機器不得不承認,要說編解碼器,還要數松下最了解用戶,松下知道用戶最想要的是良好的比特率和色彩空間。和GH5一樣,EVA1也能以高達400Mbps的速度內錄10-bit 4:2:2,也可以用經濟實惠的SDXC卡進行錄製4K解析度的視頻。
  • 談資 | 松下VariCam出LUT庫,尼康微單猜死人
    ▼ VariCam LUT Library Samples  松下推出了免費的
  • 松下S1極限測試,被暴虐的松下S1(完整版)
    我們的松下S1極限測試,是一個喜劇的開始,但其結果是否夠喜劇,還得你看!在松下山南之行時,一系列偶然事件,讓我們對松下S1系列的防護能力有了興趣。用某媒體資深編輯的話說,C廠在做了這類外拍後,機器回收後都會拿去直接報廢掉(別亂想,也可以理解為財大氣粗)。問松下,松下的朋友一臉懵逼的說「不會喲,這點折騰,不調試一下繼續用?」想來再專業的攝影師,在惡劣環境下工作,也不可能隨時換機器的,所以各家機器到底防護能力如何,確實引起了我們的興趣。於是,在行程 ,我們不斷的在「違法的邊緣」試探。
  • 8款入門相機大橫評
    在開始之前我們先公布選出本次橫評8臺相機的標準,首先相機得足夠便宜,這樣新手購買起來沒什麼門檻。器材,必須是可換鏡頭相機,因為這樣的相機能帶來更多的興趣。然後,相機的畫質極佳,無論直出效果還是使用RAW格式文件都可以得到比手機好得多的畫質。最後,這臺相機要有足夠完備的操縱界面,這樣當你渡過入門階段後,這臺相機可以繼續陪伴你。
  • 12款潔面儀橫評:399元產品吊打千元產品,最貴未必最好
    橫評目錄  一、了解潔面儀知識   1.為什麼要買潔面儀?   2.潔面儀如此好用,為什麼沒有普及?   3.潔面儀怎麼選?  二、12款潔面儀參數對比  三、具體性能實測對比   1.親膚測試   2.清潔效率測試   3.自我清潔能力測試  四、橫評排行總結一、了解潔面儀知識1.為什麼要買潔面儀?
  • lumix s1實戰分享,牛逼譁啦啦!!
    其實對松下原廠的709lut一直不是很滿意,還原709後畫面偏灰,飽和度較低,對紅色很敏感,整體有些偏暖紅色。松下的vlog是對arri的logc的曲線的模仿,那麼是否可以套用arri的709lut進行還原呢?sony的slog3也是對這一曲線的模仿,使用song的官方lut又是怎樣的呢?針對這一問題曾經和松下影像的王麒老師討論過,理論上是可以的,但不同廠家有不同的色彩科學、影像風格,實際效果還需要自己試驗。
  • 電商熱賣六款聲波電動牙刷橫評
    三、其他細節測試與對比除了對電動牙刷的基本清潔情況進行測試,我們還對這六款產品的其他細節進行了測試,主要包括牙刷的噪音程度、牙刷刷頭的性能、電量持久性、防水性以及其他更為人性化的設計方面的主觀感受。舒客既沒有設計底座,充電還選擇了圓形接口,續航也較短,在這組對比中全面落於下風。可選模式參與評測的各款牙刷在模式與檔位上面都各有千秋。
  • 機器人大戰 09年度8款Android手機橫評
    全世界第一款Android手機HTC Dream(G1)    因此,中關村在線手機事業部推出了2009年度Android手機橫評,目的就是想通過手機之間橫向的對比使各位網友能夠深入的了解09年推出的這些Android
  • 視頻中的戰鬥機 松下S1H 上手評測
    拿到機器的時間很短,所以這次的評測,就從幾個我個人最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實拍演示為了進行6K素材的拍攝,並且取得很好的散熱效果,松下不得不把機身加厚,雖然搭配了很舒適的握持手柄,對於不足1.75的麓叔來說,握持起來還是有點厚重。不曾擁有過的,總是最容易讓你迷戀的,比如這塊松下的翻轉屏,在SONY A7系列上就從未出現過。
  • 正式發布:松下最強全畫幅電影相機S1H登場!
    ——松下Cine Gear發布會。北京時間今天凌晨3點30分,松下的發布會在位於好萊塢的派拉蒙劇院如期舉行,首款6K全畫幅電影相機Lumix DC-S1H正式登場!這款相機專為電影製作而設計,擁有業界首創的一系列高端功能,並在動態範圍和色彩再現方面可與松下VariCam系列專業攝影機相媲美。
  • 松下S1,拆了裝不上
    主板中心的印有P502X(4)字樣的晶片應該就是松下的Venus圖像處理引擎,而周圍的兩顆則是DRAM緩存。LUMIX S1的背板也採用了一體成型鎂合金,並輔以大量金屬保護蓋。這不僅提供了足夠高的強度,同時也能幫助圖像處理器釋放熱量。
  • 史上最強視頻機松下S1H來了
    這臺機器就是松下S1H。這裡就不用發布這個詞了,近年松下微單把發布用濫了。。。。。一臺機器發布N次。不過可以確定的是S1H這次是真來了,原因很簡單,已經開始掛在網上銷售了。作為替代,松下提供了一個DFD聚焦技術,可以在低光照下自動聚焦,最低照度-6 EV。三、快門與連拍快門速度60-1/8000s、最高連拍速度9fps。對於微單來說9fps實在不能算高,再看看佳能微單割草機式的連拍。。。。。多少有些尷尬。
  • 松下全畫幅微單S1H是否值得買
    2020年有哪些松下相機值得購買),那麼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個松下的全畫幅微單S1H。松下全畫幅視頻微單S1H松下S1H發布於2019年6月,是松下目前微單產品線中擁有最強視頻能力的機型。這次分享我們先從S1H的缺點開始說起,其實所有的松下視頻微單都有這個問題,就是自動對焦。令人堪憂的自動對焦由於松下是視頻領域的出身,在嚴肅的視頻領域,自動對焦是非常不受待見,基本上大家都用手動跟焦。很多時候需要表達主體的轉換,這時候就需要精準控制焦點,而這是自動對焦所無法做到的。
  • 索尼A7S3 VS松下S1H,誰才是最靚的仔?
    在A7S3沒有出來之前,魔幻時光曾一度認為松下S1H就是視頻機裡最靚的那個仔。
  • 松下S1H和Ninja V,篇一
    倫敦影像創作者 Jim Marks誠摯推薦在Pro Moviemaker 2020春季刊中,我們一起來聽摩託車電影製作人Jim Marks如何用Atomos Ninja V來改造他的松下Jim Marks選擇使用全畫幅巨型微單松下Lumix S1H作為拍攝機型,從體積到快速的操控都十分適合他的拍攝
  • 9款熱銷行車記錄儀全面橫評
    如果不幸購買了一些不合格、劣質的行車記錄產品,不僅不會起到應有的作用,反而還會增加不少行車的安全隱患,所以我們今天就來做個行車記錄產品的橫評,跟大家一起討論一下行車記錄如何選購的問題。• 橫評對比產品簡介:由於市場上的行車記錄產品魚龍混雜,所以在評測產品的選擇上,我們挑選了不同價位、不同類型的,電商市場銷量、關注度都比較高的9款產品。
  • 變頻A時代 6000元松下大金空調巔峰對決
    2013年,憑藉《裸給你看 1.5匹變頻空調橫評》中關村在線家電事業部空調橫評得到了業內企業和廣大讀者的一致認可。2014年3月我們以松下CU-HE13KH1空調和大金FTXF135NC-W兩款高效能變頻空調進行公平、科學、嚴謹全面對比,拉開2014年變頻空調橫向評測項目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