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臺北,你有沒有聽到,」在臺北重拾沉寂的那些流行音樂

2021-01-09 王浩戲扒趣事

「臺北臺北,你有沒有聽到,」在臺北重拾沉寂的那些流行音樂

你也是離開家鄉,來到臺北打拼的莊腳仔嗎?這座城市,是否已經應許了你當初到來的那一刻,所許下的願望呢?流行音樂從來離不開社會脈動。每個時代傳唱的經典歌曲,都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一些共同的生命經驗,或者能與人們的所思所感相互共鳴。而在臺灣的流行音樂史當中,有一種經久不衰的創作母題,總能牽動我們許多人的深沉心緒。無論曲式是日本演歌或美式搖滾,也無論填詞是國語或臺灣話,這些歌曲的感懷,其實都圍繞著同一件事──那就是背起行囊,離開家鄉,遠赴臺北。

從什麼時候開始,臺灣的年輕人,腦海裡會泛起「來去臺北打拚」的念頭呢?想當然,那得等到臺北成為一座生氣蓬勃、予人出頭機會的城市,才可能吸引那些懷抱夢想的流浪者,來到這裡落地生根。日本時代,我們已可見到一些從外地前往臺北求學、覓職的年輕人。那時,全島鐵路的陸續興築,也為長距離的移動,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不過,從外地移居臺北的人口,真正要形成規模,已是戰後的事情。如同歷史課本所說的那樣:1960 年代,臺灣的產業結構開始迅速轉型,農村裡的青年男女於是搭上了時代的列車,湧向城市,在新成立的工廠與企業裡,尋找安身立命的處所。根據 1990 年的一項統計數據,當時候居住在臺北縣市的五百八十萬人裡面,有整整一半的人口,都來自於外地。換句話說,那時有將近三百萬個臺北人,都曾經嘗過離鄉背井的滋味。而一直到今天,在你我的生活周遭,那些告別家鄉、獨自前往臺北打拚的朋友,總也沒有少過──也很有可能,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就是其中之一。

半個世紀以來,有這麼多的人,都漂泊在這座繁華城市裡,他們自然都需要一首主題曲,藉以傾訴自己的感懷,述說那些漂泊異鄉的人生故事。流行音樂裡的臺北流浪,同樣展開於前文述及的 1960 年代。那時剛剛在南臺灣歌壇躥紅的文夏,幾乎成了各種流浪經驗的代言者。兩首你一定聽過的經典名作──《媽媽請你也保重》、《黃昏的故鄉》,歌曲裡的悠長吟哦一如鄉愁,無數旅行在外的臺灣人(特別是那些流離海外的政治受難者),都曾經沉陷於這兩首曲子的情緒跌宕之中,久久不能自已。

不過,文夏的一千多種創作裡面,臺北的流浪,並不顯得特別苦澀。那時,真正能夠唱進人們心坎裡的臺北流浪主題曲,可能還要等到稍晚一點的黃西田。這位今天仍活躍於螢光幕前的老牌明星,在 1964 年的兩首出道作品都與臺北有關。《流浪到臺北》說的是出外打拚的男人,不得已要與戀人分離的稀微心情。主題相似的《田莊兄哥》描寫火車北上的過程,多了些許趣味。跟著音樂節奏「惦車內搖來搖去」,我們彷佛也能體會這位兄哥的躊躇滿志,以及他心裡惦著情人的一絲陰鬱。田莊兄哥來到了臺北,還有後話。《流浪找頭路》說的是一個外地人在臺北尋覓工作,請託職業介紹所裡的小姐替他尋覓差事。故事最末,主角不僅在臺北找到了一份工,似乎還交到了新女友(就是那個當初幫他找頭路的小姐),算是種種流浪故事裡面,一個比較令人欣喜的結局吧。

然而,絕大多數的流浪主題曲,都沒有那般節奏輕快的好心情。同樣是 1960 年代的臺語歌手,洪第七的《臺北有什麼稀奇》,歌曲三個段落個別唱出主角在臺北的思鄉、失戀,以及對虛情城市的厭倦,道盡了出外人的萬般愁滋味。其實當時許許多多的臺北流浪主題曲,也總是圍繞著這些情緒打轉。看來生活在這座繁華都市裡的異鄉人,心情時常都不太美麗。

傷心故事並不只發生在臺北城裡。當歷史潮流牽引著大批年輕男性離開原鄉、北上工作的同時,留在農村裡的女人,也只能苦苦等候情郎返回故裡。由紀露霞原唱的《望你早歸》是這類思念歌曲的代表作。歌詞裡面,遠去的那人再無音訊,只留下女主角暝日望著月娘,眼眶裡的淚水總也不能止住。不過,女性只能待在家鄉,目送男人們遠去嗎?其實 1960 年代以來遠赴臺北打拼的人群隊伍裡,也能見到許多女人的身影。舉個例子:陳芬蘭原唱的經典老歌《孤女的願望》,開頭第一句就是「借問臺北對叨去」。歌詞裡的孤女尋尋覓覓,四處探問人生前途,終於在臺北找到一間正欲倩人的工廠,完遂了她的一樁心願。比起男人們熱切追逐的那種成功,《孤女的願望》顯得內斂許多。生活在仍然保守的社會氣氛裡面,舊時代的女性主題曲,求的多半只是明天的踏實與安穩。同樣是到臺北逐夢,男人與女人的流浪心境,似也大不相同吧。

1970 年代以後,臺語歌曲在國民黨政府的國語政策壓制之下漸形沒落。那時,北上的火車雖仍不乏離鄉背井的農村青年,但臺語歌曲裡的大流浪時代,似已悄悄告終。接著來臨的民歌浪潮,歌曲裡的故事主角雖仍繼續漂泊,但他們述說的,已不再是那些出外討生活、思親思鄉的沉重感懷了。赴臺北的外地人,在漫長歲月之後,多半也已落地生根,並且建立起他們對在地生活的認同感。1985 年《臺北的天空》或許演繹了那樣一種回首來時路的心情,人們在這座城市裡渡過了青春年少,過程裡有喜樂也有悲傷。而這段流浪故事業已告一段落,未來的旅程還等在前方,等著我們從臺北繼續出發。不過,也有一些流浪者,是永遠的異鄉人。1982 年羅大佑在《鹿港小鎮》裡決絕地斷言「臺北不是我的家」,同樣的憤怒在今天仍鮮明可見,一如電影《海角七號》當中那句「操你媽的臺北」。《鹿港小鎮》裡的旅人在臺北找不到他最初的夢想,回過頭,卻也不見往昔的淳樸鹿港。時代的洪流造成了一場永遠的精神災難,災後的文明世界,已再沒有可以回返的家鄉。

新一代的城市流浪者,對於臺北的精神疏離倒是「一點嘛攏嘸感覺」。對於他們來說,這座城市就是一切理想與希望的應許之地。1990 年,臺灣剛剛走過經濟的發展高峰,彼時的林強也以一曲《向前走》為新臺語搖滾開疆拓土。一句「啥咪攏毋驚」宣示著強烈自信。那首歌給予一個時代的精神影響,始終難以磨滅。

相關焦點

  •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表演廳 / RUR Architecture
    這座位於臺北市南港區的創新建築是RUR一個佔地9公頃的競賽設計獲獎作品中的核心,專門用於亞洲流行音樂的表演,製作和慶典。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被譽為「流行音樂之都」,是臺北後工業復興時期文化都市主義的一部分。作為文化孵化器,它將流行音樂社區聚集在一個混合的多用途複合街區中。位於北場地的表演廳是RUR方案總體規劃中的三座主要建築之一。
  • 新作 |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表演廳 / RUR Architecture
    這座位於臺北市南港區的創新建築是RUR一個佔地9公頃的競賽設計獲獎作品中的核心,專門用於亞洲流行音樂的表演,製作和慶典。▼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表演廳 ©RUR Architecture + Fei and Cheng Associates表演廳專為室內和室外表演而設計,內部可容納6000名觀眾。包裹表演廳的是多折面的雙層表皮結構,由外層陽極氧化鋁板及內層石膏板組成。
  •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主音樂廳丨RUR Architecture
    來源:建築有點料  築龍論壇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項目名稱:臺北流行音樂中心主音樂廳
  • |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即將落成
    不知道是否有意設計,看到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的造型,我就能想起這家偉大的公司。這裡曾走出多少熟悉的歌手與耳熟能詳的流行音樂,它是一代人成長的紀錄和記憶的軌跡。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設有從公共場所到禮堂內部的多種用途空間,遊客可以選擇參加公共空間各種活動,或者選擇參觀該綜合大樓。
  • 臺北,是一座看得見音樂的城市
    臺北,是現代化臺灣地區的縮影,永不停歇的101大樓,皇家寶藏臺北「故宮」,吃不盡的美食夜市,以及那些我們熟悉的音樂和電影
  • 臺北:看得見音樂的城市
    當時的《大內密談》的錄音間還在百子灣對著鐵軌的蘋果社區的高樓上,錄音的時候,總會有火車轟轟的經過,仿佛時代的轟鳴聲就碾在我們的頭上。我們暢聊了三個多小時,像是向長輩討要糖果的貪心孩子一樣,把馬芳老師肚子裡知道的關於臺灣流行音樂的故事貪心地掏了又掏。
  • 臺北漫步回憶——音樂篇
    這篇文章會分享2015年我在臺北漫步路過的音樂場所,包括1家唱片店,1家咖啡館,4個演出場地。以及一些和音樂有關的心情。在沒去過臺灣之前,我對她的每一段印象都和音樂相關。張鐵志曾將臺灣流行音樂總結為三個階段,我大概概括下:第一個階段是20世紀70年代的權威時代,民歌運動是青年文化的發聲筒;第二階段是80年代以羅大佑為代表的新音樂到新閩南語歌,以及90年代逐漸開展與成熟的地下音樂;第三個階段是2000以後,以「小清新」和「簡單主義」的生活方式和新價值觀念迎來的獨立音樂時代。這樣看來,我聽歌的蹤跡恰好與這樣時代背景的變奏是反過來的。
  • 臺北臺北
    )臺北漫步旅店 我們住在臺北最熱鬧的西門町地區,有多人宿舍和雙人房可選。店鋪不設堂食,時刻都有一群人捧著燙手的面線站在門口吸溜。人均:15rmbCoco、茶湯會、天仁茗茶、50嵐等知名品牌店都在西門町落戶,與娃娃機共同構成這一區的年輕元素。臺灣還流行可代替塑膠袋、便於手提的布制杯套,當地人對於手搖飲料的鐘愛可見一斑。
  • 臺北音樂產業政策將從民間出發
    臺北市長參選人連勝文近日提出流行音樂政策,希望配合北流中心啟動,催生民間設置人才培育基地「臺北音樂學校」,主張臺北市政府的角色及管制極小化,帶動臺北市躍上亞洲流行音樂龍頭的地位。連勝文認為,臺北是華人流行音樂文化重鎮,近年來大陸市場興起,亞洲音樂也大步走進歐美市場,本應是臺灣流行音樂產業大展身手的好時機,卻因外有韓流強勢競爭,內有本地市場音樂消費習慣的改變,近年來臺灣流行音樂發展,需要有新的策略來面對新的挑戰,提出4大主要政策因應。
  • 韋禮安「而立之後」演唱會12/19將於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登場
    去年11月,韋禮安展開「而立」巡迴演唱會,在巡迴北京、南京、成都、武漢、堔圳、福州、重慶和杭州八大城市後,因為新冠疫情而暫時喊停,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場次延到明年後,終於有好消息公布,他確定將在12/19於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舉辦個人演唱會,並加碼升級、進化為「而立之後」演唱會,這也是他繼
  • 讓你愛上臺北的28個理由
    不管你要買旅遊票、五月天演唱會門票還是寄包裹,甚至是在半夜四點半買一瓶Johnny Walker都沒問題。2.選舉之前的街頭長這樣  民主的街頭帶來不少危險招牌,但選舉後會馬上不見。12.你還可以在監獄、芭比娃娃或是醫院主題餐廳吃飯  其實不止這些,還有很多奇怪的主題餐廳。
  • 臺北Legacy啟示錄
    臺北作為華語流行音樂重鎮,誕生了難以計數的音樂人和傳奇歌曲,並且因此樹立了許多樂迷可以朝聖的「地標」,現在的大陸文青去臺北,只要喜歡音樂,基本都會去Legacy打卡。自2009年12月成立至今,臺北Legacy已經成為指標性Livehouse,除了樂迷,唱作人也以在此演出為榮。
  • 臺北散記
    你們北京昌平有羅大佑、李壽全嗎,有楊德昌、侯孝賢嗎?連S.H.E.都沒有。2009年,我寫了一本小說《沿著瞭望塔》,裡面有些情節發生在臺北。我沒去過,只好通過臺灣那邊來的朋友支離破碎的介紹來想像臺北是座什麼城市。我能想像出的就是臺北是座古樸、破舊的城市(因為小說背景發生在1979年)。
  • 臺北-生活在別處
    誠品由1989年的人文藝術書店發展為今天一個結合閱讀和生活,以文化創意為核心的多元空間,讓人們在書與非書之間,體驗人文,藝術,創意與生活的美好。今天的誠品,不僅包含誠品書店,誠品兒童書店,誠品音樂館,誠品音樂黑膠館,誠品設計,誠品文具館,誠品知味,誠品咖啡館,還包括誠品旅館,誠品電影院,誠品畫廊。
  • 臺北|一頁臺北,一日文青
    臺灣的文創氛圍非常濃,街頭巷角的牆面上,有花心思的插畫;隨意一家街頭小店都有自己的小設計;懷舊主題的餐廳有許多,卻沒有讓人覺得是生搬硬造。臺灣的感覺,沒有壓力,很親切。她不張牙舞爪,優雅不是給別人看的,是內心的一種狀態。在這樣平靜歡喜的環境中,每個人都是生活家,「小而美」的生活美學無處不在。而我想要推薦的這些,都是如淨土般的臺灣文化創意小世界。
  • 臺北女孩:臺北未曾中年
    你發現回一趟臺灣自己竟然有種回歸山林的舒適感,沒有中美貿易戰,所有人都講著中午吃啥有什麼電影好看,臺北街頭的行人還是那樣的不疾不徐(一不小心就會發現自己成為行人隊伍中的最前方),還有滿街好喝得要死的便宜冰咖啡。然而這種日子你竟然享受不了太久。
  • 臺北 | 一離開臺北,卻又想念臺北
    下了飛機發現把眼鏡落在飛機上,在臺中取錢銀行卡不知道被自己亂賽在哪,在藥妝店買東西,東西帶走了錢包沒帶走……還好一路上有機場的工作人員,藥妝店的小姐姐還有剛認識的小夥伴才讓我沒有在臺北把自己丟了。真切體會到「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
  • 北流】臺北流行音樂中心開幕演唱會—徐佳瑩、魚丁糸、魏如萱
    北流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表演廳9/5將與大家正式見面邀請喜愛音樂的你來北流同high一起向北流說嗨!開放參與9/5(六) 15:00-17:00 @表演廳戶外廣場文慧如、告五人、屁孩Ryan、林愷倫Karencici、婁峻碩、慢慢說(依照筆畫順序排列)【售票場】憑票入場9/5(六) 19:00-21:00 @表演廳徐佳瑩、魚丁糸、魏如萱(依照筆畫順序排列)與你一起迎接流行音樂新地標
  • hito流行音樂獎臺北舉辦 蔡依林穿爆乳裝引尖叫
    」昨天(6月2日)在臺北小巨蛋登場,包含蔡依林、羅志祥、張韶涵等超過30組藝人出席力挺,共計頒發66個獎項。網易雲音樂官方下載地址網易娛樂6月3日報導(文/臺灣報導組 蔡世偉報導) 「2013hito流行音樂獎頒獎典禮」昨天(6月2日)在臺北小巨蛋登場,包含蔡依林、羅志祥、張韶涵等超過30
  • 去臺灣感受臺北的魅力,25個真實描述讓你愛上臺北!
    ;不若布拉格、巴塞隆納、佛羅倫斯般讓人驚豔;也沒有上海、布達佩斯、布宜諾斯艾利斯有教人感傷的滄桑。臺北人的街頭暴力傾向不高,大打出手、大聲叫罵的場面少見,(但在紐約、巴黎、上海卻常見)。雖然不如東京、京都人那麼謙恭有禮,但臺北人也沒有壓抑的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