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比光伏網訊:2013年3月13日,日本經濟產業資源能源廳公布了截至2012年12月的日本可再生能源導入情況。說是可再生能源,其實多半為太陽能發電,該報告的內容也是以太陽能發電為中心,報告顯示,2012年度日本太陽能發電系統的「認定量」很可能會被載入史冊。
德國聯邦太陽能產業協會(BSW-Solar)公布的、德國100kW以下太陽能發電系統FIT收購價格(深藍色的線)及系統價格(橘黃色線)下降的走勢,以及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年導入量。2012年導入量為7.6GW(速報值)。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截至2012年12月的認定量達到了4.7GW,而且在2013年3月底之前有望進一步大幅增加。2012年,除德國、義大利外,美國及中國也在大幅增加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導入量。日本的太陽能發電也與這些國家一樣,可以說已經「起飛」。
順便提一句,認定量是指,基於日本2012年7月啟動的「可再生能源固定價格收購制度」(FIT),太陽能發電系統的設置者向日本經濟產業省的地方機構——經濟產業局報告的預定導入量。其中,有的系統即便獲得了認定也要在2~3年後才能實際投入運轉,因此這些認定量不能直接算作2012年度內投入運轉的量。
不過,2012年底之前獲得認定的系統大多要不了多少時間就能投入運轉。具體來說,數十MW或更大規模的系統從整體看很少,平均規模為100kW左右。這種規模的話設置時需要不了多少時間。此外,FIT制度的收購價格只有在獲得認證、並與電力公司籤定併網協議後才能享受。如果與電力公司在2013年4月以後籤訂協議,在出售電力時就不能享受42日元/kWh的高收購價了。
收夠價格是否合理?
德國等在太陽能發電方面已經起飛的國家或地區,大多都導入了FIT制度。收購價格的設定是FIT制度能否成功的重大因素。收購價格過高,導入量就會激增,導致普通家庭的電費負擔加重。就像是投球,要想將球投到最遠,就要有最佳的投擲角度,如果向接近正上方的方向投擲,球就會落回眼前而失敗。當然,收購價格過低的話也會影響導入進程,起不到促進導入的作用。
西班牙就是因為收購價格過高而遭到失敗的代表。西班牙最初設定的收購價格非常高,導致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導入量在2007~2008年出現爆發性增長,因此第二年西班牙不得不大幅壓低導入量,導致一度膨脹的市場急速萎縮。
成功的範例,筆者認為非德國莫屬。德國近20年來一直在推行包括FIT前身的促進措施在內的太陽能發電系統扶持制度,大規模的導入實際上是從近4年才開始的。德國於2005~2006年設定了大約70日元/kWh的高收購價格,但市場反應略顯遲鈍,得益於此,實現了市場擴大與系統價格及收購價格下降的較平衡的發展。從德國聯邦太陽能產業協會(BSW-Solar) 的資料來看,FIT價格的下降與系統價格的下降走勢非常吻合。
雖然也有部分觀點認為德國的FIT是失敗的,但這些觀點大多未能明確指出哪些方面存在失敗。作為太陽能發電促進措施及能源政策,德國的FIT儘管是全世界的首次嘗試,但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功。德國在2012年底之前導入的太陽能發電系統規模達到約32GW,而全球總導入量超過100GW,德國實際上佔到了其中的1/3。這一結果得益於德國包括風力發電等在內可再生能源佔到電力總需求量的25%以上。雖然太陽能發電系統的發電量只佔到電力總需求量的5%左右,但在夏季削減用電高峰方面發揮出了巨大威力,促使化石燃料的價格出現下降。因此,用電大戶也受益頗大。
光伏行業最新動態,請關注索比光伏網微信公眾號:solarbe2005
投稿與新聞線索聯繫:010-68027865 劉小姐:news@solarbe.com
掃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