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比英國更強大?當前印度的軍事實力能否打敗日薄西山的英國?

2020-12-23 靜夜史言

關於印度和英國實力孰強孰弱的問題,讓印度和英國都相當尷尬,因為這既調侃了印度的能力,也侮辱了英國的智商。

作為有聲有色的超級大國,印度的目標從來都是星辰大海,雖然沒打過什麼像樣的勝仗,但除了美國,印度還真沒怎麼看得起誰。說印度打不過英國,那是對印度能力的不屑。

而作為昔日的超級大國,雖然今天的英國早已今昔不同往日,但「老子當年」的基本驕傲還是有的,讓它和自己昔日踩在腳下的印度相比較,這是對英國智商的侮辱。

所以,在一般的情況下,英國和印度絕不會「打成一片」。但印度不是一般的國家,所以印度和英國一較高下的情況也不是絕對不可能。

那麼,這個有聲有色的超級大國,在面對日薄西山的英國時,能不能吊打英國輕鬆加愉快呢?靜夜史認為當然能,而且能個錘子。

在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錯覺莫過於「中國行,我更行」,作為同樣有過古老文明、擁有數十億人口以及遭受過帝國主義奴役的國家,印度一直感覺它和我們差不多,所以也不遺餘力地鼓吹「龍象之爭」,再加上美俄等國出於兜售軍火的需要對印度無底線的吹捧,印度就更飄飄然地認為自己無所不能。

所以在不停地欺凌南亞小國的同時,印度還頻繁在中印邊境挑釁,比如5月上旬以來,印方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越線進入我們國家領土、並構工設障,阻攔我方邊防部隊正常巡邏執勤,其目的在於蓄意挑起事端,試圖單方面改變邊境管控現狀。

而和之前的邊境緊張局勢一樣,印度依然沒有等來夢寐以求的吊打,所以印度也更加有恃無恐。畢竟這個能打敗美國的國家都對自己「無能為力」,而英國又是美國的小弟,所以理論上印度的實力比英國至少高出兩個美利堅。

在這個世界上,印度的蜜汁自信,一直是難以解釋的人類未解之謎。

包括印度人在內的很多人都認為,印度無論人口、國土面積、軍隊數量以及軍費支出,都不是連軍艦都養不起的英國所能比擬的。

的確,戰爭打的就是綜合國力,不管印度的航母是不是二手的,但起碼數量有了,這必然令英國相形見絀。

但問題在於,決定戰爭勝利的因素,除了武器,還有人。從62年那場戰爭的慘狀來看,印度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導致了軍隊上下級堪比銀河的鴻溝。和腦滿腸肥的高種姓軍官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底層低種姓士兵的食不果腹。這樣的軍隊,也就欺負下比自己更弱雞的南亞小國,面對真正的大國必然一觸即潰。

而經歷了62年的慘敗,印度高層雖然痛定思痛,時刻以我們為假想敵,但印度社會依然一盤散沙,種姓制度依然根深蒂固。

說白了,作為一個從殖民地上建立的國家,如果印度不經歷慘烈革命或戰爭的洗禮,根本不可能徹底擺脫殖民地模式的桎梏。英國為統治人口眾多的印度,通過拉攏印度地方土邦保持分而治之的狀態,雖然印度建國後尼赫魯利用自己的權威基本消滅了土邦,但作為種姓制度受益者的尼赫魯從未觸碰種姓制度,所以印度依然一塌糊塗。

應該說,想要成為真正的大國,印度必須能夠擊敗其他大國,但印度留給世界的,是62年的一潰千裡。雖然慘敗能催生自身的革命,但我們的「見好就收」沒有給印度這樣的機會。所以沒有經過淬鍊的印度,即便經歷幾十年的發展,有更多的軍隊,更先進的武器,都突破不了地區軍事強國的天花板,想要擊敗英國這樣的五常國家,那是真正的痴人說夢。

雖然英國早已日薄西山,但作為科技水平高度發達的國家,英國在技術方面的優勢,是「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印度絕對無法比擬的。雖然印度的武器種類加起來能繞地球三圈,但猴版武器的致命缺陷不言而喻,1982年馬島戰爭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用比士氣,英國單單在武器方面就足以讓印度毫無還手之力了。

很多人認為,雖然英國很厲害,但如果戰場擺在印度國門或者印度國內,那麼萬裡遠徵的英國註定被以逸待勞的印度擊敗。

以逸待勞理論上可行,不過從62年印度侵略戰打成首都保衛戰的神操作來看,就是把戰場擺在莫迪官邸前也沒什麼卵用。印度和印吹最喜歡的口號就是「印度已經不是62年的印度了」,但英國沒有進步?

而且更要命的是,英國作為北約成員國,在對外戰爭時從來就不是一個國在戰鬥,雖然印度和美國關係好得像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但一旦開戰,美國會用失去行動告訴印度到底誰才是美國的自己人。

所以,想想印度上躥下跳很多年也入不了常的尷尬現狀, 其實力在什麼段位再明晰不過。

我們對印度的克制,更多的是因為當前的內外形勢不允許擦槍走火,尤其是青藏高原的惡劣形勢,當然更重要的是62年的大獲全勝使我們至今保持著對印度居高臨下的壓制態勢,這是印度急迫地想要通過挑釁改變不利態勢的原動力。

而從每次挑釁都是偷偷摸摸的狀態來看,這個所謂的第三軍事強國,在真正的大國戰爭面前,註定是不堪一擊的存在。

想打敗英國,先走出南亞再說吧。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公眾號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英國軍事實力,對比印度怎麼樣?專家的回答很中肯
    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由於種種原因完全喪失了其優秀的軍事實力,到目前為止,英國還沒有恢復過來,不僅是一個二流國家,而且被許多國家稱為「五種永久恥辱」。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軍迷提出了自己的問題:以英國目前的國力,為了對抗印度,你能贏嗎?對於這個問題,許多網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和看法,同時,一些軍事科學家也提出了興趣,經過認真分析和研究,專家們給出了一個中肯的答案。
  • 以現在英國的實力,打得過印度嗎?對比一下兩國軍力就知道了
    導語:以現在英國的實力,打得過印度嗎?對比一下兩國軍力就知道了英國是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之一,也是最先通過工業革命以及殖民統治發展起來的資本主義國家。而當時的英國自稱為「日不落帝國」,足見其實力的強悍。不過隨著國際社會的發展,曾經的「日不落帝國」也逃不開的時間規律,如今的英國已經沒有了當年的威風,那麼以英國現在的實力,能打得過印度嗎?印度在獨立之前是英國等國家的殖民地,印度獨立後,不斷加強本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的發展。本國的軍事工業基礎薄弱,印度就選擇從外國購進武器裝備,並且選擇比較先進武器裝備。
  • 印度是如何淪為英國殖民地的
    1602年,荷蘭的東印度公司成立,雄心勃勃地要壟斷東方貿易。這個東印度公司實際就是國家的一個搶劫集團,他們被授權宣戰、籤約、佔領土地、修築要塞等。殘暴地葡萄牙人在印度名聲太臭了,荷蘭人很輕鬆就從他們手裡搶到許多地盤,葡萄牙逐漸被趕出了印度。法國人、英國人也來了,他們的實力可比葡萄牙和荷蘭強。
  • 排除中國 英國宣布邀請印度韓國澳大利亞參加G7峰會
    在中英關係、中澳關係與中印關係持續緊張的背景下,英國首相詹森(Boris Johnson)通過辦公室宣布,他已經邀請印度、韓國和澳大利亞參加2021年的七國集團(G7)峰會。詹森將於2021年1月份訪問印度,兩國關係不斷升溫。
  • 在印度普通人眼中,中國軍事力量有多強大?印度網友給出真實評價
    對此,有人表示:如今中國的綜合實力正在不斷提高,那麼其軍事實力究竟有多強大呢?一直抱有「大國夢」的印度,就曾在其社交網站上做了一項調查:詢問中印兩國的軍事實力究竟哪國更勝一籌?針對該問題,有一半印度網友則給出了真實的評價,中國的軍事實力遠在印度之上。但也有少部分有「民族榮譽感」的人堅持己見,認為印度遲早是要入駐五常的,所以其軍事實力才是最強大的。
  • 「日不落帝國」VS「第一陸軍」,老話新說:英國還能打過印度嗎?
    二戰之後英國徹底淪為美國的附庸,任何事情都以美國馬首是瞻,甚至連核武研發權這樣重要的東西都交到了美國手中,足以見得英國再也不是那個大英帝國了。 再加上經濟的不斷衰退,連一艘航母都養不起的英國,自然也沒有太多的餘力去管控軍事裝備的研發,這就讓英國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之中。
  • 在印度普通人眼中,中國軍事力量有多強大?看看印度網友真實評價
    毫無疑問,近些年來我國綜合實力呈現了超快速度的發展趨勢,就連軍事實力的增長也是非常迅速,大量先進的武器裝備進入軍隊服役,曾經連想都不敢想的航空母艦也已經服役了兩艘,未來我們還將擁有更多的國產航母。遙想建國初期,一窮二白的中國,展望如今力求國產化的軍事裝備,進步確實不小,也得到了不少國家的認可。放眼國際,我們已是位於全球前三的軍事強國,在亞洲便是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那麼同樣作為亞洲大國的印度,是怎樣看待我國的軍事實力的呢?一起來看看印度網友真實評價。
  • 英國欲拉攏印度參加七國集團峰會
    英國政府12月15日宣布,首相鮑裡斯·詹森將於2021年1月訪問印度,尋求深化兩國經貿、防務等領域合作。訪問期間,詹森將正式邀請印度以「客人」身份參加2021年的七國集團峰會。英國首相辦公室發表聲明說,應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邀請,詹森將訪問新德裡。訪問期間恰逢印度一年一度的共和國日,詹森將出席閱兵式和慶典活動。英印雙方預計將就深化經貿、防務和安全等領域合作進行討論。詹森在聲明中說:「在我們共同促進就業和增長,攜手抵禦安全威脅之際,作為『印太地區』的重要國家,印度正日益成為英國不可或缺的夥伴。」
  • 見微知著:從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處境變化,看日不落帝國的興衰
    英國東印度公司先把茶葉暫時進口到英國,有時要支付超過100%的高額關稅,然後再支付出口稅,之後運往北美殖民地。因此,北美殖民地居民要想從宗主國英國正式購買茶葉的話,不得不支付超過英國本土的異乎尋常的高價。根據上述條例,東印度公司得到進口稅的返稅,而且可以將庫存茶葉送到殖民地,殖民地居民也能喝到物美價廉的茶葉。
  • 印學者:中國給印度的傷害超過英國殖民,不把印度當對手傷害自尊
    印度學者指出中國給印度的傷害超過英國殖民150年總和,中國不把印度當做對手是不把印度當回事,這傷害了印度的自尊心。印度學者認為,1962年的戰爭讓中國認為印度不是個合格的對手,而自尊心強的印度感覺被輕視於是屢屢試圖證明自己的強大。
  • 二戰後,英國為什麼主動放棄對印度的殖民統治
    ,英國之所以能夠在19世紀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超級工業強國,而且維持了上百年的霸權,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掌握了大量的殖民地,這些殖民地為它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比如糖橡膠香料等等,讓英國可以免費獲得原材料以更低的價格傾銷工業品,這樣英國工業才能在世界上橫行無阻。
  • 美英翻臉給了印度一個錯覺:印度強大起來了,現在處境和中國一樣
    自11月下旬開始,由於莫迪出臺3個有關農業改革的法案,大批印度農民舉行「挺進新德裡」抗議活動,抗議活動還在向全國蔓延,一時間印度多地重要交通樞紐、商業街道等都出現了罷工抗議,事態發展遠超出莫迪的預期。就在這個時候,美國、英國和加拿大更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給了印度人一個錯覺。
  • 英國首相要去印度,這次打算給莫迪拱火,還是給中國添堵?
    而前不久,英國剛剛宣布參加2021年5月由美國、法國和英國三國在日本聯合舉行的大型海軍演習。近幾年,作為"五眼聯盟"重要成員的英國,與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一起,屢屢惡意抹黑中國,還多次呼籲將日本和印度納入其中,詹森此次訪問印度,恐怕又將要上演反華新劇。
  • ...美國、俄羅斯、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亞、西班牙、英國、土耳其...
    9月全球實際出港航班量TOP10國家依次為中國、美國、俄羅斯、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亞、西班牙、英國、土耳其和義大利。值得注意的是,本期中國機場航班量位列全球首位,航班量恢復最快,同比恢復超9成。反之,英國航班量同比下降最多,同比下降65.36%。
  • 印度網友:英國與世界格格不入,竟把熊貓送回中國,不養給我們養
    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越來越迅速,在加上中國的科技實力也是越來越強大,使得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是不斷地拔高,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的背後,是更多的國家希望同中國建立一個良好的外交關係,由此也能夠看出中國愈漸強大的實力。
  • 100年前英國殖民時期的的印度老照片
    根據劍橋大學經濟史,英國從印度獲得的資金相當於3萬億美元,印度以一己之力撐起了英格蘭的經濟。今天的英國GDP是2.6萬億美元。如果不是印度,英國仍將是第三世界國家。即使在英國脫歐之後,英國仍希望印度投資,印度已經是英國最大的投資國,每年投資1500億美元。英國仍然高度依賴印度,有些事情永遠不會改變。
  • 英國和英屬印度偽造「麥克馬洪線」,中國藏南丟失
    換言之,英國希望將西藏變成其印度殖民地周邊的一個「緩衝國」,中國可以擁有對西藏名義上的「宗主權」,英國政府則必須擁有實質的控制權。  與英國政府「緩衝國」戰略同步配套,英屬印度殖民政府還有一套「戰略邊界」計劃。該計劃的目的在於阻隔中國及東南亞的民族主義向南亞次大陸傳播,以便封鎖、鎮壓印度民族解放運動。
  • 自詡世界軍事大國,印度軍人為啥非常熱衷於投降?和後勤補給有關
    咱們中國的鄰居印度是一個不簡單的國家,要說印度的不簡單那可真是體現在方方面面。印度作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手中同時還掌握著一支就算放眼全世界來說都堪稱不俗的軍事武裝力量。不過印度這強大的軍事力量可不是自己建設得來的,而是掏錢從國外買來的,說不好聽點就像是沙灘上的城堡,我們中國悲慘的近代史已經說明了只顧從外國買武器的下場是何等悽涼。不過這並不妨礙印度的大國雄心,志得意滿的印度依舊稱自己為軍事大國。可是作為軍事大國的印度卻頻頻出現軍人投降的情況,這或許和印度的後勤補給有很大的關係。
  • 英國殖民印度的縮影,印度帝國勳章,印巴獨立之後被廢止
    眾所周知,英國國王原來也是印度帝國的君主,這種殖民地時代的統治制度,為印度近代和現代的發展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今天我們就介紹一枚與印度相關的英國勳章,它是英國殖民印度的縮影。印度帝國勳章(TheMost Eminent Order of the Indian Empire),1878年由維多利亞女王設立,獎勵在印度服役的英國和本土官員。
  • 印度塔塔的二十年英國風雨路
    塔塔在印度還在英國殖民統治下開始運營,卻最終成為英國領先的工業僱主,是21世紀經濟力量平衡變化的驕傲象徵。 "在投資英國的過程中,我發現英國有巨大的潛能。"塔塔先生當晚對嘉賓說。 此後,塔塔集團在國內外的戰略,尤其是對英國工業的信心受到了嚴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