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黃公紹
年年社日停針線。怎忍見、雙飛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猶在,亂山深處,寂寞溪橋畔。春衫著破誰針線。點點行行淚痕滿。落日解鞍芳草岸。花無人戴,酒無人勸,醉也無人管。
這是宋朝詞人黃公紹的作品,但也有人說是無名氏所作。每年立春、立秋前後,都要祭社神,也就是土地神,各地村落都立春社、秋社。社日當天男女一起祭拜,是要停止針線活的,當時也是燕來燕去的時候,所以有詠燕詩寫到「長到春秋社前後,為誰去了為誰來?」以燕子來描述心情。社日祭拜也喝酒,稱為社酒。在黃公紹的《青玉案》裡,他身在異鄉,既然是「今日江城春已半」,起首的「社日」就是指「春社」,見到的燕子就是春天歸來雙雙對對的燕子。李白詩寫著「雙燕復雙燕,雙飛令人羨」,只不過黃公紹是一個人,「怎忍見,雙飛燕?」, 「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猶在,亂山深處,寂寞溪橋畔。」此三句寫詩人自身的寂寞,因和意中人悽涼的處境遙相呼應,更顯得沉鬱動人。春日已過大半,自己卻仍在亂山深處、溪橋之畔淹留,固守離愁之苦,喝的自然也是愁極的社酒。
關於喝酒,一直是唐詩宋詞裡不換的話題,無論相思、離別、感時、觸景,都有一大堆的閒愁,但是酒醒之後,多半還是愁更愁。喝酒的人都有一種恍惚的經驗,就是能夠摸索找到回家的路,所以南唐李後主有「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的句子,雖然往醉鄉的路好走,未嘗不是「醉了以後,路才好走」的意思。有時,醉醒不是在家裡,而是在原來喝酒的地方,時空似乎沒有變化,連愁緒也絲毫未減,這又是另- -種情境。喝醉了以後有沒有人扶你?閒愁需不需要別人來排解?這也是酒國裡另外的話題。總之,醉與醒,這兩個同為「酒」字邊的心境,一直都很迷離悽美的。
這首詞上闋以「年年社日停針線」起首,下闋以「春衫著破誰針線」起首,遙相呼應。從夫妻這一特殊的關係著眼,選擇了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針線」情節作為表達情感的契機,真切而不矯飾,正如賀裳所評:「語淡而情濃,事淺而言深。」以前只是年年社日不做針線這類的事,現在即使不是社日,平常時候再也沒有貼心的人在身邊為自己縫補衣服了。在社日大家聚在一起的時候,想起了這樣的寂寞,難免「點點行行淚痕滿」。
詞評家喜歡黃公紹《青玉案》結尾的「花無人戴,酒無人勸,醉也無人管」三句,大有李商隱的詩句「縱使有花兼有月,可堪無酒又無人」的韻味:當紅日西沉,詞人解鞍歸來,雖有鮮花,卻無人佩戴,以酒澆愁,又無人把盞,醉後更無人照管。這是多麼悽楚的情景!正如陳廷焯所言:「不是風流放蕩,只是一腔血淚耳。」這三句來得奇妙,幽怨之情如江水逼來,更以「醉也無人管」最是哀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