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學禮,無以立——未來學校現代禮儀教育創新發展研討會在京召開

2020-12-23 澎湃新聞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近日,「未來學校現代禮儀教育創新發展研討會」在京召開。會上,中國教育智庫網禮儀教育研究中心及中國教育智庫網貴和庫宣布成立。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偉新,北京師範大學原校長、中國教育學會原會長、中國教育智庫聯盟顧問委員會主任鍾秉林,中國教育智庫網總負責人、未來學校研究院執行院長鄭德林,中國教育智庫網禮儀教育研究中心、未來學校研究院禮儀教育中心主任薛鍾,中央黨校正局級組織員陳富,國資委有色金屬機關服務中心主任李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副書記程波,北京師範大學國家職業教育研究院培訓中心主任蘇勇飛,全國人才流動中心副主任陳世華,首都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院長劉慧,北京市大興區教育委員會主任趙建國,中國地質大學珠寶學院黨委書記何明躍,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黨委書記承金,中國地質大學材科學院副院長李金洪,河北宣化科技職業學院黨委副書記張樹敏,廊坊師範學院教育學院黨委書記張會來,未來學校研究院助理院長兼實驗部主任張翔,產教雲負責人鄭德金等領導及嘉賓現場出席。

本次會議由中國教育智庫網主辦、未來學校研究院承辦、北京東方敦煌教育諮詢中心、白丁智庫、產教雲協辦。會議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吸引了大量觀眾在線觀看直播,中國教育電視臺、人民網、新華網、新浪網、微博教育給予了媒體支持,ClassIn全程提供官方線上直播。

繼往開來

學校開展禮儀教育意義深遠

會議在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中央黨校原副校長徐偉新,北京師範大學原校長、中國教育學會原會長、中國教育智庫聯盟顧問委員會主任鍾秉林三位領導嘉賓的致辭中拉開帷幕。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

全面發展德智體美勞與禮儀教育關係密切,用現代禮儀教育推動教育現代化進程,不斷豐富教育的內涵,培養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全面發展的人。同時期待現代禮儀教育創新成果可以在未來學校實驗區以及更多地方開花結果,一同為中國教育現代化做出貢獻!

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徐偉新:

希望禮儀教育可以跟上時代步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中華民族崛起、為子孫後代的成長做出更大的貢獻。

北京師範大學原校長、中國教育學會原會長、中國教育智庫聯盟顧問委員會主任鍾秉林:

禮儀教育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時代的發展禮儀教育的內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現代禮儀教育對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期待現代禮儀教育做得更好,讓中國學校辦得更好!

攜手合作

禮儀教育研究中心與貴和庫成立

會議上,中國教育智庫網總負責人、未來學校研究院執行院長鄭德林,中國教育智庫網禮儀教育研究中心、未來學校研究院禮儀教育中心主任薛鍾,北京師範大學原校長、中國教育學會原會長、中國教育智庫聯盟顧問委員會主任鍾秉林,中央黨校陳富老師在熱烈的氣氛中見證了中國教育智庫網禮儀教育研究中心及中國教育智庫網貴和庫的成立。

據悉,中國教育智庫網禮儀教育研究中心將依於當前學校禮儀教育現狀,完善未來學校禮儀教育規範。中國教育智庫網貴和庫將涉及專家庫、人才庫、培訓庫三部分功能,為黨政機關公務員、黨政機關服務中心、黨政機關培訓院校、中國人才流動中心、大學、中學、小學、企事業單位提供人才保障,培養更多具有禮儀素養的人才,培養忠誠於黨、熱愛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同時基於產教雲的區塊鏈技術,對參與禮儀教育的每位學員的培養過程、培養成果、證書等相關學習軌跡進行上鏈存儲,為每位學員建立個人專屬數位化檔案,為學員的禮儀素養提供有效證明。

凝聚共識

共話未來學校禮儀教育創新與發展

圍繞現代禮儀教育,多位專家在會上進行深度分享。

北京大興區教委主任、「校園禮儀」優秀實驗區主任趙建國作主題報告「禮儀教育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趙建國主任的報告從禮儀與文化素養、禮儀與禮儀教育、禮儀教育的現狀、禮儀教育的未來四方面進行了分享。報告中說:通過校園禮儀的學習,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學習;通過教師禮儀課,加強教師團隊建設,提高教師的合作進取精神,建立主動有效的溝通意識,緩解教師的身體和心理壓力;通過家長禮儀課,建設良好的家校關係,使家長積極配合學校和老師,共同做好教育學生的工作。

對於如何促進未來學校現代禮儀的發展,中國教育智庫網禮儀教育研究中心、未來學校研究院禮儀教育中心主任薛鐘錶示將從推廣《校園禮儀》課程、創建文明禮儀特色學校、開展大學生禮儀教育、培養禮儀種子教師四個方面進行開展。

同時薛鍾主任用生動語言表達了禮儀教育對於學生、對於教師、對於學校的重要性,她表示:禮儀是人類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對歷史的發展、社會的文明進步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禮儀,將變成每個人生命的精氣神,最終凝聚成一股力量成為推動時代的澎湃動力。

薛鍾主任以作揖禮、揮手禮結束此次報告,主持人帶領現場嘉賓伴隨著輕鬆歡快的音樂學習了作揖禮和揮手禮,現場洋溢著「禮」的歡樂。

首都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院長劉慧針對「禮儀教師:未來學校教育的需要——基於生命教育的視域」進行了主題分享,她對於目前高師禮儀教育面臨的三個缺乏:缺乏應有的意識、缺乏課程支撐、缺乏基本的訓練,建議通過提高認識,注重研究;核心素養,注重養成;課程設置,保障體系三層面來開展禮儀教育。

《白丁會客廳》圓桌對話環節,中國教育智庫網總負責人、未來學校研究院執行院長鄭德林作為主持人,與嘉賓薛鍾主任、劉慧院長、趙建國主任共同探討了禮儀教育創新發展。從基礎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教師教育等多方面多維度肯定了禮儀教育對學生、對老師的重要性。禮是內在的,儀是外在的,通過讓孩子從小接觸禮儀教育,由內而外激發孩子內心對人的尊重、對生命的敬畏,同時通過禮儀教育,也將促進教師的職業發展。

最後,全體嘉賓起立誦讀:

「不學禮,無以立。」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

「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未來學校現代禮儀教育創新發展研討會」圓滿落幕。中國教育智庫網禮儀教育研究中心以及中國教育智庫網貴和庫將承載著禮儀教育的重任乘風破浪,揚帆起航!

RECOMMEND

原標題:《不學禮,無以立——未來學校現代禮儀教育創新發展研討會在京召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不學禮,無以立」 學「古」禮,新氣象
    《論語》言「不學禮,無以立」;古之禮法一體,以禮為重;當下,打開電視,新聞頻道裡正在宣傳:用作揖禮替代握手,防控新冠疫情;學校師生,朋友行人之間都在以「作揖禮」代替握手和擁抱。「作揖禮」在一時間流傳開來,不難看出,這不僅是中國文化的沿襲,是人們骨子裡對傳統禮儀的認可,更是順應當下時代發展的內在要求。學「古」禮,傳承傳統文明,煥發新風尚。
  • 「不學禮,無以立」 成都溫江湧幼開展教師禮儀培訓
    中國網10月23日訊(劉楊)「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禮儀教育,是關於美的教育,也是關於心靈的教育。為更好地塑造幼兒教師良好的專業形象和文明素質,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服務家長、服務幼兒,提升幼兒園的教育品質。10月22日,成都市溫江區湧泉中心幼兒園邀請成都大學副教授張婷旺為老師進行了「學形象禮儀·做高雅教師」專題禮儀培訓。
  • 考德上2020公務員申論範文65:不學禮,無以立
    《論語·季氏篇十六》有云:「不學禮,無以立;不知言,無以知人也。」「禮」即指禮貌、禮儀、規矩,「不學禮」,不懂禮貌、不講禮儀、不懂規矩,就不懂得怎樣做人、處事,就難以在家庭、社會中立身行事,就會嚴重影響國民素質的提高、公民意識的自覺、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揚乃至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
  • 不學禮,無以立——紅河州政務服務管理局舉行全州服務禮儀培訓
    不學禮,無以立——紅河州政務服務管理局舉行全州服務禮儀培訓 2020-08-24 22:0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2021京考申論範文:不學禮 無以立
    孔子言,不學禮,無以立。禮是古代封建王朝立邦之本,是新時期人們德行彰顯之要;以學禮為本,能夠提升自我思想道德修養,掌握人際技巧建構和諧社會,彰顯華夏文明復興強國之路。以禮為本,傳承禮儀美德,提高自我修養。
  •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不學禮,無以立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不學禮,無以立 2020-10-22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大紫育助力第三屆學校(基礎教育)創新發展研討會在京成功舉辦
    中國名校自主招生網訊:11月10日、11日,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辦、中國教育智庫網承辦、清大紫育(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協辦的第三屆學校(基礎教育)創新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各地中小學的千餘名校長和骨幹教師共同探討「未來學校的形態變革」。
  • 《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佳豫太空站》站長豫見生命,綻放天性因上精進,果上隨緣 《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解讀論語第323天)日經第660篇(季氏第十六)經典原文:陳亢問於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獨則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陳亢問伯魚:「你在老師那裡聽到過什麼特別的教誨嗎?」伯魚回答說:「沒有呀。
  • 第二屆上海成人美術教育研討會在八哥美術學校召開
    來自上海各院校、上海美協、上海工藝美術協會的20多位專家學者、策展人、媒體人、收藏家、藝術家們齊聚一堂,隆重召開了上海第二屆成人美術教育研討會,此次會議主題為「社會美育下成人美術教育的定位與發展」,對成人美術教育的發展和社會美育工作進行了廣泛的探討和研究。
  • 2021福建公務員考試申論材料:學禮以立
    2021福建公務員考試申論材料:學禮以立 福建公務員考試申論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專項,因此申論備考尤為重要。本欄目為各位考生提供優秀的申論範文,以及福建省考申論技巧、申論熱點、申論題型等,更多內容請點擊福建公務員考試資料。
  •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高校拔尖創新人才選拔與銜接培養研討會召開
    12月12日,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招生考試研究分會主辦、大理大學承辦的新高考背景下高中高校拔尖創新人才選拔與銜接培養研討會在大理召開。本次研討會圍繞高校人才選拔與培養、高中高校銜接培養、新形勢下高考招生宣傳策略與途徑等方面開展交流研討,旨在促進高校招生工作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朝更新更快更好的方向發展,積極推動高校拔尖創新人才選拔與培養工作可持續發展。
  • 2020年中小學生人文素養及影視戲劇教育研討會在京召開
    12月18日,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組織召開了2020年中小學生人文素養及影視戲劇教育研討會,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曹志祥,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巡視員、國家督學顧問王家勤,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原司長王定華,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原司長、國家督學姚喜雙,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
  • 「直播經濟及社會價值研討會」在京召開
    (原標題:「直播經濟及社會價值研討會」在京召開) 近年來,數字經濟的平臺化和智能化趨勢逐步強化
  • 「不學禮,無以立」,淺談中國禮儀的由來與發展歷程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在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精神觀念形式、各種文化思想的總體,如今已經成為了世界發展歷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就包括了歷史悠久的中華禮儀,在來自《詩經·國風·周南》的《鄘風·相鼠》中就有一句話這樣說道:「人而無禮,胡不遄死」,大致意思為人如果沒有禮儀,與畜生有什麼區別,還不如快點兒死了算了,可想而知在中華文化中,禮儀有著多麼重要的地位。
  •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教學模式如何改革創新?上海師範大學召開研討會
    10月17日,上海師範大學召開「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研討會,會議由上海師範大學商學院承辦。上海師範大學供圖上海師範大學校副校長李曄在致辭中指出,面對疫情下「停課不停學」的特殊形勢,在線教育成為學校教育探索向未來形態轉型的「實戰練兵場」。
  • 國合研究院建院3周年總結會暨「十四五」規劃發展研討會在京召開
    國合華夏城市規劃研究院建院3周年總結會暨「十四五」規劃發展研討會於1月9日在京召開,「北京主會場+遠程視頻」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召開了此次會議。研究院顧問、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原司長高俊才贈送了書法題詞「建設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高質量研究院--國合研究院建院三周年之際」,國家發改委國際地理空間信息中心主任劉曉明對建院三周年發來「祝願吳博士團隊:不忘初心,建設部委行業一流的高端智庫」。吳維海執行院長、王秀忠農業農村部原司長、副院長,各部門負責人等在北京主會場座談,部分各地聯絡負責人代表等視頻連線參加了本次規劃研討會。
  • 成渝雙城經濟圈英語智慧教育研討會在四川省武勝中學召開
    四川新聞網消息(李瑤 劉娟 文/圖)為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要求,推動教育資源共建共享,促進教育協同發展、一體發展、融合發展, 1月8日,廣安市武勝縣人民政府特別邀請到川渝兩地教育部門領導、專家學者,在武勝中學隆重召開成渝雙城經濟圈英語智慧教育研討會,共敘川渝兩地教育情誼,共商智慧教育發展大計
  • 「不學禮,無以立」——「禮」對於古代社會發展到底有多重要?
    "不學禮,無以立"出自《論語·季氏篇第十六》,強調禮節可以培養品節,使性情堅定,乃為立身之本。 那麼"禮"對於古代社會發展到底有多重要呢?
  • 首屆中華禮服設計方案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研討會上,學者們圍繞「傳統婚禮的社會教化功能與現代中式婚禮服涉及的社會意義」、「東西服飾文化比較」、「《儀禮?士昏禮》復原研究與周代士人婚禮服體系」、「新時期中式婚禮服設計方案與相關問題」、「華夏婚禮。學者們表示,雖然中式婚禮服目前市場佔有率還不高,但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越來越受到國人的青睞,中式婚禮服作為最具特色的中國婚禮服必將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 恆信源集團總裁周作飛參加新時代智慧教育創新發展研討會並講話
    現在,全國的教育信息化進入了融合創新階段,對推進智慧教育創新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支撐推進教育現代化的作用日益凸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其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展開了智慧教育創新發展的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