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四大武功高手:程咬金排第三,誰能與秦瓊爭鋒?

2020-12-24 半壺老酒半支煙

#程咬金#唐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名前五位的至少有三位沒有真正上過戰場,如果排名最後的兩位挑戰前五位,很可能會形成秒殺: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這五個人武裝到牙齒,也打不過赤手空拳的秦瓊、李勣——可能有人不知道,李勣年輕的時候,可是比秦舞陽勇悍多了。

晚年的英國公李勣還為自己的少年俠氣自豪:「我年十二三為無賴賊,逢人則殺;十四五為難當賊,有所不快者,無不殺之。」

但是跟翼國公秦瓊秦叔寶比起來,李勣的強項是指揮而不是單挑,所以咱們要聊凌煙閣專職武將的四大高手,就先把李勣放在一邊——李勣是帥才,似乎也不願意與秦瓊程咬金等人爭強鬥狠。

隋唐演義小說弱化了秦瓊的武功,甚至把他排在了十名開外,事實上秦瓊是新舊兩唐書公認的隋唐第一高手,馬上單挑天下無雙,幾乎已經到了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的境界,敵陣中任何一個「震耀出入以誇眾者」「驍將銳卒」,在秦瓊眼裡都是插標賣首者:「躍馬挺槍刺於萬眾中,莫不如志。」「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闢易。」

秦瓊能夠成為隋唐第一單挑高手,除了超絕的武功和強悍的體魄以及勇往直前的豪氣,還有兩件寶貝:一件是後來成為鎮國之寶的大鐵槍,另一件就是來自突厥的寶馬良駒。

一般來說,武將的專屬兵器不可以隨葬,但可以傳給子孫。只有秦瓊的大鐵槍「充公」了:「秦武衛(秦瓊曾任左武衛大將軍)勇力絕人,其所將槍逾越常制。初從太宗圍王充於洛陽,馳馬頓之城下(把鐵槍插在地上)而去,城中數十人,共拔不能動,叔寶復馳馬舉之以還。迄今國家每大陳設(重大慶典),必列於殿庭,以旌異之。」

秦瓊是隋朝左翊衛大將軍、榮國公來護兒的愛將,後來官至正六品建節尉,當然不會窮到當鐧賣馬,他騎的也不是黃驃馬,而是來自突厥的忽雷駁(演義中被寫成了呼雷豹):這匹馬長相神異(紅白相間曰駁),平常就喜歡喝酒,能一跳三四米高(圍帳篷的黑氈大約一米二到一米五,忽雷駁能跳三個那麼高),秦瓊稱病隱退,忽雷駁一直陪他終老(要是把馬的年齡換算成人,忽雷駁終年不小於一百五十歲),最後追隨秦瓊去了另一個世界:「胡國公(李世民改翼國公秦瓊為胡國公)卒,嘶鳴不食而死。」

讀者諸君可以設想一下:一匹紅白相間的異域駿馬風馳電掣而來,黑色披風(玄甲軍裝備)迎風飄揚,明光鎧寒氣逼人,馬上戰將端著超大號的鐵槍全力突刺,除了項羽再世、李存孝早生,世間還有哪位戰將能抵擋得住?

秦瓊是隋唐正史中第一單挑高手,能夠與之爭鋒的,可能也就是善於馬上用槊、奪槊的尉遲敬德了。

咱們說的是可以跟秦瓊爭鋒,但卻沒說尉遲敬德能打贏,尉遲敬德勝過秦瓊,不是在戰場,而是在酒場——後來秦瓊見了尉遲敬德,還真得叫一聲長輩,至於尉遲敬德敢不敢答應,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兒了。

尉遲敬德曾經把唐軍打得挺慘,最後是秦瓊出手,才在美良川三次擊敗尉遲敬德,並把他困在介休城中無奈投降。

除了秦瓊,尉遲敬德就是無敵的,這一點李世民曾經很是自豪:「我跟尉遲敬德搭檔,遠處的我用箭射,近處的敬德用槊戳,縱有千軍萬馬,能奈我何?」

除了馬槊耍得好,尉遲敬德的奪槊功夫也是獨步天下,擅長用馬槊的齊王李元吉就在尉遲敬德手下吃了虧、丟了臉:「元吉執槊躍馬,志在刺之,敬德俄頃三奪其槊。元吉素驍勇,雖相嘆異,甚以為恥。」

這時候可能有讀者要問了:尉遲敬德奪槊功夫出神入化,去搶秦瓊的大鐵槍,結果會如何?

這個問題可能不需要回答: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一力降十會,在絕對力量面前,任何技巧都是徒勞。秦瓊力大無窮、忽雷駁快如閃電,這讓尉遲敬德如何下手?

但是最終尉遲敬德還是贏了:他把孫女嫁給了秦瓊的兒子,一夜之間,就比秦瓊大了一輩兒——秦瓊是個正人君子,這回總不能出手揍「長輩」了吧?

秦瓊在李世民「繼位」之後就稱病在家,尉遲敬德在朝堂上當著皇帝的面打過李道宗之後,也閉門思過,只有程咬金以七十多歲高齡馳騁疆場,掠地屠城搶錢,寶刀不老、老當益壯。

正史中的程咬金沒販私鹽,也沒賣耙子,秦瓊當大隋建節尉的時候,老程也拉起了一支隊伍:「程知節,本名咬金,濟州東阿人也。少驍勇,善用馬槊。大業末,聚徒數百,共保鄉裡,以備他盜。」

換算成現在的軍銜,秦瓊大約相當於上校團長,程咬金則是民團指揮官,如果有軍銜,也不會低於少校。

秦瓊可不像演義小說的中寫的那樣只會三板斧,此功不但馬槊功夫一流,抗擊打能力也可以說是舉世無雙:秦瓊最後以流血過多為由在家享清福,老程被人家用馬槊洞穿,還成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的老壽星。

當年瓦崗軍有五大高手,分別是內馬軍四統領秦瓊程咬金裴行儼羅士信和外馬軍單雄信。與王世充作戰時,裴行儼中箭落馬,程咬金殺入重圍抱起裴行儼再突圍:「為世充騎所逐,刺槊洞過,知節回身捩折其槊,兼斬獲追者,於是與行儼俱免。」

老程的勇悍狠辣和抗擊打能力之強,想想都叫人發抖:槊杆不是麻杆兒,以身體為砧板折斷馬槊,換個人早手軟腳軟地暈過去了,但老程不但能折斷敵槊,還能斬殺敵將,這真有點超出常人的極限了。

如果以新舊兩唐書為依據,程咬金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武將中,排名第三應該沒有問題:次於秦瓊,估計也很難打贏尉遲敬德,畢竟他沒有忽雷駁,也沒有超重的大鐵槍,在尉遲敬德的空手入白刃功夫面前,可能會吃一點虧。

除了秦瓊尉遲敬德程咬金,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還有一位超級猛將,那就是排名第十位的段志玄——此公的名字不為絕大多數人知曉,還是清朝造的孽:因為康熙叫玄燁,段志玄在很多史料中都被改成了「段志元」,「玄」「元」同時出現,讓人誤以為這是兩個人。

段志玄的勇悍,雖然不及程咬金,但在當時也是超一流猛將,而且段志玄和秦瓊程咬金也算同鄉:秦瓊是齊州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人、程咬金濟州東阿(今山東東平)人 、段志玄是齊州臨淄(今山東省鄒平市)人,只有尉遲敬德是鮮卑人,祖籍在山西壽考縣。

跟秦瓊程咬金同為山東大漢,段志玄的戰鬥作風也是同樣剽悍。當年唐將劉文靜(此人應該當文官而不應指揮作戰)被隋將屈突通(後來也進了凌煙閣,排名第十二)的部將桑顯和(後亦降唐)擊潰,眼看就要全軍覆沒,段志玄站衝了出來:「志玄率二十騎赴擊,殺數十人而還。為流矢中足,慮眾心動,忍而不言,更入賊陣者再三。顯和軍亂,大軍因此復振,擊,大破之。及屈突通之遁,志玄與諸將追而擒之。」

大唐多名將,這些名將放在其他朝代,都會成為絕頂高手,但是在將星璀璨的隋末唐初,李二(世民)、二李(李靖李勣)、秦程、尉遲的光芒太過耀眼,很多叱吒風雲的勇將都漸漸被人淡忘。本文所提到的「凌煙閣四大武功高手」,可能還有不準確之處,有些名將的風採沒有完全得到展現,大唐雄風之下,一百個名額都不夠分,所以只好有勞讀者諸君進行補充:如果評選大唐第一步戰高手,排名第一的是秦瓊還是丘行恭?

相關焦點

  • 秦瓊這麼有名氣,為什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被排在了倒數第一
    而事實上秦瓊排了個倒數第一,至於第一是誰,當然是李世民的大舅子長孫無忌啦!具體排名: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尉遲恭)、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績(徐茂公)、秦瓊。
  • 在李世民的凌煙閣24功臣中,為何秦瓊排在最後,第一又是誰?
    李世民手下的能臣很多,為了讓他們可以被歷史銘記,李世民在長安城皇宮內三清殿旁建了一棟小樓,取名為凌煙閣,並且把24位功臣的畫像陳列其中,以供後世瞻仰,這便是李世民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晚節不保的程咬金
    說起《隋唐》,除了男主角秦瓊之外,最受人歡迎的便要數『混世魔王程咬金』了,他在演義裡手執大斧,武功也只會那麼三招半,卻一路衝鋒陷陣驍勇異常,憑著小聰明和大運氣,他立下了不少戰功,並且活了一百多歲,歷經高祖、太宗等六朝,真真的是隋唐第一福將!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長孫無忌第一,秦瓊最末,唐太宗到底怎麼想的
    秦瓊能夠排進入二十四功臣的行列,即便是排在最後,已經算是唐太宗仁厚了!唐太宗時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類似由國家授予的榮譽稱號。能夠進入這個名單,把畫像掛在凌煙閣上,不僅僅是莫大的榮耀,更是一種「保證」。只要不謀反、不犯十惡不赦的大罪,這個家族的數十代富貴是完全有保證的。
  • 李世民的凌煙閣有24位功臣,秦瓊排在最後一名,那排第一是誰?
    此外,李世民對功臣也是出奇的好,後來還建成了凌煙閣,用來存放功臣的畫像,李世民更是將24位功臣畫像掛在其中,以表彰功勳,在這24人中,知名度頗高的秦瓊排在最後一名,那排第一是誰? 我們一起來看。
  • 隋唐演義:凌煙閣中唯一健在的秦瓊,為什麼不反對武則天稱帝?
    但是,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是,當初跟隨唐太宗李世民奪取天下的功臣當中,有二十四個人,曾被李世民將畫像放在凌煙閣中,這就是有名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但是,當武則天篡取李唐的天下,改成武氏的大周的時候,諸多二十四功臣的後代,都表現出了反對的聲音,唯有秦瓊這個大功臣,沒有任何的反對的情況,這是怎麼回事呢?
  • 門神秦瓊軍功第一,為何卻是凌煙閣24功臣的最後一名?
    後來,唐太宗到了晚年,為了紀念與他同生入死的一批人,李世民吩咐唐朝著名畫師閻立本,將功勞最大的24功臣,按照人物等身描繪其人物圖像,掛在凌煙閣,時常前去懷舊,不忘他們為其立下的偉大功績,這就是著名的凌煙閣24功臣的由來。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各個功勳卓著,為何長孫無忌能排名首位?
    導語詩人李賀著的《南園十三首其五》一詩中寫道: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詩中所提到的凌煙閣,有著二十四位唐朝主要開國元勳和其他功臣的畫像。在那個時候,能夠將自己的畫像、功名留在凌煙閣裡,那就是是身為人臣最最想達到、最高的榮譽了。
  • 唐朝有一座凌煙閣,其中位列二十四功臣,他們是怎麼排名的?
    唐朝,可以說是中國史上非常輝煌的朝代,而在唐朝的皇帝中,唐太宗李世民無疑是最耀眼的一位,可以說唐朝的建立和發展都離不開這位千古一帝,而在跟隨李世民打天下的眾多功臣,結局大多也是極好的,因此太宗皇帝曾建造一座凌煙閣,閣內供奉著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二十四位功臣都有誰呢?他們的排名有何玄機?
  • 同為王佐之才,東漢的雲臺28將,為何沒唐朝凌煙閣24功臣名氣大?
    會取安西將報國,凌煙閣上大書名。 詩贈的趙將軍是誰已無關緊要,詩人的祝福卻流傳下來,奮戰沙場的將軍們,最高的榮譽就是「凌煙閣上大書名」。
  • 尉遲恭和秦叔寶,究竟誰的武功更高?答案令很多人意外
    但在李世民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敬德排名第七,幾乎可以說是最前的武將了,秦瓊卻排名最後,二十四,最後一名。 怎麼回事?那麼2人的武藝誰厲害那? 秦叔寶,先後在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帳下任職,因勇武過人而遠近聞名。後隨裴仁基投奔瓦崗軍領袖李密,瓦崗敗亡後轉投王世充,因見王世充為人奸詐,與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四)
    不幸的是,他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死得最早的,故於徵討劉黑闥的行軍途中。這些功臣中有不少高壽的,活過七十的有九位。因為死得早,殷開山甚至沒有子嗣,他的封爵官位無人繼承。但所有的事情都有兩面性,他死得早,也就蓋棺定論得早,不會有張亮、侯君集那樣身首異處的危險了。正因為早逝無後,所以李世民覺得特別愧對於他,在聽聞噩耗時當場飆淚如雨,追封其為右僕謝。
  • 又被電視劇忽悠:程咬金不是土鱉,是官二代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槓槓滴三板斧,幾乎是家喻戶曉,人盡皆知。在人們的印象裡,程咬金基本上就是土鱉代表,憨子模範,夢裡學了絕招,醒來只記得三招半。而事實上,人家程咬金是正經八百的官二代,他的父親程婁是北齊濟州大中正,大概相當於副廳級,還是有些地位的。
  • 張亮戰場上2次被嚇跑,收500養子,躋身凌煙閣功臣第16名
    這並不要緊,唐朝的唐太宗李世民您一定聽說過,而幫助李世民打天下和奪天下的功臣,您想必也有耳聞,而最著名的當屬被李世民專門建造房屋把畫像掛起來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而張亮便是唐朝當時高高在上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 歷史上真實的隋唐英雄排行榜秦瓊排名第三尉遲恭第四
    3、秦瓊 秦瓊,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將。初為隋將,先後在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帳下任職,因勇武過人而遠近聞名。後隨裴仁基投奔瓦崗軍領袖李密,瓦崗敗亡後轉投王世充,因見王世充為人奸詐,與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投唐後隨李世民南徵北戰,是一個能在萬馬軍中取敵將首級的勇將,但也因此渾身是傷。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李世民如何排名選人?不僅與玄武門之變有關
    作為名流千古的皇帝之一,李世民的功勞自有人評說,除去他那數不盡的歷史貢獻之外,其設立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也令後人議論紛紛。這24個功臣是李世民根據他們對於唐朝的貢獻所評選出來的,當然,李世民設立凌煙閣的初衷,絕對不僅僅只是為了懷念這些同他打下天下的功臣,這其中還蘊含了他的多層政治目的。
  • 秦瓊和尉遲恭敬德的結局告訴我們:居功不可自傲、為人保持低調
    尉遲恭後半生的言行,被秦瓊引以為鑑,他選擇了急流勇退。一、 皆為開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隋煬帝大業十三年(617),太原留守、晉陽宮監李淵率領諸子及一眾支持者起兵,加入隋末反抗隋煬帝暴虐統治的洪流。而同一年,原本為隋煬帝效力的秦瓊投入瓦崗軍頭領李密麾下,與後來的另一位李唐開國功臣程咬金一道統領八千內軍。
  • 家喻戶曉的秦叔寶,為啥在凌煙閣排末尾?我們看名聲,皇帝看功績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根據唐太宗李世民的命令,刑部侍郎、將作少監閻立本操刀,24名為大唐立下卓越功勳的名臣被繪像於凌煙閣,這就是名垂青史、幾乎成了功勳代名詞的「凌煙閣24功臣」。 以封建王朝最高統治者的名義,對開國功臣群體進行肯定,李世民的這一舉動在封建時代無異於一股清流。
  • 半路殺出程咬金典故的由來:老程攔住去路,李世民煮熟的鴨子飛了
    程咬金這個人大家都知道,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就屬他最牛。此公一直活到唐高宗李治麟德二年,也就是公元665年,才以七十七歲高齡安然辭世。程咬金雖然離去了,但是卻給程家留下了兩份鐵桿莊稼:世襲盧國公、世襲普州刺史,也就是說,只要老程家還有嫡系男丁,這個普州刺史就得一直姓程。
  • 戰神或門神或智神,一病十餘年,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最佳選擇
    時勢造英雄,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割據,在這其中造就了不少的英雄好漢,秦瓊就是一位,他被封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作為虎將之才的秦瓊,有一個典故是這樣說的:秦瓊在對抗敵軍之時,將自己的馬槊(shuò)插於地上,敵軍先後派出十餘名身強力壯的士兵,但均未拔出,秦瓊大喝一聲,一騎當先,單手便將自己的武器輕鬆拿起,一時間士氣大振。而他的武器馬槊也被供奉在唐朝的太廟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