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李世民如何排名選人?不僅與玄武門之變有關

2020-12-24 平楠說史

作為名流千古的皇帝之一,李世民的功勞自有人評說,除去他那數不盡的歷史貢獻之外,其設立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也令後人議論紛紛。

這24個功臣是李世民根據他們對於唐朝的貢獻所評選出來的,當然,李世民設立凌煙閣的初衷,絕對不僅僅只是為了懷念這些同他打下天下的功臣,這其中還蘊含了他的多層政治目的。

既然凌煙閣的功臣都是由李世民選拔出來的,那麼這些人的入選與李世民的喜好則有著必然的聯繫。

此外,很多人還認為,李世民之所以建立凌煙閣,主要是為了收買人心以及平衡各方勢力,同時他也想向文武百官傳遞一個信息,那就是只要一直站在李世民這一邊,並永遠支持他,就可以得到名垂千古的機會。

李世民的顧慮

李世民在建立凌煙閣的時候所遵循的最根本原則就是綜合貢獻的多少。

畢竟,這是一個名垂青史的作為,如若太過偏頗,很可能會引得後世之人對他大加嘲諷。

根據史書記載,凌煙閣24功臣,分別是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尉遲恭)、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績、秦瓊。

從這份名單中可以看出,除去我們特別熟悉的幾個唐朝名臣之外,其他人大多都不被人熟知。

通過觀察不難看出,在這24個人中,有一多半是李世民的親信,且大多都是兩朝元老,這一點也符合李世民懷念開國功臣的目的。

此外,這些人的入選也與其身份以及是否參與玄武門事變有關。

首先來看一下這24個人中所包含的皇親國戚,這裡邊與李世民的父親李淵有著直接親屬關係的是李孝恭、柴紹以及蕭瑀,這三個人都是跟隨李淵起兵並見證唐朝誕生的元老級別的功臣。

當年李淵在世之時,這三人就深受其重用,從這一層面上來說,這三個人在政治地位上並不弱於當年的李世民,所以李世民把這三個人納入其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最為關鍵的是,這三個人真正忠於的對象並不是李世民,他們所效忠地是李淵更是唐朝,這三人與李世民的關係並不密切。所以,李世民把這三個人納入其中,不僅僅只是為了公正,更是為了減輕後世之人對這份名單的非議。

與此同時,在這份名單中,與李世民有著直接親屬關係的人也不在少數,長孫無忌、高士廉、長孫順德、房玄齡這幾人就是典型。

這幾個與李世民有著直接關係的功臣都是他的心腹,他能夠順利登基與這幾人背後的努力不可分割。因此,在凌煙閣功臣的名單中能夠看到這幾個人也無可厚非。

此外,在李世民登基為帝之前所發生的玄武門之變也是影響這份名單誕生的重要因素。

在凌煙閣24個功臣中,涉及玄武門事變的大多都是站在李世民這一方為他衝鋒陷陣的功臣,這裡邊就有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

除去這些擁有基本功勞,同時又為李世民的皇位作出突出貢獻的人之外,在這些功臣中,也有一些不曾涉及到玄武門事變的人。

李靖就是不曾參與其中的人,除去李靖之外,在這份名單中也有幾人不曾參與過這次事變。這些人保持中立的原因非常簡單,因為他們所誓死效忠地並不僅僅只是一位皇帝,他們關心的是整個大唐江山的未來。

所以,他們會為了大唐去進行戰鬥,但卻不會輕易地捲入皇位爭奪戰中,而這些人之所以名列凌煙閣功臣之列,也主要是因為其戰功卓越。

對立陣營的存在

按照正常邏輯思想來說,這份名單既然是李世民製成的,那麼其中所包含的人肯定不會與之對立,且大都歸屬於他這一陣營才符合實際。

但實則不然,在凌煙閣24功臣中,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這個人就是魏徵。

魏徵特殊在其一開始並不是李世民這一陣營的謀臣,他最初其實是太子李建成的近臣之一。

魏徵之所以被列入凌煙閣24功臣中,主要因為他確實是一位有才且敢於直諫的忠臣,李世民在位期間十分重用他。

其次,把他納入名單之中後,魏徵就可以被當做太子李建成以及李元吉兩人舊臣的一個典型代表來進行利用。

雖然魏徵的排名並不靠前,但是他的出現可以更好地展現出這份名單的公正公平之處。

凌煙閣功臣的排名並不僅僅只參考在貞觀年間的功勞,其對唐朝所做出的所有貢獻以及資歷、軍功等各個方面都是其參考的重要標準。

從綜合方面來看,雖然李世民確立這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有一些私心所在,但是,紀念自唐朝開國以來的功臣也是重要目的之一,這一點從許多開國老臣的入選上就可以看出。

而且,唐太宗在確立人選之時,確實綜合考量了每一個大臣的實際貢獻和能力,因此他得出的這份名單也得到了當時大多數人的認可。

這不僅僅讓李世民收穫了美名,更是達到了穩定人心的作用。同時,這也是這份名單能夠在後世之中長久流傳且被現代人作為考量當時歷史的重要標準的原因所在。

結語

這份名單自公布之日起就激勵了一批又一批人才為大唐效力的決心。

畢竟,能夠入選凌煙閣功臣之列,就相當於拿到了名垂青史的資格,這確實很難不令人激動。當然,同樣貢獻突出卻沒有入選的功臣也是有的,比如張世貴、薛仁貴等人就是典型案例。

不過,這也只是因為兩人投靠李世民的時間較短,且資歷不夠的原因所導致的結果。只能說,既然這份名單是人所擬定的,那麼自然會被個人喜好所影響。所以,發生一些本該入選的人員卻沒被選入的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相關焦點

  • 秦瓊這麼有名氣,為什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被排在了倒數第一
    很多人都為秦瓊排名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最後一名而鳴不平,但是實際上秦瓊被排最後一名屬於恰到好處,而長孫無忌排名第一,也屬於實至名歸,無人不服。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排名比較複雜,因為這裡面有好幾股勢力,既有文臣宰輔,又有元帥戰將。李世民也是根據選出的這二十四個人的功勞、官職、資歷還有個人感情評定的。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各個功勳卓著,為何長孫無忌能排名首位?
    唐朝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紀念那些曾經有功於大唐的臣子們,下令在凌煙閣內牆壁上畫上了二十四位臣子的畫像,稱他們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勞,既有文臣亦有武將,而位居其首的,便是後來官居宰相的長孫無忌。那麼,長孫無忌是如何在眾多功臣之中脫穎而出的呢?
  • 唐朝有一座凌煙閣,其中位列二十四功臣,他們是怎麼排名的?
    唐朝,可以說是中國史上非常輝煌的朝代,而在唐朝的皇帝中,唐太宗李世民無疑是最耀眼的一位,可以說唐朝的建立和發展都離不開這位千古一帝,而在跟隨李世民打天下的眾多功臣,結局大多也是極好的,因此太宗皇帝曾建造一座凌煙閣,閣內供奉著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二十四位功臣都有誰呢?他們的排名有何玄機?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長孫無忌第一,秦瓊最末,唐太宗到底怎麼想的
    秦瓊能夠排進入二十四功臣的行列,即便是排在最後,已經算是唐太宗仁厚了!唐太宗時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類似由國家授予的榮譽稱號。能夠進入這個名單,把畫像掛在凌煙閣上,不僅僅是莫大的榮耀,更是一種「保證」。只要不謀反、不犯十惡不赦的大罪,這個家族的數十代富貴是完全有保證的。
  • 在李世民的凌煙閣24功臣中,為何秦瓊排在最後,第一又是誰?
    李世民手下的能臣很多,為了讓他們可以被歷史銘記,李世民在長安城皇宮內三清殿旁建了一棟小樓,取名為凌煙閣,並且把24位功臣的畫像陳列其中,以供後世瞻仰,這便是李世民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四)
    「玄武門」之變前,因太子掌握京城宿衛大權,秦王李世民在下定行動的決心前,有點猶豫不決,讓人多次燒龜甲以卜吉兇。正好張公瑾從外而入,看見後就將龜甲扔於地下,說:「凡行卜籤,是以決嫌疑,定猶豫,現在舉事不疑,用得著卜卦嗎?如卜不吉,勢已不可停阻,希望大王仔細想想。」李世民頓然醒悟,決心乃下。
  • 長孫無忌憑何排在凌煙閣第一位?李世民在排位時會考慮哪些因素?
    凌煙閣是唐太宗李世民為了褒獎與其一同打下江山的開國功臣,而在高閣內懸掛按照真人比例描繪的二十四位開國功臣畫像的地方。 唐太宗時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類似現在國家授予的最高榮譽稱號。能把自己畫像掛進凌煙閣,不僅是莫大的榮譽,更是一種保障。
  • 李世民的凌煙閣有24位功臣,秦瓊排在最後一名,那排第一是誰?
    於是,在臣子的慫恿下,李世民一顆本就不能安定的心更加按耐不住了,他發動了玄武門之變,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肅清了太子一派的主心骨。 李淵雖然一直支持李建成,但事已至此也沒有辦法,為了保命,便把皇位傳給了李世民。
  •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的仁慈留給了誰?看這10個人就明白了
    玄武門功臣的兩種說法在玄武門之變中,秦王李世民帶著十名親信及士兵,埋伏在玄武門,等待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這一天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關於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帶的是哪十位?在《舊唐書》中就有不一樣的說法。
  • 張亮戰場上2次被嚇跑,收500養子,躋身凌煙閣功臣第16名
    這並不要緊,唐朝的唐太宗李世民您一定聽說過,而幫助李世民打天下和奪天下的功臣,您想必也有耳聞,而最著名的當屬被李世民專門建造房屋把畫像掛起來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而張亮便是唐朝當時高高在上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 門神秦瓊軍功第一,為何卻是凌煙閣24功臣的最後一名?
    為什麼秦叔寶會排名最末,大家仔細看凌煙閣24功臣名單,我們不難發現,這份名單有這樣五大特點:一是李世民重文輕武,文臣在前,武臣在後。凌煙閣24功臣排在前六位的都是文臣,如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第七位才是尉遲恭,第八位才是李靖。而秦叔寶屬於武將,排名自然不會很高。
  • 李世民帶領十人發動玄武門之變,這十人最後都是什麼下場?
    這裡面提到李世民的10位「有功之臣」,那他們最後下場如何呢?長孫無忌凌煙閣功臣第一,封趙國公。在玄武門之變中,他是妹夫最堅定而又最重要的支持者,功勞第一。尉遲恭(尉遲敬德)凌煙閣功臣第七,封鄂國公。他不是漢人是鮮卑人,以前跟劉武周混,劉武周被李世民KO後,以敗軍之將的身份追隨李世民。他單騎救主,是李世民的救命恩人。而且在玄武門之變中,他殺死李元吉,又「保護」唐高祖,可謂勞苦功高。尉遲恭是個典型的武夫,耿直自負不藏不掖。
  • 他是唐朝開國功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為何會心生謀反之意?
    而幫助李家最大的開國功臣都位於凌煙閣之中,共有二十四位。侯軍集,也是位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但因品德不正,最後生有謀反之意,被太宗皇帝處死,侯軍集,唐初名將。侯軍集前期好大喜功喜歡誇大自己的本領,為人浮躁。隨後跟隨秦王李世民四處徵戰,立下不世之功,更是在玄武門之變中立下了不世之功,控制住了高祖李淵,成功幫助秦王李世民登基稱帝。
  • 羅成的歷史原型羅士信為什麼沒有被選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但在真實的歷史上並沒有羅成這個人,與羅成有關的傳說故事基本都是小說家言。但奇怪的是,羅士信後來卻沒有被選入唐太宗著名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入選凌煙閣功臣的功勞標準主要是四個:一,太原起兵與攻佔長安之功;二,統一天下之功;三,玄武奪位之功;
  • 李世民手下的十大文臣、十大武將應該如何排名?
    貞觀十七年(即公元643年),為了紀念當初與他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將士,唐太宗李世民命令唐朝知名畫師閻立本,在凌煙閣依照功臣的官職排名,依次繪製了24幅畫像,歷史上稱之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這些畫像形同真人大小,面朝北面而立。凌煙閣畫像分為三層,最內一層為官職上至宰相,中間為各路王侯,最外則是其它功臣。
  • 唐朝開國功臣張亮,怎樣追隨太宗,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張亮是唐朝時期的軍事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出生在普通百姓之家,自小家境貧寒,憑藉著農業耕作為生,勉強維持生活。成年之後恰逢天下混亂,家中生計更是困難,周邊百姓也飽受戰亂折磨,於是他毅然參加瓦崗起義,跟隨在徐績部下。
  • 張亮為什麼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張亮為什麼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張亮被李世民派到了洛陽,任務是和山東豪傑秘密聯絡,送給他們很多金銀珠寶,使這些人都為李世民所用。李元吉向李淵告狀說張亮謀反,目的是把李世民拖下水。在獄中。我讓你家破人亡,死無葬身之地。面對李元吉的威脅,張亮給予很鄙視的一眼,在他心中始終認為李世民很仗義,一定會救來他。面對軟硬不吃的張亮,李元吉決定用大刑,什麼老虎凳、什麼辣椒水,十八般刑具全都用上了,他認為張亮最多挺不過三樣。然而他錯了,張亮用實際行動證明了「硬漢」這兩個字是這樣寫的。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晚節不保的程咬金
    終於,機會來了,王世充與大唐交戰,秦瓊、程咬金在陣前直接跑到了對面降了大唐,李淵大喜,讓他們跟著李世民好好表現。跟對一個好老闆是多麼的重要!商場如是,戰場也如是!李世民正是一個好老闆。程咬金跟隨著李世民南徵北戰,先後擊敗了王世充、宋金剛、竇建德等一系列諸侯,每一戰程咬金都身先士卒舉旗先登,因屢建戰功被封為宿國公,大概也是這個時候開始,咬金的名字略為有些難登大雅之堂,因此改名程知節。
  • 凌淵閣二十四功臣簡介,最受寵的下場最慘,最後被逼自盡
    凌煙閣是唐朝表彰有功之臣繪有功臣圖像的高閣,位於長安城內太極宮東北角一個不起眼的小樓內。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紀念和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們,由李世民親自題詞、命閻立本為二十四位有大功於李世民的功臣繪畫,供奉於凌煙閣中,即「凌淵閣二十四功臣」。此篇簡單介紹下榮登二十四功臣榮譽榜的大唐功勳。
  • 偃武興文,推行德治——從唐代「凌煙閣」入手,談李世民的皇權之術
    "凌煙閣上清風起,留得將軍卷世名"。貞觀二十七年,李世民為懷念當初一起出生入死、共治天下的功臣,命閻立本在凌煙閣描繪24位功臣畫像,北向陳列,時常前往懷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