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四)

2021-02-13 多稜角


19、開國驍將、定都首功——劉弘基:

他也是官二代,算是體制內人,父親是隋朝的地方太守。

但劉弘基為人卻落拓不羈、任俠豪爽,對朋友肝膽義氣,象江湖人士;又不事耕穡,花錢大手大腳,很快就把父輩留下來的產業揮霍殆盡。

到隋末大業年間,一貧如洗的劉弘基為躲避兵役,也為了有口飯吃,故意去犯罪讓官府抓進牢去。

後來趁亂時,就盜了馬群跑了出來,一路上邊賣邊吃,來到了太原,碰巧和正在太原做官的李淵父子相識了。

他和李世民相見恨晚,有段時間出則同行、臥著同眠,幾乎形影不離。李淵起兵後,劉弘基招募到了二千多人跟隨。

接著隨秦王李世民攻打西河,在霍邑之戰中,劉弘基神勇異常,親斬了隋朝名將宋老生,聲名大振。

其後,劉弘基獨擋一面,率軍下馮翔、略扶風、渡渭水,在攻破長安一役中立下頭功。

在攻宋金剛、敗劉黑闥戰鬥中,亦驍勇非凡,建立了功勳。

唐太宗繼位後,對他禮遇甚隆,封夔國公。貞觀九年,劉弘基隨李世民伐高麗,任前軍大總管,力戰積功。

他活到了高宗時代,卒於唐高宗永徽元年,死後陪葬昭陵。

臨終前,他僅給諸子每人奴婢15人、田五頃,對友人說:」諸子有本事,就用不著自己多給他們財物;沒本事,這些田產足夠他們免於凍餓了。「

把其餘家產盡數散給親朋鄉鄰,不失年輕時的豪俠之風。

20、臨危不亂、真正將軍——段志玄:

他的父親是李淵的同事,為太原書佐,後從李淵起兵。

因為同是太原官宦子弟,段志玄自幼就和李世民關係很好。

在潼關和唐將劉靜文一起阻擊屈突通的戰鬥中,關鍵時刻是他奮勇擊潰屈突通手下大將桑顯和的,最終得以大敗隋軍。

不久,他跟隨李世民進攻王世充,段志玄在衝入敵陣馬倒被俘時,奮力奪馬而回,身後數百騎敵軍無人敢靠近其身。

太子李建成聞其之勇,曾暗地裡厚贈金銀給他,他都不納並告之李世民。

在決定大唐繼承人命運的「玄武門」之變中,段志玄參於戰鬥,立下了功勳,貞觀後因此被封為樊國公。

文德皇后喪禮期間,他和宇文士及分率兵馬出章肅門,太宗皇帝夜派宮使到兩將處,宇文士及開門納之,而段志玄按規非要等第二天才讓宮使進軍門,哪怕宮使說有皇帝手諭也不讓進,

太宗皇帝聞後深為讚嘆,說到:「就是周亞夫也不能比啊。」

貞觀十六年,段志玄病死,獲贈輔國將軍,陪葬昭陵。

21、奇謀助定、英年早逝——張公瑾:

郯國公張公瑾死得早,年僅三十九歲就英年早逝,不能不說是很可惜的。

最初他是王世充手下,後投唐朝,在李勣、尉遲恭等推薦下,進入秦王府。

當李世民和東宮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矛盾不斷激化後,他多次為李世民提供良策,漸受秦王信任。

「玄武門」之變前,因太子掌握京城宿衛大權,秦王李世民在下定行動的決心前,有點猶豫不決,讓人多次燒龜甲以卜吉兇。

正好張公瑾從外而入,看見後就將龜甲扔於地下,說:「凡行卜籤,是以決嫌疑,定猶豫,現在舉事不疑,用得著卜卦嗎?如卜不吉,勢已不可停阻,希望大王仔細想想。」

李世民頓然醒悟,決心乃下。

「玄武門」之變中,他和長孫無忌等九人一起設伏,在奇襲殺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後,一人獨自守住城門,抵擋了東宮兵的進攻。

貞觀元年,還隨李靖伐突厥,擒可汗,屢有戰功。

不久,他就於襄州都督任上因病故去,唐太宗不避辰日慟哭之,可見對張公瑾情感之重。

22、參謀獻策、秦府能臣——殷開山:

他的父親是隋朝秘書丞,就是負責朝廷文書的官員。殷開山承父之長,年輕時就學行著名,尤善文黷寫作,他的書法也很好。

李淵起兵反隋,殷開山就參於其中,是高祖核心決策圈成員,「參於謀略,授心腹之寄」。

後跟隨太子李建成攻克西河,再轉為秦王李世民部下,被用為長吏,入關中招撫了大大小小的各種割據勢力和江湖草寇,把這些強盜盲流改造成合格軍人。

這項工作他完成得很好,讓李世民對他有了深刻印象。

戰功方面,除了西河之戰外,還有和劉弘基共同擊破隋將衛文升的戰績。其後,隨李世民薛仁杲、王世充,又累積了不少戰功。

但人無完人,在跟秦王伐薛舉之役中,李世民因病將責任交給了劉靜文,並告誡劉將軍固守為上。

殷開山卻力勸劉靜文全力出戰,遭到了慘敗,兩人因此都被削職罷官。幸好不久薛舉就病死了,給了殷開山戴罪立功的機會,再一次徵薛舉獲大勝得以官復原職。

不幸的是,他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死得最早的,故於徵討劉黑闥的行軍途中。

這些功臣中有不少高壽的,活過七十的有九位。因為死得早,殷開山甚至沒有子嗣,他的封爵官位無人繼承。

但所有的事情都有兩面性,他死得早,也就蓋棺定論得早,不會有張亮、侯君集那樣身首異處的危險了。

正因為早逝無後,所以李世民覺得特別愧對於他,在聽聞噩耗時當場飆淚如雨,追封其為右僕謝。

不過,這對殷開山沒多大意義了,除了名上凌煙閣尚能流芳百世外,財富爵封再多再高,亦無可受益之後人了。

23、李淵舊臣、起義首功——劉政會:

唐太祖李淵起兵前是太原留守,當時他和核心幕僚謀議時,被副留守王威、高君雅事前偵知,這兩人很想提前動手剪除李淵。

秦王李世民夠狠,就來了個「惡人先告狀」,派當時為太原鷹揚府司馬、和李家關係密切的劉政會到太原議事廳先把兩人給告了,並立即抓起來殺掉,為起義成功掃除了最大障礙。

他的最大功勞是武德初年留守太原,為李淵、李世民父子經營好了大後方根據地,讓他們可以放心地去功略天下。

當劉武周來進攻太原時,他被城內豪強和劉武周裡應外合功破城池。在被俘後劉政會不僅未投降,還把劉武周軍情況寫成書信密報李淵,為唐軍再度奪回太原、擊敗劉武周立下功勳。

雖然和凌煙閣其他武將比,劉政會所建立的戰功不算太多,但因起義首功,而被李淵、李世民父子所看重,以此被封為邢國公。

貞觀九年,他病死家中。


24、太原附義、晚節不保——長孫順德:

長孫順德和長孫無忌一樣都是李世民文德皇后這一支近親,他還是文德皇后的族叔,輩份不低。

他是最早一批隨李淵父子從太原起兵的人之一,從太原出來後一路攻城略地,到了高祖登基後,因公被封為薛國公。

在「玄武門」之變中,長孫順德站對了隊伍,率兵和太子李建成部大戰,為李世民立下了大功。太宗繼位後,馬上以宮女賜之。

到了貞觀年間,長孫順德倒在了為官太貪上,不得李世民喜歡,幾次被削爵,最後病發而亡。

但太宗皇帝還是念舊情,讓他保留在凌煙閣功臣行列中了。

——————

幾點總結:1、縱觀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書生出身的共有八個人,分別是長孫無忌、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蕭瑀、虞士南、唐儉,約佔總數的三分之一。

武將出身的有尉遲敬德、李靖、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侯君集、張公瑾、程咬金、劉政會、李勣、秦叔寶等十三人,比書生要多。

還有宗室一人,河間王李孝恭;外戚一人,長孫順德;農民出身一人,張亮。

可見,「詩鬼」李賀所寫詩句「若個書生萬戶侯」僅是感嘆自己人生不得志的悲情,而非實指其數。

2、從人物出身看,到底是「龍生龍、鳳生鳳」,完全是草民出身而成為唐初功臣的僅有張亮一人。

這說明在隋末唐初的大動蕩歲月中,最終能脫穎而出的多是世家子弟,或者行伍中的赳赳武夫,沒有任何社會根基的人是很難躍上龍門的。

3、凌煙閣功臣中絕大多數都是跟隨唐太宗李世民南徵北戰、東討西攻的故人戰友,還有些是化敵為友的。

他們和李世民都是一見如故,可見義氣相投,定是前生緣份使然,否則在隋末群雄並起、波瀾壯闊的歷史大變局中,是很難一路走下來而登上凌煙閣的。

李世民對他們感情也很深,除了張亮、侯君集兩人在他執政期間被殺外,其他人都恩寵如初,相比劉邦、朱元璋等「飛鳥盡、良弓藏」的對待功臣之道,李世民算是很仁慈厚道的了。

就是張亮、侯君集之事,錯也不在太宗皇帝。在他晚年,常有預感地在多個功臣死前有夢兆,死後他都痛哭流涕,確實是個重感情的好君王,實為千古一人。

相關焦點

  • 羅成的歷史原型羅士信為什麼沒有被選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但奇怪的是,羅士信後來卻沒有被選入唐太宗著名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入選凌煙閣功臣的功勞標準主要是四個:一,太原起兵與攻佔長安之功;二,統一天下之功;三,玄武奪位之功;
  • 唐朝有一座凌煙閣,其中位列二十四功臣,他們是怎麼排名的?
    唐朝,可以說是中國史上非常輝煌的朝代,而在唐朝的皇帝中,唐太宗李世民無疑是最耀眼的一位,可以說唐朝的建立和發展都離不開這位千古一帝,而在跟隨李世民打天下的眾多功臣,結局大多也是極好的,因此太宗皇帝曾建造一座凌煙閣,閣內供奉著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二十四位功臣都有誰呢?他們的排名有何玄機?
  • 秦瓊這麼有名氣,為什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被排在了倒數第一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我相信這首詩都聽說過,這是唐朝詩人李賀的一首詩,其中的凌煙閣就是指的唐太宗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閣,上有秦瓊等二十四人的像。那麼秦瓊名氣這麼大,排名一定很靠前吧!很多人都為秦瓊排名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最後一名而鳴不平,但是實際上秦瓊被排最後一名屬於恰到好處,而長孫無忌排名第一,也屬於實至名歸,無人不服。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排名比較複雜,因為這裡面有好幾股勢力,既有文臣宰輔,又有元帥戰將。李世民也是根據選出的這二十四個人的功勞、官職、資歷還有個人感情評定的。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長孫無忌第一,秦瓊最末,唐太宗到底怎麼想的
    秦瓊能夠排進入二十四功臣的行列,即便是排在最後,已經算是唐太宗仁厚了!唐太宗時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類似由國家授予的榮譽稱號。能夠進入這個名單,把畫像掛在凌煙閣上,不僅僅是莫大的榮耀,更是一種「保證」。只要不謀反、不犯十惡不赦的大罪,這個家族的數十代富貴是完全有保證的。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李世民如何排名選人?不僅與玄武門之變有關
    作為名流千古的皇帝之一,李世民的功勞自有人評說,除去他那數不盡的歷史貢獻之外,其設立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也令後人議論紛紛。這24個功臣是李世民根據他們對於唐朝的貢獻所評選出來的,當然,李世民設立凌煙閣的初衷,絕對不僅僅只是為了懷念這些同他打下天下的功臣,這其中還蘊含了他的多層政治目的。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各個功勳卓著,為何長孫無忌能排名首位?
    導語詩人李賀著的《南園十三首其五》一詩中寫道: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詩中所提到的凌煙閣,有著二十四位唐朝主要開國元勳和其他功臣的畫像。在那個時候,能夠將自己的畫像、功名留在凌煙閣裡,那就是是身為人臣最最想達到、最高的榮譽了。
  • 張亮為什麼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張亮為什麼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張亮被李世民派到了洛陽,任務是和山東豪傑秘密聯絡,送給他們很多金銀珠寶,使這些人都為李世民所用。李元吉向李淵告狀說張亮謀反,目的是把李世民拖下水。在獄中。後來張亮成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並無彪炳大功的張亮知道,就是因為這次的事情他幹的非常漂亮,李世民記住了他。(原創)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四大武功高手:程咬金排第三,誰能與秦瓊爭鋒?
    #程咬金#唐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秦瓊是隋朝左翊衛大將軍、榮國公來護兒的愛將,後來官至正六品建節尉,當然不會窮到當鐧賣馬,他騎的也不是黃驃馬,而是來自突厥的忽雷駁(演義中被寫成了呼雷豹):這匹馬長相神異(紅白相間曰駁),平常就喜歡喝酒,能一跳三四米高(圍帳篷的黑氈大約一米二到一米五,忽雷駁能跳三個那麼高),秦瓊稱病隱退,忽雷駁一直陪他終老(要是把馬的年齡換算成人
  • 他是唐朝開國功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為何會心生謀反之意?
    而幫助李家最大的開國功臣都位於凌煙閣之中,共有二十四位。侯軍集,也是位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但因品德不正,最後生有謀反之意,被太宗皇帝處死,侯軍集,唐初名將。侯軍集前期好大喜功喜歡誇大自己的本領,為人浮躁。隨後跟隨秦王李世民四處徵戰,立下不世之功,更是在玄武門之變中立下了不世之功,控制住了高祖李淵,成功幫助秦王李世民登基稱帝。
  • 唐朝開國功臣張亮,怎樣追隨太宗,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張亮是唐朝時期的軍事家,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出生在普通百姓之家,自小家境貧寒,憑藉著農業耕作為生,勉強維持生活。成年之後恰逢天下混亂,家中生計更是困難,周邊百姓也飽受戰亂折磨,於是他毅然參加瓦崗起義,跟隨在徐績部下。
  • 同為王佐之才,東漢的雲臺28將,為何沒唐朝凌煙閣24功臣名氣大?
    同為王佐之才,東漢的雲臺28將,為何沒唐朝凌煙閣24功臣名氣大?劉秀的雲臺28將,為何沒李世民的凌煙閣24功臣名氣大? 唐貞觀十七年 (公元643年)二月,太宗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眾位功臣(當時已有數位辭世,還活著的也多已老邁),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圖像,皆真人大小,這就是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其後,李世民時常前往懷舊。能入凌煙閣的功臣,是流芳百世的殊榮,所以,同為唐代詩人的李賀,也在其《南園十三首(其五)》中感慨:「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 在李世民的凌煙閣24功臣中,為何秦瓊排在最後,第一又是誰?
    李世民手下的能臣很多,為了讓他們可以被歷史銘記,李世民在長安城皇宮內三清殿旁建了一棟小樓,取名為凌煙閣,並且把24位功臣的畫像陳列其中,以供後世瞻仰,這便是李世民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晚節不保的程咬金
    終於,玄武門之變發生,程咬金也積極參與其中,後來唐太宗李世民大封功臣,程咬金封為盧國公,子孫世襲,後來又作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像,程咬金位列第十九名。如果故事就到這裡結束的話,那麼程咬金估計死後會被追封為三公,然後給個不錯的諡號,史書上也會留下老程這英勇又善戰的一生。可惜,沒有如果。
  • 張亮戰場上2次被嚇跑,收500養子,躋身凌煙閣功臣第16名
    這並不要緊,唐朝的唐太宗李世民您一定聽說過,而幫助李世民打天下和奪天下的功臣,您想必也有耳聞,而最著名的當屬被李世民專門建造房屋把畫像掛起來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而張亮便是唐朝當時高高在上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 戰神或門神或智神,一病十餘年,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最佳選擇
    時勢造英雄,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割據,在這其中造就了不少的英雄好漢,秦瓊就是一位,他被封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 徐茂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後來為什麼被李世民流放外地?
    徐茂公是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在第二十三名。李世民病重臨終前將這位功臣流放到了疊州,這是為什麼呢?莫非,徐茂公犯了什麼過錯?
  • 門神秦瓊軍功第一,為何卻是凌煙閣24功臣的最後一名?
    後來,唐太宗到了晚年,為了紀念與他同生入死的一批人,李世民吩咐唐朝著名畫師閻立本,將功勞最大的24功臣,按照人物等身描繪其人物圖像,掛在凌煙閣,時常前去懷舊,不忘他們為其立下的偉大功績,這就是著名的凌煙閣24功臣的由來。
  • 長孫無忌憑何排在凌煙閣第一位?李世民在排位時會考慮哪些因素?
    凌煙閣是唐太宗李世民為了褒獎與其一同打下江山的開國功臣,而在高閣內懸掛按照真人比例描繪的二十四位開國功臣畫像的地方。 唐太宗時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類似現在國家授予的最高榮譽稱號。能把自己畫像掛進凌煙閣,不僅是莫大的榮譽,更是一種保障。
  • 隋唐演義:凌煙閣中唯一健在的秦瓊,為什麼不反對武則天稱帝?
    但是,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是,當初跟隨唐太宗李世民奪取天下的功臣當中,有二十四個人,曾被李世民將畫像放在凌煙閣中,這就是有名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但是,當武則天篡取李唐的天下,改成武氏的大周的時候,諸多二十四功臣的後代,都表現出了反對的聲音,唯有秦瓊這個大功臣,沒有任何的反對的情況,這是怎麼回事呢?
  • 偃武興文,推行德治——從唐代「凌煙閣」入手,談李世民的皇權之術
    "凌煙閣上清風起,留得將軍卷世名"。貞觀二十七年,李世民為懷念當初一起出生入死、共治天下的功臣,命閻立本在凌煙閣描繪24位功臣畫像,北向陳列,時常前往懷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