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憑何排在凌煙閣第一位?李世民在排位時會考慮哪些因素?

2021-01-18 騰訊網

凌煙閣是唐太宗李世民為了褒獎與其一同打下江山的開國功臣,而在高閣內懸掛按照真人比例描繪的二十四位開國功臣畫像的地方。

唐太宗時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類似現在國家授予的最高榮譽稱號。能把自己畫像掛進凌煙閣,不僅是莫大的榮譽,更是一種保障。只要不參與叛亂,不犯十惡不赦的罪行,幾代人的榮華富貴那都是不成問題的。那麼唐太宗在為二十四人排名時都考慮了哪些因素呢?

影視劇中的李世明

個人背景

李世民是一位極其高明的政治家,設立凌煙閣的不僅要平衡各方勢力,還要分個親疏遠近。但是,任何一個入選的人背後都必定有一個利益集團。他們與大唐相輔相成,且根深蒂固。這自然就成了排名的第一要素。

這二十四人中,長孫無忌、柴紹、長孫順德、高士廉、劉弘基等要麼是李世民的族親,要麼是資歷頗深名門貴族。很早就追隨李淵,其他人自然是沒法比的。

第二類是軍方代表。李靖、徐世績、侯君集、段志玄、殷開山、屈突通等,皆為武將出生,且戰功赫赫,在軍中享有極高的威望。

第三類就是謀臣,如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等。雖然他們來自不同的利益集團,但名望都極高,出謀劃策時李淵也得依靠他們。

凌煙閣

是否參與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成為皇帝最關鍵的一場戰役。在這場戰鬥中,他斬殺了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李淵被迫退位,從而開始了貞觀的統治,才有了後來的凌煙閣。

敢跟著李世明兵變,必然是沒考慮過退路,身家性命全壓在李世明身上。這些兄弟自然是李世民可以完全依靠的鐵桿心腹。比如尉遲敬德,毫不猶豫一箭射死了李元吉。還有長孫無忌,慫恿李世民下定決心的第一人!李世民登基後,大家當然都會有相應的回報。

玄武門

長孫無忌為何排第一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裡,長孫無忌排名第一,毫無爭議,朝野上下無一人反對。就功勞而言,它不愧是李世民登上王位的最大功臣,從登基前的「慫恿」到登基後唐朝內憂外患,民生衰敗,國力衰弱。長孫無忌兢兢業業為大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就私人關係而言,長孫無忌很早就結識了李世明,並且一直跟隨李世明,不論順境還是逆境都不曾放棄,屬於是患難之交,生死之交,更是摯友。

官位也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排名的最要因素,長孫無忌是不僅趙國公,授司徒,而且還是李世明的小舅子,李世明自然不能虧待了他,排名第一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影視劇中的長孫無忌

凌煙閣的排名固然很重要,但更讓人欽佩的是李世民的度量。各朝各代的帝王在登基之後,大多是兔死狗烹,即使對開國功臣也是大肆掠殺,以絕後患。這基本上成了封建王朝開國功臣難逃的宿命!只有唐宋東漢,對功臣優容有加。

相關焦點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長孫無忌第一,秦瓊最末,唐太宗到底怎麼想的
    秦瓊能夠排進入二十四功臣的行列,即便是排在最後,已經算是唐太宗仁厚了!唐太宗時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類似由國家授予的榮譽稱號。能夠進入這個名單,把畫像掛在凌煙閣上,不僅僅是莫大的榮耀,更是一種「保證」。只要不謀反、不犯十惡不赦的大罪,這個家族的數十代富貴是完全有保證的。
  • 在李世民的凌煙閣24功臣中,為何秦瓊排在最後,第一又是誰?
    既然有24人,自然有個排名先後的順序,不過當我們看到排序的時候,不少人會感到吃驚,因為極其有名的秦瓊是排在最後一位的,那麼為何會有這種排序,排名第一位的又是誰呢? 說此之前,我們還得先看看這24人都是誰。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
  • 李世民的凌煙閣有24位功臣,秦瓊排在最後一名,那排第一是誰?
    沒人會有答案,但未必就比李世民做得好。 此外,李世民對功臣也是出奇的好,後來還建成了凌煙閣,用來存放功臣的畫像,李世民更是將24位功臣畫像掛在其中,以表彰功勳,在這24人中,知名度頗高的秦瓊排在最後一名,那排第一是誰? 我們一起來看。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各個功勳卓著,為何長孫無忌能排名首位?
    唐朝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為了紀念那些曾經有功於大唐的臣子們,下令在凌煙閣內牆壁上畫上了二十四位臣子的畫像,稱他們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勞,既有文臣亦有武將,而位居其首的,便是後來官居宰相的長孫無忌。那麼,長孫無忌是如何在眾多功臣之中脫穎而出的呢?
  • 凌煙閣功臣長孫無忌,他算忠臣還是權臣?看他最後下場就知道了
    而李世民的大舅子長孫無忌,則排在了凌煙閣首位,他在太宗一朝可謂是恩寵已極。隱太子李建成與李世民後期成水火之勢,正是長孫無忌第一個向李世民提出先發制人。鼓動親王與太子兵戈相見,這是要冒極大風險的,可是長孫無忌賭贏了。靠著玄武門之變的功績,長孫無忌排到了凌煙閣第一的位置。
  • 兩面派長孫無忌,李世民在位時謙遜公正,李世民死後卻秒變嘴臉
    長孫無忌與唐太宗李世民是「布衣之交」,李淵還是唐國公時,長孫無忌就與李世民相交莫逆,後來還與李世民成為「郎舅」,李淵起義後,長孫無忌跟隨李世民南徵北戰,立功無數,後來又參與策劃了「玄武門之變」,深受李世民信任。
  • 凌煙閣第一功臣長孫無忌,被誰從權勢的高位拉了下來?
    位列凌煙閣功臣之首的長孫無忌,卻在唐高宗時期被扳倒,扳倒他的人不是唐高宗,而是唐朝最博學的小人李敬宗。長孫無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親舅舅,因為所獲的功勞和聲望被李世民排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首位,還是李世明指定的「託孤」功臣。
  • 長孫皇后為何頻頻打壓自己的親哥哥、凌煙閣功臣長孫無忌呢?
    長孫皇后作為李世民的妻子,在歷史上可以算作賢淑良德的皇后。她很早就嫁給了李世民,在李世民平定各路諸侯的時候,助力不少。她的哥哥長孫無忌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李世民很倚重的一個臣子。 但在李世民登基後,他多次給長孫無忌的封賞,都被長孫皇后阻攔了,這是為什麼呢?
  • 秦瓊這麼有名氣,為什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被排在了倒數第一
    而事實上秦瓊排了個倒數第一,至於第一是誰,當然是李世民的大舅子長孫無忌啦!具體排名: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尉遲恭)、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績(徐茂公)、秦瓊。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李世民如何排名選人?不僅與玄武門之變有關
    根據史書記載,凌煙閣24功臣,分別是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尉遲恭)、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績、秦瓊。
  • 李世民重用長孫無忌,為什麼長孫皇后屢勸無果?有效溝通是門藝術
    長孫皇后對李世民做了最後一次強調,就是不要讓長孫無忌權力過大,即「慎勿處之權要」。可見,長孫皇后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的哥哥長孫無忌,可是她的規勸對李世民卻沒有絲毫作用。李世民不僅繼續重用長孫無忌,甚至在立太子時,正因為有長孫無忌的分量,才起用了李治為太子。
  • 李世民廢掉太子李承乾後,曾想立一位庶子為太子,被長孫無忌阻止
    答案是肯定的,甚至連他的父親李世民也認為李治太過軟弱,曾一度想更換一位庶子擔任太子。眾所周知,李世民的第一位太子並非李治,而是李承乾。唐朝武德年間,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殺掉李建成和李元吉,然後登基為帝。李世民登基後,最先安排了三個人的位置,即:尊父親李淵為太上皇,封妻子長孫氏為皇后,封嫡長子李承乾為太子。
  • 一手遮天的代價:忠臣與能臣長孫無忌之死給我們的沉思是什麼?
    作者:李大奎一、長孫無忌其人在唐朝牛人大咖中,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的長孫無忌無疑榜上有名,且首屈一指。只因幼時父親早早去世,其異母兄長長孫安業當家,長孫無忌不受待見,母親便領著他及其妹妹長孫氏到渤海舅父高士廉(時任隋朝治禮郎,後為大唐的申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家中撫養長大。長孫無忌自小勤奮好學,生性聰慧。在舅父高士廉的悉心培養下,博通文史,頗有計謀。與李世民乃布衣之交,關係甚好。
  • 李世民的嫡女出嫁,長孫皇后卻重賞魏徵,學者:長孫皇后真聰明
    公元613年(隋朝大業九年),唐國公李淵的二公子李世民大婚,新娘子是高士廉的外甥女長孫氏。這位長孫氏是名將長孫晟的女兒,因為父母雙亡,被異母兄弟所不容,寄居在舅舅高士廉家中。當年,新郎李世民只有16歲,新娘長孫氏僅有13歲。誰也沒想到,這對年輕的小夫妻,在13年後,會成為大唐帝國的皇帝和皇后。
  • 長孫無忌沒聽懂李世民的話,給長孫家族帶來了大災禍
    李世民的親弟弟漢王李元昌謀反,這樣級別的人物,已經不是大理寺和刑部敢判了,必須讓宰相們來決定。李世民讓中書省討論處理李元昌,兩個中書令討論後,起草詔書判李元昌死刑。  比如李世民殺張蘊古,就是典型的拍腦袋決策。  再後來,李世民想殺大臣,都是要經過中書省先決策,門下省討論通過,尚書省籤章,才讓刑部執行,這樣就避免了許多冤殺案。  實行三省六部制之後,朝廷至少有六個宰相互相制衡。相權對皇權的威脅,基本上消除了。到了唐高宗當朝的時候,又發生了相權威脅皇權的事情。長孫無忌一人身兼「檢校中書令、知尚書、門下省事」的職務。
  • 門神秦瓊軍功第一,為何卻是凌煙閣24功臣的最後一名?
    為什麼秦叔寶會排名最末,大家仔細看凌煙閣24功臣名單,我們不難發現,這份名單有這樣五大特點:一是李世民重文輕武,文臣在前,武臣在後。凌煙閣24功臣排在前六位的都是文臣,如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第七位才是尉遲恭,第八位才是李靖。而秦叔寶屬於武將,排名自然不會很高。
  • 李恪的最後一天:痛罵長孫無忌不得好死,想起李世民訓誡他不要狂
    自己一旦撒手西去,主少臣疑,只能依靠外戚長孫無忌輔佐李治。但是長孫無忌能力有限,能不能鎮住其他驕兵悍將都是問題。長孫無忌既沒有李靖李勣的赫赫戰功,又沒有房玄齡杜如晦的煌煌文治,純靠妹妹是長孫皇后得到李世民深寵。長孫皇后對此心中一個門清,多次勸諫李世民不要重用長孫無忌,以免招來殺身之禍。李世民立李治一個多月後,後悔了,想換掉李治,改立李恪。
  • 徐茂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後來為什麼被李世民流放外地?
    徐茂公是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在第二十三名。李世民病重臨終前將這位功臣流放到了疊州,這是為什麼呢?莫非,徐茂公犯了什麼過錯?公元649年,已做了23年皇帝的李世民患重病臥床,也許是知道自己已時日無多了,便召太子李治並對他說:「你對李勣(徐茂公)沒有什麼恩惠,朕現在準備貶他為外官。朕死後,你再召他回來給以重用,這樣他受了你的恩惠,日後必定會為你誓死效忠。」於是,李世民便把徐茂公貶到了疊州任都督。接下來事情發展,果然如李世民所預料一樣。
  • 唐太宗李世民為何傳位給軟弱無能、能力平庸的李治?
    李世民不想看到玄武門之變,再次上演李世民嫡長子是李承乾,次子李泰,李治是三子。李承乾很早就就被立為太子,而裡李世民最喜歡李泰,在最初,這裡面根本就沒有李治的位置。李治身後是長孫無忌集團長孫無忌是凌煙閣功臣第一位,跟著李世民在晉陽起兵,是李世民心腹中的心腹,在玄武門之變中立下大功。長孫無忌城府極深,在混亂之中,他果斷站在了李治身邊,成為李治的支持者。
  • 李承乾失敗以後,李世民改立李治為太子,長孫無忌是什麼態度
    二、長孫無忌不足以左右李世民的想法。長孫無忌是長孫皇后的哥哥,算起來也是李世民的大舅哥。有這麼一層關係在裡面,長孫無忌作為朝中文臣之首,必然是要支持長孫家族的後裔做繼承人的。因為他表態了,手下那幫大臣們才能跟風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