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與電影不同的是,遊戲沒有院線收入作為支撐,只能靠零售收入來收回成本,租賃業務無疑會使得零售收入受到影響,為此百視達甚至還與有著「地球最強法務部」之稱的任天堂法務部打過一次持續幾年的官司。
相比任天堂,同為日本遊戲公司的世嘉當年則做出了不同的選擇。
時間回到1993年,百視達和IBM聯合成立了一家名為「新葉娛樂」(New Leaf Entertainment)的公司,該公司生產一種名為「遊戲工廠」(Game Factory)的設備,讓消費者可以在百視通門店訂購併現場製作燒錄卡帶和音樂CD。
這項燒錄業務可極大的解決庫存問題,而每複製一份拷貝,內容提供商(遊戲發行商和唱片公司)也都會收到授權金,概念在當時可謂相當的新穎。
遊戲工廠除開可燒錄內容,還提供相應的包裝和手冊。1994年,新葉娛樂製造出來了機器的原型,只需45秒即可燒錄完成一盒卡帶。
原型還搭載當時最快的4倍速CD-ROM燒錄機,用15-30分鐘可燒錄好一整張音樂CD。這年深秋,新葉娛樂在位於南卡州哥倫比亞市的10家百視達門店為遊戲工廠進行了小規模的設備測試試運行。
根據1995年1月的媒體報導,此項測試進行得相當順利,當時新葉娛樂的CEO羅伯特·卡百利(Robert Carberry)表示,預計下一步他們將提供32位遊戲的燒錄服務。
百視通方面甚至還請來了《周六夜現場》脫口秀節目組成員丹尼斯·米勒(Dennis Miller)為產品做代言,並舉辦了首屆年度遊戲錦標賽,很顯然他們想大幹一場。
然而,試運行在1995年忽然中止了,官方沒有說明原因,業界分析很可能是來自大型遊戲發行商和主要唱片公司的聯合抵制,因為燒錄服務將他們置身於與獨立小型出版商同一起跑線,這樣就喪失了已有的渠道優勢。
在網上,一位名為傑森·戈德伯格(Jason Goldberg)的人自稱是新葉娛樂前員工,他用RetailGeek的ID發表博客,提供了關於這項服務的更多細節。
戈德伯格說,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百視達就想在門店中提供一個音樂資料庫,讓顧客按需燒錄CD,這種模式比蘋果的iTunes還要早了很多年。
1990年,百視達與IBM成立了一家名為聲音工作站(Soundsational)的合資公司,雙方各佔股50%。新公司做了一套音樂系統,並預計對外公開。
這套系統允許消費者自行選擇歌曲並刻錄成CD(是不是像iTunes以單首歌為單位來售賣的概念),因此遭到音樂工作室方面特別大的反對。
此外,唱片公司方面也不願意與他們合作,並把聲音工作站稱為「音樂竊賊」。在這種情況之下,兩家公司放棄了售賣這套音樂系統的想法,隨後還將合資公司名稱改為了新葉娛樂。
新葉娛樂決定以遊戲作為突破口,拿世嘉16位平臺做了一個概念產品測試。公司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售賣一款支持大部分MD遊戲的自製空白燒錄卡帶,消費者可以在百視達門店中購買並繳納一定的金額,通過遊戲工廠去燒錄遊戲,然後拿回家去玩,玩完後回到門店可再燒錄另一款遊戲,以此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