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李寧玉:同事攀咬,敵人逼供,她用生命闢出一條生路

2021-01-07 網易

  電影《風聲》上映以來,便收穫了鋪天蓋地的好評。有網友評論:《風聲》之後,再無傳奇。

  但電影只再現了原著三分之一的情節,結構的安排以及鬥智鬥勇的精彩和複雜程度,遠不及原著小說。

  原著分為三部分,東風、西風和靜風,電影只再現了「東風」部分。可我更喜歡「西風」部分,顧小夢視角的李寧玉,更加有血有肉,也更加機智果敢。

  

  這對姐妹花從相互信任到相互仇恨,再到相互成全,這段感情,在魅影森森的裘莊裡,在差之毫厘就會招來殺身之禍的「貓捉老鼠」的遊戲裡,更加感人。

  因一句話埋下懷疑之心。

  中秋節團圓之夜,顧小夢送走她的「李姐」 ,剛回到家門口的時候,她的父親冷不丁說了句:「你覺得你的李姐有沒有可能是地下黨?」

  一石激起千層浪,顧小夢似乎被點醒了。

  懷疑的種子一旦被種下,接下來就是無盡的試探。

  而不久之後,一個絕妙的試探機會就來了:一份加特急的電報,顧小夢假裝譯不出,去向李寧玉討教。

  顧小夢想不到的是,自己有意為之的一次舉動,不但沒有試探出結論,反而使自己經歷了一次驚心動魄的「密室狼人殺」。

  

正如顧小夢自己所說:「直到最後,進裘莊的前一天,試探還是沒有結論。」

  

  一切還來不及得出結論呢,這對姐妹花就被當成了「老鬼」的嫌疑人,一同接受了更高級的試探。

  於公於私我都不希望她被揪出來。

  顧小夢雖然和李寧玉信仰不同,盡忠對象不同,可目前的敵人相同。他們仍然是「抗日反汪」的一家人。

  為了不讓李寧玉被揪出來,顧小夢故意玩起了她擅長的胡攪蠻纏那一套,目的就是想把水攪渾,把懷疑的目光吸引到自己身上。

  她有自己的如意算盤,她不怕被懷疑,因為她根本就不是「老鬼」。

  裘莊像一座地獄,一群人在裡面勾心鬥角、互相暗算、廝殺,進行著智商和勇氣的雙重對決。

  人人都在找 「鬼」,人人自危,自顧不暇的情況下,顧小夢對李寧玉的保護實在難能可貴。

  

  可李寧玉的秘密像個嬰兒一樣,赤條條擺在顧小夢的面前的時候,也是這對姐妹花徹底失去相互信任的時候。

  因為李寧玉模仿顧小夢的筆跡傳的情報被顧小夢給截住了。

  知道真相的她,只有一個字:「恨」!

  當你千方百計想護一個人周全時,沒想到轉身那個人卻拿著刀要置你於死地。這對顧小夢來說,什麼姐妹情啊,交情啊,都一筆勾銷了。

  鐵證面前與其抵賴不如感化。

  李寧玉感化顧小夢這段,我覺得最精彩。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甚至恩威並施。

  先是求饒: 她說即使肥原懷疑顧小夢,她的父親也有辦法把她撈出去。

  求饒不成接著打出感情牌:「你不原諒我,我就只有死路一條,我死了兩個孩子都成了孤兒,他們那麼喜歡你,天天在我面前嚷著要見顧阿姨......」

  顧小夢仍然沒有鬆口。李寧玉便開始了威脅:「你我都是小魚,肥原抓了也不會高興,如果把你父親這條大魚抓了,肥原一定會高興的。」

  事已至此,顧小夢的軟肋已經完全被李寧玉牢牢抓住了。

  

  用生命掩護,姐妹合作,傳出情報。

  

「肥原望著黑暗的山野,感到雙膝發軟,心中有一種盲目的內疚和恐懼。」

  他做夢也想不到,在他布下的天羅地網之下,情報是如何被傳出去的。

  在一群男人主宰的權利遊戲裡,李顧二人巧妙合作,終破了這局死棋。

  情報是怎麼被傳出去的呢?

  李寧玉用生命做賭注,服毒自殺,然後畫了一幅藏有機密的畫作為掩護,讓顧小夢拿著這幅畫去找肥原邀功,洗清自己是「老鬼」的嫌疑。最後顧小夢利用自己的智慧,巧妙替李寧玉將情報送了出去。

  看完這本書,不得不佩服作者情節安排的巧妙。當你以為一切塵埃落定的時候,新的疑點又接踵而至。

  而真正給我震撼的是李寧玉身上那股向陽而生,絕地求生的精神力量。

  

  人生漫漫每個人都有自己人生的至暗時刻,我們何嘗不是經常被困在人生的「裘莊」裡無法走出。

  就像《風聲》被創作出來的前夕,作者麥家的生活也瀕臨崩潰。

  彼時,他和妻子感情不好,婚姻正處於分崩離析的邊緣。孩子正處在叛逆期,在學校打人,不服管教,父子關係也岌岌可危......

  人生總有一些割捨不掉的桎梏,其中蝕骨的疼痛,只有自己體會。每個時間段有每個時間段要渡的「劫」,要 突破的「心魔」。

  

麥家說:「《風聲》是有大絕望的,也有大孤獨,大堅韌。」

  裘莊裡的「老鬼」在內憂外患,孤立無援的境地,仍然憑一己之力,扭轉了局勢。

  人生註定孤獨,唯有向陽而生,方能絕處逢生。

  如果你的人生正在經歷絕望,不妨讀一讀《風聲》這本書,它帶給你的除了鬥智鬥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和震撼人心的閱讀快感以外,還有隱忍和堅強的人生智慧。

  如果你的人生一帆風順,更要讀一讀這本書,「無常」才是生命的常態。人生海海,生活多難,「老鬼」這樣一個在孤獨和絕望中依然堅定理想和信念的人,最適合做我們的指路「明燈」。

  

  

萊昂納德.科恩的《頌歌》中說:「萬物皆有裂痕,那時陽光照進來的地方。」

  活著,就有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風聲》:李寧玉被敵人用尺量身體私密部位,演員為何不用替身?
    記得電影《風聲》中,有一個鏡頭非常令人難忘:日本軍官在排查誰是共產黨臥底老鬼的時候,他把李寧玉帶到了一個房間裡,還命令對方脫光了衣服。接著拿出了一個標尺,仔仔細細測量李寧玉身體最隱私的部位。面對日本軍官這樣的侮辱,卻也讓她痛苦不已。這位日本軍官之所以這樣做,目的就是為了摧毀她的意志,讓她交代出誰是臥底。
  • 《風聲》:電影只拍了三分之一,原著的智鬥更精彩!
    日特使出的第一招叫「狗咬狗」,讓每個人匿名檢舉自己的懷疑對象,不檢舉也至少要說出一個可疑的人選,目的是讓五人互相攀咬,找出可疑之處。馬上就浮出第一個有嫌疑的人:李寧玉。她一邊心急如焚地想把情報送出去,一邊還要鎮定地應對同事的指控和敵人的試探。吳志國當然不是老鬼,他是老鬼提前安排好的替死鬼。老鬼是李寧玉。當她聽到上司詢問她有誰知道情報內容時,她敏感到察覺到了異常,她立刻意識到必須把吳志國卷進這件事情裡裡來。
  • 《風聲》:被日軍用標尺測量身體器官後,李寧玉把情報傳出去了?
    》的影版僅僅拍出了小說版的三分之一情節。 2、李寧玉的絕望:被日軍用標尺測量身體器官 如果說李寧玉的孤獨是不得已的選擇,那她在裘莊所經歷的絕望絕非是常人所能忍受的。,尤其還被用標尺來測量她的身體器官,而這一切僅僅是為了讓李寧玉感到羞恥與憤怒,打破她的心理防線,讓她招供。
  • 顧曉夢到底愛不愛李寧玉?從麥家《風聲》解析兩個女人的情感密碼
    用情感來拷問人性,用人性來驗證情感,這是電影最根本的用意。近期,有幸讀到麥家先生的《風聲》,更加印證了我的判斷。這本小說是電影《風聲》的原著。雖然兩者在敘事手法、情節設置和人物塑造上稍有不同,但是終極寓意完全一致。
  • 麥家《風聲》:李寧玉,好「颯」一姐姐
    原來,自從李寧玉打入敵人內部後,一直在模仿吳部長的筆跡,以備不時之需。多年的情報工作經驗讓他看破了對手試圖利用筆跡甄別誰是臥底的手段,於是用吳部長的筆跡成功矇混過關。將最大的嫌疑人變成了吳部長。李寧玉的當機立斷離不開日積月累的磨練,更離不開她的未雨綢繆。
  • 李冰冰飾演的李寧玉:她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秘密是什麼?
    而小說《風聲》中的女主角李寧玉,可以稱得上其中翹楚。《風聲》是麥家諜戰三部曲的一部。當初從不發表長篇小說的《人民文學》為它破了先例。2009年,《風聲》被改編成電影。李冰冰在電影中飾演李寧玉,她也因此獲得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 還記得當年諜戰神作《風聲》嗎?11年已過,至今無人超越
    獲救的吳志國找到了李寧玉,問她要當初那件顧曉夢為她縫補的旗袍。這件看似普普通通的旗袍,實則被顧曉夢用針線繡上了摩斯密碼,而這段摩斯密碼既是她最後的遺言,又是她希望傳承的精神。敵人不會了解,老鬼、老槍,不是個人,而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李寧玉望著手中的旗袍,泣不成聲,羞愧難當。
  • 李冰冰《風聲》出演大尺度場面,堅決不用替身,原著道出她的用心
    在這部影片中有一個經典片段:由黃曉明扮演的日本軍官在排查臥底時,把李冰冰扮演的李寧玉帶到一個封閉的房間,命令李冰冰脫掉所有衣服。接著,黃曉明竟然掏出一把標尺,用它測量李冰冰身上的每個部位。在影片中,李寧玉畢業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她有著頂尖的智商、強大的心理素質、超強的邏輯思維,而且善於詭辯,平素都以一副清高孤傲的態勢出場,如今卻遭到日本人如此踐踏和侮辱,心中自然痛苦不已。而這正是日本軍官想達到的目的——他就是想通過侮辱的手段,摧毀她的意志、攻破她的心防、踐踏她的尊嚴,好讓李寧玉坦白交代自己的身份。
  • 11年了,看過原著,我才讀懂《風聲》裡顧小夢對李寧玉的「深情」
    敵人不會了解,老鬼、老槍不是個人,而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看過電影的人,肯定對上面這段獨白不陌生。這是「老鬼」顧小夢死前最後一晚縫在李寧玉旗袍上的摩斯密碼。每每聽到這段留言時,總是止不住地淚如雨下,心中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為了心中信仰,她至個人生死於不顧。而在《風聲》原著中,「老鬼」一半是李寧玉,還有一半是顧小夢。
  • 風聲:李寧玉下線留遺書?吳志國破牢陪同?曉夢出裘莊!恍如隔世
    當看到李寧玉也下線的那一刻劇情時,相信很多觀眾都和筆者的反應是一樣的——不可置信!因為李寧玉「老鬼」的重要性何其重要?又是破解了二代恩尼格碼機的不可多得天才!這樣的人放在那裡都是種稀罕物,就這樣死在了裘莊這座地牢之中?而且是以自我了斷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的!
  • 電影《風聲》:被武田測量身體,李寧玉的精神世界是如何崩塌的
    今年重溫了一些老電影,距離《風聲》已經拍攝十年了,這十年演員也經歷了很多,可是《風聲》這個故事卻存在我的記憶裡,久久不能散去。有人說如果想要增長見識,看書和看經典的電影是最好的方式。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當我們沒有行萬裡路的條件時,就靜靜地讀書和看電影充實自己。
  • 劇版《風聲》是經典翻拍?文詠珊版李寧玉不是複製,而是升級
    雖然兩版的故事同出自麥家的懸疑諜戰小說《風聲》,但若是就此認定文詠珊、徐璐、楊祐寧版的《風聲》將缺少李冰冰、周迅、張涵予版的懸念和精彩,那顯然是沒有好好看劇,也沒能看過麥家原作。 在電影《風聲》中,有一個與麥家原作巨大的改編便是將最後的謎底「老鬼」硬生生地安在了周迅飾演的顧曉夢身上,弱化對李寧玉這個人物的表現。
  • 文詠珊《風聲》李寧玉睜開了雙眼,她還活著
    吳志國被王田香打死,他的血濺落在李寧玉的臉上,這裡的一切結束了。從此龍川不會再來這個牢籠,不會再來看沒用的屍體,他的心思只有一個如何收場。寂靜如死,千人歡笑,千人悲傷。那一具模糊的身影,辨不出是彼岸花還是螢火蟲!一束光突然照耀在停屍房,燈光從最右邊的一具具屍體照過,最終落在這張蓋著李寧玉的白布上。
  • 顧曉夢為李寧玉報仇,《風聲》才是雙女主劇巔峰,完勝了其他兩部
    《風聲》大結局,太精彩了。電視劇《風聲》顧曉夢為李寧玉報仇。眾人聚在裘莊設計龍川入局,令龍川沒想到的是,李寧玉最終使用的就是最簡單的摩斯密碼,顧曉夢為了替玉姐復仇強勢「輸出」,就算玉姐已經不在,但倆人的默契依然在。
  • 小說《風聲》——原來她才是真正的「老鬼」
    聽朋友說麥家的小說非常精彩,特別是這部《風聲》懸念迭起,情節步步緊扣,強烈推薦我去看一看。我之前有看過周迅、李冰冰主演的電影《風聲》,而看完原著小說之後才發現書中的情節和電影裡居然相差甚遠,故事還是一個故事,但裡面每一個人物都變得更加豐滿!
  • 《風聲》:裘莊變囚莊,5人智鬥,誰是走漏「風聲」的人?
    新版《風聲》上市,繼續講述身處大孤獨、大絕望之中的人,如何用大堅韌和大智慧成功突圍,給人力量,引人深思。01 風乍起,誰是臥底?1941年春末夏初的深夜。密電是顧小夢收到的,她破譯不出,就向李寧玉請教。經驗豐富的李寧玉很快譯出密電,報給金處長,後者又報給張司令。密電就經過了這幾個人的手。可是,內容卻洩露了!
  • 《風聲》什麼時候播出在哪可以看 一共多少集播出平臺介紹
    顧曉夢一登場就展現了驚人的腦力,乾脆細緻的動作,縝密的邏輯,三下五除二就打開了密碼箱,以驚人的速度破譯出了密碼。  日軍特務在審訊嫌疑人過程中毒計頻出,酷刑逼供,想逼"老鬼"現身。但地下黨人仍用驚人的意志堅持,死地突圍,保住了黨的骨幹。  當然,從前幾集來看,電視劇版《風聲》和電影相比,明顯做了不少的改編。開篇的劇情,圍繞加密的發報機展開。
  • 《風聲》書評:「諜戰」這個標籤,遮蔽了原著小說太多光輝
    受電影影響,一直以為《風聲》就是單純的諜戰戲,麥家就是寫諜戰小說的。但讀過《風聲》的原著之後,我太認可麥家所說的這句話:現在我經常被稱為「諜戰之父」,其實我是不要這玩意的,它遮蔽了我小說太多的光輝。《風聲》小說分為三部分:「東風」、「西風」、「靜風」,其實都是同一段故事,但每一部分,是一個不同的講述視角。「老鬼」李寧玉的兄長加同志潘老所講述的東風,李寧玉的同事、當事人之一的顧小夢講述的西風,作者「我」所敘述的靜風。
  • 《風聲》:比生活還艱難的一本書
    但最近收到《風聲》原著的時候,我才發現,電影和書根本就是兩碼事。封面上寫著:經歷過大孤獨,大絕望的人,會懂得《風聲》給你的大堅韌和大智慧。一字一句,鏗鏘有力。原來,電影和書中的故事情節完全不同,而且書中的細節描寫、刑訊逼供場面來的更真實,電影除了借用書中場景和人名外,我真找不出其他優點。閱讀原著,你會打開一個新的世界,這本書的野心遠不如此。它最有趣的,就是可以把故事原貌分3種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邏輯縝密,思維跳躍,讓人看後直呼刺激。
  • 人生至暗時刻,我勸你讀《風聲》|大孤獨滋生大堅韌和大智慧
    一份加急電報暴露出汪偽政府情報部門出了內鬼,這個內鬼毫無疑問是共黨的臥底。同事之間互相攀咬,周遭虎狼環視,如何顧全大局,如何贏得轉機,如何走出人生的至暗時刻?巴爾扎克說:"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跟歷史對著幹,這是文學的任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