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康熙朝晚期「九子奪嫡」事件的勝出者,於「寬大康熙」和「疏闊乾隆」之間,真正傾力整飭清朝諸多弊端,為清王朝強力續命的有為君主。正如清史研究大家楊啟樵先生所言,「要是像兒子乾隆那樣的長命,多活三十一載,政治上變化之大,自不在話下。誇大地說,也許因而改易了此後中國的命運,亦未可定」。
雍正皇帝的有為表現,在於嚴苛整頓吏治、大力推行改革,在於在位期間13年如一日的勤政表現。這位真正奠定了清朝統治基層的「守成君主」,到底有多勤政?我們以一組數據作出說明:
1、雍正皇帝每年只有三天假期:冬至、除夕、萬壽節;
2、雍正皇帝每天的睡眠時間大致為4個小時;
3、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康熙年間擁有直接給皇帝上呈奏摺的官員大致為130餘人,雍正年間,這一數字陡升為1200餘人;
4、雍正皇帝在位13年,共處理各種題本192000餘件,硃批多達1000多萬字。
清朝皇室宗親愛新覺羅·昭槤,曾經在《嘯亭雜錄》中,如此描述雍正皇帝批閱奏摺的情形:
上於即位後,慮本章或有所漏洩,故一切緊要政典俱改命摺奏,皆可封達上前,無能知者。上於幾暇,親加批覽,或秉燭至丙夜未罷。所批皆動輒萬言,無不洞徹扼要,萬裡之外有如覿面,獎善服奸,無不感浹肌髓。後付刻者,只十之三四,其未發者,貯藏保和殿東西廡中,積若山嶽焉。
「通宵達旦」、「動輒萬言」,再加上「積若山嶽」等關鍵詞的出現,足以證明「憲皇在位十三載,日夜憂勤,毫無土木、聲色之娛」的說法不虛。數量如此巨大的奏摺,光是閱覽就絕非短時間能夠完成,再加上認真思考、判斷並做出決斷、指令的時間,也難怪現今諸多學者嚴厲批判影視作品對雍正皇帝留戀後宮、花天酒地形象的不實演繹。
可如此勤政的一位有為君主,就因為「九子奪嫡」事件的負面影響,因為執政期間對諸多弊政的嚴厲整飭,再加上中原地區一直存在的反清思想,生生被當時的政敵、書生們記載描繪成了一個「弒君殺父、逼殺親母、屠殺兄弟、貪酒好色、懷疑誅忠、好諛任佞」的極端殘暴之君。
可不管外界如何抹黑,雍正皇帝畢竟通過自己的「宵衣旰食」、「朝乾夕惕」,推動「康熙盛世」的重新發展並為「乾隆鼎盛」時期的到來,打下了堅實基礎。面對如此驕人的成績和被人抹黑的無奈,雍正皇帝又會做出何種自我評價呢?
《大義覺迷錄》中,雍正皇帝有過這樣的自我評價:
自御極以來,夙夜孜孜,勤求治理,雖不敢比於古之聖君哲後,然愛養百姓之心,無一時不切於寤寐,無一事不竭其周詳。撫育誠求,如保赤子,不惜勞一身以安天下之民,不惜殫一心以慰黎庶之願,各期登之衽席,而無一夫不得其所。
此番自我評價以後,雍正皇帝更是給出了「朕返躬內省,雖不敢媲美三代以上聖君哲後,若漢唐宋明之主實對之不愧」的自我定位。所謂「三代以上聖君哲後」,即為黃帝、堯、舜、禹的聖君時代,而「漢唐宋明之主」也確實沒出現過如此勤政君主。也就是說,雍正皇帝對於自己的評價,雖語氣自負,但也並無過譽之嫌。
只是,對於政敵、書生的刻意抹黑,雍正皇帝的回應則更顯無奈:
逆賊所言,朕若有幾微愧歉於中,則當回護隱忍,暗中寢息其事,今以全無影無聲之談,加之於朕,朕之心可以對上天,可以對皇考,可以共白於天下之億萬臣民。
平心而論,即使雍正皇帝爭得皇位的方式並不合法甚至有著「弒君篡權」的傾向,但也只能證明彼時的皇四子胤禛果敢、堅毅的一面,也只能證明歷史選擇的英明和大清王朝的慶幸。
如此有為、勤政君主,面對諸多「全無影無聲之談,加之於朕」的刻意抹黑,卻要無奈發出誓言證明,著實令人心酸。
參考文獻:《雍正硃批諭旨》、《大義覺迷錄》、《嘯亭雜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