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1000萬字硃批,雍正如此評價自己的勤政?自我評價,讓人心酸

2021-01-18 清朝那些人

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康熙朝晚期「九子奪嫡」事件的勝出者,於「寬大康熙」和「疏闊乾隆」之間,真正傾力整飭清朝諸多弊端,為清王朝強力續命的有為君主。正如清史研究大家楊啟樵先生所言,「要是像兒子乾隆那樣的長命,多活三十一載,政治上變化之大,自不在話下。誇大地說,也許因而改易了此後中國的命運,亦未可定」。

雍正皇帝的有為表現,在於嚴苛整頓吏治、大力推行改革,在於在位期間13年如一日的勤政表現。這位真正奠定了清朝統治基層的「守成君主」,到底有多勤政?我們以一組數據作出說明:

1、雍正皇帝每年只有三天假期:冬至、除夕、萬壽節;

2、雍正皇帝每天的睡眠時間大致為4個小時;

3、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康熙年間擁有直接給皇帝上呈奏摺的官員大致為130餘人,雍正年間,這一數字陡升為1200餘人;

4、雍正皇帝在位13年,共處理各種題本192000餘件,硃批多達1000多萬字。

雍正硃批

清朝皇室宗親愛新覺羅·昭槤,曾經在《嘯亭雜錄》中,如此描述雍正皇帝批閱奏摺的情形:

上於即位後,慮本章或有所漏洩,故一切緊要政典俱改命摺奏,皆可封達上前,無能知者。上於幾暇,親加批覽,或秉燭至丙夜未罷。所批皆動輒萬言,無不洞徹扼要,萬裡之外有如覿面,獎善服奸,無不感浹肌髓。後付刻者,只十之三四,其未發者,貯藏保和殿東西廡中,積若山嶽焉。

「通宵達旦」、「動輒萬言」,再加上「積若山嶽」等關鍵詞的出現,足以證明「憲皇在位十三載,日夜憂勤,毫無土木、聲色之娛」的說法不虛。數量如此巨大的奏摺,光是閱覽就絕非短時間能夠完成,再加上認真思考、判斷並做出決斷、指令的時間,也難怪現今諸多學者嚴厲批判影視作品對雍正皇帝留戀後宮、花天酒地形象的不實演繹。

可如此勤政的一位有為君主,就因為「九子奪嫡」事件的負面影響,因為執政期間對諸多弊政的嚴厲整飭,再加上中原地區一直存在的反清思想,生生被當時的政敵、書生們記載描繪成了一個「弒君殺父、逼殺親母、屠殺兄弟、貪酒好色、懷疑誅忠、好諛任佞」的極端殘暴之君。

可不管外界如何抹黑,雍正皇帝畢竟通過自己的「宵衣旰食」、「朝乾夕惕」,推動「康熙盛世」的重新發展並為「乾隆鼎盛」時期的到來,打下了堅實基礎。面對如此驕人的成績和被人抹黑的無奈,雍正皇帝又會做出何種自我評價呢?

《大義覺迷錄》中,雍正皇帝有過這樣的自我評價:

自御極以來,夙夜孜孜,勤求治理,雖不敢比於古之聖君哲後,然愛養百姓之心,無一時不切於寤寐,無一事不竭其周詳。撫育誠求,如保赤子,不惜勞一身以安天下之民,不惜殫一心以慰黎庶之願,各期登之衽席,而無一夫不得其所。

此番自我評價以後,雍正皇帝更是給出了「朕返躬內省,雖不敢媲美三代以上聖君哲後,若漢唐宋明之主實對之不愧」的自我定位。所謂「三代以上聖君哲後」,即為黃帝、堯、舜、禹的聖君時代,而「漢唐宋明之主」也確實沒出現過如此勤政君主。也就是說,雍正皇帝對於自己的評價,雖語氣自負,但也並無過譽之嫌。

只是,對於政敵、書生的刻意抹黑,雍正皇帝的回應則更顯無奈:

逆賊所言,朕若有幾微愧歉於中,則當回護隱忍,暗中寢息其事,今以全無影無聲之談,加之於朕,朕之心可以對上天,可以對皇考,可以共白於天下之億萬臣民。

平心而論,即使雍正皇帝爭得皇位的方式並不合法甚至有著「弒君篡權」的傾向,但也只能證明彼時的皇四子胤禛果敢、堅毅的一面,也只能證明歷史選擇的英明和大清王朝的慶幸。

雍正皇帝劇照

如此有為、勤政君主,面對諸多「全無影無聲之談,加之於朕」的刻意抹黑,卻要無奈發出誓言證明,著實令人心酸。

參考文獻:《雍正硃批諭旨》、《大義覺迷錄》、《嘯亭雜錄》

相關焦點

  • 雍正硃批●朕亦甚想你
    這條雍正的硃批已經相當有名了,全文如下: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但是這條批語的來龍去脈,很多人並不知道,其實這是個頗有意思的小故事。故事發生在雍正二年(1724年),主角是田文鏡,時任河南巡撫。當時,朝廷要從山東、河南兩省買小米(不是手機),運往江南賣。這時河南巡撫田文鏡上奏,說江南一帶不吃小米,改運小麥為好,於是雍正批准了。
  • 雍正的口才有多厲害?看硃批就知道了,後世檔案揭開與臣下私下互動
    撰文/趙立波 題記:作為清朝最重要的皇帝之一雍正,處於康熙、乾隆盛世的中間地帶,13年的在位時間並不算長,但是卻極端重要。正因為雍正的兢兢業業,最終才促成所謂的「康乾盛世」,如果沒有了這個中間地帶的13年,那麼必將造成「盛世」折斷。雍正是怎樣的一個人?
  • 我為什麼要研究雍正
    在人民大學清史所讀博士期間,有幸參加戴逸、李文海二位先生主編的《清通鑑》撰寫工作,本人承擔《康熙朝》,完成近90萬字的撰寫。該書獲得中國圖書獎。我的博士論文《康熙懲抑朋黨與清代極權政治》先後於2003年、2013年,在臺北正展出版公司、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關注雍正,卻是晚近的事情。2015年,我受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邀請,讓我講清朝人物。
  • 雍正的生活到底多忙?百年後檔案揭出雍正私生活,原來我們想多了
    雍正硃批是其勤政的痕跡雍正處理朝政,自早至晚,少有休息,白天同臣下接觸,研究部署政務,晚上批覽奏摺,有時在吃飯和休息的時候,也是「孜孜以勤慎自勉」,半點不敢貪圖放鬆安逸。對於一些口齒不伶俐的,他非常輕蔑地寫到:「談語嗚嚕嗚嚕的,不真,非誠人也」。有的膽小見了皇帝緊張,也被他寫下「聰明乖巧人,乾清宮引見,嚇著了」。有時一語定乾坤,全面否定「人似混帳」、「一臉酒氣」等等,也可看出雍正屬於典型外貌協會,長相出色的官員,往往得到其良好評價,有的因此得到破格提拔。
  • 【周末讀史】雍正硃批:朕之親切寶貝爾等俱好麼?
    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些硃批都是出自他自己之手,既不勞煩別人代筆,也不需要別人在旁邊獻計獻策。在具有如此機密色彩的奏摺上,常常會出現成篇的白話俚語。以雍正帝為代表,他看完奏摺後往往會先來上一句:「知道了」,這甚至比今天領導們在批示時寫下的「已閱」兩字還更通俗明白。「朕安,爾等好麼」,也屬於雍正筆下的高頻詞彙。
  • 雍正勤政13年:「嬉笑怒罵」中整頓吏治
    從這時開始,直到1661年(順治十八年)西南地區最後的南明政權永曆朝結束,清朝才算基本實現疆域一統。次年,就是康熙元年。  整個順治朝最多算18年,有很多新的政治調整和措施推行,包括賦稅、徭役及科舉考試等方面,主旨多在休養生息。順治帝最後公布的遺詔,也讓人很感懷,大多是講他做得還不夠好,生活上不能節儉,使用人才也沒到位。
  • 雍正享年58歲只在位13年,遠短於自己的父親和兒子,這是為什麼?
    元朝11帝,世祖忽必烈在位24年、成宗鐵穆耳在位13年、武宗海山在位4年、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在位9年、英宗碩德八剌在位3年、也孫鐵木兒在位5年、阿速吉八在位1月、文宗圖帖睦爾在位4年、明宗和世琜在位184天、寧宗懿璘質班在位2月、妥歡帖睦爾在位35年。
  • 怎樣評價雍正王朝中的佟國維?
    但是,就是這麼沒天理,比你出身背景資源好的人,還遠遠比你聰明能幹和努力。在《雍正王朝》裡康熙中後期,佟國維是上書房首輔大臣,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在馬齊和張廷玉之前,這樣高位的臣子,古代歷史人物中,也是數得出、排得上號的。如此說來,佟國維不僅「貴」而且「能」,非常的貴!非常的能!
  • 清朝歷代君主及評價
    小編僅羅列滿洲愛新覺羅氏建立的「後金」及「清朝」政權皇帝的概況,隨小編一塊看看清朝歷代君主及評價吧。
  • 雍正王朝中,且不說雍正對李衛的評價,老八都佩服李衛
    雍正會用人體現在於不按常理出牌,重用李衛就是例子。那麼在雍正王朝中,且不說雍正對李衛的評價,老八都佩服李衛。康熙雖然也會用人,李衛雖然也有能力,但是在康熙時期,李衛並沒有得到賞識或者重用,而是到了雍正時期才得以重用,從而發揮其才能。李衛是一個歷經了三朝的資深官員,他是大清朝乃至中國歷史上一位特別有名的好官。
  • 乾隆禁止透露雍正死因,歷史學家對檔案大量研究,有了巨大突破
    雍正在位期間,「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雍正帝與康熙帝一樣勤於政事。後人收集他在位的13年中硃批過的摺子就有360卷。
  • 雍正為何僅在位13年就駕崩了,他的死因是什麼?乾隆:死於毒殺
    ,而且雍正還十分的勤政,可以說是清朝歷史上最為勤勉的皇帝,他僅僅在位13年就扭轉了康熙晚期造成的國庫空虛和吏治腐敗問題,可以說雍正的一生都是在和錢打交道,一生都在為錢財所發愁,無論是繼位前和繼位後。但是就是這樣一位皇帝卻是僅僅在位13年就早早的駕崩了,在清朝各位皇帝的在位時間來說算是比較短的,尤其是和康熙乾隆相比,簡直是相差無數。而且有關雍正的死因在歷史上也是疑雲重重,那麼他究竟是如何死的呢,據《清實錄》中記載乾隆的一個做法揭露了雍正的真正死因。下面就來詳細的說說。
  • 葬在泰陵的皇帝(七):歷代名家是怎樣評價雍正的?
    他制定了一系列弘揚美德獎勵善舉的政策,使得臣工們紛紛效法雍正皇帝(節儉的作風)以幫助災荒之年的百姓渡過難關。這些優秀的品質使得雍正皇帝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了全國百姓的擁護與愛戴。」法國著名的思想家伏爾泰評價道:「新帝雍正愛法律、重公益,超過父王。帝王之中無人比他更不遺餘力地鼓勵農事。他對這一於國民生計不可缺少的百藝之首亟為重視。
  • 雍正皇帝為何要將怡親王胤祥的女兒收為養女
    2、根據《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的記載,雍正皇帝曾經在一位官員的奏摺中有過這樣的硃批之言:「怡王色變,朕不得已就範」。能讓雍正皇帝信任到這個程度,能讓雍正皇帝做出讓步,胤祥所得恩寵之甚,可見想見!3、雍正八年五月,44歲的怡親王胤祥病逝,雍正皇帝將其評價為「自古以來,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親書「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以賜」;將其名「允祥」改回「胤祥」,不避皇帝名諱;更是對其「和碩怡親王」爵位的承襲做出明確要求:「世世相承,永遠弗替」,恩賜不可隨意減、佐領屬下不可隨便改!注意,這是清朝歷史上第一位「恩封」的鐵帽子王,皇恩浩蕩,可見一斑!
  • 史上最勤奮的雍正皇帝為什麼會暴斃身亡?原因可能是長年的熬夜
    在他短暫的13年執政生涯中,勤於政事,自稱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真正稱得上是史上最勤奮的皇帝了,勤勤懇懇嘔心瀝血,給乾隆留下了一個非常不錯的盛世江山。我們想像一下,雍正要是多幾年,大清王朝又是另外一番繁榮景象呢?
  • 看看雍正的硃批,你就知道了
    從客觀角度上來看,清廷十二帝,在年少時期基本都算是最為刻苦用功之人,這和自身的危機意識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另外一部分讓阿哥刻苦讀書的原因,則取自於秘密建儲制度所導致的激烈競爭。因此清廷皇帝,絕大部分都能夠熟練的使用滿文和漢文來聽說讀寫。
  • 二月河:雍正為什麼會成功
    雍正採取的就是這個辦法。他不去奪位,你分配給我工作我就努力工作,我要為老爺子分憂。別的孩子都在那裡盤算自己的利益,我卻勸你保重自己的身體。第三個原因,雍正有一個好兒子,乾隆。康熙選中雍正,也知道雍正即位的時候,已經是四五十歲的人了,雍正之後是乾隆,就可以確保清室江山三代的穩定。在中國歷史上,你翻開《唐史》,再翻開《宋史》,因為有個好皇孫而選中皇子的,有的是,不光是雍正。
  • 從康熙雍正奏摺合集看古代水軍是怎樣的存在哈哈哈…
    作為一名公認的勤政皇帝雍正在位的13年裡公批閱奏摺將近20萬件批語超過1000萬字!
  • 雍正在位13年,做成了3件大事,乾隆即位後就被推翻
    雍正即位後,迅速開始清理政敵,並實施一系列措施,這才及時止損。在很多人心中,雍正是一個不顧手足之情,殘忍清算兄弟的狠心之人。然而後世對他的好評,卻並不比康熙、乾隆少。日本人一直很尊崇雍正,將其稱為「希世仁君」。日本東洋史學者佐伯富評價稱:「有清二百數十年的基礎盤石,即為雍正所奠定。」雍正雖然以嚴厲治國,但不得不承認,清朝在他的統治下,的確變得更加強盛。可惜的是,雍正僅僅在位13年,就過早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