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最主要的工具,4個方法幫你成為自律的人

2020-12-24 箏小錢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自律也不是心裡想著就能做到的。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說:「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通過自律,在面對問題時,我們才會變得堅定不移,並能從痛苦中獲取智慧。」

自律,就是主動要求自己一積極的態度去承受痛苦,解決問題。

想要做到自律,就要遵循4個原則:推遲滿足、承擔責任、忠於事實、保持平衡

一、推遲滿足

推遲滿足,就是不貪圖暫時的安逸,先苦後甜,重新設置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對問題並感受痛苦;其次,解決問題並享受更大的快樂。

我們都聽過這樣一個實驗:研究者給每個孩子發一顆糖,如果他們能堅持10分鐘不吃,就能多得到一顆糖,如果能堅持一天不吃糖,最後能得到10顆糖。結果很少能有孩子堅持到最後,他們都會選擇把僅有的一顆糖吃掉,儘管10顆糖很有誘惑力,但因為缺乏推遲滿足感,禁不住當下的誘惑,最終無法收穫想要的結果。

自律的人都懂得推遲滿足,比如為了身體更健康,他們會放棄高熱量、高甜度的美食,選擇吃一些更清淡,味道不是很美味的食物;為了提升自己,他們會放棄下班後和朋友聚餐、娛樂,或者追劇、打遊戲,而選擇學習、看書、寫文章;為了能確保工作的效率,他們會優先選擇完成有難度、有挑戰的工作,然後再去做一些比較容易的事情……

如果想變自律,首先就要學會推遲滿足,先吃苦後享樂,這樣不但有助於提升我們的心理承受能力,還能讓我們擁有足夠的自制力,體會延遲滿足帶給我們的益處。

二、承擔責任

不能及時解決自己面臨的問題,這些問題就會像山一樣橫亙在我們心中,阻礙心靈的成長和心智的成熟。

承擔責任不是簡單地說一句:「這是我的責任。」而是承認自身存在問題,並發自內心地想辦法去解決。

參加工作第一年,因為崗位需要,我們參加了好幾次技能考試,一位同事沒考好,她理直氣壯地說:「沒考好不是我的責任,是因為你們沒告訴我要考什麼內容。」當時我們十幾個人都很無語,因為大家一起學習、一起參加培訓,考試的範圍每個人都很清楚,壓根不存在誰不知道考試內容的情況,自己沒有努力學習,還把責任推卸給了他人,考試成績不理想也理所應當。

承擔責任,就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不是向外看推卸責任,而是向內看發現自身的不足,並且努力去改正、彌補不足。解決問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自我學習和提升的過程,持續精進,我們就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三、忠於事實

我們越是了解事實,處理問題就越是得心應手;對事實了解得越少,思維就越是混亂。虛假、錯覺和幻想只能讓我們不知所措。

我們對現實的觀念就像是一張地圖,憑藉這張地圖,我們才能了解人生的地形、地貌和溝壑,指引自己的道路。如果地圖準確無誤,我們就能確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要到什麼地方,怎樣到達那裡;如果地圖信息失真,漏洞百出,我們就會迷失方向。

為了在人生的旅途上順利前行,我們需要努力繪製自己的地圖。我們的努力程度越高,對事實的認識越清楚,地圖的準確性就越高,自我成長的速度也會更快。

比如我們在溝通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不能一味地堅持自己的想法,覺得錯都在對方,而是要忠於事實,發現問題的本質,才能改變策略,高效地解決問題。

四、保持平衡

自律是一項艱苦而複雜的任務,想要足夠的勇氣和判斷力,需要我們把持得當,保持平衡。

保持平衡,就是既要承擔責任,也要拒絕不該承擔的責任;既要學會推遲滿足感,先苦後甜,把眼光放長遠,又要儘可能過好當前的生活,讓快樂多於痛苦,這就需要我們確立富有彈性的約束機制。

比如某件事情讓我們非常生氣,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生氣來反擊,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另一方面對方讓我們生氣,也有可能是無意之舉,並非對我們有敵意。所以我們就要學會控制情緒,避免正面衝突,讓問題惡化。

保持平衡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時候會讓我們陷入「兩難」的境地,這就需要我們不斷進行自我調整,學會捨棄一些東西,在持續的調整中收穫成長。

自律不是一天就能做到的,需要我們付出很長時間的努力和堅持,遵循推遲滿足、承擔責任、忠於事實、保持平衡4個原則,人人都能成為自律者。

相關焦點

  • 自律,才是人生的高級活法
    《少有人走的路》裡有這樣一句話:「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 人生就像放風箏,自律就是那根線,因為有了那根線,風箏才能飛得遠、飛得高,離開了那根線,風箏就會漫無天際地飛翔,最終會栽下去。2缺乏自律的背後原因是什麼?
  • 章子怡的臉、蕭薔的腰、閆妮的腿:自律和不自律,過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拍攝電影《翻滾吧,阿信》時,為了演好一個熱愛體操的逐夢人角色,他硬是接受了8個月的魔鬼訓練,每天只吃水煮餐,還要接受10個小時以上的體操練習。 一個人的自律中,藏著無限的可能性,你自律的程度,往往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自律和不自律,從來過的都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你最深刻的錯誤認識是什麼? 點讚最高的答案是: 曾以為自由就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後來才發現自律者才會有自由。
  • 自律,也許成為了現在最常見的詞了,那麼成年人的自律又是什麼呢
    我想今年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最常見的詞語就是自律了。好像只有你自律了,你的學習就不再是問題了,那麼成年人的世界,自律又代表著什麼?其實我們都知道,人與人之間終究還是不同的,不要強行的融入一個不屬於自己的圈子,不要強行給別人灌輸自己思想,不要強行去勸誡一個和自己認知不同的人,不然最後的結果你不僅會懷疑人生,還會惹上一身騷。只要你經歷些了什麼,你就會發現,成年人最大的自律,就是克制自己去糾正別人的這種欲望。
  • 「自律的人生,超凡脫俗」
    退役時,為了演戲,他瘋狂健身,每天堅持跑10公裡,跑了整整4個月,成功減肥16公斤。 這份健身的習慣,他一做便是十年,直到現在,只要一有空,他就會每天抽出兩個小時在健身房。 有人說:自律者出眾,不自律者出局。
  • 彭于晏:自律的人生才能精彩!
    迷茫與焦慮充斥著我們的人生,與我們長期為伴。熬夜,賴床,嫉妒,懶惰等種種行為,更成為了我們每日的必修課。試問,這樣的人生,又如何能夠變得精彩?並非每個人一出生就能擁有那麼精彩的人生,他人所擁有的成就,都是靠著自身的努力,一步步打拼出來的。
  • 豆瓣8.4《少有人走的路》:你我都可做到的通過自律解決人生難題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美國最傑出的心理醫生斯科特·派克所著的一本通俗心理學著作,受無數名人推崇,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連續佔據20年,創下出版史上奇蹟。為什麼這本書如此受人歡迎?因這它幫助讀者解決了人人要面對的一個簡單而現實的難題:在苦難重重的人生旅程中,我為什麼走得這麼艱難?我怎樣才能走在心靈自由的通道上?
  • 做時間的主人成為自律的人
    做時間的主人成為自律的人今年春節,一場疫情席捲中華大地,為了阻斷病毒傳播,大家紛紛居家自我隔離,這個寒假過得很是特備。假期很快就過去了,新學期來臨,可是當下形式,何時歸校複課成了未知數。為了幫助孩子們持續學習,為了做到「停課不停學」,學校積極響應教育局要求,開展了線上教學。
  • 人生:學會自律是你成為最強者的本能!彭于晏也是這樣撐過來的
    自律人生:學會自律是你成為最強者的本能!彭于晏也是這樣撐過來的亞里斯多德說過:人是被習慣所塑造的。好習慣的養成其實並不容易,生活是由許多行為堆棧而成,每天進行重複的行為,小至刷牙洗臉;大至告訴自己要預留閱讀、冥想的時間,這些行為都因人而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習慣養成的背後都有著自律,如果沒有一顆自律的心,任何新習慣對你來說都是非常難培養的。學會自律,讓你過著自律的人生。
  • 自律即自由,開言英語app伴你左右
    何謂自由,每個人對"自由"的認知各不相同。很多人所謂的"自由",莫過於睡覺睡到自然醒,沒有"奴隸主"的剝削,不用幹活,沒有約束,自由自在。這樣子的生活看起來確實很自由瀟灑,但這種的生活真的是你想要的嗎?而我認為"自律即自由",斯科特·派克也曾說過:"自律是我們解決人生問題的基本工具,沒有自律,我們什麼都解決不了。"那些你眼中優秀的人,無一不是自律又自由的。
  • 「央視最帥男主播」刷屏引熱議:一個自律的人,有多可怕?
    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途徑。 每一個自律的瞬間,都在慢慢引導你活成你喜歡的樣子。 如果你也想不負光陰,養成自律的習慣,活出精彩的人生,看完下面的概念,或許你會有所收穫。 養成自律的第一步,在於擁有清晰的目標。
  • 自律力:創建持久的行為習慣,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人不應該是插在花瓶裡供人觀賞的靜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隨風起舞的韻律。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生的意義也許永遠沒有答案,但也要盡情感受這種沒有答案的人生。開始改變行為習慣很難,堅持改變更難,最難的是把積極的改變鞏固為習慣。改變總是發自內心的。誰也無法誘使或強迫他人改變。一個並非全心全意想要改變的人,永遠都不會改變。有些人想要改變,但只是嘴上說說,並非發自內心。
  • 一個自律的人有多可怕?
    前幾天在知乎上看過一個問題:你見過最不求上進的人是什麼樣子?點讚數第一的回答是:「我見過的最不求上進的人,他們為現狀焦慮,又沒有毅力踐行決心去改變自己。三分鐘熱度,時常憎惡自己的不爭氣,堅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堅持不下去。
  • 曾國藩:自律的人才能掌控人生
    「自律使我們與眾不同,自律令我們活得高級。也正是自律,使我們獲得更自由的人生。」大多數人對自由的定義存在誤解,認為自由就是隨心所欲,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玩就玩。在長期的散漫和毫無節制中,整個人自然而然陷入空虛,工作越來越敷衍,對生活越來越不認真,對自己的人生也會逐漸失去掌控。
  • 彭于晏告訴你:自律,其實非常簡單
    彭于晏不是體操運動員,但為了拿下角色,彭于晏開始了長達8個月,每天12小時的體操訓練。彭于晏從零開始,練到肌肉拉傷,甚至撕裂也沒有放棄。正是因為近乎苛刻的訓練,這才有了電影裡專業而經典的空翻鏡頭。裡有一次臺詞仿佛就是為彭于晏量身定製的:如果你一生只有一次翻身的機會,就要用盡全力。彭于晏抓住這次命運之機,靠著自律,完成了不斷翻滾的人生。為了給電影呈現最專業的鏡頭,彭于晏用最笨的方法,真切地去體驗電影角色的身份和職業,與角色融為一體。
  • 那些自律的人,真的不累嗎?
    關於自律生活的養成之路,每個人的方法不盡相同。今天與大家分享一些豆友的「自律心得」,希望能喚起你的鬥志,2019還剩4個月不到,一切還來得及。* 本文整理自豆瓣話題#自律生活的養成之路#@九月麥地Wheat說下我認識的幾個比較自律的人吧,其實他們都不覺得自己有多自律。朋友m,早年北漂,30歲以後回老家做廚子。後來自己開了個小餐館,養著2個娃,3條狗。
  • 張鈞甯堅持長跑十三年,自律人生讓人敬畏,自律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導語:自律的人生太「可怕」!張鈞甯堅持長跑13年,她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很多人都說堅持跑步的人自律性一定很高,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們之間的聯繫。女明星張鈞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的這種自律的生活態度讓小編非常佩服。十分敬畏。很多明星參加綜藝節目最重要的是想要在繁忙的工作生活抽出時間來放鬆一下,可以遠離城市的各種紛紛擾擾,到了一個舒適的環境能夠好好享受一下當下的生活。但是小編看到張鈞甯明星不是和常人一樣選擇去放鬆的,或許跑步對她來說是最好的放鬆。
  • 電影《人潮洶湧》的啟示:自律成就了劉德華
    嚴格自律的周全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自己面臨一個又一個問題,不僅把生活整理的井井有條,把事業搞得風生水起(在陳小萌的龍套群演工作中成就了自己),還順手得到了一份愛情。而生活混亂、自我放縱的陳小萌在得到富豪生活後依然放縱自我,害的被人追殺。這讓我無比感慨:自律是一種習慣,即使大腦暫時失憶,也會讓我們保持本真在逆境中成就自我。
  • 勵志:別讓懶惰和拖延,毀掉你的人生,幾個方法讓你學會自律
    懶惰和拖延,會影響你的人生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一些問題,當你晚上下定決心去做一些事情的時候,第2天早上一醒,腦子裡就會想著「等會兒吧」,「先玩會兒手機,下午再做也不遲」,「今天不想動,明天再說吧」。諸如此類的一些想法,從而讓自己大腦覺得,「確實如此」。浪費掉整整一天,當再次想做的時候,就會懊惱自己為什麼之前沒有做。
  • 自律的句子,提醒自己自律的句子,自律的人生更自由!
    2、當一個人自律到極致時,即便起點不高,即便受盡嘲諷,全世界依舊會為你讓路。3、自律這件事事情上,拼的不是智商,而是時間管理!On the matter of self-discipline, it's not IQ, but time management!4、你的壓力來源於,無法自律只是假裝努力,現狀跟不上你內心的欲望,所以你焦慮甚至恐慌。
  • 人是怎麼廢掉的?缺少這一項,彭于晏的自律就不屬於你
    王健林說過:要想做成一件事,有一百個方法;而不想做一件事,有一萬個理由。所有的自律,一定來源於自己的渴望,不管經歷多少岔路,最終會走上成功的道路。自然就會選擇了一種最輕鬆的生活模式,自然也不會做出有成果的事。如果能夠再給到我一次機會,讓2020年的我回到過去,我一定會問當時的自己3個問題:1) 我是誰,我想成為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