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日,「李棟旭身材」引發全網四億關注。
在熱播劇《九尾狐傳》中,李棟旭半裸跪地,露出完美胸肌和腹肌,加之痛苦的表情和絕望的嘶吼,給網友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
網友紛紛感慨:我四十歲的時候要是能有他這個狀態,做夢都會笑醒。
1981年出生的他,如今已經39歲,不僅顏值抗打,還是一副行走的衣架子,如此完美的外型,讓很多00後小鮮肉都心生羨慕。
李棟旭的好身材,來源於他超強的自律。
服役期間,李棟旭是個名副其實的小胖子,一度連軍裝都穿不下。
退役時,為了演戲,他瘋狂健身,每天堅持跑10公裡,跑了整整4個月,成功減肥16公斤。
這份健身的習慣,他一做便是十年,直到現在,只要一有空,他就會每天抽出兩個小時在健身房。
有人說:自律者出眾,不自律者出局。
的確,自律就像是一個開關,能激活我們身上不同的閃光點,而這,足以使我們變得出眾。
有位網友分享了自己的自律生活:
2009年開始,她在房地產公司做會計,2010年學跳肚皮舞,2012年成為舞館合伙人。
她白天做財務工作,晚上在舞館代課,一直堅持到現在。
剛開始她也覺得很累,但是因為喜歡,她選擇自律。
她說:堅持半年以後,她的體力變得比以前更好,堅持一年以後,年收入過百萬,心裡美滋滋,就更不會覺得累了。
自律,成就了他們開掛的人生。
02
網上曾流傳這樣一個段子:
休了一個月長假後,復工第一天,坐在電腦前的我,竟然想不起開機密碼,全然忘了自己是做什麼工作的……
想來,能快速「廢掉」一個人的,莫過於「舒適」二字。
曾經在知乎上搜索「不自律的人生是怎樣的體驗」。
其中有一個回答讓人印象深刻:
被命運反覆羞辱,毫無還手之力。
舒適和安逸的狀態每個人都喜歡,但我們也都明白溫水煮青蛙的慘狀。
2020年疫情下,不少公司扛不住資金的壓力,不得不減薪、縮小生產,甚至不得不裁員防止破產。
有位網友說,他終於為自己散漫的生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原來,疫情間,他真真兒給自己放了假。
整日通宵玩手機、打遊戲,白天進入睡眠模式,作息不規律導致他精神狀態極差,工作後也難以恢復正常。
公司復工後,他工作頻頻出錯,受到了領導的訓斥,在一次數據出錯後,他成了裁員大軍首當其衝的那位。
看一個人是否自律,給他一個點自由就知道了。
有些人,把假期延長當作自己懈怠的藉口,而有的人,卻能抓住機會,打磨自己。
富蘭克林曾說:
「我從未見過一個早起勤奮、謹慎誠實的人抱怨命運不好。」
因為自律的人,始終在不斷改寫自己的命運;
而不自律的人,即使有再好的命運,停滯不前,大浪淘沙下,終將無法重歸大海。
03
有句話說:
你總是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既無法忍受目前的狀態,又沒有能力改變這一切,可以像只豬一樣懶,卻無法像只豬一樣懶得心安理得……
想要改變,最好的方法就是開始自律。
衡水中學,是大家眼中的魔鬼訓練營,衡中的學生總能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和成績一樣讓人佩服的,是這些學生極端的自律。
2020年高考前期,「衡水中學的假期安排」上了熱搜。
儘管受疫情影響,學生們不得不在家備戰高考,但他們的作息和在校毫無差別:
每天5點40份起床早讀,上網課,做8套題。
都說這群學生是最慘的一屆,生於非典,考與肺炎。
但他們的自律,改變一切,讓他們在高考的大潮中脫穎而出。
自律的開始都是痛苦的,沒有人隨隨便便就能擁有開掛的人生。
但是,當你開始自律的那一刻,你就離開掛的人生成功邁進一大步,剩下的,就是堅持。
作家史蒂芬·蓋斯想要健身,最初計劃是做30分鐘伏地挺身,但卻根本無法完成。
於是他改變計劃,先做一個伏地挺身,輕鬆完成後,他發現自己可以做第二個,第三個,甚至更多。
後來,他在寫作方面也運用這個辦法,開始時,每天寫50個字。
日復一日的練習,讓他寫出了暢銷書《微習慣》。
所以,試著走出舒適圈,大膽地邁出自律的第一步,你的人生,也可以有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