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表演中的身體訓練 | 韓鑫

2021-02-19 藝術教育雜誌

 ↑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藝術教育》

【內容摘要】

身體作為演員在戲劇表演藝術中重要的載體之一,時刻處在一個準備成為任何角色形象的創作狀態。文章指出,演員應充分認識自己的身體,進行全面專業的訓練,對每個部分具有精準有力的控制與支配表現意識,才能達到靈活自如的運用與藝術創作。

【關鍵詞】

身體的覺醒  身體的開發  身體的表達

身體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J8       文獻標識碼:A

身體除了自身生理特徵,還具有表情達意的功能屬性,即身體語言,其不僅表現人的豐富情感,體現人的綜合氣質,還反映不同社會環境與文化背景造就的群體表達方式的差異性。演員的身體是一個時刻準備著的身體,隨時塑造任何形象,且身體應是靈活自如、訓練有素的。

演員要充分認識自己的身體,且對身體每個部分具有很強的控制與支配意識,可靈活自如地運用,必須經過專業全面的訓練。這裡需要強調的是訓練有素的身體不是在某種訓練後帶有這種模式化的身體。也就是說,很多人認為經過舞蹈訓練的舞者會是一個很好的戲劇演員,這是不完全的,一個經過某種形體專業訓練(舞蹈、武術等)的身體可能會比沒有經過訓練的身體更加自如、好用,但是某種模式化的禁錮也許會讓這個身體更難進入到一個從自然的身體進入演員的身體的可能性。比如,自然元素訓練「火」的想像力創作時,一個學過古典舞的學生總是運用各種舞蹈化的技巧動作來編創,雖然動作非常的多樣、炫目,但是始終讓觀者感受不到用身體創造出的火的意象。因此,一個戲劇演員的身體被喚醒後應該是具有支配意識且靈活多變、具備很強的可塑性。

(一)身體的解放與運用

因為每個人受文化教育、性格、生長環境、社會規範、生活經歷等不同,故而每個人對自我身體認知差異很大,那麼就有必要對身體本身進行解放和運用訓練。在這個訓練中,要讓演員去感受、打開、運用、探索身體運動的多樣性。

例如,「一滴水」的身體解放練習。讓演員閉上眼睛,忘記周邊環境、情景以及表演,在非常安全的狀態下,盡情釋放內心想像力,隨意行動。隨著描繪情境的語言引導,展開內心豐富的視象,去感受自己是一滴水,可以是雨水,或跳躍的溪水、泉水……幻想身體是一個容器,被灌滿了水,從腳趾開始一直到頭部,逐漸隨著身邊(想像)水流,身體開始湧動,與其他水流一起流淌進小溪、河流、湖泊、海洋。隨著情境改變,一陣風吹來,水流有了變化,身邊有石子、小魚,風更強烈了,水流變了速度,身體質感也發生了變化。旋渦出現,水流不自然地被捲入,旋轉了起來,湧入大海的「水滴」與其他水花拍打著岸邊的石頭,激蕩起浪花,最後隨著潮汐水流緩緩地湧向岸邊又退回來……

「一滴水」的練習只是解放身體地其中一個訓練,這類練習是為了讓演員從內心到外部都解放到一種無意識純身體狀態下,自由開放的調動整個身體去成為「一滴水」,進而經歷整個水的旅程。而不是慣用思維模式表演「水」,只用手臂去模仿水的流動,限制了想像,而少了以整個身心去表現「水」的多樣靈動的形態感、流向、流速、緩急情勢。

(二)歸零到無限可能性

進入形體訓練與創作之前,我們需要把身體進行歸零。一方面,這種歸零狀態以一張白紙來比喻,那麼用筆在這張白紙上畫出的一點、一線都會非常鮮明、醒目;另一方面,從零也可以到達無限可能。身體的每一個細小的運動都會出現一個意義的表達、某種情緒、情感及人物。因此,一個隨時準備的身體首先是一個純粹的,將自身的習慣、社會化的屬性摒棄的身體,在這個身體上沒有任何的情緒、情感及人物的出現,只是一個行動的身體。這裡借鑑了法國戲劇教育家賈克·樂寇的中性面具的訓練方法,戴上面具的身體是被放大了的臉,而臉部的面具是平和的、沒有衝突的,面具後的臉更應該是放鬆、平靜的,更多的是將注意力放在對外在世界的探索,對外在世界的好奇,一切都是第一次。而身體的所有運動、反應都被放大了[1]。

例如,「港口道別」練習。港口人群湧動,戴著面具的人站在港口向人群中張望,尋找到道別的對象,舉起手臂、揮手、告別,直到船離開港口,再離去。看似非常簡單的情境裡,不同的人道別方式各不同,身體不同的運動方式,會出現非常強烈的感染力,氣息通過身體所表現出的變化——吸氣舉起手,接著揮手再吐氣,或是吐氣舉起手,揮手後吸氣,帶給觀者的感受則截然不同,此時,沒有任何的情緒情感能通過面部去傳達,因為臉上戴著面具,只有身體動作進行表現,這時,身體上微妙的變化都會被無限放大。

由此,歸零的身體,不具有任何意義的表達,還原身體本質,在此基礎上,每加入一些情境,表現便隨之而變,達到表現上無限可能,傳遞給觀者一種或多種以上的意義。

(三)身體與節奏

節奏存在於萬物之中,因為宇宙本身是一個巨大的運動體,無論靜止還是運動的身體,內外部都充滿節奏張力。譬如,一個趕早高峰上班的公司白領和一個年邁的老人沿街散步,同樣在走路,但是步伐的節奏是不同的。一個人在馬路上走著接到電話需要儘快趕往另一個地方,他馬上快速奔跑了起來,但是體力逐漸下降,氣喘籲籲,只能步伐慢下來。可見,運用節奏的變化可以使身體有不同層次的表達。

在演員歸零狀態下身體的節奏訓練中,將節奏劃分為六種。這是一種共識性的劃分,分別是正常速度、快、非常快、慢、非常慢、停止。演員在這六種節奏形態中進行變化練習,有時把主導權交給演員自己,默契度的訓練在節奏中被衍生出來,演員在群體中互相感知對方,共同完成節奏轉換。這一訓練並沒結束,運用到演員身體表達與創作時,進入情境中促使節奏不斷變化,如接電話的人由正常速度行走變為快速跑,再轉變為慢速走,這時身體由歸零狀態回到角色身體。同樣是坐下來,用慢速或快速坐下,帶給演員都是不同的體驗,給觀眾帶來的視覺感受更是不同。這就是從身體發出節奏後的差異,當演員在訓練中感知到節奏帶給身體的變化時,身體語言的傳達也就變得細緻又生動了,節奏也就隨之自然生發。

(四)身體與空間

在生活中,人與空間是互為依存的,無論是廣闊無邊的宇宙,還是遼闊的大草原、擁擠狹小的車廂內、房間等。在戲劇藝術中,空間與演員之間的關係更加靈動多元,存在著寫實、寫意、多維度等。演員除了在寫實的情境空間裡進行表演之外,讓身體具有空間意識、表現刻畫出空間的關係同等重要,在寫意(意象)藝術呈現中,即使是一個空蕩蕩的舞臺,運用眼睛的焦點、身體的勾勒和描述,同樣可以生動精確地表現出空間情境的存在與演員、劇情的關係,創造出靈動多變的空間方式。

例如,「身體的空間構畫」練習。演員在一個空的空間中,看到一扇門(實際並不存在一扇真實的門)在眼前,走到門前,用手勾勒出門的高度、寬度,並摸一下門的紋理,緊接著找到門把手,用手握住把手試圖打開這扇門,但是門卻打不開。於是,演員試圖用各種辦法來打開這扇門,終於門打開了,當推門進入門裡面另一個空間時,繼續感受這個空間的亮度、溫度……然後通過身體的探索來描述這個未知的空間。這個空間面積在演員的不斷探索中,慢慢由某一個點逐步全面展示在觀眾面前。在探索的過程中,觀眾也通過演員的身體刻畫與描述出房間中的陳設等細節。當聽到腳步聲時,演員馬上離開這個空間,於是在這之前所經歷過的路線,必須原路返回,並且身體找到最初門的位置,再次找到門把手,打開門,關上門離開。

這個空間與身體的訓練,通過演員身體表現使一個完全不存在的未知空間顯現出來,讓觀者在視線、心靈上直接看到了一個真實空間的存在,這就是空間與身體的互動,運用身體運動勾畫出無限豐富的空間。

(五)身體與其運動方式

1.身體的分割

由人體的生理結構決定,身體每個部分都有各自的運動方式,遵循歸零初始的準備狀態下,將身體的每個部位拆解開來進行分析,便會發現各個部位都有其運動方式及表現意義。例如:頭部,可以抬頭、低頭、向左右橫向轉動,頭部靠向肩部的歪頭、向前伸、向後縮、向左右橫移,以及頭部圓周的轉動。這些看似簡單的頭部肢體機能運動,卻有著不一樣或特定的意義表達。抬頭有一定的指向性表達,像仰望天空,或靜心思考;低頭像是陷入沉默、悲傷;橫向轉動體現一種態度,表示拒絕或因躲閃看向另一個方向;頭部靠向肩部像是在仔細打量;向前伸出則是好奇的姿勢,向後縮是恐懼、懷疑;向左右橫移是聆聽、關注;如果將頭部後縮、胸部和胯部向前頂出,一個大腹便便似乎傲慢或對周圍較為不滿的人物形象由身體刻畫的形態就躍然閃現了。可見,當我們表現某一種情緒或心理、意識時,是由身體各個部位以多種運動方式配合去表達的,分割解析這些因表達而呈現的身體形態、特點、規律可以更好地進行身體的表達。

2.身體緊張度

在戲劇表演藝術中,演員的身體存在兩種常備狀態:緊張與放鬆。身體無論處在任何狀態都是由肌肉與骨骼來支撐,重力與機能發生變化,身體便產生了緊張度。身體緊張度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狀態出現,身體緊張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動作完成的質感、張力,對於身體緊張度的感知和掌握,會幫助演員更精準地完成外部行動。

對應生活情境中,如果將身體緊張度分成七個等級,先從身體毫無緊張度,完全放鬆狀態開始,像躺在床上睡覺時、瀕臨死亡時;那麼到達一級身體緊張度,也許上身無力,但勉強能站起來,像沙漠中快渴死的人看到綠洲在前方,竭盡全力走向水源;到達二級,則是一種相對悠閒狀態,四處走走逛逛;到達三級是比較簡單輕鬆的狀態,像是每天上班的白領的走路狀態;而到達四級則是略有戒備的,走路中忽然聽到某種聲音,略有警覺;五級是在上班路上想起家中門沒鎖,迅速返回的果斷行動;六級是某件事情反覆多次後的煩躁、焦慮;七級為終極狀態,也許是被某種危險威脅驚嚇後的惶恐、窒息前的幾秒鐘。由此,在戲劇表演藝術中,身體的緊張度是進行戲劇(身體)行動的一個大基礎、一個基調狀態等,掌握身體緊張度的表現,有助於身體表達的精準和靈動。

當演員的身體經歷了歸零狀態的基礎訓練,以及對自我身體有了很好的掌控力,就進入了身體表達訓練。

生活中的身體,一般都是圍繞日常交流而表達,也許無意識的,或沒被放大,不會去刻意感知。一個神情緊張的人,手部會有一些小動作出現,眼神渙散,或高度警惕;一個著急等車的人,會不停地張望,走來走去,以掩蓋內心的焦躁不安;一個悠然自得的人會時而看看手機,時而看看周邊,時而聽著音樂,慢慢溜達。不同情境中不一樣的人,複雜多變的心理狀態,身體表現狀態截然不同。但這種生活中的身體真實狀態,卻是演員在進行身體創作時的寶貴源泉和豐富依據,需要演員有著發現的眼睛、高度的觀察力、極強的洞察力,對生活中的不同場景、人群的身體表現出的狀態,進行感知、模仿、積累、揣摩、提煉、再現。在前面進行身體初步開發時的很多例子中,就已進入了身體的表達。當我們把生活中一些細微的身體表達挖掘出來並加以藝術放大、組合、賦予意義,就會產生身體語言的表達語彙。

身體的創作是建立在具有支配意識、充分打開和運用身體進行表達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啟身體感受力、想像力和創造力進行藝術創作。人在孩童時期的想像力、創造力是極其豐富的,孩子在遊戲中已經進入到無限廣闊的表演創造空間。比如,小夥伴們手拉手形成一個網狀去抓其他小朋友的「捕魚」遊戲,又如小朋友排成一長串的「開火車」遊戲,這些看似遊戲的想像力創作都是表演的萌芽,而隨著人們的成長,長期的社會性規範、經歷、教育等,往往遏制了人與生俱來的天性。於是,演員身體的再開發、訓練,以致用身體可以自由創作變得十分重要。

(一)身體的想像力訓練

想像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創造出一個新念頭或思想、畫面、新形象的能力。想像力是演員表演藝術中必備的先決條件,它來源於生活與演員的心靈體驗,符合生活邏輯是想像力培養的前提,符合藝術規律則是想像力不斷進階的參考,形體想像力的培養便至關重要。演員的想像要和創作角色的信念、真實感連在一起,在規定情境中展開動作,才能建立角色的生活。

例如,《多彩的秋天》想像力練習。首先營造一個秋天的氛圍,演員用身體表現大樹、碩果、落葉、秋風、河流、路上行人、建築、曠野上奔跑的馬兒、池塘裡的魚兒等。尋找情境中可進行故事發展的契機,去編創一個小形體劇作品,利用身體各種形態刻畫描述景、物、人等,可在彼此之間對話與交流、甚至產生戲劇衝突。這種訓練需要充分激發演員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風格多樣,天馬行空,用身體表現出豐富多彩的形象與故事。

(二)身體的感受力訓練

要培養演員的感受力和表現力,就必須注意對演員外部形態動作和內部情態的雙重培養。演員在空間裡找一個位置站立、坐著或臥著,給自己找到一個可以表達內心情緒(情感)的造型。演員之間不交流,只是感受自己內心並且用身體加以表達。隨著音樂轉換造型,並在空間中移動,當感受到情緒轉換的契機時改變之前運動的速度、方向、節奏、動作等,並把身體逐漸放大或縮小,與之前有明顯的對比、區別,不斷探索其他空間並進行移動。之後演員之間可以有身體的交流,可以進行鏡像的模仿,或兩人之間有一定的互動關係。初始,儘量兩人一組進行。隨後更多的人進行身體的交流與探索,可以由一個「領導者」帶領,其他人跟隨模仿,「領導者」可以在身體運動中轉換成他人,也可以分成不同的大組進行。感受力訓練主要是開發演員自我形體表達的可能性,如何在多人訓練中彼此感受、建立配合與默契、再發展到精準表現出來。

(三)身體的創造力訓練

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

例如,當進行「自然元素——水」的創造力訓練時,湧動的水流在不同形式、走向的流動中出現了清晨上班族在地鐵中轉樞紐的雙重意向,四面八方的人群在近乎同步的節奏中快速湧向地鐵等候區。當地鐵進站,另一波人群湧出、等候的人群順勢湧進車廂,湧出的人群再逐漸分散到四面八方的出口處。在還原自然元素水的本質運動方式的身體探索同時,演員創造的水流的意向與現實生活中的地鐵的場景相交融,來往的人流就如同水流一般川流不息,人流如水流一般從不同的方向湧來又散去。

例如,由「自然元素——火」的身體創造力訓練,可以進入拳擊場面的雙重意向的創作。觀眾在各自欣賞的拳手身上下注,兩位拳手的打鬥激烈而火爆,雙方擁護者因為爭執誰成為獲勝者而吵嚷、械鬥起來,整個拳擊競技場的氣勢就如同熊熊燃燒的火焰在肆意蔓延。

例舉的訓練都需要極強的身體創造力,針對性訓練可使演員進入戲劇表演藝術中角色創作時,打開想像力,加深對感受力、表現力的開發、培養,身體更具可塑性。

綜上所述,在對演員身體創作的訓練中,可歸納為三大階段,從對身體歸零到無限可能性開發的初級訓練,進入到身體表現技能的中級,再上升為運用形體進行藝術創作的高階段探索,必然需經歷專業學科的系統學習,從而達到活學活用。針對演員身(形)體表現藝術的訓練,國內外有各種各樣的方法,無論從內部或外部入手,還是古今藝術的融會貫通,皆各有優長。演員在今後學習中應多掌握和拓展,為形體藝術創作打下堅實基礎,不斷精進。

參考文獻:

[1]賈克·樂寇.詩意的身體[M].馬照琪,譯.中國臺灣:成陽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韓鑫,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教育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形體。

END

|本文刊於《藝術教育》2019年10月號|

    往期精彩回顧

相關焦點

  • 關於上海戲劇學院寫意戲劇表演訓練到底是個啥?
    「寫意戲劇表演訓練」,是一門跨院系、跨年級、跨專業的本碩博聯通全院選修課,被列為上海戲劇學院研究生一流課程。寫意戲劇表演美學追求,就是內在追求心理現實主義及其生理性,外部追求夢想現實主義及其詩意的表現性。寫意戲劇表演訓練的目的和意義在於:激發天性,解放身體,引導自發性創造,呈現真正具有藝術美感和生命力的舞臺形象;尋找傳統與當下的美學連接,探索東方與西方戲劇精華的創造性融合,力爭推出具有中國特色又兼有現代品格的訓練方法和戲劇作品。
  • 遊戲中的演員——戲劇遊戲訓練體系的理論基礎和框架
    與普通遊戲不同,戲劇遊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訓練演員和戲劇的即興創造。因此,在設計戲劇遊戲的時候,要強調遊戲與戲劇的相通之處,了解並運用遊戲的優勢,達到訓練目的。因此,遊戲的設計者和使用者都需要有清晰的認識,這個遊戲的目的是什麼?如何運用他達到目的?在執行的過程中需要運用哪些教學技巧?戲劇遊戲的應用有什麼原則?
  • 賈克·樂寇戲劇表演 | 體驗詩意,享受戲劇
    乍一看呢,好多被各戲劇學校分享的視頻都有相似的地方,而仔細分析,它們其實是建立在樂寇表演方法之上、更貼近於大家表演過程中可實踐的內容。賈克·樂寇的表演體系並非形成後就一成不變,它的好處在於:可以更廣泛地應用且可以更貼合地適用於當代戲劇表演教學裡。也因此,和同事借了《詩意的身體》來讀,以便自己在寫這篇文案的時候不會因為淺層的了解而感到尷尬。
  • 金馬聖達少兒戲劇表演(十天Ten Days)暑假訓練營 開始報名啦!
    戲劇表演課不僅可以提升少兒的自我修養而且能夠提高自身的潛在素質。 孩子們通過戲劇中的人物來感悟人生、感悟生活當中的人和事。專註:我們專注在孩子的身心發展純粹:我們運用純粹的訓練模式和方法來幫助孩子解決問題,陪伴孩子健康成長孩子適合學戲劇表演嗎?√少兒戲劇表演不僅僅是一種課程,在兒童這個年齡段最重要的是他們性格的塑造和自信心的建立,釋放他們的天性,激發他們內在的各種潛能——創造力和想像力,建立自信心與團結心。
  • 招募 「椎·劇場 - 身體訓練工作坊」 - 空的空間與身體
    身體在空間,因為「空」而獲得機會,得以塑形、轉換,這些變化如何形成「表演」?到底如何突破身體的限制,於空間的交互中獲得更新的能量?作為話劇《開放夫妻》的出品方——「椎·劇場」,聯合「chiK11美術館」推出「椎·身體訓練工作坊」。
  • 少兒戲劇表演到底是什麼?學什麼?
    關於少兒戲劇表演,在我國的一線城市已經不再是個陌生的詞彙,但在許多二三線城市裡,「少兒戲劇教育」仍然是一個未被普及的領域。最近就有許多家長在諮詢中表示,即使聽過了課程介紹,還是有些半知半解。首先,讓我們弄清楚一個定義:什麼是少兒戲劇表演?
  • 戲劇課程導師訓練營
    最根本目的,是為教育服務,而不只是為表演服務。把所有環節用「教育」串起來,表演是最終的自然呈現。在戲劇課程中,通過肢體的放鬆,或藉由一個角色來無所壓抑的安全的表達自己,這是對孩子情緒的最佳疏導,是一種及時的療愈,從而讓孩子的心理與情緒,同步走向成熟。」針對人群:小學、幼兒園、培訓中心、藝術學校、少年宮、繪本館等與戲劇教育相關的老師,以及對兒童戲劇教育感興趣的家長。
  • "演技",再現表演的訓練以及相關問題———上篇
    其次,在以美學為目的的「表演」的意義上,其意涵也被戲劇和現代主義視覺藝術中的表演藝術極大地拓寬了。過往的藝術表演,主要有兩類,一為各種展示身體技藝的商業謀生職業,二為以塑造角色,在一件主流敘事作品中承擔能指功能為目的的 「表演(acting)」。而現在的藝術表演,已經和過往的意義大不相同,增加了包括行為藝術在內的多種社會-審美範式。
  • 戲劇導演顏永祺為孩子們寫書,將戲劇訓練搬到親子互動中
    「翻到書中的第48頁,我們開始做遊戲,你們不會第一道題就全軍覆沒了吧?」日前,戲劇導演顏永祺帶著他的新書《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在鍾書閣西單老佛爺店與讀者們歡快互動。顏永祺至今編導了近五十部舞臺劇作品,獲獎無數,是馬來西亞戲劇獎上唯一獲得7次最佳導演的人,也是首位在中國獲得戲劇博士的馬來西亞人。顏永祺說,回到15年前,他在中央戲劇學院讀碩士和博士,不少中學社團讓他去上課,他發現,指導素人和小孩子做訓練,提高他們的想像力和創作力,他們的業績、成績也隨之上升了。
  • i2兒童劇大賽火熱進行中!淺談戲劇表演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
    i2兒童劇大賽的連年舉辦,不僅是學員英語學習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以「戲劇表演」的形式,讓孩子們獲得全方位的成長,戲劇教學是很好的切入點。通過戲劇演繹,讓孩子們利用自己的肢體語言、感受力、理解力、想像力去表現他們自己,在戲劇表演的學習和展示過程中得到真正的運用。
  • 日本戲劇新的線索——身體和語言的衍變
    其中岡田利規是一個重要的分野,在他之後的導演於日本當下的劇場中呈現出一副完全超出我們過往經驗的圖像,它分為兩個方面——身體和語言,它們彼此分離又彼此融合,也是在各自的衍變中,將日本戲劇推向一個新的世代。以下,就讓我們由歷史的若干起事件重新梳理這段譜系。
  • 長城腳下三度開辦戲劇訓練營 鈴木忠志為青年演員指導
    現場始終有一種近乎宗教儀式感的氣場,無人私語、走神、喝水、使用手機,學習過程中,學員們會進行分組表演,通過觀察他人動作,找出自身不足。幾十分鐘跺下來,第一次參加訓練的演員摸著腳底板喊疼,而對於幾位老營員來說,則習以為常。日落後的古北水鎮有了一絲涼意,灰白頭髮,青色呢子衣的鈴木忠志在翻譯的陪同下開始接受採訪。
  • 浸入式的演員訓練——演員訓練多元化的方法中形體與情感的探究
    這次工作坊主要是針對專業表演方式的形體與情感訓練內容    形體戲劇中的演員表達方式的最重要的一個關鍵是「身體」,使用自己的身體來表現。很多導演都在自己有獨特的方式來進行演員的形體訓練,但,不僅僅是訓練,在訓練過程中同步進行創作作品。因此,20世紀後大部分的導演尋找演員是追求演員本身擁有豐富的表現力,還有比較靈活的想法、有創作力的演員。     那麼按這種追求看。形體戲劇中的演員的形體訓練需要三個方面的內容一、 怎麼讓演員最快速度從意識到意識的狀態呢?
  • 嘉禾工作坊|浸入式的演員訓練2 :演員訓練多元化的方法中形體與情感的探究
    形體戲劇中的演員表達方式的最重要的一個關鍵是「身體」,使用自己的身體來表現。19世紀後很多戲劇家都在探索「形體」。
  • 表演工作坊| 身體的質感VS聲音的穿透力,盛哥帶你釋放你的主角能量
    視頻來自餘德耀美術館的劇作《情書》,攝影Nicole當你參加了一些戲劇工作坊,劇讀會後,會不會渴望一個進階的課程,教你如何覺知自己的身體, 通過身體的訓練激發表演能量。教你如何找到自己聲音的性格,去有節奏感的表達臺詞,成為舞臺上最閃耀的那個仔。人生有些事現在不去做,也許一輩子都不會做,生命的質量來自於體驗的積累。
  • 打造戲劇練習生——戲劇表演培訓班走進高校
    如果你通過戲劇大賽劇本期一審提供完整劇本後,在排演階段,不要擔心好本子沒有好導演!屆時,我們會根據一審的排名,優先安排老師去排名靠前的學校進行表演培訓。培訓班旨在為熱愛戲劇文化的學生提供專業課程,為後期匯報演出的內容排練、合成和最終呈現效果提供一些可行性及專業性指導。面向全國所有高校熱愛戲劇的大學生群體。
  • 廣州 果陀劇場戲劇基礎表演課程 招生中
    這次我們為大家邀請的是臺灣果陀劇場有著20多年豐富教學經驗的蔡櫻茹老師,來為廣州的表演愛好者提供13堂表演課,來提升大家在表演上的技巧和能力,希望大家可以喜歡,也能幫忙推薦給有需要的朋友。很多廣州的戲劇愛好者一直希望有學習表演的機會,以及可以集結更多同樣愛好的夥伴一起學習和交流表演,我希望這次的課程可以讓大家找到一個平臺,讓大家聚在一起可以發生更多的可能。
  • 科普篇 | 何謂鈴木忠志表演訓練法?
    1985年創建日本第一個國際性戲劇節「利賀國際戲劇節」,1994年與中央戲劇學院原院長徐曉鍾等人共同創建中日韓戲劇節,同年,和希臘戲劇家特爾佐布羅斯、美國戲劇家羅布特·威爾遜等人創建戲劇奧林匹克。導演作品《厄勒克特拉》《特洛伊婦女》《酒神》《李爾王》等;出版《文化即是身體》《戲劇性語言》等專著,被翻譯成漢語、英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等。
  • 你扮演好英文戲劇的角色了嘛?快快來即興表演!
    ※9:00-11:00 核心戲劇課程每一個小時的戲劇課堂都是充實有趣,豐富多彩的。外教老師會帶著孩子完成以下環節的訓練:•  聲音表情訓練以練習表達各種情緒語言,從而深入劇中對話,塑造劇中人物形象,人物心理等狀況,有效傳達劇情。
  • 【初階表演戲劇工作坊】第四期丨活動招募
    好,停止,是時候開始行動了,進入表演戲劇的課程中,與國內資深戲劇教育專家、幸福莊戲劇創始人、肢體表演與即興劇教授者朱佳海老師一起,走入表演天地,釋放內心力量吧!2015年有一個非職業戲劇組織誕生了,創辦伊始,誰也沒想到到後來,它可以成為國內第一的專業戲劇教育&非職業戲劇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