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中的演員——戲劇遊戲訓練體系的理論基礎和框架

2021-02-21 南大戲劇論叢

與普通遊戲不同,戲劇遊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訓練演員和戲劇的即興創造。因此,在設計戲劇遊戲的時候,要強調遊戲與戲劇的相通之處,了解並運用遊戲的優勢,達到訓練目的。因此,遊戲的設計者和使用者都需要有清晰的認識,這個遊戲的目的是什麼?如何運用他達到目的?在執行的過程中需要運用哪些教學技巧?戲劇遊戲的應用有什麼原則?下面我們以「拋球」這個遊戲為例,簡要地分析一個戲劇遊戲的結構和使用方法:

遊戲名稱:「拋球」

焦點:保持球一直在空中,並創造球的視像。

把學生分為兩大組,一組是演員,另一組擔任觀眾。第一組演員在舞臺上圍成圈站立,在圈中投擲一個假想的「球」。遊戲開始以後,「球」會隨導師的指令改變大小或改變運動速度。當第二組進行練習時,第一組擔任觀眾。

實時指示語:現在球長大了一百倍!現在球重了一百倍!現在球變回原來的樣子!用你全身的力量去拋球!現在是慢動作時間!(導師也要用慢動作來行動)慢動作接球!回到正常速度!所有人看著球的運動軌道!快接快投!現在又變回原來速度!

評論:演員們,剛剛你們是否看到球了?觀眾,你們相信他們的話嗎?

教師的注意點

1.  通過觀察演員和觀眾的注意力焦點就可以判斷,所有演員創造的是否是同一個「球」的視像。

2.  實時指示語要有能量!強調演員需要用整個身體投入這個練習。

3.  在「拋球」練習後,可以進階進行「躲避球」,或者「跳長繩」練習。

在上文中,「拋球」這個遊戲的被劃分為如下的結構:遊戲名稱,焦點,遊戲描述,實時指示語,評論和教師的注意點。

焦點:一個戲劇遊戲要專注於達到某一個目標,就是這個遊戲的焦點,也是遊戲能夠達到訓練效果的前提。在遊戲的整個過程中,演員都需要保持對遊戲焦點的關注,如「拋球」遊戲的焦點為「保持球一直在空中,並創造球的視像」。有經驗的戲劇教師馬上能夠判斷出,這個簡單的遊戲可以訓練演員的如下素質:(1)視覺的想像力,拋球的演員必須通過想像來創造假想的球,以及球的運行軌跡,並在教師的指導下,迅速地切換對球的想像;(2)交流能力和團隊合作的能力,假想的球有了,演員必須觀察其他隊友,通過他們的動作和反應,做出和合理的決定並行動,這其中包括了交流和團隊合作;(3)將想像身體化的能力,拋球的演員必須全身投入,才能真地完成這個遊戲;(4)同時,通過觀察場上演員的動作和想像,作為觀眾的一組演員的視覺創造能力和觀察能力也得到了訓練。教師通過讓所有演員將玩「拋球」遊戲的焦點始終保持在「保持球一直在空中,並創造球的視像」上,那麼遊戲就可以驅使演員去在以上方面得到訓練。而如果脫離了焦點,則可能產生混亂,而無法保證訓練效果。所以,找到並遵從一個戲劇遊戲的焦點,是這個遊戲的核心問題。而遊戲的其他部分,都會根據焦點的設定而設置。

遊戲的描述:需要詳細而清晰地描述戲劇遊戲的操作方式。

實時指示語:恰當運用實時指示語是保證一個戲劇遊戲是否能保持在遊戲焦點之上,是否能達到遊戲的訓練效果的重要因素。要想讓演員在參與遊戲的時候自覺地保持在遊戲焦點上是很難的,教師需要緊密地觀察遊戲者的狀態,隨時用指示語對遊戲做出指導和調整。同時,運用指示語可以讓演員在不跳出遊戲者身份(角色)的前提下轉換狀態或更深入地進入到某種表演狀態。例如在「拋球」遊戲中:教師適時地喊出「現在球長大了一百倍!現在球重了一百倍!現在球變回原來的樣子!」這些指示語讓演員切換對球的視覺或重量的想像,從而使演員對自己的表演做出調整;當教師看到有的演員只用部分身體去參與遊戲的時候,他可以說「用你全身的力量去拋球!」;「用慢動作接球」可以讓演員增強對身體和動作細節的控制……在使用實時指示語的時候,教師就像一位高明的醫生,隨時對場上情況做出診斷並開出藥方。

評論:是戲劇遊戲訓練不可或缺的部分,通過評論,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總結、反思,以增強對遊戲的理解並隨之做出提升。但是正如前文所述,教師非常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權威主義」,將自己的主觀判斷作為評判表演「好」與「壞」的標準。遵循戲劇遊戲的原理,在做出評論時,教師至少可以使用兩個技巧:一,通過提問引導學生做出回答或評論。對於學生來說,同學只是集體中和自己平等的一員,對方的評論不會造成毀滅性的傷害;二,將評論集中在演員是否遵守了遊戲的規則,是否將注意力放在遊戲的焦點上,而不是評論者個人的好惡。這就像一個好的評論是「演員是否讓自己的角色遵守了劇中的情境?」,而不是「你演得太糟糕了!」前者引發演員和同伴的思考,並可以就規定情境和角色行為是否相符合做出很多討論,而後者除了打擊演員的自信心外,並無更多價值。

教師的注意點:是遊戲的設計者或收集者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對教師給出的建議。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玩一個戲劇遊戲,不僅僅是要「好玩」(當然,好玩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還要「玩好」。作為遊戲的創造者或收集者,除了需要能夠清晰地描述出遊戲的過程之外,還應該根據自己的經驗來註明遊戲的焦點,給出實時指示語和評論等如何運用的建議。而作為遊戲的執行者,表演課堂上的教師或排練中的導演,要了解每個遊戲都有其訓練目的,特定的遊戲可以解決演員的哪些特定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做充足的準備,了解如何掌控一個遊戲,如何帶動演員,乃至如何進階並隨之與其它遊戲相配合,以達到訓練的目的。想「玩好」一個遊戲,並不容易!

相關焦點

  • 戲劇表演中的身體訓練 | 韓鑫
    由此,在戲劇表演藝術中,身體的緊張度是進行戲劇(身體)行動的一個大基礎、一個基調狀態等,掌握身體緊張度的表現,有助於身體表達的精準和靈動。當演員的身體經歷了歸零狀態的基礎訓練,以及對自我身體有了很好的掌控力,就進入了身體表達訓練。生活中的身體,一般都是圍繞日常交流而表達,也許無意識的,或沒被放大,不會去刻意感知。
  • "演技",再現表演的訓練以及相關問題———上篇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從蘇式體系中破繭而出,經過一系列盲目而激情的摸索之後,在兩千年前後,人們經常聽到的說法是,中國極度缺少優秀的舞臺劇演員,和來訪的各國戲劇演員相比,中國演員似乎總是缺少「靈氣」和「想像力」,缺少「生活」和「說服力」,「基本功」好但身體和語言表現「僵化」。
  • 斯坦尼、布萊希特與「世界三大戲劇體系」
    乃至一些高校的校內公共選修課讀物中也沿用了這一提法。 之後,針對這一稱謂,從90年代至今,一直有過辨析和批評。奈何,由於人民群眾對於「便於記憶」的剛需,那些討論反而讓不明真相的讀者更記住了「三大」這麼一個詞。 有趣的是,學界對於「三大」的討論,早非集中在是否能成為「三大」的問題上,而更多在於對布萊希特和梅蘭芳的戲劇觀如何理解的問題上。
  • 最基礎的四大類14個戲劇遊戲,你會用哪幾個?
    戲劇遊戲是戲劇活動的基礎,學員在遊戲中能熱身、能產生愉悅感、能和團隊建立彼此的信任。有了戲劇遊戲做基礎,後面的戲劇活動能更好地開展。在戲劇遊戲工作坊中黃浩老師帶領老師們體驗暖身遊戲、感官和想像遊戲、肢體動作遊戲、聲音和口語遊戲這四大類戲劇遊戲。學員老師們學習戲劇遊戲的步驟,了解遊戲步驟設計的緣由,並思考和設計遊戲執行的步驟。
  • 專訪 | 林純如:遊戲人劇團的探索
    何為「遊戲人」?當問及「遊戲人」這一劇團名字的來由時,導演林純如表示,「遊戲」是該劇團戲劇理念的一個關鍵詞,它涉及到「表演」這一行為的生成,亦是遊戲人劇團的創立者——林純如和王成蔭兩位導演——對於戲劇本體的認知。
  • 拉班動作分析體系在排球訓練中的應用
    LBMS中芭特妮芙部分由兩部分組成,即芭特妮芙動作基礎(Bartenieff FundamentalsTM,簡稱BF)和芭特妮芙動作基礎原則(BF Principles)。BF關注的是優化身體組織和動作意圖之間的關係。芭特妮芙動作基礎原則和特定的動作序列比如「芭特妮芙六個基本練習」進行整合。拉班空間和諧(Laban Space Harmony)理論和具身化給BF以支撐。
  • 開心麻花兒童劇團——獨特商業模式構建兒童戲劇教育體系
    開心麻花當初能成為脫穎而出的黑馬,快速打造喜劇「票房神話」,奠定圈內地位,不得不說除倚靠了其對內容品質的重視,另外還仰仗其前期的運作體系和模式。如今開心麻花倚仗其全產業鏈的演出布局模式,開始投身兒童戲劇領域,其成功模式能否複製到兒童戲劇領域呢?
  • 不完全裝逼指南,遊戲中的克蘇魯神話體系
    克蘇魯神話體系對於資深遊戲玩家或者電影迷來說並不陌生,事實上他幾乎囊括了我們大半個流行文化。比如把克蘇魯文化玩的最溜的《魔獸世界》,在《魔獸世界》裡,最後的大boss克蘇恩號稱史上最變態的boss。而暴雪公司幾乎是克蘇魯文化最忠實的發揚人,它旗下不少遊戲都完美融入了克蘇魯文化的影子,比如《魔獸世界》《爐石傳說》等。
  • 戲劇課程導師訓練營
    最根本目的,是為教育服務,而不只是為表演服務。把所有環節用「教育」串起來,表演是最終的自然呈現。初階:教育戲劇基礎通過工作坊及實習教學,探索教授戲劇的基本概念、介紹戲劇遊戲與教育戲劇扮演技巧等主要元素、戲劇策略應用原則、教室實務及各項注意事項,使戲劇成為輔助兒童成長的重要工具。
  • 戲劇理論從古老治療儀式到當代戲劇治療
    或者只能做為一種理論的闡述?對此,學術界有不同觀點,一些學者積極尋求戲劇治療與原始儀式之間的親緣關係,莫雷諾的學生封薛特認為,巫術驅魔儀式具有很強的戲劇性,作為戲劇治療分支的心理劇和這類巫術儀式之間一定存在著血緣關係。[3]對薩滿傳統進行了三十多年研究的戲劇治療師斯諾也認為,戲劇治療是建立在薩滿治療儀式本質結構的基礎上。
  • 戲劇導演顏永祺為孩子們寫書,將戲劇訓練搬到親子互動中
    「翻到書中的第48頁,我們開始做遊戲,你們不會第一道題就全軍覆沒了吧?」日前,戲劇導演顏永祺帶著他的新書《陪孩子玩的100種遊戲》,在鍾書閣西單老佛爺店與讀者們歡快互動。顏永祺至今編導了近五十部舞臺劇作品,獲獎無數,是馬來西亞戲劇獎上唯一獲得7次最佳導演的人,也是首位在中國獲得戲劇博士的馬來西亞人。顏永祺說,回到15年前,他在中央戲劇學院讀碩士和博士,不少中學社團讓他去上課,他發現,指導素人和小孩子做訓練,提高他們的想像力和創作力,他們的業績、成績也隨之上升了。
  • 簡述議程設置和框架理論的關係︱20北師大新傳學碩真題解析16
    2020北師大新傳學碩829真題簡答題2:簡述議程設置和框架理論的關係出處胡師姐真題詳解藍皮書、胡師姐公號《辨析框架理論與議程設置理論 | 北大新傳440真題詳解3》《議程設置、框架構建、鋪墊效應,你真的分得清嗎?》
  • 戲劇演出:《致一百年後的你》(To You - in 10 Decades)| AMNUA 現場
    團隊介紹遊戲人劇團是一個重視演員訓練與劇場探索的劇團,根據不同的探索階段 遊戲人是由兩位導演,王成蔭與林純如,共同組成的劇團。以史坦尼體系為基礎,進行演員訓練與當代戲劇方法探索。 2013年兩位導演相識於英國東十五表演學院(East 15 Acting School),便共同進行了許多劇場探索。2014年開始在南京合作,演出《求證》丶《髒手》等經典劇本,並舉辦當代歐陸劇場工作坊。
  • 《戲劇》2019年第6期丨 劉宏偉:中國臺灣地區高等表演藝術教育窺探
    在中華民族傳統教育思想和西方現代教育思潮的雙重影響下,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教育模式。臺灣地區與大陸有著共同的文化和語言背景,兩岸的高等表演藝術教育都曾受到國立戲劇專科學校教育思想的影響與滋養,同在我國話劇現實主義民族表演體系初創成果的基礎上,以寫實為根基進行發展,在不同的軌跡中探索著現代表演藝術教育的新模式並形成各具特色的教育風貌。
  • 戲劇大師班 | 劇場遊戲練習,重點在於實踐與應用!把握機會報名吧!
    此書中,Boal 分享了其在歐洲的經歷,演員的養成,包含了上百種遊戲與練習,讓不管是有基礎的劇場演員還是零基礎的戲劇小白,都能夠在其中探索戲劇的妙處並為戲劇實踐提供基礎,這是非常有趣且珍貴的。在本課程中,楊秉基老師並帶大家體驗Games for Actors&Non-actors中的遊戲,讓大家用自己的身體直接體驗與參與!
  • 嘉禾工作坊|浸入式的演員訓練2 :演員訓練多元化的方法中形體與情感的探究
    形體戲劇中的演員表達方式的最重要的一個關鍵是「身體」,使用自己的身體來表現。19世紀後很多戲劇家都在探索「形體」。
  • 浸入式的演員訓練——演員訓練多元化的方法中形體與情感的探究
    >中形體與情感的探究 這次浸入式的演員訓練的核心是「演員訓練多元化的方法中形體與情感的探究」這次工作坊主要是針對專業表演方式的形體與情感訓練內容    形體戲劇中的演員表達方式的最重要的一個關鍵是「身體」,使用自己的身體來表現。
  • 2020年中國戲曲學院戲曲表演形體訓練考研參考書及考試科目解析
    戲曲表演形體訓練  戲曲演員必須具備的掌握和運用各項表演技術的基礎功夫:包括練聲、吊嗓、形體訓練三方面。  戲曲表演的程式性和技術性,要求演員必須經過嚴格、全面而又有所側重的基本功訓練,才能進行形象的創造;程式結構的嚴謹,決定了基本功訓練必須循序漸進,由簡入繁、從易到難的劇目成品訓練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 遊戲架構師:紛繁複雜遊戲世界由我造!組圖【3】
    原標題:遊戲架構師:紛繁複雜遊戲世界由我造!組圖  遊戲策劃知識小普及  在設計遊戲整體框架時,遊戲要如何劃分模塊,用什麼方式開發,以及模塊之間的關係都要確定下來。對於一款遊戲,如果不進行模塊劃分和良好的整體設計,在實際的開發過程中會陷入無限的混亂中,人員也會很難控制。
  • 專稿 遊戲節奏(下),摘自《狗頭人之桌遊設計指南》中文版
    比如,恐怖分子佔領了「中富大廈"(來自電影《虎膽龍威》)。分析遊戲要比分析電影更困難些,當然部分原因是因為即使是同一個遊戲每一次玩也需要被區別分析。我覺得,遊戲的幕間轉換比起戲劇、故事和電影而言似乎,具有更強的漸進性。也就是說,玩家們從一幕進入另一幕的過程更緩慢一些。想想你自己的作品,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到底是快速切換還是緩慢轉進更有趣,考慮一下這個問題並把結論用在你自己的設計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