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許多清宮戲非常火爆,無論是《甄嬛傳》也好,《延禧攻略》也罷,包括《如懿傳》裡我們經常能看到皇帝的後宮烏煙瘴氣勾心鬥角,皇后妃嬪各個是化學醫藥達人,什麼紅花、麝香、硃砂到處都是,皇帝的孩子們一個接一個的被害死,怪不得皇子皇女們短命,原來都是死於宮廷鬥爭。
可是,清朝的後宮真的如此嗎?皇帝的的子女短命真的是因為後宮鬥爭嗎?
我們不說其他的朝代,這裡就說說清代。清朝的律法規定,謀害皇嗣是大罪,如果被發現不是一個人死就完事兒了,而是牽連整個家族,株連九族滿門抄斬也不是不可能。清朝有資格送女兒入宮的一般都不是普通人家,官宦之後為了家族利益可以犧牲一切,謀害皇嗣這麼危險的事情最好還是不要做。
皇帝的後宮有一個專門的機構管理,叫做內務府,內務府管的東西非常龐雜,從買糧買菜,到蓋房子修家具,從準備祭祀到培訓宮人事無巨細都有專人負責,皇后在後宮的確權力很大,可是內務府的頭不是皇后,而是總管大臣,這可不是太監,而是正正經經的朝廷命官,從二品或者正二品。
清朝為了嚴格防範後宮幹政,皇后和妃子們是不允許隨便見自己娘家人的,更遑論從宮外隨便送東西進來,那些硃砂麝香等等違禁品要是真能說送進來就送進來,那皇帝估計也要夜不能寐了。皇后是皇帝明媒正娶的正妻,大家知道紫禁城的午門嗎?
中間的那個門洞只有皇帝可以走,不過皇帝大婚的時候皇后是從午門抬進來的,代表正妻的地位,而科舉考試殿試的前三名,也就是狀元、榜眼和探花也是可以從午門出宮的,由此可見皇后在後宮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皇后可以處分比她等級低的妃子,包括皇貴妃,可是首先我們應該明白,皇后是個官職,她的老闆是皇帝,所以她的工作是需要皇帝認可的,所以她處罰妃子們也是要皇帝同意的。
另外還要說一下皇子們的教育問題,和普通老百姓不同的是,皇子們的教育其實和他們的母親關係不太大,非常小的時候確實是生活在母親身邊的,可是到了一定的年紀就要統一接受皇室教育,他們出生以後身邊就有很多人服侍,包括乳母、太監等等,這麼多人團團保護,要想輕而易舉的就下毒謀害也是不太容易的。
皇子們一般四五歲就開蒙學習了,6歲就開始進上書房學習功課,從早晨五點到下午三點,一天學習10個小時,不僅有文化課還有體育課,除了讀書寫字還得練習騎射,一年休假只有五天,只有元旦、端午、中秋、皇帝的壽辰和自己的生日才能休息,連除夕都不放假。皇子們的課業負擔這麼重,用不著妃子們謀害,壓力這麼大早早夭折也不是無緣無故的。
說到這我個人認為清朝謀害皇嗣的事情可能有,但是絕對不會像電視劇裡演得那麼頻繁而且輕而易舉,後宮的女人們都是皇帝的下屬,她們知道自己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而且清朝嚴苛的律法和規矩也讓她們不敢輕舉妄動。
既然如此,那麼清朝皇帝的子女們為什麼早夭率那麼高呢?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第一是他們結婚太早了,皇帝的大婚一般在十四五歲,后妃的年紀也差不多,尚未成年,此時孕育孩子本來死亡率就很高,皇帝的妃子還有不少是皇室親戚的女子,存在很多近親結婚的可能,這樣一來皇嗣夭折的概率就大大提高了。
第二,就是上面我說的課業負擔太重,小孩子正在長身體的時候,這麼繁重的課程自然會讓他們的身體吃不消,清朝的皇室還非常奇葩的不給皇子們吃飽飯,鍛鍊他們的心智,《老太監的回憶》裡記載:「小孩子要少吃,是由小兒科的那些大夫們提出來的。可是,大夫們並沒有說該怎麼讓小孩子少吃,而這些小皇子大多是由奶媽和太監們照看大的,基本什麼都不懂,所以,大夫的這些話到了他們的耳朵裡,就變成了必須要遵守的規定。」古人講究「若要身體安,三分飢和寒。」
所以皇子們是享受不到滿漢全席的待遇的,甚至常常食不果腹衣不禦寒,簡直是受虐的童年。
第三,就是醫術真的不太發達。不少皇子都死於種痘,當時出天花是小孩子夭折的主要疾病,所以皇子們會種痘,很多抵抗力不行的孩子就會因為種痘夭折,而古代的醫術不發達,其他的疾病也很可能導致皇子們病故。
好了,說了這麼多,就是希望大家在觀看影視劇的時候擺正心態,藝術源於生活可是不等於真實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