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價格不斷暴漲,讓很多對翡翠不了解的朋友,也開始有了興趣,普普通通的一塊石頭一刀切下去,為何有人喜有人愁。什麼是翡翠玉石?很多人還是只聞其名,也不甚了解,今天給大家說說這翡翠玉石,讓你從源頭去認識了解它,感受它的獨特之處。
翡翠名稱來源有幾種說法,一說來自鳥名,這種鳥羽毛非常鮮豔,雄性的羽毛呈紅色,名翡鳥(又名赤羽鳥),雌性羽毛呈綠色,名翠鳥(又名綠羽鳥)合稱翡翠,所以行業內有翡為公,翠為母說法。明朝時,緬甸玉傳入中國後,就冠以「翡翠」之名。
另一說古代「翠」專指新疆和田出產的綠玉,翡翠傳入中國後,為了與和田田綠玉區分,稱其為「非翠」,後漸演變為「翡翠」。我國是玉石的故鄉 , 對玉特別是翡翠的研究、鑑賞和雕琢等都領先於世 ,翡翠一詞又源於漢語,使用最早因而世所公認 ,為珠寶界的專業用語 。
那麼你知道翡翠是如何形成?有很多流傳在民間的傳說,地質學家曾經長期把它看成一個謎,曾有人認為翡翠與鑽石一樣,都是在地殼深部幾千度高溫,高壓條件下結晶形成,其實不然。美國就有地球物理學家在實驗室做了一系列仿真實驗,再根據世界各地發掘翡翠礦床的實際情況,他們認為,翡翠並不是在高溫情況下形成,是在低溫條件下在極高壓力下變質形成。
翡翠是一種高檔玉石 , 以其質地細膩、緻密堅韌、色澤溫潤、柔和、雅致而受到人們的青睞。無論是價值上還是市場的普及率上翡翠都位居眾玉之首, 在寶石家族中與鑽石、紅寶石、祖母綠一起被稱為四大名寶。而且,翡翠又是最為複雜、最具有神秘性和最具有挑戰性的一種玉石,其質量千差萬別,難以捉摸,俗話說:「神仙難斷玉石」。
翡翠的產地主要是緬甸,即撣國,玉石有紅、綠、青、黃、紫、白、黑等多種顏色,紅者為翡,綠者為翠。其他產地包括俄羅斯、瓜地馬拉、日本、美國和哈薩克斯坦,但是論產量和質量,緬甸翡翠永遠無可取代,而達到寶石級的翡翠,只有緬甸才可以產出。
中國人自古便愛玉器。雖然翡翠產於緬甸,但其發現、開採、雕刻、佩戴及鑑賞和收藏都與中國文化息息相關。翡翠之美在於其細膩、溫潤和含蓄優雅,是典型的東方古典美。從傳統民族文化及性格來說,翡翠更適合東方人的氣質秉性。如翡翠中綠翠、紅翡、紫羅蘭、青色四彩,被稱為「福祿壽禧」的美好寓意,因而更受到東方民族的偏愛。
石之美者為玉,中國人認為一切美麗的石頭都能稱得上玉,是個相當寬泛朦朧的概念。我國具有悠久深厚的玉石歷史文化,如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出現玉的蹤跡,四五千年前的紅山文化、龍山文化及良渚文化時期湧現出大量精美的玉器。中國知名的四大名玉有新疆和田玉,河南南陽的獨山玉,湖北綠松石以及遼寧的岫巖玉(蛇紋石玉),最為出名的要數新疆和田玉。
說到這裡,可能對翡翠有了一定認識,但是翡翠文化博大精深,只有不斷學習,不斷了解,才可以感知歷史與文化的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