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月球取名「廣寒宮」,他們怎麼知道月球很冷?

2020-12-24 一度歷史觀1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

在很早的時候,人類就學會了抬頭仰望星空,而看到的第一個對象自然就是月亮。月亮是那麼遠是那麼大,所以總是能夠勾起我們的一些很深的情感。

像古代的詩人就特別喜歡以月亮為載體,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例如蘇軾就強調人的悲歡離合以及月亮的變化,還有李白曾經感慨,「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可以說,古人對月亮的描繪很多,甚至把月亮當成了我們一種文化寄託。但怪異的是,古人似乎在很多言論中都提到月亮很清冷,甚至很嚴寒。若是我們沒有上過月球,肯定會以為古人在瞎猜,但事實上現在的月球研究成果表明,月球的確很嚴寒。

那麼,古人為什麼知道月球很冷呢?

一、古人的廣寒宮

在古代的文化中,人們把月亮稱為廣寒宮,是一個格外寒冷的宮殿。而且在神話傳說中,在這所宮殿裡面住著嫦娥姐姐以及一隻玉兔,另外還有一個叫吳剛的人在旁邊,長年累月的砍著桂樹。

可惜的是,最美的女人,最陽剛的男人,卻只能呆在一個最寒冷的地方。無論是哪一本小說或者是傳說,都特別強調廣寒宮冷到極致。不僅是文學意境上的寒冷,更是一種環境的寒冷。

例如,《淮南子》中曾有記載:積陰之寒氣,久者為水,水氣之精為月。」僅從這一段的描繪就能看出,月亮實乃寒氣之精華所化,絕對非一般人所能夠靠近。

不僅如此,在上古神話中,月亮本來就是和太陽相對應而存在。太陽是最溫暖最熱的存在,而月亮則是最寒冷最陰暗的存在。

過去人們認為,白天與黑暗的轉折就是太陽與月亮的交接,因此在古人的經驗總結中,月亮就代表著寒冷,所以在月亮上所建造的宮殿廣寒宮自然也是寒冷的。

而且,在元大都的遺址,甚至出土了元代廣寒宮圖漆器殘片,上面更是向我們展示了古人想像中的廣寒宮形象。就展現的內容來看,整體非常的大氣威嚴,但是整個意境卻十分冷清,帶給人一種陰森的感覺。

由此可以看出,在古人認知的廣寒宮的形象中,月亮不僅寒冷,而且還有人住,並且上面還有神仙。

二、科學發現和對比

而根據現代科學研究,月球的確是一個非常寒冷的天體。客觀來說,月球的地表最低溫度可以在零下180度左右,古人描繪的陰森和冷寒其實和現代研究很相似。

若是換一個角度來看,《淮南子》中強調的月球之形成,還真有一定的道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人們對於月亮的神話想像,慢慢的已經演化成了一種文化,甚至變成了一種常識。在《酉陽雜俎》這本書中,曾經講過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裡面就講述了月球之由來。

據其中所描繪,月亮不是一個圓盤,而是一個球體,並且由七寶所合成。而且其中更是特別提到,上面不但凹凸不平,而且自己不發光,需要有陽光照射凸起之處,才能反射陽光,而且,這個月亮是由八萬兩千戶月球人所修建而成。

然而,根據現有的科學研究表明,月球表面的確是凹凸不平。而且,月球本身不是一個發光的球體,是由太陽反光所形成光亮。至於說月球的形狀,大家都知道,就是一個球體。

由此,我們會驚愕的發現,古人對於月球的認知雖然是瞎猜的,但居然有著驚人的符合,這簡直是有人去月球觀察過,然後回來編的神話故事一般。

客觀的來說,古人能夠承認月球是一個球體,就已經十分了不得。為什麼這麼說呢?

整個世界都在強調地球是一個平面,過去中世紀提出日心說地心說的時候,居然還要遭到火星的針對。中國古人雖然沒有強調地球是圓的,但卻提出了月球的天體圓論,這也讓人們看到了中國古人的智慧。

其實歷史記載還不僅如此,人們對月球的研究還走的挺遠的,其中就包括對月食的記錄以及潮汐的記錄。

據記載,在司馬遷先生的《史記》中就明確強調了交食周期,所謂的交食周期,指的就是日食月食同時發生的交食現象。

而且,司馬遷先生更是將交食周期定為113個月,這在古代來說已經十分科學,就算是在現在來說,其實也並不太過於過時。

不僅如此,古人在研究月亮和潮汐的關係時,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例如在東漢年間,有一個叫王衝的學者就提出:「濤之起也,隨月盛衰。」

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對月亮以及天象,甚至對於地球的影響,都有著較為科學的觀測認知。

到了唐朝時期,中國人更是寫出了《海濤志》,其中更為系統完備的記載了潮起潮落。到了宋王朝時期,科學家燕肅更進一步的研究了潮起潮落的規律,並且進行了補充說明。

到了後世,大歷史學家英國人李約瑟都感慨:中國人的研究怎麼會親密到如此地步?這是我們都不清楚的。

三、古人的智慧

因此結合以上的記錄,我們可以清晰的得出答案。古人之所以能夠猜測月球的一些知識,甚至還能夠結合神話故事描繪廣寒宮的現狀,其實不是古人瞎猜,而是古人根據長時間的經驗積累,慢慢得出的一些猜測。

月球之所以寒冷,就是因為古人觀測到日月變遷的溫度變化以及晝夜變化,因此通過經驗得出,月亮應該是寒冷。

緊接著,人類要對月球的變化細節以及周期,然後通過對比地球發生的變化,進一步的提出了很多的科學觀測。所以人們才能夠在小說中提到,月球可能是個球體,而且月球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因此,中國古代的科技雖然沒有科學理論支撐,但也有長時間的經驗觀測以及自己的系統方法。正是靠著這種笨辦法,中國古人積累了很多的經驗,並且積累了很多原始的技術,這些技術有的甚至連現代科技都無法複製。

所以有科學家回顧這段歷史,曾經強調,過去我們總是欣賞西方的科學理論,但現在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中國古代的經驗論其實也有自身的科學性,至少我們曾經領先於西方,這都是古人的智慧,不可隨意的否認。

小結

我們無法想像古人是如何一代又一代人觀望月球,然后豐富對於月球的認知,甚至還提出了關於月球的系統神話。他們沒有望遠鏡,也沒有天文知識,只能夠用眼睛去觀測,只能夠發揮自己的想像去理解。但即使如此,他們也依舊猜測到了很多了不起的東西,正如月球的表面,月球的溫度,甚至月球的形成狀況。

所以,古人其實真的挺偉大的,他們的經驗積累一代代傳下來,也創造了不小的奇蹟。所不同的是,這一套經驗積累的辦法,需要更多的創新和突破,然而農耕經濟的保守性使的這套經驗積累,被迫發生了性質的改變。

人類對於宇宙的幻想,最終變成了服務於現實的無奈。這就是中國古代科技的悲哀。但這絕不意味著中國古代科技在方法方面落後於西方,只不過是因為環境的約束,最終改變了我們的科技發展。因此,對於中國古代科技,我們應該要有更為客觀的認知,不要單方面的否定。

參考文獻:

《史記》

《淮南子》

《海濤志》

《酉陽雜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月球上真的有「廣寒宮」,這份「中國式浪漫」只有我們能懂
    「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從古代流傳至今,如今,我們真的「到了」月球,也許有天,人們還真可能去月球旅行呢。神話故事是個傳說,不過如果真的去到月球旅行,你會發現,上面真的有「廣寒宮」!除了「廣寒宮」,還有紫微、天津、泰山等等27個以中國元素命名的地方,今天朵朵和你一起來分享這些月球上的中國印記~
  • 古時候,人們連地球是圓的都不知道,為何知道月球是極其寒冷的?
    引言 「入門爽毛骨,清絕廣寒宮。」千百年來,這廣寒宮一直是月亮的代稱。多少與月亮有關的詩句,都是表達了一種悲傷的情緒。如今,這吟詠了千百年的月亮,終於在科學的進步下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
  • 為什麼月球背面是月球永遠背對地球的那一面
    月球,跟隨地球46億年了,也許地球上還沒有人類之前,它就在天天看著地球。以前,大家都說月亮上有一座廣寒宮,住著一位古代美女-嫦娥、一隻白兔,還有一位天天在砍伐桂樹的吳剛。
  • 傳聞阿波羅從月球帶回一個三眼女屍?月球背面到底有什麼奧秘?
    比如我們古代就有廣寒宮和月兔的神話傳說,在我們有了登月技術之後,1969年美國成功的登上了月球,讓人失望的是,我們在那裡沒有發現任何人和物。但據說在2014年,有太空人登月之後從月球上帶回來了一個三眼女屍!大家不知道這三眼女屍是什麼來歷,但知道肯定不是地球人,因為地球上沒有三隻眼的種族。
  • 月球上以中國元素命名的地方有27個都是什麼 月球命名規則你了解多少
    在月球上有9000多個由國際天文學聯盟(IAU)認可的有效名稱。   2019年1月嫦娥四號登上月球後,中國一次被授予五個月球地名。嫦娥四號稱陸點為「天河基地」,天河是古代中國銀河的別稱,嫦娥四號著陸點周圍有織女、河鼓、天津三個圓形坑,然而這個「天津」不是天津地方,這三個名字來自中國古代天文星圖。此外嫦娥四號因位於陸點所在的馮卡門坑中央山峰而被命名為「泰山」。
  • 美國入侵廣寒宮搶資源,月球發出sos信號,獨霸月球意圖明顯
    而月球,無疑就成為了各個大國之間相互爭奪的最新目標。在外太空領域的探索之路上,美國是走在最前面的國家。早在1969年,美國的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就在月球上邁出了人類的一大步,然而這也成為美國「佔領」月球的第一步。在阿姆斯特朗登月50周年當天,美國NASA就公開宣布了美國重返月球計劃——「阿爾特彌斯」計劃。
  • 月球上有微生物嗎?月球缺少2種生命必須的化學元素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在離開地球23天之後順利回家,它代表所有的中國人到月球旅遊了一圈,還帶回了月球的「土特產」——一份珍貴的月球土壤樣本。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跟地球相伴了幾十億年,有很深的歷史淵源。在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月球上有神仙居住的宮殿,然而當50多年前美國太空人真正登上月球時才發現,月球是名副其實的「廣寒宮」——除了「廣」袤無垠的荒涼土地,就是「寒」如冰窖的極端天氣。如果神仙要住在月球上,除非他們不吃、不喝、不呼吸。
  • 40年前美國送給中國1克月球土壤,這次我們親自去月球挖2000克!
    「星標」不迷路看鑑 ( ID:kanjian6666 )授權轉載作者 | 看鑑君關於月球,我們的古人傾注了太多的心血,也寄託了太多的情感。那裡有親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那裡有朋友:「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那裡有愛情:「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那裡有故鄉:「寒宮白兔參差老,一種悽涼各自愁」……在古人的情懷裡,月亮幾乎是一切情感的寄託:當你老了,當你孤獨,當你思念,當你想家,那就抬頭看看月亮:「月亮代表我的心!」月亮裡到底有什麼?
  • 月球土壤不能種菜?我們早就在月球上種過菜了
    但你也不要失望,其實咱村在月球上種過菜的,長得還不錯呢。」那是2018年年底,小五的哥哥——嫦娥四號的事了。小四坐著火箭到了月球附近,並於2019年年初登上月球。小四那時還帶著一個叫「月兔2號」的小寵物,那時候,小四是打算定居在月球的,一走就沒回來。
  •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月球背面出現二戰飛機是怎麼回事?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月球背面出現二戰飛機是怎麼回事?之前,阿姆斯特朗在許多場合發表過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的言論,一度引起許多網友的思考。難道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嗎?其中就包括月球背面出現二戰飛機。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阿姆斯特朗說那句話的時候在月球上遭遇了什麼?美國宇航局向我們隱瞞了什麼?近年來,包括阿姆斯特朗在內的數位美國登月太空人,屢屢在各種場合發表自己「曾在月球上與外星人有過接觸」的言論,引發國際軒然大波。而內幕消息更傳言:美國政府其實一直在秘密頻繁登月!
  • 科學家:月球是星球級別的宇宙飛船
    在甲骨文裡,人類記錄「天」的象形字是「仌」上面畫一個「O」,說那時候的「天」就是人群上空的一個大圓球,「仌」代表人群,圓球就是月球。科學家從古人留下的詩詞畫等資料的記載中,可以發現古人看到的月球比今天人們看到的月球要大很多。
  • 怎麼證明月球沒在自轉
    我們總以為:月球因自轉與公轉的周期相等,而使得月球始終以同一面朝向著地球 然而,在事實上,我們從太陽位置觀察月球,會覺得月球是在自轉,因為月球朝向太陽的面會像是在繞著一軸在轉;我們從地球位置觀察月球,就會覺得月球沒在自轉,因為月球朝向地球的面會始終不變。 那麼,月球究竟是否在自轉呢?
  • 張碧晨獻唱《飛奔去月球》
    信息時報訊(記者 馬澤望)動畫電影《飛奔去月球》將於10月23日國內上映,曾經創造出《功夫熊貓》系列、《愛、死亡和機器人》等經典作品的幾大廠牌強強聯手,共同打造超乎想像力的溫馨動畫巨製。電影講述了一個小女孩自赴月球見嫦娥的故事,並在月球經歷了一段意想不到的冒險之旅。
  • 從月球出發,「嫦娥」是怎麼回家的?
    也就是說,上升器這樣一個小東西要獨自從月球上起飛,進入太空與軌道器對接。為什麼這樣的小東西能夠完成比它大百倍不止的運載火箭同樣的任務呢?火箭「逃離」地球,要跑多快?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知道衛星是怎麼被發射到太空的。
  • 《飛奔去月球》裡的嫦娥,為啥這麼奔放
    總覺得今天看電影《飛奔去月球》是最應景的一件事了。不過這個嫦娥太西化。奔放的性情,御姐的氣質,與我們傳統的廣寒宮姐姐不太一樣。穿著如此招搖的衣衫,在寂寞月亮上載歌載舞,倒也不顯得沉悶。《飛奔去月球》就是這樣一部超現實主義的片子,主人公菲菲、果凍他們跨著月球上的環形山飛奔,還能奔到嫦娥的月宮裡去。很喜歡開頭的天狗吃月亮,吃的動作相當帶感,但不是從前想像的二郎神身邊的那條哮天犬,卷卷的毛毛可愛的像是一隻泰迪,很希望它能多咬上兩口。
  • 月球不救援:月球
    今兒跟大家聊一部2009年的科幻片《月球》,這是一部到現在來說也是比較偏小眾的電影,小成本,小製作,演員簡單,場景簡單,劇情卻是相當複雜引人深思,影片中營造的那種巨大的孤獨感讓人深感絕望,影片初期男主對回家的渴望到真相一層層殘忍揭開的對比,這種強烈的戲劇衝突也讓觀眾置身於那種悲痛之中。
  • 廣寒物流發來信息:您下單的月球土壤已發貨
    地球與月球相隔38萬公裡,八竿子肯定打不著,相信業務量也不是很大,但面對我這個明顯故意找碴的顧客,他們竟然也能完成任務。我感到釋然,我說:我只訂購了一克,我還以為你們不會接呢!收到回覆:這次只發送了兩千克,你定購的已經不少了,祝快樂!
  • NASA已經抓到了三眼月球人
    原創 mark X博士從古至今,人類對月球的想像就從未停止過。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嫦娥在月球上所居住的地方名為廣寒宮。1969年7月,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邁出了「人類的一大步」,完成了人類千年以來的登月夙願。
  • 今日人物:踏上月球的男人
    以「月球漫步」踩破了「廣寒宮」上嫦娥、吳剛的千年神話,也讓「蟾宮折桂」四字僅剩下考試用途。 阿姆斯壯,首位搭乘人造飛行器材登上月球的地球人,更是第一位在地球以外的星體留下腳印的人類,他出生在美國俄亥俄州公務員家庭,大學就讀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期間被徵召入伍參與韓戰而暫時中斷學業,等到西元1955年畢業之際,他的四年GPA平均值為4.8。
  • 關於月球,這些知識你知道嗎?
    月球的內核富含固態鐵,半徑大約為240公裡,此外還有一個流體的外核,主要成分是液態鐵,半徑大約為300公裡。核心周圍是部分熔融的邊界層,約有500公裡的寬度邊界層結構是在45億年前月球形成不久之後,由月球巖漿海通過分離結晶形成的。巖漿海的結晶可以經由沉澱形成由鎂鐵質和沉積的橄欖石、斜輝石和斜方輝石等礦物組成的地幔。四分之三的巖漿海結晶之後,可能形成密度較低的斜長石並浮在地殼的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