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個「在看」倍鼓舞,設為「星標」不迷路
看鑑 ( ID:kanjian6666 )授權轉載
作者 | 看鑑君
關於月球,我們的古人傾注了太多的心血,也寄託了太多的情感。那裡有親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那裡有朋友:「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那裡有愛情:「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那裡有故鄉:「寒宮白兔參差老,一種悽涼各自愁」……在古人的情懷裡,月亮幾乎是一切情感的寄託:當你老了,當你孤獨,當你思念,當你想家,那就抬頭看看月亮:「月亮代表我的心!」月亮裡到底有什麼?嫦娥、吳剛、玉兔、桂樹、廣寒宮?這個答案,我們一直都很想知道,於是,我們有了嫦娥奔月的傳說,以及萬戶飛天的悲壯。但在沒有現代科技加持的歲月裡,傳說只能是傳說,悲壯只能是悲壯。直到1970年4月24日,東方紅一號衛星升空,終於為中國人的航天夢打開了大門。隨後,東方紅二號、風雲一號、神舟五號的飛天夢圓、神州七號的太空漫步、嫦娥一號的繞月飛行、玉兔月球車的著陸…… 從發射人造衛星到載人航天,再到深空探測,中國人不斷在太空中留下自己的足跡,而我們與月球的距離越來越近。蟾宮的神秘面紗,也在不斷被我們揭開。按說,從2007年的嫦娥一號到如今的嫦娥五號,中國的探月之路已然起航多年,但2020年11月24日,卻也是值得載入史冊的一天,那是因為嫦娥五號任務的特殊性——去「吃土」!不但要「吃土」,吃完土它還要重新升空,返回地球,成為中國第一個從月球歸來的「外星吃土族」!說到這裡,有朋友估計就要說了:不就去月球吃個土嘛,有什麼難的?毫不客氣的說,嫦娥五號的「吃土」任務,是目前中國航天史最複雜的一次太空任務: 首先是結構複雜:這次的嫦娥五號不再是單體結構,而是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個部分組成。這就好比一個嫦娥抱著四個小兔子一起升空去冒險,而這四個小兔子各有任務!最後由小兔子4號(返回器)帶著2kg的土(月壤)返回地球。這些程式步驟,說來輕鬆,但其實每一步都極具技術含量。比如嫦娥五號8.2噸的噸位——這哪裡是體態輕盈的嫦娥?分明就是一頭非洲象。再比如看似簡單的「吃土」動作,在月球上,就沒那麼簡單。要知道,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各種電磁輻射的幹擾,會讓地球發出的指令沒那麼靈光,所以「吃土」任務,只能自力更生!還有極端溫差的影響——老鐵們想想自己的手機,「冬天冷來夏天燙,忽冷忽熱愛感冒」,而嫦娥五號要克服的可是月面上晝夜200多度的溫差。「輕輕地你來了」,最後還要「輕輕地走」,「吃完土」小兔子3號(上升器)還要升空返回地球,但想要從月面起飛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上升器必須突破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2.9km/s。而且,月球表面可沒有一馬平川的起飛地,更沒有成熟完備的發射塔架。此外,交會對接。「為了吃土,放你走」,「吃完了土,還得再回家」。飛到月球軌道的上升器,還要與巡航的軌道器對接並交接月壤。想想看,這倆「小兔子」要在茫茫太空完成「手牽手」,沒有足夠的精度,那是想都別想。最後,小兔子4號——返回器還將以第二宇宙速度(11.2km/s)返回地球。為此,小兔子4號會在地球大氣層玩幾把「打水漂」,通過幾次打水漂完成「減速運動」,並最終安全返回地球。這個過程說起來簡單,可是對小兔子4號(返回器)的氣動外形、防熱材料,那也都是巨大的考驗。如果你問為啥「吃個土這麼複雜」,還真是問到點子上了!學問很大有沒有?因為嫦娥五號的任務,其實遠不止「吃個土」這麼簡單,之所以玩得這麼複雜,那是因為它還有N多個遠景意義!它甚至關係著整個嫦娥探月工程規劃!我們看:為啥要進行月面著陸並返回——這不就是為未來的月面發射打基礎嗎?有了這個經驗,就為將來的載人登月打下了基礎。再看「小兔子們」的太空交接——這不就是月球空間站技術嗎?至於「挖土」的意義嘛——認真分析了月球土壤,將來才能在月球建立人類基地啊!此外,第二宇宙速度——那可是逃逸太陽系的高速,嘗試這樣的宇宙速度,其中的意義也是不言而喻。所以,這次嫦娥五號的任務,絕不僅僅是「吃土」,它其實還關係著完整的嫦娥工程——向前承接無人月球探測,向後則開啟我們的載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計劃。說到這裡,我必須粗淺的YY一下——下一步,可能就是探測火星,建立火星基地,然後走向深空! 說到此,肯定有看官朋友要問:為啥要登月?為啥要探索太空呢?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不客氣的山寨一句名言——因為太空就在那裡!(原版:因為山在那裡!)好吧,我們從現實角度用人話來說:因為太空技術對人類的影響實在太大了!不信你看:通訊衛星實現了全球通訊,氣象衛星讓人類可以俯瞰全球宏觀氣象變遷,GPS和北鬥衛星則讓我們不再迷路……至於月球、火星等其他星球雖然還需要我們進一步去探索,但是它們所擁有的資源一定會讓你驚豔!更何況,科學家早已預言:取代核能的新一代能源技術,就是從太空直接獲取能量。而登月,正是走向深空的一小步!再說句現實的——都知道美國80年代提出的星球大戰計劃吧!「在太空軍事化難以避免的情況下,誰擁有太空,誰就擁有未來;誰掌握制天權,誰就掌握主動權!」雖然這個計劃在40年前是個騙局——以美國當時的國力和技術根本做不到,但經過40年的發展,各大國之間的太空軍備競賽,已經隱隱重啟。所以,即便為了國家和民族安全,我們也要堅定地向太空邁步!最後再說一句:雖然,我們這些年的航天技術日新月異,但在一些基礎領域,仍然存在瓶頸,表現出下盤不穩的問題。比如:航空材料就是一大短板,這塊補不上,我們就造不出更先進的航天發動機,我們也就造不出可以重複探索太空的太空梭。再比如,我們的航天運載能力也不能算是全球領先了——20噸已經近乎是我們的運載極限(長徵五號),而美國SpaceX獵鷹號的運載能力已經達到了63噸,而且還具有回收作業能力。一位院士曾公開表態:我們國家在重型運載火箭和西方國家差了有12年!參考文獻:《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為什麼說嫦娥五號是至今為止我國最複雜的航天任務?》、《我們為什麼要去月亮上「挖土」?》、《揭秘嫦娥五號任務全過程:到月球去挖土究竟有多難?》、《中國航天技術和美國相比,還落後多少年?》謹防失聯
掃碼關注小號
更深,更精彩,本號後面幾條內容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