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侗族地區,感受別樣的民俗文化!

2020-12-23 騰訊網

侗族的來源目前說法不一,一說源於秦漢時期的「駱越」,從百越中分出來的一個支系;二說湘桂黔三省交界處的本土原始居民的民族;三說源於戰國時期的孤竹國後裔,漂洋過海從珠江口索江而上,楚越交界處定居而形成三個支系侗族,「老侗」原汁族,「絞侗」是與楚人混居形成,「坦侗」是與苗族人混居形成。魏晉以後,侗族三支系部落被泛稱為「僚」的一部分。

目前,侗族分布在貴州省的黎平、從江、榕江、天柱、錦屏,湖南的新晃、靖縣、通道和廣西的三江、龍勝等縣。侗族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有自已的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侗族人多通漢語,侗戲或大歌有時用漢語注音記錄下來。原無文字,以歌傳承文化,1958年設計了以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侗族民間戲曲、講款、歌曲由敘事說唱發展起來的,民歌尤以比喻見長。簫笛、牛腿琴是主要樂器。侗族建築藝術見長,每個寨子都有造型別致的木樓。這種不用一釘一鉚的木結構建築吸收了中國古代亭臺、樓閣建築的部分精髓。侗族民俗形成歷程上千年,侗族民俗文化鮮活的特性在世界上獨一無二。

侗族村寨民俗信仰布局及建築

1

無樓不成寨

侗族村寨第一標誌性建築就是鼓樓,每座鼓樓高聳於寨中,巍然挺立,氣概雄偉。飛閣垂簷層呈寶塔,瓦簷彩繪雕塑,雲騰霧繞,五彩繽紛。古概無樓是群,有樓成寨。追溯鼓樓起源,乃母系氏族從「巢居」轉入「幹欄」標誌,古歌裡傳唱第四代祖母「薩當」的丈夫「公樓」始建而稱「樓」。

2

和橋寨尾蓋

侗族村寨二大標誌建築和橋,亦稱風水或接龍攔福橋。在寨子的護朝山連接處造現實民俗功用橋,石墩上建塔,木構鑿榫銜接,斜穿直套,極為精密,亭層簷角翹起,繪鳳雕龍。面鋪板旁設神龕廊欄長凳頂置葫蘆千年鶴示信仰,寓與鼓樓陰陽和諧。供奉關公、文昌、魁星、土地四神為招福聖物。

3

年年祭瓤海

侗語「瓤海」是埋入地下的水缸,位於侗寨上方的風水父母山腰脊梁上。每年春節一過,寨老派遣九路人馬用水壺取九江之水,每年正月十九日倒水入「瓤海」祭祀,鎮祝融防寨火風調雨順。風俗來源眾說紛紜,但傳唱古歌有大量漂洋過海的描述,這印證侗族戀海屬水民族的唯一解釋。

4

團寨比戲臺

歷史標記團寨是約束力的侗寨團體,群居歷史讓侗族人形成互幫自力、款約束自治、創歌唱戲自樂、樹神招福自仰的燦爛文化。傳歌承戲添喜招福,戲臺是重要的展現地。戲臺布建在寨中「五行」屬土,與鼓樓對望以示樂土,戲臺分萬年、千年、百年臺,建萬年臺寨子有義務傳承侗戲。

5

飛山寨邊拜

湘、桂、黔三省侗族毗連村寨,寨門邊十有八九建飛山宮祀楊再思。楊是唐末五代靖州酋長號十峒首領,因團結各州兄弟民族歸順朝廷,治國安邦功勳卓著,宋朝追封為威遠侯。後人思其德,奉為神靈,尊為祖先,普建飛山廟祀之。聲名傳播在侗苗瑤壯漢族社會中幾百年之久今仍不衰。

6

護佑祀祖奶

您在侗寨中看到用石頭砌高臺或磚圍小園並栽種千年矮樹的建築叫薩壇,為護佑寨民子孫專祀祖輩奶奶的位。古歌裡唱祖奶有蜘蛛化身的薩天巴生蛋讓猿婆狁孵化出侗族人類女始祖桑,後生當、可、樣、姑、美直到洪水後重新育人女祖姜妹、月姑,龍奴、薩央,杏妮十三位祖母女神。

7

迎客寨門外

侗寨自古承魏晉玄學按「五行」布局嚴謹,寨門是民俗功用的重要構件。因侗寨選址大多地理山脈南北坐向,東西則是最象徵的出入通道。寨子一般只許建造東、西寨門。東門迎客,西門置棺材送神。外寨訪客到來,在東門外用篩子草標紡織具拉線攔迎賓客,對歌敬酒後闢邪準入寨。

侗族人之人生禮儀

8

三朝酒首胎

侗族人生禮儀豐富,母親懷孕時就獲得重視,未出生時侗語叫登(黑暗),因母親需為胎兒造人生橋來凡間前途未卜,孕婦禁見生人稱大素。孩子出生叫光(見光明)。家庭生首胎,孤(姑媽)祝(舅父)須來賀,外公取名,行孩子人生的第一大禮「三朝禮」,三牲祭祀,全族同慶。

9

褶裙紅毯戴

侗族諺語有學母歌善巧,學父勤儉勞,學祖禮信道。因意識形態壓力,侗族「成人」儀式已失傳多年。過年時偶爾看到少年男孩披著紅毯踩堂,是男人成人標誌。祭祖母時男人也穿紅毯做武士。而百褶裙是服飾中工序最多的裙子,穿上百褶裙的少女預示成人,可唱歌談情說愛成了!

10

情愛歌來代

侗人常說:飯養身,歌養心,把歌當精神食糧,用來陶冶心靈情操。視歌為寶,歌是知識文化,掌握多,算有知識。以歌為樂,以會唱歌、會歌多為榮,年輕人自然用歌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用歌來傾訴自己的喜怒哀樂。談情說愛聚坐在"月塘"用歌聲傾訴衷腸,即行歌坐月戀情以歌代之。

11

問親飯包派

侗族青年成人後男走寨女坐夜、撈塘(上坡會)不同季節唱不同歌問答對唱。在尋找意中人交往過程互相了解。若男女情投意合,男方母親會用竹筍殼包糯米飯搭酸肉委派遠親姑婆去女家問親,知曉男方後女方會開包吃飯算建立正式戀愛關係。若女方不吃,退回飯包算拒絕男方求愛。

相關焦點

  • 農民畫、侗族大歌、百家宴 文化旅遊助力桂北山區脫貧致富
    位於廣西北部的融水苗族自治縣和三江侗族自治縣屬於深度貧困縣。近年來,當地在少數民族特色文化旅遊上做文章,通過產業發展,逐步擺脫貧困。夜幕降臨,融水縣夢嗚苗寨吊腳樓下歌舞交織,實景演出《苗魅》,讓遊客可以近距離感受苗族風情。參加演出的大部分都是原先住在大山裡的村民。
  • 走進廣西千年侗族古村落,品嘗「侗家三寶」,體驗盛大的百家宴
    今年十二月,來到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廣南村,品嘗當地獨特的「侗家三寶」,體驗盛大的百家宴,感受一年一度的侗族新春佳節,體驗濃鬱的民族文化。廣南侗族有「侗不離酸」之說,多種菜品均可醃製成鮮爽的酸味,其中酸豬肉、酸鴨肉和酸魚是侗家美食中的「侗家三寶」,這次有幸嘗到了酸魚,將魚肉切成薄片,浸在大碗裡,浸泡在酸裡,還可配以魚香草、爆花生、芝麻、辣椒、生茶油等佐料,約數分鐘後,見魚肉略泛白,便可上桌,這種吃法稱為「骨生魚」。
  • 【玩轉首爾】走進韓國民俗的文化空間--韓國民俗村
    韓國民俗村(한국민속촌)是集韓屋、民俗、美食等韓國傳統特色內容為一體,讓遊客全方位了解韓國民俗的文化空間。
  • 冬遊貴州|12月,到肇興侗寨過侗年,聽侗族大歌
    賀俊怡 攝在肇興侗寨過侗年可體驗非同一般的民族文化肇興侗寨。賀俊怡 攝今年過侗年有啥精彩活動?用照片感知侗寨民俗文化。通過照片讓外界認識肇興侗寨,了解寨文化習俗。篝火晚會時間:12月14-15日 22:00-23:00地點:肇興侗寨篝火表演場簡介:篝火祈福 祈禱來年風調雨順非遺民俗展示時間:12月14-16日 16:00-18:00地點:肇興侗寨寨內鼓樓簡介:感受「詩的家鄉 歌的海洋」的肇興侗寨。歌師鼓樓下傳藝。
  • 56民族行丨以奔跑的方式,認識最動聽的節日—侗族大歌節
    眾所周知,侗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多聲部、無伴奏的侗族大歌享譽海內外。2020年56民族行線上系列跑·侗族大歌節(第七站)以奔跑的方式,與大家一起「跑」進侗族地區,雲過侗族大歌節。跑進侗族地區雲過侗族大歌節侗族大歌節是侗族人民的節日,貴州、廣西、湖南等侗族地區都有舉辦侗族大歌節。
  • 委員說|曾雪封:甜甜的懷化,聽侗歌,感受蘆笙文化
    圍繞「新時代鄉村振興」讀書主題,政協雲、文史博覽、力量湖南聯合懷化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推出「我和我的家鄉·甜甜的懷化」活動,邀請全省各級政協委員為懷化的特產風物、山水人文推介代言,共同助力鄉村振興。此活動也為2020年文史博覽雜誌社創刊6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
  • 自駕雪峰山丨在古樸吊腳樓和天籟侗歌裡感受最炫侗族風!
    侗族建築歷來便以結構巧妙、工藝精湛著稱,皇都侗寨裡古樸別致的風雨橋、鼓樓、寨門、涼亭、吊腳樓等都堪稱侗族建築文化之精華,在青山綠水的烘託下,秀美雋永,韻味無窮。蘆笙悠悠,奏響醉美侗鄉民俗歌舞皇都侗寨歷來就有「歌舞之鄉」的美稱,「有酒必有歌、有歌必有舞」是他們熱愛生活的真實寫照,來這裡,怎能不體驗極富風情的侗族民俗歌舞演出!
  • 「感受習俗,傳遞親情」濟南市新苑小學四年級一班別樣過冬至
    為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遞親情,倡導家庭意識,濟南市新苑小學開展了冬至主題文化活動。四年級一班組織部分家長走進班級,和孩子們一起包餃子、過冬至,還通過製作手抄報的方式讓孩子們了解節氣、民俗文化。「冬至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冬至過後,開始『數九』寒天……」「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 貴州少數民族告訴你,苗、侗族生態智慧在於四點
    天人合一其實,中國傳統文化還包括了:中和育位的方法論,即動物、植物、山脈、河流、自然現象的系統保護理念和實踐,這要遠超當代的生態學。既然這些都是屬於生態的智慧,那麼,貴州省少數民族的民風民俗中有哪些生態智慧呢?
  • 「總理誇讚我穿的侗族盛裝'都是文化'」
    這一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到黎平大市場視察,走進彥婷刺繡坊參觀。「這都是你們自己做的嗎?」李克強總理指著刺繡香包問。「總理,您好!這都是我們一針一線繡出來的。」陸婷回答道。李克強指著陸婷身上穿的侗族盛裝說:「你身上穿的都是文化,一定要好好地傳承。」李克強不僅鼓勵她,還掏錢買下了刺繡坊的香包,並稱之為「侗族平安手繡香包」。
  • 《中華小戲骨》劇組走進蘭州新區晴望川民俗文化村
    《中華小戲骨》劇組走進新區晴望川民俗文化村拍攝現場 張建平攝每日甘肅網11月26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 近日,在新區晴望川民俗文化村,一場場少兒古裝傳統劇正在火熱拍攝——甘肅電視臺《西部視線》欄目《中華小戲骨》劇組走進晴望川民俗文化村取景拍攝。
  • 《中華小戲骨》劇組走進新區晴望川民俗文化村
    初冬時節,儘管寒風凜冽,但在新區晴望川民俗文化村,一場場少兒古裝傳統劇正在火熱拍攝。 近日,甘肅電視臺《西部視線》欄目《中華小戲骨》劇組走進晴望川民俗文化村取景拍攝。此次拍攝為少兒古裝電視劇,其中《孟母三遷》《楊門虎將》《少年花木蘭》等全程在晴望川拍攝,全景展示了晴望川民俗文化村南北融合的民居建築風格,傳承發揚了中國古典建築美學和地方民俗文化。身著古裝、自信滿滿的小演員們穿梭在隴風巷街區,帶給您一種歷史文化的呈現、一種中華精神的傳承、一種年代記憶的留存,更有一種大國小家的溫暖。
  • 【原創電影】走進《侗族大歌》藝術總監、主演:盧燕
    ,《侗族大歌》將與從全世界上千部報名參賽參展的影片中遴選出的80部精品佳作一起角逐電影節獎項。在電影《侗族大歌》舉行開機新聞發布會的現場,在談到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以及導演醜醜對於家鄉的熱愛、對電影的執著追求和籌拍《侗族大歌》的艱辛時,盧燕老師流下了熱淚,也深深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盧燕老師對醜醜和電影《侗族大歌》一直給予了最大的支持和幫助,她為影片中講述的這個跨越六十多年的愛情故事所感動,為片中主人公對於愛情的堅守所感動。
  • 【成都特色】酒店NO.6:熊貓王子酒店——感受別樣的熊貓文化!
    合作媒體:本次活動由「玩轉天府」(wztianfu) 微信公眾平臺與成都圈層同步進行:「熊貓王子客房」——熊貓王子府、熊貓公主府、熊貓王爺府,客房主題新穎,熊貓文化濃厚、熊貓元素鮮明、熊貓風格獨特,特別綠色環保的裝修材質、特別考究用心的裝飾工藝、特別甜蜜如夢的特製床墊、特別舒適溫馨的布草製品
  • 走進魅力索嶺,感受家鄉文化——「文化滋養心靈,歷史照亮人生...
    走進魅力索嶺,感受家鄉文化--「文化滋養心靈,歷史照亮人生」研學旅行活動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等11 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推動學校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 侗族天籟之音響徹首府的夜空
    打開微信掃碼,即可賞侗家風情,聽侗族民歌。書中收錄的歌曲不僅朗朗上口,也具有較高的文化和史料價值;不僅有原生態的民族風味,也有對民族文化的創新傳承。>侗族三聲部合唱《楊梅歌》感受無伴奏多聲部侗族大歌的獨特魅力「聆聽陳國凡先生的作品,如山風吹來,我們聽到了源自山野田園的氣息
  • 2020年防城港市農村黨員暨文化富民專題培訓班在我縣順利開班
    防城港市農村黨員暨文化富民專題培訓班主要以三江侗族自治縣農村文化活動組織與管理、文物保護與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文旅融合下鄉村振興等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為學習內容,分為室內理論教學與室外現場教學。
  • 中國·快樂寫生俱樂部走進通道寫生
    紅網時刻12月7日訊(通訊員 楊玉瑋)12月6日,2020「通道轉兵 兵轉道通」侗寨風情濃——中國·快樂寫生俱樂部走進通道寫生活動啟動儀式,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雙江鎮皇都侗文化村隆重舉行。來自全國34個省的知名畫家、美術愛好者共80餘人參加活動。
  • 【侗族頭條】盤點侗族電影上那些書法海報設計···
    吳凱,侗族/出生於1982年/貴州黎平人,畢業於雲南大學,中國侗族文化促進會·發起人,雲南傳龍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執行董事,黎平三龍侗族文化促進會 · 會長,黎平蒲洞侗族文化促進會 · 顧問等,【侗族頭條】、侗族大歌發源地、
  • 用電影展現貴州之美的侗族導演歐醜醜
    這位來自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侗族姑娘,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的「80後」導演,從2005年第一部電影作品《阿娜依》問世以來,還拍攝了《雲上太陽》《侗族大歌》三部與貴州相關的電影。歐醜醜   從小生長在貴州的歐醜醜,在她的血液裡面流淌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和淳樸的民風民俗,她對於貴州的情感已經深入到了骨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