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民族行丨以奔跑的方式,認識最動聽的節日—侗族大歌節

2020-12-23 56民族行馬拉松系列賽

眾所周知,侗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多聲部、無伴奏的侗族大歌享譽海內外。2020年56民族行線上系列跑·侗族大歌節(第七站)以奔跑的方式,與大家一起「跑」進侗族地區,雲過侗族大歌節。

跑進侗族地區雲過侗族大歌節

侗族大歌節是侗族人民的節日,貴州、廣西、湖南等侗族地區都有舉辦侗族大歌節。

從江侗族大歌節

從江縣丨侗族大歌之鄉

從江是侗族大歌發祥地和傳承地之一,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的「侗族大歌之鄉」,自2003年起開始舉辦侗族大歌節。

侗族大歌節是從江縣最隆重的節日,每年11月28日舉辦,以聆聽「天籟之音」侗族大歌為主要內容。

除有原生態民族歌舞開幕式外,節日期間還會有長桌宴、小黃行歌坐月、瑤族藥浴體驗、梯田風光體驗遊、岜沙部落探秘等系列活動。

從江縣丨侗族大歌節
從江縣丨加榜鄉加榜梯田
從江縣丨長桌宴

梅林侗族大歌節

梅林鄉丨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梅林鄉是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侗族大歌的發源地和傳承地。因侗族大歌傳承好、傳唱廣,榮獲「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

梅林鄉的「二月二」是民間傳統的盛大節日,始於清乾隆丙辰年(1738年),迄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這一天,來自十裡八鄉的侗族群眾身著民族盛裝,聚集到榕江河邊的梅林村舉行蘆笙和龍舟比賽,演唱侗族大歌,搶花炮,抬官人,放木排,擺百家宴等民間活動。

梅林鄉丨攔門酒

通道侗族大歌節

通道縣丨侗錦製造技藝國家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

2018年,湖南懷化市通道侗族自治縣在皇都侗文化村舉行首屆侗族大歌節暨侗族大歌比賽。

節日期間,還舉行了皇都侗寨民俗體驗遊、攔門酒、侗族特色合攏宴、篝火晚會等活動。

通過節日,全面展示通道縣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侗族文化的保護傳承。

通道縣丨皇都侗文化村 攝影:清風視界
通道縣丨侗族合攏宴
通道縣丨侗錦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遺中的「三無」——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的主要特點是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無固定曲譜,簡稱「一多三無」。

多聲部:即一領眾和,獨高眾低。

無指揮:但心心相印的侗族人能演唱得整齊、和諧。

無伴奏:所以演唱侗族大歌全憑經驗起音。

無固定曲譜:同樣是《蟬歌》,各地、各村寨、各歌隊都有自己的唱法,因此才有「肇興大歌」、「三龍大歌」「巖洞大歌」等以地名為標誌的侗族大歌種類。

End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侵刪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動聽的歌聲,無伴奏多聲部,它是全人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那裡,一場只有在侗寨才能夠欣賞到的,被譽為「天籟之音」的表演即將上演,那就是侗族大歌。侗族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廣西等省的少數民族自治區,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歷史上對侗族的起源說法不一,主流聲音認為侗族是古代百越的一個分支,對於侗族最早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先秦,當時的文獻稱侗族為「黔首」,由此可見,侗族至少已有約2500年以上的歷史。
  • 世上最動聽的歌聲,無伴奏多聲部,從山溝溝唱到了維也納金色大廳
    在那裡,一場只有在侗寨才能夠欣賞到的,被譽為「天籟之音」的表演即將上演,那就是侗族大歌。侗族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廣西等省的少數民族自治區,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歷史上對侗族的起源說法不一,主流聲音認為侗族是古代百越的一個分支,對於侗族最早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先秦,當時的文獻稱侗族為「黔首」,由此可見,侗族至少已有約2500年以上的歷史。
  • 廣西民族節日三月三,一般會有什麼活動?
    在中國除了漢族過農曆「三月三」外,還有壯族、瑤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水族、彝族、仡佬族等少數民族也是過農曆「三月三」的。對於漢族來說,農曆「三月三」大有來歷,相傳農曆「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在古代農曆「三月三」稱上巳(sì)節,就是一個專門紀念黃帝的節日。而黃帝,又是中國炎黃子孫的老祖宗。中國自古就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並且一直流傳至今。
  • 冬遊貴州|12月,到肇興侗寨過侗年,聽侗族大歌
    每年農曆十一月初一,是侗族的傳統年節,類似漢族群眾過春節,侗年節,侗語稱「記年」。肇興侗寨。賀俊怡 攝侗年既是侗族人民喜慶豐收的盛大節日,又是共同進行娛樂的節日,侗年節期間,家家戶戶都舉行祭祖活動。肇興侗寨。
  • 了不起的侗族建築!被譽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議橋梁之一
    侗族有三寶,大歌、鼓樓、風雨橋。由於居住地區溪河密布,侗族村寨周邊都建有橋。風雨橋是侗族建築中最具特色的民間建築之一,又稱花橋、福橋。晃州風雨橋丨攝影@張家權風雨橋結構嚴謹、造型獨特,集廊、樓、亭於一體,極富侗民族氣質,是侗鄉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木建築中的藝術珍品,被稱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議橋梁之一。
  • 56個民族服56首歌完整版,太珍貴了
    《中華56民族之歌》是歷時多年搜集資料,進行素材、音樂製作,將56個民族的優秀歌曲集合起來,最終將這些歌曲製作成一張出版的合輯,敬請欣賞,喜歡的朋友請收藏或分給更多人吧!30.侗族服飾56
  •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少數民族民間歌曲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文化在當今社會成為了一種資源,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能歌善舞,在少數民族中比較常見的有傳說、歷史和神話為主的敘事歌曲,有勞動生產時唱的勞動歌曲,有表現愛情和日常生活的歌曲及各種儀式上演唱的歌曲,由於我國少數民族眾多,本系列內容將著重以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彝族、羌族、侗族和壯族幾個民族的歌曲進行講解和學習。
  • 「央廣網·視聽四川」2020年56民族行馬拉松系列賽在四川理縣開跑
    馬拉松在理縣開跑總臺央廣記者劉濤報導:來自全國各地的跑步愛好者日前共聚於四川理縣,開啟「民馬」賽場上的激情奔跑,共享馬拉松盛宴。活動吸引了全國17個省市、9個民族的兩千多名參賽選手。2020年56民族行馬拉松系列賽作為第四屆四川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成果展暨2020年羌年慶祝活動、米亞羅紅葉溫泉節系列活動之一,設男女半程馬拉松和民族團結跑兩個項目。
  • 《歌海》:法國攝影師閻雷珍藏30年的侗族故事
    從不用一釘一鉚建造的風雨橋到侗寨的精神核心鼓樓,從播種新綠的暮春到收穫金黃的深秋,從古法印染的侗布到手工編織的草帽,感受侗族人民的勤勞與智慧。閻雷深入侗族原生態生活,親身體驗侗族的日常習俗和傳統節日,近距離記錄賽歌、侗戲、婚禮、花炮節、蘆笙節、鬥牛節等等場景,將侗族人民的喜怒哀樂不加修飾地留在底片上。反轉片的濃烈色彩讓人仿佛進入當年的時空,聽到此起彼伏的歌聲。
  • 一對新婚小夫妻,穿遍56個民族的服裝拍了這些結婚大片!驚豔全國
    ▼從縣城、到村莊,7天4地往返奔波,卻沒能找到最傳統的 保安族 服裝。唯一找到的這身「舞臺版」,小姬還穿不上,只能請來替身。民族服裝要找當地百姓穿在身上,有溫度、有歷史的傳統服裝!這場看上去浪漫無比且誠意滿滿的婚禮,從出發的那天開始,就意外不斷。
  • 邵陽女孩王馨,從侗族山寨走向央視「劉三姐」
    這是繼2014年她獲得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爭奇鬥豔——少數民族冠軍歌手爭霸賽》冠軍後獲得的又一項桂冠。國慶剛過,王馨又趕回邵陽參加演出,記者採訪了這個美麗的邵陽女孩。 央視奪冠 金嗓響亮大舞臺
  • 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侗族大歌
    這首侗家的歌謠很清楚地指明了侗族文化的精髓在侗歌。在新中國成立前,侗族是一個沒有文字的民族。從古至今,他們敘事、傳史、抒情等都是通過口傳心授。也正因為如此,侗族文化儘管經受過歷史的風風雨雨、人間滄桑,它仍以一枝獨秀保存下來,並逐漸引起世人的關注。唱歌在侗族人民的社會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年長者教歌,年輕者唱歌,年幼者學歌,歌師傳歌,代代相傳,成為社會風習。
  • 中國傳統文化,西南民族文化節日,螞拐節日
    壯族歌圩南方的百越族系民族的「三月三」,各地的民族節日民俗多姿多彩,然而,其中最普遍的習俗觀念仍圍繞「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三月三下面,我們對上述西南民族的男女交遊節日展開簡略的文化學分析。第三,西南民族的男女交遊節日大多集中在春天,「仲春之會」的意義十分普遍,與上古中原漢族以「上巳節」(農曆三月初三)為男女歡會、野合之日,乃至與世界範圍內許多民族的「狂歡節」具有一致的社會功能。由此,在恆常的性禁忌與短暫的性放縱之間,形成各民族社會道德倫理價值體系的調適平衡機制。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節日文化,年節
    本文乃作者夢夢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我國55個少數民族,除少數從事畜牧業、漁獵業外,絕大多數從事農耕生產,而且解放以後,在各民族經濟中,農業種植的比例有所增大。因此,與農耕有關的節日數量也很多。
  • 走進侗族地區,感受別樣的民俗文化!
    侗族的來源目前說法不一,一說源於秦漢時期的「駱越」,從百越中分出來的一個支系;二說湘桂黔三省交界處的本土原始居民的民族;三說源於戰國時期的孤竹國後裔,漂洋過海從珠江口索江而上,楚越交界處定居而形成三個支系侗族,「老侗」原汁族,「絞侗」是與楚人混居形成,「坦侗」是與苗族人混居形成。
  • 相親相愛一家人——一個多民族家庭的故事
    他羅列在白紙上的家庭關係圖譜,正是一家人上演四世同堂、奏響民族和諧曲的美好曲譜。30多歲的侯光祖,居住廣西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泗水鄉的裡排壯寨。作為中國僅有的兩個各族自治縣之一,龍勝主要聚居壯、漢、苗、瑤、侗等5個民族,因侯光祖一家11口人正好聚齊這五個民族,因此遠近聞名。侯光祖梳理,50多年以前,身為壯族的外公侯正榮與苗族姑娘喜結連理,生下隨外婆屬苗族的母親侯日孟。
  • 用電影展現貴州之美的侗族導演歐醜醜
    這位來自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侗族姑娘,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的「80後」導演,從2005年第一部電影作品《阿娜依》問世以來,還拍攝了《雲上太陽》《侗族大歌》三部與貴州相關的電影。歐醜醜   從小生長在貴州的歐醜醜,在她的血液裡面流淌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和淳樸的民風民俗,她對於貴州的情感已經深入到了骨子裡。
  • 黔東南侗族文化特質(一):以利他來維護生態
    對天然水域的實施改制,使其繞道而行,立體化配置的魚塘和稻田,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活水補給,從而在某種限度內,改變了原生的地理結構,靠人力大幅度地展拓溼地生態系統的空間分布範圍,為稻魚鴨的共生擴大生存空間。只要能看到這種立體化配置的魚塘和稻田,你就可以堅信來到了侗族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