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侗族大歌

2021-01-18 文旅中國

「漢字有書傳書本,侗家無字傳歌聲,祖輩傳唱到父輩,父輩傳唱到兒孫」。這首侗家的歌謠很清楚地指明了侗族文化的精髓在侗歌。在新中國成立前,侗族是一個沒有文字的民族。從古至今,他們敘事、傳史、抒情等都是通過口傳心授。也正因為如此,侗族文化儘管經受過歷史的風風雨雨、人間滄桑,它仍以一枝獨秀保存下來,並逐漸引起世人的關注。

唱歌在侗族人民的社會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年長者教歌,年輕者唱歌,年幼者學歌,歌師傳歌,代代相傳,成為社會風習。侗族大歌,琵琶歌,攔路歌,均是侗族音樂的優秀代表。「大歌」是侗族音樂中的精粹,侗族大歌無伴奏,無指揮。演唱大歌時,不需要配器和指揮,演唱人員憑藉嚴格的訓練和演唱時的默契,往往一氣呵成,既完整又完美。主要特徵是在音樂上形成了復調結構與表現手法。侗族民間有傳統的歌班、歌隊組織,每逢節日或歌隊出訪或迎接歌隊來訪,以對唱「大歌」而獲得聲譽。歌班演唱時,領唱與眾人合唱相結合,分出高低音聲部,其完整的多聲部結構是中國目前所發現最完美的民間合唱,被譽為「天賴之音」。

侗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的一員,據傳是古代越人的後裔,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侗族大歌歷史久遠,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劉向的《越人歌》那種聲韻和格調已為侗族大歌的產生奠定了基礎。至宋代,侗族大歌已發展到了比較成熟的階段,如宋人陸遊在其所著《老學庵筆記》中已有關於「仡伶」集體作客唱歌的記載。至明代,侗族大歌已在侗族部分地區盛行。在明代鄺露的《赤雅》中有記載,「長歌閉目,頓首搖足」,即是侗族大歌的演唱情形。侗族大歌的發展與其鼓樓的居住形式,好客的風俗習慣,以及侗族語言有著分不開的聯繫。侗族大歌結構嚴密而精美,歌詞押韻,曲調優美,歌詞多採用比興手法,意蘊深刻。

侗族大歌歌唱的主要內容可以分為鼓樓大歌、聲音大歌、敘事大歌、童聲大歌、戲曲大歌、社俗大歌、混聲大歌等七種。侗族大歌的內容,通常是模擬鳥叫蟲鳴,高山流水等自然之音。如果按其風格、旋律、內容、演唱方式可分為四類:即嘎所(嘎獲)、嘎嘛、嘎想、嘎吉。嘎所又被稱為聲音大歌,強調旋律的跌宕,聲音的優美;嘎嘛被稱柔聲大歌,一般以抒發男女戀愛之情為主要內容,特點是緩慢,柔媚而富感染力;嘎想又稱倫理大歌,是一種勸教戒世為主的大歌歌種;嘎吉又叫敘事大歌,多以展開故事情節和人物對話為主要內容。

詞曲結構主要分為一曲多詞類,一詞一曲類、一詞多曲歌。是侗族大歌數量最多的一類,經典侗族大歌,都屬於這一類歌;一詞一曲類,是數量較少的歌種,這類歌一般不用於對歌演唱,主要用于欣賞;詞多曲歌是侗族大歌裡數量最少的歌,是侗族大歌發展過程的種變異形式。

侗族大歌的結構嚴密而精美,具有完整的三段式特徵:每首大歌均由三部分組成,分成歌頭、歌身、歌尾。歌頭與歌尾相互照應,將歌身鑲在中間。歌詞簡練,以突出和展示曲調聲音美為主的「聲音大歌」。「聲音大歌」儘管歌詞簡單,曲式卻同樣複雜多變而莊重嚴肅,聽之似乎更抒情完美,意味深長。侗族大歌歌詞押韻,曲調優美,歌詞多採用比興手法,意蘊深刻。

2006年、2008年侗族大歌分別經國務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侗族大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眾低獨高」是侗族大歌傳統的聲部組合原則,優美和諧是侗族大歌鮮明的藝術品格,歌師教歌、歌班唱歌是侗族大歌全民性的傳承方式。它所承載和傳遞的是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社會結構、人倫禮俗、智慧精髓等至關重要的文化信息。侗族大歌不僅是一種音樂藝術,還是了解侗族的社會結構、婚戀關係、文化傳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社會史、思想史教育史、婚姻史等多方面的研究價值。

(圖片來源於網絡)

責編:任文

相關焦點

  • 「送王船」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以下簡稱「送王船」),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晉江市參與申報的 「送王船」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
    晉江新聞網12月24日訊  記者從晉江市文化和旅遊局獲悉,日前,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民俗文化活動「送王船」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晉江市深滬鎮鎮海宮是該項目申報文本中相關代表之一。
  • 重磅丨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含申報片)
    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及相關名錄(名冊)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持續在文化領域制定多邊準則,加強文化遺產的保護。截至2019年,共有127個國家的549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其中64個項目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63個項目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2個項目入選優秀實踐名冊。
  • 中國太極拳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原標題:太極逐夢終有果 一朝亮翅震寰宇 中國太極拳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太極拳為什麼行? 你對太極拳的印象是什麼?是《太極宗師》中的武功絕學,還是公園裡大爺大媽緩緩出拳的廣播操?又或是武俠小說中張三丰所創的功夫,還是電子遊戲中的某個技能?
  • 朝鮮民謠阿里郎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劉洋】據韓聯社11月27日報導,據韓國文化財廳27日消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當天在法國巴黎教科文組織總部通過決議,正式將朝鮮傳統民謠《阿里郎》(Arirang Folk song in 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列入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韓國佛教燃燈會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建議入選」名單
    (觀察者網訊)據韓聯社11月17日報導, 韓國文化財廳17日表示,韓國政府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下稱委員會)申請入遺的「燃燈會」(Lantern Lighting Festival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被列入「建議入選」名單。
  • 韓國佛教燃燈會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韓國|佛教...
    (觀察者網訊)12月16日,繼江陵端午祭、阿里郎、醃製越冬泡菜文化等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後,韓國佛教慶典活動「燃燈會」(Lantern Lighting Festival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努拉吉文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隨後,它們在拜佔庭徵服時期成為殯葬之地,例如Siurgus Donigal鎮以聖戴多祿命名的墓葬。從這個角度出發,通過專門研究和考察並在撒丁島地區規劃以宗教為主體的路線可能會具有很大的意義。今天,它們已正式被提名列入教科文組織(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裡,爭取與已經認可的義大利阿爾卑斯地區史前木樁建築遺址和Val Camonica巖石雕刻榜上齊名。
  • 中國再添2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至此我國42個項目列入非遺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 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 「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原標題:「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環球網文化頻道 記者/安綺]記者從文旅部獲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中國非遺項目數世界第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韓國佛教燃燈會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觀察者網訊)12月16日,繼江陵端午祭、阿里郎、醃製越冬泡菜文化等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後,韓國佛教慶典活動「燃燈會」(Lantern Lighting Festival in the Republic of Korea)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項目 ,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全國各地,並在海外有著廣泛傳播和傳承。
  • ...洞保護建築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創新獎
    日前位於北京市房山區的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第一地點(猿人洞)保護建築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創新獎▲北京市房山區的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第一地點(猿人洞)保護建築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創新獎。
  • 詠春拳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太極落選
    國務院日前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及擴展項目名錄。盧溝橋傳說、永修丫丫戲、數來寶、詠春拳、上海本幫菜餚傳統烹飪技藝等上榜。此前遭受爭議的「張三丰太極拳」落選。本次公布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153項,同時公布的還有15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 我省4項目入選
    本報訊 (記者趙優)日前,文化和旅遊部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我省共有4個非遺項目入選。  據悉,新入選的4個非遺項目分別為:三亞市「疍歌(三亞疍歌)」(傳統音樂類),五指山市「海南苗族盤皇舞」(傳統舞蹈類),白沙黎族自治縣「骨器製作技藝(白沙黎族骨器製作技藝)」(傳統技藝類),瓊海市「祭祀兄弟公出海儀式」(民俗類)。  自2019年起,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本批次全國共申報943個項目。
  • 湘潭「巫家拳」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12月21日,文化和旅遊部公示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在公示的337個項目中,湖南共有19項入選,其中湘潭巫家拳入選。文化和旅遊部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
  • 【壹讀百科】泡菜憑什麼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圖|新華網)壹讀微信號:yiduiread 文 | 壹讀百科值班君沐風       最近,韓國聯合通訊社刊發消息,稱韓國泡菜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議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此同時,日本「和食」和中國珠算技藝也一併被建議列入。消息一出,一時引來了眾人圍觀和驚呼:日本料理製作考究,聞名於世,珠算技術是計算機出現之前最有效率的計算工具,而這入選非遺實至名歸……但泡菜這種天天吃的普通貨色,居然就世界遺產了?!不少人還聯想到前兩年韓國人還「搶註」端午節為自己的文化遺產,更是義憤填膺。
  • 平遙電影宮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大獎
    平遙電影宮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大獎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亞太部主任景峰談黃山申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亞太部主任、「絲綢之路」系列跨境申報世界遺產項目總協調人景峰博士,當年全程參與了黃山申遺工作,30年過去了,他仍在致力於遺產保護事業。我本人1989年初入職國家教委(現教育部),接手的第一件工作就是黃山風景名勝區作為世界自然遺產申遺。當時的主管部門是國家建設部,我所在的中國教科文全國委員會負責協調對外申報和審核最後的英文文本。黃山是中國自1985年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公約》後組織的第二批申遺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