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市參與申報的 「送王船」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

2021-01-10 晉江新聞網

  晉江新聞網12月24日訊  記者從晉江市文化和旅遊局獲悉,日前,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民俗文化活動「送王船」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晉江市深滬鎮鎮海宮是該項目申報文本中相關代表之一。

往年資料圖片(供圖:晉江市深滬鎮華峰鎮海宮)

  「送王船」是廣泛流傳於我國閩南地區和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禳災祈安的民俗活動。自15至17世紀形成以來,隨著「下南洋」和海上貿易,逐步從我國閩南地區傳播到東南亞地區。鎮海宮位於晉江市深滬鎮華峰村,現為福建省宗教開放活動場所、晉江市文物保護單位,屬宗教活動基地和旅遊地。

(供圖:晉江市深滬鎮華峰鎮海宮)

  據悉,每年農曆四月十八日,鎮海宮送王船節日,四面八方王爺信眾、遊客等紛紛入宮祈禱求安。從農曆四月初一至四月十八日為高峰期,期間海內外謁祖晉香團入宮朝拜有上萬人次。他們來自我國閩南及臺灣、香港、澳門等地,以及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鎮海宮作為送王船王爺文化的載體,在祖國大陸和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及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分宮達數十處。這種交融極大增強了各地的文化交流。

(供圖:晉江市深滬鎮華峰鎮海宮)

  晉江市文化和旅遊局相關人員告訴記者,長期以來,晉江市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共有4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分別是:聯合國「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聯合國「人類口頭及非物質遺產」——南音、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冊——福建木偶戲後繼人才培養計劃(晉江布袋木偶戲)、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

  晉江新聞網記者_顏英婷 通訊員_吳麗佳

相關焦點

  • 「送王船」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以下簡稱「送王船」),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重磅丨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含申報片)
    圖6 代表性傳承人李劍方(右)、劉雲廷(左)在為王其和太極拳習練者示範(攝影:侯立傑)送王船申報片(時長:9分47秒)送王船是廣泛流傳於我國閩南地區和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禳災祈安的民俗活動。圖9 馬來西亞馬六甲送王船儀式活動(攝影:Chan Kow Heng)積極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是我國履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締約國責任和義務的重要內容,也充分體現了我國日益提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水平和履約能力
  • 「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原標題:「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環球網文化頻道 記者/安綺]記者從文旅部獲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
  • 「送王船」成功申遺 助力閩南文化走向世界
    記者唐光峰攝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 記者葉子申 劉宇翰 通訊員 蘇華琦)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太極拳、送王船成功申遺!我國人類非遺數量居世界第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送王船成功申遺!145秒了解什麼是「送王船」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五屆常會,投票決定將中國和馬來西亞聯合提名的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中國第一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聯合申遺成功的項目。你了解送王船嗎?
  • 泉州:專家學者聚首 暢談「送王船」文化
    「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學術研討會召開 專家聚首 暢談「送王船」文化 (翻拍) 早報訊 (記者張素萍 文/圖)為深入調查和研究王爺信仰及其送王船儀式,保護這一極其重要的海洋文化遺產,昨日,「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學術研討會在泉州舉行,省內外宗教民俗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縱論「送王船」儀式及其背後王爺信俗的文化內涵。
  • 「送王船」被列入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泉州多地至今仍舉辦活動
    ■早報記者 張素萍 市民宗局供圖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中國非遺項目數世界第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太極拳列入人類非遺名錄
    據媒體報導,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項目,成功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的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中國再添2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至此我國42個項目列入非遺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 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 申報成功!「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項目 ,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全國各地,並在海外有著廣泛傳播和傳承。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中國總數居首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本屆常會共評審57個國家申報的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20年12月16日,河北省邯鄲市太極拳愛好者在練習太極拳。
  • 深藏於閩南的「送王船」,是怎樣一種盛況?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 深藏於閩南的「送王船」 是怎樣一種盛況?
    深藏於閩南的「送王船」,是怎樣一種盛況?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 「送王船」申遺成功 該民俗活動在泉流傳久遠
    「送王船」申遺成功,該民俗活動在泉流傳久遠——閩臺 「王爺總館」 在泉州泉州網12月19日訊 (記者 陳智勇)由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於17日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泉州市為共同申報單位。
  • 「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學術研討會召開
    早報訊 (記者張素萍 文/圖)為深入調查和研究王爺信仰及其送王船儀式,保護這一極其重要的海洋文化遺產,昨日,「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學術研討會在泉州舉行,省內外宗教民俗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縱論「送王船」儀式及其背後王爺信俗的文化內涵。
  • 廈門同安呂厝舉辦第152屆「送王船」文化節
    當天,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暨閩南海洋歷史文化論壇在廈門同安開幕,同時,第152屆同安區呂厝「送王船」文化節也精彩上演。  日前,中國和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中國第一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聯合申遺成功的項目。
  • 跨國聯合申遺:「送王船」的另一看點(看·世界遺產)
    12月1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送王船/王船/王舡儀式和維護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相關做法一併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通常歸屬不同的行業領域。但是,在更廣闊的空間內審視文化價值,成為共同的發展趨勢。以「送王船」為標誌,這種趨勢開始清晰起來。
  • 「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學術研討會在泉州順利召開
    通訊員王超文/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曾江 武勇 通訊員 王超文)2020年12月17日晚,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引起海內外相關各界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