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船」被列入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泉州多地至今仍舉辦活動

2020-12-21 東南早報

■早報記者 張素萍 市民宗局供圖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泉州民俗專家介紹,「送王船」是廣泛流行於閩臺兩地的王爺崇拜信俗,其中泉郡富美宮的「送王船」民俗頗負盛名,主要神靈是富美宮的蕭太傅蕭王爺。隨著民間往來和經貿活動,富美宮的「送王船」民俗活動由泉州傳入臺灣,對蕭王爺的信仰也傳入多個地區,其分靈寺廟遍及閩南、臺灣及東南亞,其中僅臺灣就有多達2000餘處。

送瘟神 驅瘟疫 蕭王爺信仰傳遍東南亞

據傳,明代中後期,泉州屢遭災難,瘟疫橫行。泉州沿海民眾為了抗災求生,紛紛設立小祠,祈求王爺保佑。明代正德年間,位於晉江下遊富美渡口的民眾創建富美宮,奉祀蕭太傅為主神。蕭太傅名望之,為西漢儒臣,也是泉州蕭氏先祖,人稱「蕭王爺」。

彼時,富美古渡是古代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渡頭之一。富美宮憑藉這一優勢,成為王爺信仰的中心。據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專家劉伯孳介紹,富美宮以「送王船」這種獨特的方式來送瘟神、驅瘟疫。

由於蕭太傅的地位高,富美宮製作的王船規模也特別大,樣式華麗,裝備齊全,禁得起風浪考驗。所以富美宮放出的王船,有不少隨風漂到了臺灣,當地民眾拾到後便在當地創建宮廟,將船上的王爺像奉祀起來。

清乾隆《泉州府志》有關於「送王船」習俗的記載。此外,信徒攜帶香火到臺灣與東南亞一帶謀生,也是富美宮影響越來越大的原因之一。據《泉郡富美宮志》記載:「泉州富美宮蕭太傅的信仰不但在閩南廣為傳播,而且傳至海外。如今,臺灣港澳以及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等地都有蕭太傅的分靈,蕭太傅受到許多臺灣同胞和港澳同胞以及海外僑胞所崇拜。」

泉州多地重啟「送王船」民俗活動

時光荏苒,「送王船」儀式如今仍在泉州大地上演——

去年3月,泉臺第三次蕭太傅信仰民俗研討會在泉州舉行,兩岸專家學者、宮廟代表近千人參加研討會。作為省民間信仰的聯繫點,泉郡富美宮深入挖掘王爺信仰的文化底蘊,至今已連續舉辦三屆蕭太傅信仰研討會。

去年6月10日,在民族英雄鄭成功395周年誕辰之際,一場遁跡四百多年的石井傳統「送王船」民俗活動在南安石井鰲江海邊重演。人們點燃王船四周的紙錢,使王船在熊熊大火中燃燒、啟航,祈求平安、好運和吉祥。

去年12月3日,泉郡富美宮舉行「送王船」儀式,來自20多個宮廟的130多位民間信仰人士參加了活動。據了解,此次「送王船」是當地自1948年來首次再現活動。當天,泉郡富美宮製作了一艘長高均三米多的木帆船,船帆上寫著「一帆風順,國泰民安」,從富美渡口下水,由佩帶符籙的水手駕駛出海口。接著,水手將符籙焚化,寓意將王船交與神明,然後水手離船上岸,任憑王船隨風而去。

送王船

中馬兩國視為共同遺產

「送王船」是廣泛流傳於我國閩南地區和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禳災祈安的民俗活動。自15至17世紀形成以來,隨著「下南洋」和海上貿易,逐步從我國閩南地區傳播到東南亞地區。「送王船」傳遞著人們對先輩走向海洋的歷史記憶,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尊重生命的理念,為推動包容性社會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對話資源;其承載的觀察氣象、潮汐、洋流等海洋知識和航海技術,是人們長期海上生產生活智慧的結晶。「送王船」被中馬兩國的相關社區視為共同遺產,是中華文化在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傳播與交融的生動例證。

相關焦點

  • 「送王船」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以下簡稱「送王船」),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原標題:「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環球網文化頻道 記者/安綺]記者從文旅部獲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第15屆常會於2020年12月14日至19日在線上召開。
  • 重磅丨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含申報片)
    圖6 代表性傳承人李劍方(右)、劉雲廷(左)在為王其和太極拳習練者示範(攝影:侯立傑)送王船申報片(時長:9分47秒)送王船是廣泛流傳於我國閩南地區和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禳災祈安的民俗活動。圖8 中國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送王船儀式活動(攝影:歐陽淑順)
  • 廈門同安呂厝舉辦第152屆「送王船」文化節
    當天,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暨閩南海洋歷史文化論壇在廈門同安開幕,同時,第152屆同安區呂厝「送王船」文化節也精彩上演。  日前,中國和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中國第一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聯合申遺成功的項目。
  • 「太極拳」「送王船」申遺成功 中國非遺項目數世界第一!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 「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學術研討會在泉州順利召開
    通訊員王超文/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曾江 武勇 通訊員 王超文)2020年12月17日晚,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引起海內外相關各界廣泛關注
  • 「送王船」申遺成功 該民俗活動在泉流傳久遠
    「送王船」申遺成功,該民俗活動在泉流傳久遠——閩臺 「王爺總館」 在泉州泉州網12月19日訊 (記者 陳智勇)由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於17日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泉州市為共同申報單位。
  • 世界級非遺!深藏於閩南的「送王船」 是怎樣一種盛況?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 世界級非遺!深藏於閩南的「送王船」,是怎樣一種盛況?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冊),居世界第一。
  • 福建廈門:同安呂厝舉辦第152屆「送王船」文化節_中國經濟網...
    當天,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暨閩南海洋歷史文化論壇在廈門同安開幕,同時,第152屆同安區呂厝「送王船」文化節也精彩上演。   日前,中國和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項目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中國第一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聯合申遺成功的項目。
  • 送王船成功申遺!145秒了解什麼是「送王船」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五屆常會,投票決定將中國和馬來西亞聯合提名的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中國第一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聯合申遺成功的項目。你了解送王船嗎?
  • 泉州:專家學者聚首 暢談「送王船」文化
    「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學術研討會召開 專家聚首 暢談「送王船」文化 (翻拍) 早報訊 (記者張素萍 文/圖)為深入調查和研究王爺信仰及其送王船儀式,保護這一極其重要的海洋文化遺產,昨日,「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學術研討會在泉州舉行,省內外宗教民俗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縱論「送王船」儀式及其背後王爺信俗的文化內涵。
  • 晉江市參與申報的 「送王船」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
    晉江新聞網12月24日訊  記者從晉江市文化和旅遊局獲悉,日前,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民俗文化活動「送王船」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晉江市深滬鎮鎮海宮是該項目申報文本中相關代表之一。
  • 「人類非遺代表作」新丁送王船:來自海上絲綢之路的集體活動
    2020年進入最後一個月,福建省廈門市的民眾迎來了三四年一度的大活動——送王船。廈門市同安區呂厝社區、思明區沙坡尾社區、湖裡區鍾宅畲族社區等地,迎王船、王爺巡境、送王船等儀式和舞獅、高甲戲、車鼓弄等文化節目接連登場,讓這個冬日充滿節日氣氛,眾多外地遊客也趕到廈門一探究竟。
  • 太極拳列入人類非遺名錄
    據媒體報導,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項目,成功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的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中馬「送王船」聯合申遺成功暨閩南海洋歷史文化論壇昨在同安開幕
    臺海網12月23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吳鵬波 通訊員 楊心亮 餘雪燕/文 陸軍航/圖)近日,由廈門推動的中馬聯合申報項目「送王船」,成功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送王船」成功申遺 助力閩南文化走向世界
    記者唐光峰攝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 記者葉子申 劉宇翰 通訊員 蘇華琦)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評審通過,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研討會在福建泉州召開
    中新社泉州12月22日電 (孫虹 吳冠標)「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學術研討會22日在位於福建泉州的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召開,50餘名專家學者深入調查和研究「王爺」信俗及「送王船」儀式這一重要的海洋文化遺產。
  • 「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 專題學術研討會在泉州召開
    12月21日至23日,「送王船儀式與海洋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學術研討會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所研究員陳進國,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中國宗教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鄭筱筠,福建省民族與宗教事務廳民族與宗教研究所所長楊文法,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陳惠平,泉州富美宮董事會董事長陳淑賢等50餘名專家學者及各界人士出席活動
  • 泉郡富美宮 「王船」傳海外
    ■早報記者 張素萍 市民宗局供圖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我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