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莎莎 通訊員 唐曉宇 王勝蘭
在寄送貴重物品時,很多人會選擇「快遞保價」這項服務,原本是快遞公司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服務,卻被不法分子當成了詐騙「發財」的手段。近期,3名無錫男子通過自賣自買,利用快遞保價,自導自演了一出「賊喊捉賊」詐騙戲劇。但任你演技再好,終究難逃法網。12月22日,經無錫市惠山區檢察院提起公訴,劉某、張某和繆某3名「戲精」男孩因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九個月或拘役四個月不等,並各處罰金二千元至一千元。
今年7月,劉某、張某和繆某因缺錢商量如何掙錢,劉某就聊起從前在QQ群裡學來的物流保價理賠騙術,郵寄低價紅酒等易損壞物品到其他省市,寄送時保高價,等快遞送到後收貨人將紅酒打碎,聲稱是物流過程中損壞,讓快遞公司理賠。三人一合計,決定用此法發些小財。
後三人合計,在某知名團購APP上購買了紅酒,並寄給事先聯絡好的收貨人。他們在填快遞單時物品名稱寫紅酒,價值填寫5000餘元,保價6000元,郵費70餘元。收貨人在收到快遞後,將酒瓶打碎,偽裝出運輸途中紅酒碎掉的樣子,然後拍照傳給張某。張某取得照片、視頻等資料後,上傳快遞APP要求理賠。張某在向APP客服提供網購的發票後,在與快遞公司協商,最後獲得4500元賠償金,理賠過程僅用一周。此後,劉某亦通過同樣方式理賠成功多筆。
在實施詐騙期間,劉某、張某等人還組建了命名為「2020級詐騙系」的微信群,將散落各地的同夥拉入群內,交流收取快遞的注意點以及理賠技巧。隨著劉某、張某、繆某等人理賠訴求越來越多,快遞公司發現紅酒等貴重物品理賠數據異樣,遂展開調查。
根據快遞員反應的情況,快遞公司認為其中有貓膩,果斷報警。警方根據線索調查後迅速抓捕劉某、張某和繆某等人。經查,3人交代了通過快遞郵寄廉價紅酒等物品進行保價,再謊稱物品破損進行詐騙的犯罪事實。
據介紹,在貨物運輸中,快遞公司出具的運單有保價條款,賣家如選擇保價運輸,可根據貨物價值投保並繳納保價費。如果買家收貨後發現貨物損壞,可通過保價條款理賠。這條快遞公司依法保障消費者權益的舉措,竟成了劉某等人「薅羊毛」的手段,劉某等人的行為給正常物流運營秩序帶來極大危害,更直接損害了快遞員的利益。
惠山區檢察院檢察官王勝蘭提示,隨著電子商務日益發達,網絡購物維權難成為熱門話題。不法分子惡意利用物流規則謀取不義之財,危害了商家利益,更可能讓普通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產生信任危機,加劇普通消費者維權時的舉證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