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創新精神在雪域高原開花結果-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門戶網...

2020-12-24 溫州日報甌網

2020/10/26 08:15 來源:溫州商報 編輯:遊歷 瀏覽:2377

☉商報記者 黃偉

從東海之濱,到青藏高原,相距2400公裡的兩個革命老區——浙江省永嘉縣和四川省紅原縣在2017年開始結對扶貧。

兩年來,永嘉的幹部、企業家滿懷熱情,不斷地踏上這塊海拔3600米的高原。他們克服高原反應,引資金、建工廠、育人才,將溫州人特有的創新精神帶到紅原這片大地,帶領著紅原同胞踏上致富路。9月底,「重走紅軍路 攜手奔小康」——2020永嘉·紅原心連心活動啟幕,150多名永嘉隊員帶著服務和項目重走紅軍路。

「犛牛縣長」因地制宜尋「致富路」

從2017年開始掛職紅原縣委常委、副縣長的永嘉幹部呂金記,已紮根雪域高原兩年多時間了。「我叫呂金記,名字裡和經濟諧音,因此大家都調侃我,去扶貧搞經濟最合適了。」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但卻讓他感覺身上責任非常重。

初到紅原,呂金記一邊適應著強烈的高原反應,一邊帶著其他掛職幹部開始了基層調研。

在他的臥室裡備有一個氧氣罐,在每個氧氣稀薄的夜晚,他需要一邊吸氧一邊工作,來保持清醒的頭腦。兩年多時間裡,他幾乎走遍了紅原的所有鄉鎮,一個村接著一個村走訪,找出困擾紅原發展的短板,推動浙江援建項目建設。

紅原縣境內可利用優質草場面積達1120.83萬畝,犛牛存量達80萬頭。由於海拔高,自然放養的犛牛每天都要爬山走坡,肉質結實,品質好。「但產業鏈不夠健全、產品附加值不夠高、銷路不夠暢通、保障機制不夠完善」是制約紅原經濟發展的最大問題。深入了解後,呂金記發現了致富的「鑰匙」。

他聯手其他援建幹部,將浙江幫扶資金6200餘萬元投入到犛牛產業基地、犛牛乳肉毛系列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犛牛冷鏈扶貧車間、犛牛大數據建設等方面。犛牛冰淇淋、犛牛綜合服務平臺、可溯源的「雲上犛牛」大數據項目…….一個個新鮮詞彙為犛牛產業的發展注入新活力,紅原縣借力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的犛牛全產業鏈精準扶貧「造血」模式正在形成。

在掛職紅原兩年多的時間裡,由於長期缺氧,呂金記原本烏黑的鬢角逐漸斑白,但換來是一條看得見的致富產業鏈的逐漸成型。他利用紅原環境適合犛牛生長的優勢,打造出了一整條犛牛深加工產業鏈,他也因此被大家親切地稱作「犛牛縣長」。

楠溪文旅攜草原牧歌講「生意經」

「10月底,目前海拔最高的君蘭雲上鄉村度假酒店紅原店將正式對外營業,屆時紅原縣將告別沒有酒店沒有浴缸的歷史。」浙江君蘭文旅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朱齊鶴說,酒店的開業標誌著紅原縣旅遊度假行業從低端走向高端的開始。而他作為溫州商人的代表,在公益扶貧的同時,也從中找到了商機。

「紅原縣作為紅軍萬裡長徵過草地的革命老區,擁有日甘喬大沼澤這樣得天獨厚的紅色文旅資源,而永嘉是紅十三軍的發源地,擁有楠溪江這樣的自然景觀。雖然一個是東海之濱,一個地處青藏高原,但兩者有著共同的紅色基因和旅遊資源的優勢。」朱齊鶴說,目前,其公司在永嘉將民宿產業做得順風順水,而同樣的模式能否在高原雪域推廣?他利用幫扶的機會,做了一次大膽的嘗試。

一方面,用工上長期聘用熱坤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員,破解當地的就業難題。另一方面,以「租金+分紅」模式,探索長效收益機制。該項目還「分離」出餐飲業務,以「牧家樂」的方式扶持創業。

但是,在高原上建高檔度假酒店,所面臨的問題,比想像中要困難得多。由於高海拔缺氧,工人換了一批又一批;由於低溫嚴寒,面臨深達數米的凍土,工程進度大大折扣;由於運輸困難,運輸和建造成本成倍增加……「如果我們能在紅原這麼艱難的條件下打造我們標杆扶貧酒店,對我們自信心和品牌建立上都具有裡程碑的意義。」朱齊鶴和他的團隊迎難而上,憑藉溫州商人的一股韌勁,讓「君蘭」這個永嘉品牌屹立於高原之上。

溫州資本牽紅原資源 算「精明帳」

近日,今年5月份播下第一批400畝燕麥種子的愛心草場已迎來收穫時節。該項目由永嘉國投集團投資30萬元實施。

「按每畝預計產青乾草800公斤計算,該項目將產青乾草大約為32萬公斤,按照1.5元/公斤的市場價格銷售,總經濟效益約為48萬元。」當永嘉縣國有資產投資集團副總經理袁建豐聽到匯報的效益時,驚喜不已。30萬元投資,僅僅5個月的時間純收入就達到了48萬元,可為當地邛溪鎮235戶895人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增收約1225元。

此外,400畝牧草,即使有大型收割機收割,運輸、加工、打捆也需20個工人勞作一周才能完工。「合作社根據實際需要聘用和培訓5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員約為7天的勞務僱傭,每人勞務用工收入可得1050元。日常田間管理用工1人,聘請6個月(每月1000元)6000元。」紅原益眾農機服務隊隊長旦真貢參說。此外,該項目的實施,還有利於減輕天然草原承載壓力,促進牧區畜群結構調整優化,加快紅原縣現代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

紅原牧民家家養牛,但是缺乏銷售渠道,肉牛價格賣不上去。近日,在浙江金螳螂鞋業有限公司、凱奇集團有限公司等21家企業援建幹部的引導下,現場認購了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的53頭犛牛,為牧民們帶來50多萬元的收入。

八寶是紅原縣諾爾納格犛牛協會負責人,在他看來,畜牧業的興衰,直接關係到牧民收入。紅原11個鄉鎮36個村共有7000多戶牧戶,其中1364戶貧困戶。「以前牧戶賣牛,只能去指定的地點售賣,一路上交通、吃住費用就要好幾百,而且牛肉價格相對低廉。」八寶表示,但通過企業認購,統一屠宰銷售,不僅減低屠宰成本,牛肉價格也上去了。

「8月底到11月底是犛牛最肥美的時候,通過企業一對一認購貧困戶犛牛,既實現了牧民增收,又推動了牧民升級養殖方式。」永嘉縣服務業發展中心主任吳彬文也幫當地牧民算了一筆帳,鼓勵企業採取「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方式進行犛牛認購,牧民可以直接拿到8000元左右的收入。而對幫扶的企業來講,能直接從牧民手中買到正宗的高原犛牛肉,也是物超所值,這筆「精明帳」,怎麼算都是雙贏的。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