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當代、好看!田沁鑫將葉永烈名作《紅色的起點》搬上舞臺

2020-12-05 北晚新視覺網

昨晚,由田沁鑫擔任總導演,根據著名作家葉永烈長篇紀實作品《紅色的起點: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實》改編的大型意境多媒體舞臺劇《紅色的起點》(青春版),在上海的中國大戲院舉行首演暨百場巡演啟動儀式。

今年5月剛剛辭世的著名作家葉永烈所著長篇紀實作品《紅色的起點: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實》,是其「紅色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葉永烈從1988年開始著手收集材料,訪問紀念館,採訪當事人,查閱大量歷史檔案、報刊,經過12年的努力,終於完成了首部完整披露中國共產黨建黨始末的《紅色的起點》初稿。2017年,葉永烈對《紅色的起點》進行增補、修改,訂正了諸多史實,並補充了對中共一大的最新研究成果,使這部書的內容更紮實、豐富。

為了將葉永烈原著四十六萬字的內容生動地呈現在舞臺上,主創團隊參考大量珍貴史料和歷史內容,採用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紀實手法,結合大量珍貴的史料和歷史內容,融合運用詩歌、歷史、紀實、多媒體等多種表現形式,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在上海的誕生、發展及壯大的歷史過程。

該劇主創陣容強大,田沁鑫擔任總導演,羅蘭擔任導演,舞美設計沈力、燈光設計王琦、多媒體設計胡天驥等都加盟其中。董暢等來自北京的優秀演員和上海戲劇學院青年話劇團的青年演員共同出演。

劇中展示了很多不為人知的歷史細節,比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第一個綱領性文獻《共產黨宣言》最初在中國曾被誤印成《共黨產宣言》;「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也曾被翻譯成難懂的「嘻,來。各地之貧民其安可以不奮也!」最終,由精通德語英語日語、中文素養高、同時具備馬克思理論水平的陳望道,躲在老家柴屋完成了《共產黨宣言》的中文翻譯,並且費盡周折被印刷出版,立刻銷售一空,如同地火在中國大地上蔓延。

劇中還生動再現了1921年7月23日至30日在李公館召開、31日被迫轉到嘉興南湖遊船上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人物與場景,這不平常的一周,宣告著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是中國現代史上紅色的起點。

劇終時,所有演員共同在吉他伴奏下唱響根據老狼歌曲改編的《模樣》:「親愛的夥伴,你看我們模樣,映照在夢想的牆上,從天真浪漫的最初,到擁抱一切的遠方,我們多漂亮,一張乾乾淨淨的臉龐,記得贏了世界的時候,還要笑得像孩子一樣……」這青春嘹亮的歌聲,讓全場想起熱烈的掌聲。很多年輕觀眾看完戲後都由衷表示:「沒想到紅色題材話劇竟然也能這樣時尚、當代、好看!這樣一部作品猶如一堂生動的黨史課,讓人在藝術的表現中得到了很多收穫。」

(原標題:舞臺劇《紅色的起點》巡演全國)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王潤

流程編輯:u010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田沁鑫將葉永烈名作《紅色的起點》搬上舞臺
    昨晚,由田沁鑫擔任總導演,根據著名作家葉永烈長篇紀實作品《紅色的起點: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實》改編的大型意境多媒體舞臺劇《紅色的起點》(青春版),在上海的中國大戲院舉行首演暨百場巡演啟動儀式。整部作品沿襲了《狂飆》《北京法源寺》等作品的氣質,以當代的審美觀照史實、刻畫重要歷史人物,既充滿著青春洋溢的革命浪漫主義氣質,又有著波瀾壯闊開天闢地時代的歷史思辨與史詩格局。今年5月剛剛辭世的著名作家葉永烈所著長篇紀實作品《紅色的起點: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實》,是其「紅色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 舞臺劇《紅色的起點》巡演全國
    來源:北京晚報昨晚,由田沁鑫擔任總導演,根據已故著名作家葉永烈長篇紀實作品《紅色的起點: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實》改編的大型意境多媒體舞臺劇《紅色的起點》(青春版),在上海的中國大戲院舉行首演暨百場巡演啟動儀式
  • 青年演員「對話」大歷史,迎接建黨100周年舞臺劇《紅色的起點》在滬首演
    上海首部迎接建黨100周年舞臺劇《紅色的起點》(青春版)今晚(4日)在中國大戲院首演,同時開啟了該劇百場巡演的序幕。這也是演藝大世界為迎接建黨100周年創排的首部紅色舞臺作品。該劇根據著名作家葉永烈所著的長篇紀實作品《紅色的起點: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實》改編,由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話劇院副院長、著名導演與編劇
  • 田沁鑫把黃文秀的故事搬上舞臺《扶貧路上》做有看點有深度的主旋律
    《扶貧路上》再現了犧牲在扶貧第一線的廣西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的感人事跡,並藉此向280多萬奮戰在「扶貧路上」的駐村幹部、青年黨員和第一書記們,以及犧牲在扶貧崗位上的770餘位一線幹部致敬。《扶貧路上》集結了田沁鑫、印青、宋小明、劉琦、李心草、雷佳、王琦等行業內頂級藝術家與年輕創作人員,力求讓主旋律作品有深度、有看點、有意義。
  • 田沁鑫出任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北京法源寺》《生死場》等曾被她...
    田沁鑫成為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就在一周前,由她擔任總導演、上海戲劇學院青年話劇團擔綱主演的《紅色的起點》(青春版)在中國大戲院首演。 田沁鑫為上海創作了諸多佳作,2018年9月,由她執導的上海戲劇學院學生版話劇《狂飆》,成功首演後一路「狂飆」走向全國乃至世界舞臺。2019年7月,推出青年演員為班底的《紅白玫瑰》和經典莎劇《威尼斯商人》。
  • 倒在「扶貧路上」的北師大年輕女碩士,故事被田沁鑫搬上了歌劇舞臺
    作為「藝起前行」優秀新創舞臺作品上海展演的演出作品,10月24日、10月25日,以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的真實經歷為藍本創作的民族歌劇《扶貧路上》,亮相上海大劇院。導演田沁鑫說。黃文秀是全國290多萬第一書記中的一員,她像全國各地的第一書記們一樣,時刻心繫民生、基建。因此在劇情設計上,全劇以點帶面,不限於編織黃文秀個人的生命體驗,而是糅合了所調查到的多個具有代表性的第一書記的工作,塑造了一位具有共性的第一書記形象。
  • 《故事裡的中國》戲劇總導演田沁鑫出任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
    著名導演田沁鑫被任命為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是中國當代最具實力和影響力的戲劇導演之一。她的戲劇作品,在中國的戲劇舞臺上獨樹一幟,內容涉及中國古典題材和世界名著的全新探索,形式注重當代藝術觀念和東方美學相融合的舞臺表現,重視舞臺複雜時空結構的可變性和流動性轉換,強調戲劇肢體語彙表達和詩化語言融合的表演,舞臺視覺追求「形象魅力、姿態狂熱」的東方美學表達。
  • 著名作家葉永烈病逝,享年80歲,曾撰寫《十萬個為什麼》三分之一內容
    由於化學老師們寫得太像教科書,編輯部不滿意,才找葉永烈重寫。接著,葉永烈又參與了天文氣象、農業、生理衛生分冊的創作。1961年,《十萬個為什麼》在國際兒童節第一次出版,5本共971個「為什麼」,葉永烈寫了326個,佔全書的三分之一左右。他也是這套書最年輕的一位作者。出書時,他只有21歲。
  • 「田沁鑫戲劇工作室」杭州落地 楊瀾徐巍等現身助陣
    杭州文廣總經理餘新平、副總經理王紫升、陽光媒體集團主席楊瀾、《時尚COSMOPOLITAN》董事總經理徐巍、雲南無冕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顧偉等,共同見證了這一杭州文化與戲劇的盛事。而田沁鑫與徐巍的相識,源於《紅玫瑰與白玫瑰(時尚版)》。徐巍看中田沁鑫的戲劇表達一向能讓現代觀眾共鳴,《時尚COSMOPOLITAN》雜誌聯合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紅玫瑰與白玫瑰(時尚版)》,自此與田沁鑫結下深厚友誼。
  • 文旅部:田沁鑫任國家話劇院院長,馮俐任中國兒藝劇院院長
    新任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田沁鑫原任中國國家話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導演,中國民盟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文化委員會副主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田沁鑫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是中國當代最具實力和影響力的戲劇導演之一。
  • 田沁鑫出任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馮俐任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
    新任命田沁鑫為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戈大立任中國國家話劇院藝術總監;馮俐任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閃增宏任中國兒童藝術劇院藝術總監。新任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田沁鑫原任中國國家話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導演,中國民盟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文化委員會副主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田沁鑫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是中國當代最具實力和影響力的戲劇導演之一。
  • 田沁鑫話劇《紅白玫瑰》,7月5日在中國大戲院首演!
    雖然成為了當代青年,他們的情感故事依舊逃不脫張愛玲的文本,需要面臨愛情與欲望如何安放的問題。而該劇也是田沁鑫與張愛玲的第三度隔空對話。2007年,田沁鑫將這部小說改編為同名話劇,並邀來秦海璐、辛柏青等主演。「明星版」《紅玫瑰與白玫瑰》用透明的玻璃長廊將舞臺一分為二,兩個佟振保和兩朵「紅、白玫瑰」在左右兩側不時穿梭,比喻現實中人們時常在回憶與想像之間沉迷。導演在手段上做出的大膽嘗試與結構改進,讓這部作品受到眾多觀眾的追捧,被譽為「改編別出心裁,讓張愛玲的文字走得更遠。」
  • 田沁鑫重排中國版《羅密歐與朱麗葉》
    香港首演後,將移師珠海、深圳,3月13日回歸國家話劇院,隨後將展開全國巡演。「消逝的自行車時代」和「時尚的中國」這並不是田沁鑫第一次排莎氏經典。2008年,田沁鑫約了《明朝那些事兒》的編劇當年明月,糅合了《李爾王》的元素排出了一個《明》。
  • 趙婷:葉永烈的「絕筆·絕響」與「專藏」
    來自歲月深處的「絕筆·絕響」數十年從事當代重大題材紀實文學創作,葉永烈著述頗豐、朋友遍地。從學界泰鬥華羅庚、蘇步青、夏鼐,到文壇名家冰心、徐遲、柯巖;從陳雲夫人于若木、方毅夫人殷森、艾思奇夫人王丹一,到美國當代最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海因萊因、英國當代最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克拉克……穿梭於名人之林的他,與眾多政治家、作家、藝術家、科學家有著書信交往和採訪經歷,積累了大量資料。
  • 田沁鑫:帶著感恩之心當院長
    今天站在院長的位置上,田沁鑫也想把自己當年感受到的這一切帶給劇院年輕的藝術家,也是回饋當年劇院給自己的培養和幫助。要有公心,要保持藝術初心「站在全新的事業起點,思考的將不只是個人的藝術創作風格,而是劇院整體的藝術生產和對未來的發展規劃。首先要有公心,從劇院著眼,為劇院著想;其次要保持初心,保持對話劇藝術的熱愛。」
  • 回看「紅色起點」,站在當代的角度寫歷史
    11月22日,建黨百年系列研討之「紅色起點」系列作品研討會在上海作協舉行。本次研討會由中國作協創研部和上海作協主辦,上海作協專職副主席、秘書長馬文運主持會議。2016年,在市委宣傳部指導下,上海作協發起「紅色起點」主題紀實文學創作項目。
  • 田沁鑫工作室落戶杭州籌拍《聆聽弘一》 編劇是章子怡中戲同學
    2014年10月16日訊,昨日,杭州西子湖畔,風清日朗,歡聲笑語,中國國家話劇院著名導演田沁鑫的戲劇工作室,正式在杭州文化廣播電視集團安家落戶,田沁鑫同時也成為杭州文廣的藝術總監,宣布首個合作項目《聆聽弘一》正式啟動。陽光媒體集團主席楊瀾、《時尚》雜誌的董事總經理徐巍等田沁鑫的好友,都紛紛從北京特意趕來道喜祝賀。
  • 葉永烈先生會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什麼?
    對於70~90後而言,提及葉永烈一定繞不開兩部國民讀物:《十萬個為什麼》及《小靈通漫遊未來》。可能你家裡都或多或少藏有類似的這倆本書。但我在查了下他的著作後,發現葉永烈的作品並不止於此,寫過「紅色三部曲」:《反右派始末》、《「四人幫」興亡》、《出沒風波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