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骨朵 骨朵網絡影視
文 │ 星星
5.13億港元,B站戰略投資歡喜傳媒。這條並未被大肆傳媒的消息傳出,還是給數年來競爭態勢日漸穩固的影視圈掀起了小小波瀾。
一者,在影院發生連鎖危機、影視公司爭搶發行資源的激烈戰場上,歡喜傳媒輕輕轉身,為五年的發行鋪好了光明大道,舉重若輕擁有了B站的獨播頻道。二者,作為後起之秀的「小破站」挾高粘度會員,有了一次意料之外的資本動作,並藉此首次將觸手伸向了長視頻。
這樁稍稍意料之外而又引人遐思的聯姻,雙方都想得到什麼?又會給影視圈帶來什麼?
正在「主流化」的B站,
將觸手伸向長視頻?
5億多港元取得歡喜傳媒9.9%的股份, B站正式成為歡喜傳媒的第四大股東,超越貓眼6.95%的持股比例,僅次於三位創始人董平(17.57%)、寧浩(13.9%)、徐崢(13.9%)。
今年在小破站上最走紅的視頻《後浪》,有點像B站的一則自我聲明,帶著小小的挑釁意味。坐擁Z世代這批正在成長中的用戶,B站在視頻界,一直有點像一個富二代,年輕、愛玩、多金(網際網路最寶貴的高粘度用戶),從十年前冒出頭就被預言為未來新貴,但預言吵吵了十年,他自己好像一直沒玩夠。除了時不時地刷一下理想宣言之外,鮮見有所動作。至於財務報表?總讓人有一種要爆發的前兆感,但偏偏又沒有爆。
富二代總有一天得認識紅塵。在第一季度的財報電話會議上,B站董事長陳睿曾預言,B站在二、三季度依然會有不錯的用戶增長,但顯露在第二季度的財報數據背後卻是,月活、日活、付費用戶數負增長。用戶的損失,是任何網際網路公司都不願面對的危險前兆。而相應的話語權聲量卻未得到進一步擴大:B站努力為破圈準備的三部曲《後浪》《入海》《喜相逢》,雖然得到不錯的關注度,但破圈破圈,這個圈仍然沒算是破,差著從非主流到主流的那麼一哆嗦。時間卻不多了,網際網路界逆水行舟的故事太多,破圈若不成功,則很容易「成仁」。
《後浪》《入海》《喜相逢》這三部曲吹響了進攻號角。要想讓前浪死在沙灘上,一直傲驕的小破站終於要「下海」了,這次和歡喜傳媒的聯盟,算是正式進入了「老一輩」的這個「圈」。藉歡喜傳媒攏絡的導演資源,B站將獲得歡喜傳媒旗下眾多電影作品的網際網路首映權,囊括如張一白《風犬少年的天空》、陳可辛《奪冠》等。這可算得是包抄了愛優騰的腹地——他們耕耘數年才獲取的影視圈大佬資源。儘管後續難免要持續「交學費」,但B站的決心已顯,要從邊緣非主流,正式嘗試攻入行業主流陣地:大電影。
在辰海資本陳悅天看來,B站在長內容的布局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如今B站已經將今年的重點放在劇集、綜藝內容等長內容中。B站二季度用戶增速放緩,但是收入在持續提升,從增量看,二季度的廣告收入表現不俗,廣告的商業化在逐步跑通。」
正在熱播的《說唱新世代》豆瓣評分高達8.8,在說唱節目扎堆的情況下依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陳悅天對B站未來依靠季播綜藝的冠名收入,充滿信心,他覺得這部分內容如果跑通,至少每季度為B站帶來超1億人民幣的綜藝冠名收入。
此次B站與歡喜傳媒的合作,在大多數人的眼中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將此次牽手解讀為B站開始進入傳統影視娛樂圈的第一步,也是破圈在內容生態層面的表現最合適不過。陳悅天告訴骨朵,他覺得這只是一個開端,B站和傳統影視圈合作會越來越多,未來應該會有更多的頭部劇集和綜藝公司開始和B站合作。
而為了邁出進軍傳統影視圈的第一步,B站的選擇卻相當有限。熟悉資本、跨行的投資人曹海濤認為,在大環境下,B站能夠選擇的影視公司恐怕也只有歡喜傳媒。「B站在美股上市,募資的是美元,想換成人民幣很費勁,如果想做戰略投資,只能去香港或者美國上市的文化公司看看。」網際網路分析師丁道師則從資金金額、公司特點上分析,「B站不能投太大的影視公司,現金流太小的公司意義也不大,歡喜傳媒還有網際網路思維,它願意擁抱網際網路渠道。」
看上去,這是B站一個相當理性的選擇。至於9%的佔比究竟能夠起到多大作用?業內著名投資人曹海濤認為,對B站而言,目前戰略意義恐怕更高。B站以少數股東的身份存在,這個比例話語權不大,更像是B站在進圈前交學費。B站似乎也還是不太著急,對於長視頻和電影領域,他還未曾登堂入室,可先付筆學費找個老師父。
辰海資本陳悅天覺得:不能著急做出判斷,需要根據「人」決定,「大家可以繼續密切關注歡喜傳媒的公告,需要看董事會結構有沒有增加B站的高管,如果有人加入董事會,便意味著增加了話語權。」
董平式「大佬」,
和他的歡喜傳媒
時間不足半年,董平已帶領他的歡喜傳媒出手了兩個大動作。
一是疫情初始便殺伐決斷捨棄院線,把原本在院線聲浪甚高的《囧媽》,果斷天價賣給字節跳動線上獨播,引發輿論一片譁然。連帶徐錚都從批量挨罵,過渡到被後知後覺的影視圈內人無限豔羨——隨著疫情一度加重,院線封閉,很多影視製作公司的資金鍊因此斷裂,唯有嗅覺敏銳的先覺者能敗中取勝。
而僅僅半年多之後,歡喜傳媒和今日頭條的合約便從焦點漸趨冷卻,一轉身投入B站懷抱。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董平的敏銳嗅覺和強大運作能力。與陳睿一樣的是,董平也是個不愛出頭露面的人物 ,但不同的是,他的身上,還留有影視江湖的強烈「大佬」氣息。圈外人也許疑惑他是何許人也?但在圈內,他卻是著名的操盤手。早在20多年前,他就作為大導演們背後的民營企業投資人,在圈內長袖善舞而又樂善好施。中國電影銀幕上的一系列名片如《臥虎藏龍》《荊軻刺秦王》《讓子彈飛》等,都有他或多或少的投資助力。
一位接觸過董平的人對其評價頗高,「典型的能把金融玩好,同時還能把影視做起來的人。」 歡喜傳媒的幕後操盤手董平,雖然是一個頗有爭議的人物,但其強大的運作能力有目共睹。陳悅天也肯定了歡喜傳媒的優勢,「文化傳媒領域的資產都是非常獨特而稀缺的:規模以上企業各有各的亮點,但非常稀缺,數量稀少是共同點。」
與張偉平或小馬奔騰等上一代影視助推者路數極為相似,董平的最愛是圈定一系列大名鼎鼎的「導演合伙人」:二十年的時間足夠他積累堅實的行業人脈,歡喜傳媒一口氣籤下7名電影圈最具名望的大導:除了徐錚和寧浩並列第二股東外,國師張藝謀、陳可辛、顧長衛、張一白和王家衛,也先後進入合伙人的行列。這份名單幾乎囊括了中國電影行業最具名望的一線導演。
雖然出手闊綽地給予了股權,合作卻是相當寬鬆的。有些導演籤定的是電影的優先投資權,有些是一兩部作品的權益。胡仕成告訴骨朵,如創始人寧浩和徐崢都有自己的內容公司,如果歡喜參與投資,但是新媒體傳播權、轉授權都在寧浩自家公司,則不在歡喜傳媒本次與B站合作範圍內。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歡喜傳媒把網際網路影視的重視程度提到了最高:王家衛、張藝謀、顧長衛、張一白都要在6年內為歡喜傳媒拍攝至少兩部網劇。前不久王家衛傳出拍攝網劇《繁花》的消息,即可從中看出端倪。而歡喜傳媒後續的資源還包括由陳可辛執導的《獨自·上場》、張藝謀導演的《一秒鐘》、唐大年導演的《尋漢計》、寧浩監製,青年導演溫仕培執導的《熱帶往事》、高群書監製的《龍門相》、常遠導演的《溫暖的抱抱》、王小帥監製的《上山》等作品。
同上一輪影視明星投資最熱時的故事十分肖似:憑藉這些大導演們相對靈活的綁定關係,歡喜傳媒轉身熱烈擁抱網際網路,在新式平臺的圈內亦如魚得水,不僅因之成為優愛騰的座上客,還先後與頭條、B站親密接觸,甚至在與B站的投資合作中,佔據了較強的主動權。
細數從頭,這盤棋從16年左右就開始了,雖然這讓歡喜傳媒經歷了連續幾年的巨額虧損,但董平不著急,他做的是長線生意。一般一部電影從劇本到拍攝再到上院線,大約最短需要3年,按照這個邏輯進行計算,從19年開始,大導演們陸續實現承諾的時候到了,一部部作品都要慢慢出來。事實也正如歡喜傳媒財報所顯示出的:去年憑藉《瘋狂外星人》《我和我的祖國》,歡喜傳媒實現了盈利。2020年如果不出意外,歡喜傳媒還會繼續迎來它的收割時刻。
正在此時,與B站籤定約5年合約就顯得分外重要。B站要頭部大導演作品,那歡喜傳媒要的是什麼?
首先要錢。影視寒冬,電影公司急需資金填補。根據相關信息顯示,十大電影公司在2020上半年財報狀況一片慘澹。除了博納影業、光線傳媒盈利外,萬達電影、中國電影、上海電影、華誼兄弟、北京文化、金逸影視、橫店影視、幸福藍海全部虧損,十家公司淨利潤合計虧損金額達到了34億元。在劇圈,電視臺回款速度越來越慢,已成了常態,一位投資人甚至覺得平臺也露出回款乏力的兆頭:早前項目合作的尾款基本都會在約定的前幾天到帳,現在基本上都是卡在臨界點才付款。
何況大導演們馬上要出手的大製作,也需要資金撬動第一支槓桿。此時注入的資金不僅是錢,還有後續其他入場者對資金投入的信心,這是所有的資本玩家們都深諳的規則。
除了資金外,還有用戶。歡喜首映,是董平最意難平的一張牌,這個依賴自身電影資源而誕生的流媒體電影APP,一直都是他的心頭愛,卻始終沒有發展起來。
年初《囧媽》攪動了電影發行模式,在院線電影集體反抗頭條系之時,歡喜首映藉此悶聲賺流量、攢用戶。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歡喜首映」3月初累計付費用戶數已經超過200萬,「歡喜首映」APP的下載次數超1100萬。而此次與B站的戰略合作,也明確提出了B站要為歡喜首映開闢專門的頻道。
歡喜傳媒對歡喜首映這個「線上影院」的產品態度是堅決的,不願意被模糊化。「這也算是B站做的讓步和合作得以成行的核心。」胡仕成認為。意指穩定用戶。丁道師認為,無論是與字節跳動還是B站合作,歡喜傳媒在利用一切網際網路渠道,擴充自己的用戶群體。在網際網路時代,用戶可能是比錢更重要的資源,他們象徵著更穩定的錢,和持續開拓的無限可能。
新貴與大佬牽手,
長視頻領域真的要變天了嗎?
破圈是B站與陳睿的心思,歡喜首映則讓董平陪著下了這盤棋。但此次牽手,大家最關心的還是,這次合作,究竟會不會影響長視頻領域的格局。
近兩年來,愛優騰爭著短內容,字節跳動、B站要挖長內容,幾家視頻平臺都在衝著對方的領域使勁兒。特別是如今勢頭正猛的頭條與B站,每一次的動作幅度都不小。據內部人士透露,在愛奇藝的一次內部會上,龔宇龔老大提到:愛奇藝最大的對手,非優非騰,而是小破站:B站。
十年來表現得「吊兒啷噹」的B站,半點沒有強勢進攻的姿態,為何卻被視頻大佬們視為最強勁的敵手?這僅僅是用戶之爭嗎?
「談不上爭奪用戶,爭奪的感覺好像B站有非常明確的對手。實際上短視頻公司如抖音快手和長視頻網站都談不上在和B站在內容、產品、用戶上進行針鋒相對的競爭。這和之前視頻三家的行業競爭格局是完全不同的。」陳悅天認為。
顯然,B站的威脅不僅止是對用戶的爭奪,更可怕的還是不確定性:最可怕的敵手往往不是肌肉發達站在你面前的那一位。比如手機打敗膠捲、外賣打敗了方便麵。忽然哪天風起青萍之末,你一拳打出都不知落在哪個著力點。而B站最可怕的也是他的吊兒啷噹,他如此非主流,一旦拐上了主流賽道,化學變化隨時可能發生。而作為新貴的天然使命,就是將上一代舊有權勢者拉下馬,揮揮手說聲再見。
而從歡喜傳媒和B站籤定的合作內容上看,歡喜傳媒此次也表示極其強烈的對網際網路的深刻興趣與理解。挾諸多影視圈頂級勢力,強力擁抱網際網路,其雄心壯志亦不可小覷。前次與頭條系的合約,此時看來更像是一次頗具象徵意義的、先聲奪人的進軍號角,隨即漂亮轉身,一系列動作明確而迅猛。錢、渠道、用戶,他什麼都想要。
此次B站與歡喜傳媒的合作長達5年,對於網際網路行業和影視行業,著實不短。雖然說它意圖改變行業還為時尚早,但更重要的是行業大佬與網際網路新貴擁抱對方的結盟意願。十年成長,B站的第一批用戶已從少年成長為青年,而所有的中二少年終歸是要長大的,B站自身也正在從非主流躋身主流。但這一步也至關重要,中國網際網路、網際網路視頻行在5年這個時間周期中,究竟會發生什麼,陳悅天覺得都是不可預知的,視頻網站從數年前的五家燒錢大站開始,搜狐漸隱,樂視凋零,至今只剩最強悍最難撼動的三大家,而B站的徵程仍帶著銳氣,資金和實力都還處在起步階段。
但誰又知道再過5年會發生什麼呢?畢竟,往前倒5年來看,在2015年,彼時的愛奇藝剛剛開始自製和會員業務。如今,芒果TV發力兇猛,頭條虎視眈眈,B站也才剛剛入局,對於風起雲湧的影視圈,第二個場次的帷幕,可能才剛剛拉開。
原標題:《B站入股歡喜傳媒, 「新貴」與「大佬」握手言歡,何事正酣?》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