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水,光陰似箭。
2020已留在了昨天,2021已開啟。
2021年,你一定要做這些讓自己活得好的事。
1
不念過往,學會放下。
回頭看時,人生總會有遺憾,但「如果當初」這種話說了也沒有用。昨天的太陽再好,也曬不幹今天的衣裳。
過去的事情,是既定的事實,無論你再怎麼懊惱生氣,都不可改變。就像太陽會東升西落,夏天很熱冬天很冷,打碎的杯子難以復原,這樣的既定事實和自然規律,你的掙扎純屬徒勞。
不要讓自己變成揪著過去不放的那個人。你忘記過往的速度,就是你走向幸福的速度。
忘記昨天的得失成敗是給今天最好的交待。
如果我們頭腦中裝滿了過去,一直把過去的負擔背在身上,放在心上,這樣只會壓得自己喘不過氣。
放下昨日的煩惱,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糾纏不休反而會讓自己更累。
若是執於一念,便會困於一念。
執念太苦,對身心都是一種折磨。學會放下,才能風輕雲淡地過一生。
正如電影《臥虎藏龍》中的那句經典臺詞所說的:「當你握緊雙手,裡面什麼都沒有;當你張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與其讓你所執著的過往,困住你的生活,倒不如及時放下,獲得解脫。
該放則放,該忘則忘。
從前,有位老婦人唯一的兒子去世了,她悲痛萬分。
一天,老婦人到寺裡去請教一位禪師:「大師,有什麼辦法能使我兒子復活嗎?」
禪師回答道:「倒是有辦法,不過你要先去找一杯淨水給我。而且這杯水必須來自一個從來沒有過痛苦的家庭,只要有了這杯水,我就可以救活你的兒子。」
老婦人聽了十分高興,立即去尋找這杯水。
老婦人為找這杯水,去過了許多的地方。可是,無論到了茅舍或華廈,鄉村或城市,她發現每一個家庭都有他們各自的痛苦。
再到後來,因為老婦人忙於安慰別人的痛苦,早在不知不覺中忘了找水的事情,也忘了失去兒子的痛苦。
古語有云: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有些東西,該放則放。
唯有如此,你才能輕裝上陣。
有位富翁,曾背著很多的金銀珠寶,到遠方去尋找快樂。
他頂著烈日和風雨走了很多地方,都沒有找到自己想要的快樂。
由於背上的包袱太重,他被壓得精疲力竭,幾乎要累倒。
富翁感到萬分沮喪,便問過路的挑夫:
「明明我是個令人羨慕的富翁,請問,我為什麼找不到快樂?」
挑夫沒有正面回答他的話,而是放下了背上沉甸甸的擔子,舒服地伸了個懶腰:
「快樂還需要找嗎?放下就會快樂啊!」
富翁瞬間醒悟,這才明白:自己帶著那麼多錢財上路,每天都在憂愁,擔心被偷被搶,吃飯吃不好,睡覺睡不好,如此一來,怎麼可能快樂?
想通之後,他將身上的錢財布施給貧窮的人,終於找到了真正的快樂所在。
無論生活中發生了什麼,只有放下過往,才能輕鬆自在。
不要總把過去,背負在身上,要學會做減法,多去想想那些快樂的事情。
學會釋重,放下過去,過去已經過去。
放下過去,輕裝向前,你就會發現生活自然輕鬆了許多,也快樂許多。
2
活好當下,學會物來順應。
看過一個典故。
曾有人向一位得道高僧請教如何修行,高僧答:飢來吃飯,困來眠。
這個人就很奇怪,說是其他修行的人也是這樣做的,但為什麼他們沒有成為一代宗師呢?
高僧回答說,「不是的,他們吃飯的時候想著睡覺,睡覺的時候想著吃飯,而我,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所以不一樣。」
王陽明曾經寫過一首詩:
飢來吃飯倦來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說與世人渾不信,卻從身外覓神仙。
意思就是活在當下的時刻,專注眼前的事情,不要胡思亂想。
曾國藩在讀《易經》的時候,也曾發出過相同的感慨: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意思便是說做事情的時候專注於事情本身,不為未來的不確定性所憂慮,也不沉浸在過去的痛苦裡,也不被時下的外界環境所牽絆,按照當下自己的意志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就足夠了。
人生是由無數個「當下」組成,有悲也有喜;有苦也有甜。
真真切切地活在當下,享受現在,才會快樂。
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看書時看書,工作時工作,雜念不必太多,活在當下的時刻,便是最好的活法。
把握好每一個當下,專注於眼前的事情,自然會水到渠成,收穫你想要的人生。
史湘雲是《紅樓夢》金陵十二釵中,是活得樂觀豁達的人。
她天性「英豪闊大寬宏量」,雖然身世坎坷,襁褓中父母雙亡,孩童時艱難度日,長大後夫婿早喪,卻活得豁達。
她相信「是真名士自風流」,雖是深閨嬌女,卻行事率性天真,始終專注過好當下。終於在艱難人生中,活出不一樣的風華。
也許是從小父母雙亡,習慣了失去,更因為天性豪爽,總是以豁達處事。湘雲很少會傷悲,也少有對未來患得患失。
她總會滿懷熱情地活好當下,既溫暖自己,也感染身邊的人。
按照判詞預示,湘雲未來的命運將十分坎坷,「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準折得幼年時坎坷形狀。終久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
然而以湘雲的性情,無論身居何地,無論遭遇何事,她總能積極向上,讓自己活得豁達。
她終究熬過了苦難,迎來溫暖的結局——「因麒麟伏白首雙星」。
只專注當下,用平和的心境,享受現在的美好。
有一年春天,靈雲禪師在後山看到漫山盛開的桃花,鮮豔奪目,流連其間,一時恍然:「桃花日日開,為什麼自己之前從沒有看見呢?」
因為心中被煩思填充,便看不見眼前當下的美好。
此情此景,他做了一首詩: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移。
剎那頓悟。
一日當一日,一時做一時的事,便懷一時的心思。
一心一境,方能抓住每一剎那的幸福,活在當下,才是最真實的人生。
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才不會失去更多。生活是此時此刻,幸福也是。
當你專注活好當下,便能從容活好一生。
3
不懼未來,學會淡定坦然。
我們有時會因為害怕未知的風險,選擇裹足不前。
可生命沒有劇本、沒有彩排、不能重來。
你無法決定下一段旅途遇見的是坦途還是坎坷,但你時生活的態度,決定了這個世界給你的溫度。
人生需要規劃,但往往計劃趕不上變化快。與其擔憂未來,不如順其自然,過好當下的生活。
生活中有很多人,每天都在擔憂明天發生的事情。可是,該發生的事情阻擋也阻擋不了。
曾看過杞人憂天的故事。
從前有個杞國人,成天擔憂著天會崩塌,地會裂開,每天寢食難安。
後來有人告訴他:「天只是由無處不在的氣組成,哪需要擔心它會崩塌呢?」
杞人聽了以後,心裡似乎沒那麼憂心。
可沒過多久,他卻又擔心會不會因為日月星辰太重,天支撐不了,它們因此而墜落。
那人只好又解釋:「日月星辰也不過是氣體中發亮的部分,就算墜落,於人們也絲毫無損啊。」
可解釋了後,杞人反倒又憂心起大地會否塌陷。
那個人只好又說:「每一寸土地都嚴嚴實實的,人們整天在大地行走踩踏,有什麼可能會塌陷呢?」
聽了這番話後,杞人這才安心下來。
不為模糊不清的未來擔憂,只為清清楚楚的當下努力,才是人生哲學。
做好當下的事情,明天有明天的可能。我們既不能自尋煩惱地去預知明天,也不能自不量力地去超越明天,不是嗎?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小和尚,負責每天清掃寺院裡的落葉。
落葉堆積,他每天都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
然而,好不容易掃乾淨了,到了第二天,落葉又滿地,一切又要重頭來過。
日日如此,他心中便生了厭煩,總是想著能有一個好辦法,一次性掃完未來的落葉。
有人告訴他:在打掃前用力搖樹,把落葉全部搖下來,這樣,明天就不必打掃了。
小和尚高興地照辦了。
可是第二天,地上還是落滿了落葉。
明天的落葉,永遠不會在今天落下,而你不論如何用力,也清掃不了明日的落葉。
人生也是如此,未來的事情,或好或壞,永遠不會在今天降臨,而今日再多的擔憂,也改變不了什麼。
該來的總會來,與其焦慮不安,不如早日做好準備;不該來的終不會來,與其庸人自擾,不如享受此刻的輕鬆與歡愉。
與其為了明天可能發生的事情而惶惶不安,不如用開放的心態面對未來,不必過分期待,也無需過於恐懼,最重要的是,永遠不要喪失生活的熱情,出發的勇氣。
正如美國詩人朗費羅所說:「要以不憂不懼的堅決意志投入撲朔迷離的未來!」
唯有認真地活好當下,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態度。
新的一年,學會不念過往,不懼將來,活好當下,物來順應,淡定坦然,才會活得好。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