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會客廳第五期——陸君、範建華伉儷談紫砂的傳承

2021-02-28 紫砂會客廳

紫砂會客廳是2019年我們全新打造的,一檔關於陶瓷紫砂行業的訪談類聊天節目。我們想通過這樣的一個欄目,讓收看我們節目的廣大紫砂愛好者,還有我們的陶瓷愛好者們,能夠更多的了解我們的宜興紫砂,了解我們宜興的陶瓷文化!

第五期,我們請來了陸君、範建華伉儷,與我們對話「紫砂的傳承」,讓我們一起來觀看本期紫砂會客廳節目吧~

點擊視頻,點擊右下角箭頭,可以放大觀看視頻哦~


     嘉 賓 簡 介

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

正高級工藝美術師

中國陶瓷工業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常務理事

中國工藝創業發展聯盟會會員

江蘇省陶瓷藝術委員會會員

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兼職副教授

陶都宜興十佳青年陶藝家

1967年生於宜興,1983年師從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吳群祥,1985年進入紫砂廠研究所,拜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曹婉芬大師,從事紫砂陶藝的創新設計。1988年參加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高研班進修陶瓷造型的設計。

從藝34年,通過對紫砂陶的深入研究,對紫砂造型光素器、方器、筋紋器有了自己的認識和表達,博覽群藝,集各家之長,數以百件設計的創作作品,以線條明快,追求典雅、意趣之感, 藝術素養日臻成熟,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

2006年,作品《四方菱花對壺》獲第八屆全國陶瓷創新設計評比「銅獎」;

2006年,作品《蜀山林語對壺》獲第八屆全國陶瓷創新設計評比「銅獎」;

2010年,作品《牡丹與櫻花壺的對語》獲第九屆全國陶瓷創新設計評比「金獎」;

2010年,作品《天下一品茶具》獲第九屆全國陶瓷創新設計評比「優秀獎」;

2015年,作品《大明朝組壺》獲第十屆全國陶瓷創新設計評比「銀獎」。

曾多次應邀前往美國、俄羅斯、新加坡等陶瓷藝術交流。

     作 品 欣 賞

《大明朝組壺》

《古風遺韻壺》

《聚緣酒具》

     嘉 賓 簡 介

範建華

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

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

正高級工藝美術師

中國陶瓷工業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常務理事

江蘇省陶瓷藝術委員會會員

中國工藝創業發展聯盟會會員

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江蘇省價格認定專家庫省級專家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兼職副教授

宜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女陶藝家分會副會長

1964年生於宜興丁蜀鎮蜀山南街,1982年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呂堯臣、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江建翔,1984年進入紫砂廠研究所,隨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曹婉芬從事紫砂陶藝創作設計。1987年進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進修陶瓷造型設計,從感性上升到理性,提高了自我的設計能力和藝術修養。

從藝35年來,執著於紫砂造型藝術,走繼承傳統、銳意創新之路,擅長製作各類紫砂器皿,特別是花器、筋紋器的製作,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對歷代大師作品能理解、融入自己的思想,創作出飄逸靈動的一系列作品,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作品《大明朝組壺》獲2016年第十屆全國陶瓷創新設計評比「銀獎」;

作品《牡丹和櫻花壺的對語》獲2010年第九屆全國陶瓷創新設計評比「金獎」;

作品《四方菱花對壺》獲2006年第八屆全國陶瓷創新設計評比「銅獎」;

作品《蜀山林語對壺》獲2006年第八屆全國陶瓷創新設計評比「銅獎」;

曾多次應邀前往美國、俄羅斯、韓國等陶藝交流。

     作 品 欣 賞

《石榴壺》

《花開五福壺》

《暗香》

-長按二維碼 一鍵關注紫砂會客廳----

關注我們,可以有機會來節目錄製現場哦~



相關焦點

  • 紫砂鑑賞家黃健亮伉儷到訪鹹熙
    紫砂鑑賞家、著名出版人、臺北故宮藏品徵集委員會委員、成陽藝術文化基金會特聘研究員、臺北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黃健亮、黃嘉怡伉儷到訪鹹熙,暢聊紫砂收藏之種種
  • 紫砂精拍欣賞
    0378 任淦庭·紫砂八方上釉賞盆0468 陸君、範建華(一諾刻)·禪茶一味之「一」壺關注無盡藏,一起來分享生活中的美學,四季攝影風光、室內裝修及園林設計美學、茶道、香道類各類知識、收藏知識、禪修智慧、紫砂書畫文化傳播、個人精神成長,青少年智力開發教育點滴、經濟評談、未來科技發展、環保問題、讀書感悟、手工製作介紹、素食養生等世界各地美的一切風物人,一切都是風景,一切都在途中。
  • 紫砂鑲金大師胡洪明之傳承,名門之後—胡迪峰
    其祖輩均供職於陶瓷單位,其家位於紫砂聖地—黃龍山邊,毗鄰宜興陶瓷博物館二十餘載,對紫砂礦源頗有研究,自幼深受紫砂文化薰陶。大學畢業後投身紫砂文化事業,其間結識了眾多陶藝大師、知名收藏家,並得到其言傳身教,對老一輩的紫砂文化與現代紫砂器都有著系統的認識與理解。作品力求精益求精,繼承百年紫砂陶藝傳統,靈動與古拙味並存。
  • 宜興紫砂〈吳氏金鼎〉傳承品牌文化
    吳海龍,吳氏陶藝歷吳餘清及吳門第五代傳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第六屆),紫砂壺型設計大師,中國國禮特供藝術家,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人物。早在1972年的時候,吳海龍即隨父研究紫砂陶藝,40多年來雖有風風雨雨,坎坷曲折路程,但最終堅持至今,續父親叮囑:一以貫之傳承並創新,作品均以天然原材料為主,採用吳家傳統工藝和創新技法,突出其精湛的技藝,自成一體,獨創吳氏重傳統更重創新的風格。其作品寓意於壺,還魂於砂,嚴謹而不泥古,典雅也趣於天然。匠人需數十年方可成就,匠心需數百年傳承而來,吳海龍大師,承百年技藝,創新式風格。
  • 人物•根脈裡流淌的傳承,終不熄滅的薪火相傳——記紫砂樹紋藝人張毅
    張毅老師生在這片極具靈性的五色土上,父親張樹林、母親陳順華以及妹妹張靜(張譯元)也都從事著紫砂事業。張毅生於1967年,從小對紫砂耳濡目染,受父母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從事紫砂似乎是一件必然的事。
  • 紫砂摶砂四佑丨強強聯手 流光溢彩
    紫砂江湖可謂精彩紛呈,這其中不乏紫砂人個體的不懈努力,隨著時代的發展日新月異,紫砂人之間也在尋找共同語言,聯手打造自己的品牌。 程曙生長在紫砂世家,從小在父親的泥凳邊長大,眼觀手,手關心,成就了他獨特的藝術領悟力。 摶砂四佑中四位大將,各有各的技藝特點,他們勤奮躬耕,刻苦敬業,對紫砂投注了全部的激情。既然選擇了紫砂這個行業,就預示著要走完這一生,事事屬(鼠)意組合就是抱著這樣的宗旨將它們貫穿到作品之中,藉助紫砂作品的設計和製作,向人們呈現紫砂的力與美,技與藝的精湛之作。
  • 紫砂每日談141:漫談紫砂裝飾 - 彩釉
    紫砂彩釉裝飾是紫砂傳統裝飾技法之一。創始於清康熙、雍正時期。清雍正乾隆期間的紫砂好手王南林、楊繼元、楊友蘭、邵基祖、邵德馨和邵玉亭等,都擅長製作彩釉紫砂茗壺。宜興紫砂彩釉裝飾是在傳統泥繪基礎上,吸取景德鎮粉彩技法演變而來。
  • 紫砂每日談145:茶具是紫砂好,還是陶瓷好
    紫砂和陶瓷在傳統茶具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那究竟是哪個好呢?紫砂和陶瓷的區別陶瓷包含了陶器和瓷器兩種,兩者的區別為使用材料和燒成溫度不一樣。紫砂所用材料為紫砂泥,是宜興市丁蜀鎮當地特有一種礦物泥,燒成後胎體未瓷化,具有雙透氣孔的獨特性質。嚴格的說,紫砂屬於陶器。
  • 飲茶風尚與紫砂品鑑——讀陳傳席《紫砂小史》
    》 陳傳席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讀書者說】  舉凡品鑑事物,首要精研其傳承流轉,繼而考述內涵、外延,兼及勃興、衰落之事,歸納出若干評判準則。此書儼然是一部關於歷代飲茶風尚和紫砂品鑑的百科全書,名之「小史」實屬過謙。
  • 程輝:一位了不起的紫砂文化傳播使者
    一隻菸斗,幾縷青煙,經歷過半個多世界的歲月洗禮,他始終致力於紫砂文化的傳承與傳播。他就是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程門紫砂傳承人程輝。程輝,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紫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中國陶瓷藝術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宜興紫砂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江蘇省宜興紫砂收藏鑑賞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 華健:紫砂方壺的製作與欣賞
    據華健導師自述,他最初在紫砂工藝廠隨顧紹培大師學藝。彼時,工藝廠實行師徒制,每位師父所帶弟子眾多,約二三十人。     紫砂的傳承極講究「言傳身教,代代相承」,老輩藝人們傳藝「說得少、做得多」,徒弟必須在勤勉的學藝過程中主動地「看」,自發地「悟」。
  • 小作坊·行業標杆·以匠心堅守紫砂文化
    有一位來自宜興家族式作坊的紫砂匠人——吳樂娟,帶著對紫砂的沉湎和敏感,用畢生將紫砂的文化嚴謹的傳承下去。改革開放後,紫砂行業的狀況逐步變好,有的人經不住享受安逸生活的欲望,徹底放棄了手藝。也有的人經不住金錢的誘惑,交出了藝德。
  • 艾雅芝——妙手雕細琢 匠心永傳承
    紫砂,陶器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漫長的文化長河中,喀左湧現了一代又一代優秀的紫陶藝人,艾雅芝就是其中的一位。她是紫砂設計製作高級工藝美術師,也是遼寧省工藝美術師。「紫陶之都」的文化底蘊喀左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文化積澱厚重,紫砂、陶器亦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早在五千多年前的紅山文化時期,生活在這裡的古人即已開始燒制陶器,這裡被譽為「紫陶之都」。曾出土的陶塑像及部分彩陶碎片,將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
  • 第四屆中國紫砂「南宜興·北平定」平定紫砂(砂器)藥茶融合發展...
    第四屆中國紫砂「南宜興·北平定」平定紫砂(砂器)藥茶融合發展文化節開幕賞砂之趣 品茶之韻  展會時間從12月24日持續至27日,為期4天,來自宜興和平定的67家紫砂(砂器)企業和個人以及8家藥茶企業參展,全方位展示南、北方不同風格的優質紫砂(砂器)及藥茶產品。
  • 寇援:金牌票房的賢伉儷
    看到樂雙蘭團長的介紹後談點感受與大家分享。     年歲稍大的同志們可能都有同感,在我國,由工會部門組建的工人文化宮、工人俱樂部從解放後一直到文革前,組織的職工文化活動五彩繽紛,成績卓著。像天津市,市裡有第一、第二工人文化宮,各區有工人俱樂部,擁有上千名工會群眾文化幹部,人才濟濟,像和平杯主要策劃者之一、多才多藝的張志玉老師年輕時就在工人俱樂部工作。
  • 紫砂藝術乃精神品性的升華——談躍偉名家風採展
    談躍偉  談躍偉1978年進入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朱可心老藝人之弟子高麗君學藝,練就了紮實的紫砂造型基本功。  同樣以"松、竹、梅"等自然形態融入紫砂創作,但是對比中你會發現,談躍偉對這些自然形態物象的研究已經到了痴迷的程度,和其他紫砂名家不同的是,很多人對這些元素的運用只是為了豐富自己的作品,但並沒有達到深入的程度。談躍偉特別擅於"松、竹、梅"等自然形態上的塑造,配合自己在壺型上的創新,還逐漸形成了"談竹"、"談梅"的紫砂藝術風格。
  • 依於仁文 遊於傑藝——記紫砂藝師毛文杰
    紫砂從業者通常都離不開家族背景傳承,雖然不斷有從各大專院校畢業的新人浮出水面,踏上紫砂從業者之路,但紫砂的根基依然離不開心手交融的傳統授受。毛文杰近四十年的紫砂生涯,成就了她不俗的藝術修養和作品風格。在《女性的力量》展覽現場,我被一把壺抓住了心神,這是一把磉扁壺,素樸的器型,各部位的比例周正協調,圈把得體,充滿張力。壺身銘文出自清代醉月山人:「茶能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須花。」
  • 談脫貧攻堅作品,話音樂理想!今天,這群撫州音樂人做客文化會客廳!
    談脫貧攻堅作品,話音樂理想!今天,這群撫州音樂人做客文化會客廳!圍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撫州市全媒體中心特別創辦文化會客廳,通過線下嘉賓對話+線上直播方式,充分發揮撫州文化藝術優勢、教育優勢、中醫藥優勢等,加快建設文化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