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果滿園帶富鄉親——記浬田鎮返鄉創業青年魏心剛

2021-02-16 吉安縣發布

「我不願追逐城市的繁華,只願做黃土地的兒子」,他,就是故事的主人公,魏心剛,一名80後致富帶頭人。2016年,浬田鎮歷山村的一片荒地上來了一名80後的小夥,他用堅定的目光注視著這片雜草叢生的荒地,嘴角微微上揚,臉上洋溢著喜悅。「從小就喜歡靜靜的看著父親在果園忙碌的背影,總是被他收穫時甜蜜的笑容所感染,心中紮根農村的夢慢慢生長」。一直在吉安地區承包建築工程的他,放棄了城市的繁華,毅然走向了鄉村,開啟了他的農業夢。為了這個夢,他一直在準備著。2009年,15歲的魏心剛帶著一臉的稚嫩,背上行囊遠赴他鄉。他來到了深圳學習機修,並於四年後開了一家機修廠,年收入10餘萬。在創業的同時,他一直都沒有忘記自己的夢想。閒暇之餘,他就會到周邊的種植基地學習果業種植技術。2009年,魏心剛毅然放棄了深圳的事業,回到家鄉做起了建築工程,收入可觀。但是,他並不怎麼開心,總覺得心裡空落落的。「你天天學習別人的技術有什麼用,沒有實踐,一切都是空談。」2014年的某一天,魏心剛聽到了父親的話,找到了一塊地,開啟了種植試驗。「真想不通,好好的老闆不當,跑的去種什麼果子,到時候別連自己都養不活!」好不容易「跳出農門」的大老闆又回村跟泥巴打交道,讓村民百思不得其解,他不顧眾說紛紜,毅然決然拿出十幾年的積蓄,向村裡承包200畝荒地種果樹,在農村紮根做個新農人,用新農人的新理念引領村民共同致富。跟任何創業人一樣,魏心剛的創業之路也充滿艱辛。當真正投入到荒地的開墾時,實踐經驗和資金技術的缺乏讓他一籌莫展,但憑著既然選擇了就要堅持的信念,他摸著石頭過河,堅持走出去、引進來的方法,到全國各地學習種植技術,還主動對接縣委人才辦,邀請華中農業大學教授來果園指導。從2016年開始,前期投入260多萬元,每年還需要管護費用30餘萬元,可梨子需要4年掛果,四年時間,將近400萬元的投入著實讓魏心剛擔憂。帶著擔憂,帶著焦急,魏心剛又一次來到了浙江金華,在那裡他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答案,套種西瓜。西瓜屬於短平快的種植項目,在梨園套種西瓜,不僅可以利用梨樹之間的閒置地塊,還便於更好的打理果園,關鍵還能有一筆不小的收入。說幹就幹,2016年夏天,果園種上了西瓜,短短幾個月時間,收入達20餘萬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常年在鄉下打理果園,魏心剛經常半個月回一次吉安市中心城區看自己的妻兒。「他的夢想,就是我的夢想!」他的妻子微笑著說。2020年,妻子小盧放棄了中微子科技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的職務,放棄了人人羨慕的白領生活,跟著丈夫來到果園,戴上草帽、穿上工裝,忙碌著……2017年,魏心剛響應號召,成立了輝遠種養專業合作社。主動承擔起浬田鎮歷山村扶貧攻堅的艱巨任務。扶真貧、真扶貧,要「輸血」更要「造血」,實現穩定脫貧和可持續長遠發展。合作社採用支部引領、能人帶動、貧困戶全覆蓋模式,吸收貧困戶56戶,前三年固定分紅每戶300元,2020年按股金收益分紅。同時,聘請附近歷山村、井岡村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20餘人在果園務工,不僅每人每天有120元的務工收入,還解決了部分貧困戶外出務工與照顧家庭的矛盾。「在這裡幫忙4年了,我可以照顧家庭,每年還能賺3萬多,比去外面打工強多了!」井岡貧困戶彭繼先充滿了喜悅。「老公,訂單來啦,瑞港科技一次性訂購定了3.5萬斤!」魏心剛的妻子歡呼雀躍。苦心人,天不負,2020年,梨園產量10萬斤左右,日均遊客採摘量達1500斤左右,產值近80萬。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魏心剛摸索出了一套適合本地土質的水果種植方法,被聘任為正邦公司種植技術員。與此同時,他積極加入到鎮鄉土人才協會,指導更多的種植戶。2020年7月,魏心剛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我要繼續努力,不懈追求,爭取早日進入這個偉大的組織!」

 往期精彩推薦

「廬陵才子大講堂」繼續開講,去到了這麼幾個地方

關注女性健康,「兩癌」免費篩查進廠區

9月19日起,金秋古窯嘉年華與您相約吉州窯!十大活動五大福利等您來參與!

築牢網絡安全之基 保護人民群眾信息安全——新時代我國網絡安全發展成就綜述

相關焦點

  • 李怡龍:返鄉創業吹號人
    永春「90後」小夥李怡龍,大學畢業後返鄉種植沉香。他牽頭成立永春永發沉香農業專業合作社,並幫助困難鄉親創業就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他還參與籌建「青年紅色築夢雙創基地」,為返鄉創業青年搭建平臺、提供便利。前不久,李怡龍榮獲第13屆泉州市青年五四獎章。
  • 產業革命|正安返鄉創業大學生賀剛:養殖帶富「產業導師」的奮鬥路
    遵義市鄉村振興村級組織領軍人才賀剛今年33歲的賀剛是從正安縣碧峰鎮羊坎村走出去的大學生,2017年,他選擇返鄉創業,結合大學所學畜牧獸醫專業,成立賀剛生豬養殖場。3年時間,賀剛不僅成為羊坎村致富帶頭人,得到村民的認可和敬重,還成為遵義市鄉村振興村級組織領軍人才。
  • 武漢市新洲區返鄉創業青年為家鄉捐贈米和油
    近日,武漢市新洲區邾城街饒蔡村的鄉間小路上排起了長龍,原來是返鄉創業青年為家鄉父老免費發放米油。饒蔡村村民在村幹部的指引下有序排好隊伍,在返鄉青年蔡志勇家領取米和油。蔡志勇的工廠門口擺上了為鄉親們準備的米和油,他的父母負責為村民發放。村民滿臉喜悅接過贈送的米或油,連聲道謝。
  • 鄧州張村鎮:靳小良返鄉創業帶鄉親脫貧
    他就是鄧州市張村鎮西河村靳莊返鄉創業青年、楓蘭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總經理靳小良。「我通過查閱書籍和園林專家討論,發現叢生元寶楓樹和紅玉蘭兩種苗木很適合鄧州的氣候和土壤。我們村緊鄰249省道,交通十分便利,耕地都具備了機井灌溉的條件。」靳小良把以上的想法與村民和村鎮領導詳細交談,大家都非常贊同,600畝苗圃用地也順利辦理好租賃手續。
  • ...故事」拼搏擺脫貧困,創業帶富鄉親丨畢節市七星關區長春堡鎮蔡...
    在外漂泊的歲月,我一直在想,務工不是長久之計,家鄉才是一塊幹事創業的寶地。為了能照顧家中老人,同時把學到的技術傳給鄉親,讓大家不用再外出打工,2017年,我毅然選擇了回鄉創業,想要憑藉一技之長帶領村民一起脫貧致富。
  • 杞縣有個「玫瑰谷」,醉遊人 富鄉親
    依託村黨支部,積極探索村企聯建模式,段崗強成立了開封市首個村企聯合黨支部,屯莊村也被定為河南省集體經濟試點村,他創建的工業園被評為開封市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園,形成了「一園六區多點」的發展格局,融入了食品、彩印、門業、服飾、種植、電子商務等9家企業,其中「扶貧車間」8個,吸納了56名貧困群眾就業。
  • 回鄉創業開出網紅新民宿 ——返鄉大學生於剛在張北經營民宿活出...
    回鄉創業開出網紅新民宿 ——返鄉大學生於剛在張北經營民宿活出別樣人生 2020-08-11 19: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澄邁「石榴哥」的翻身仗:14年後返鄉創業帶領鄉親奔向好日子
    14年後,返鄉創業的陳利群,不僅成功將當地番石榴賣出了好價錢,而且帶動特色鄉村遊興起,年接待遊客近5萬人次,幫助周邊村民銷售農產品數百噸。這場漂亮的翻身仗,就發生于澄邁縣福山鎮洋道村,主人翁陳利群今年38歲,因銷售番石榴而出名,因此也被大家叫作「石榴哥」。
  • 「追夢路上」新疆伽師姑娘阿娜海娜返鄉創業記
    最近一個月來,喀什易家人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阿娜海娜格外忙碌,她不僅要打點公司、酒店的各項事務,為創業青年授課,還要奔走周邊各個鄉村,教農民網絡直播賣貨的技巧。阿娜海娜是伽師縣巴仁鎮人,曾經在烏魯木齊有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2013年回鄉探親時,她驚訝於家鄉的變化,覺得這裡充滿了機會,於是辭職返鄉開始創業。
  • 返鄉創業青年王宸,當起現代化養殖「豬倌」
    2020-12-28 15:22:16 來源: 成武融媒 舉報   近年來,我縣積極鼓勵青年返鄉創業
  • 四川80.6萬農民工返鄉興起「創業經濟」
    四川80.6萬農民工返鄉興起「創業經濟」市場信息網   2021-01-13 17:20:22   來源: 新華網   評論:   1月1日,在南充閬中市沙溪街道金鼓村的無花果基地裡,返鄉創業青年黃金正與鄉親們一起,為無花果樹修枝施肥。3年前,黃金從某知名網際網路公司辭職返鄉創業。
  • 海南白沙「80後」小夥返鄉創業 帶領黎族鄉親圓「咖啡夢」
    張茜翼 攝中新網海南白沙12月23日電 題:海南白沙「80後」小夥返鄉創業 帶領黎族鄉親圓「咖啡夢」記者 張茜翼12月,正是海南咖啡豆採摘的季節。海南白沙黎族自治縣隕石嶺咖啡種植合作社社長成宗培最近忙不停。
  • 山東諸城桃園:青年返鄉創業 為脫貧攻堅注入新活力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欒雪 通訊員 孫愛軍 王菲 尚巖 濰坊報導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特別是青年人,而青年人助力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途徑就是返鄉創業。今年以來,諸城市桃園生態經濟發展區聚焦聚力脫貧攻堅,積極搭建創業平臺,讓返鄉青年成為脫貧攻堅的強勁助力,積極招引青年返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位於諸城市桃園區東紅社區鄭家溝村的返鄉青年創業產業茶園,面積將近1000畝,由7名返鄉青年創辦,帶著知識、技術和資金回到家鄉,發展茶葉種植,為鄉村發展注入活力。鄭家溝村地處偏僻,山嶺薄地居多。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現代青年農場主」帶領鄉親脫貧致富
    她大學畢業後,主動來到農村創業;她養殖的小龍蝦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她種出的「稻蝦米」以良好的口碑獲得了客戶青睞;她用學到的知識技術幫鄉親們一起脫貧致富;她開啟網店銷售,在今年疫情期間實現了穩定的營銷……近日,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來到蘆溪村,見證了趙九梅和她充滿生機活力的新型農場。
  • 缺人才 貸款難 培訓不實用 三大問題困擾廣西外流青年返鄉創業
    為了對廣西農村外流青年返鄉創業的情況進行全面了解,2019年8月以來,團廣西區委聯合廣西民族大學組成調研組,深入走訪了南寧、桂林、柳州等8個城市,通過實地考察和問卷調查等方式,形成「民族地區農村外流青年返鄉創業助力鄉村振興研究」課題調研報告。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王傑:自主創業養肉鴿,返鄉圓了致富夢!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王傑:自主創業養肉鴿,返鄉圓了致富夢!創業成功並不是王傑夢想的終點,他更大的願望是成為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領頭雁」。鴿場進入了正軌後,不少鄉親們到鴿場來學習養鴿,王傑毫不藏私,不僅將鴿子飲食所需的玉米、小麥、高粱等五穀雜糧配方傾囊相授,還細心地將防疫等各類技術傳授給大家。
  • 「拉麵之鄉」化隆回族青年另闢減貧新途徑 扶持青年返鄉創業
    文思睿 攝中新網青海海東11月22日電 題:「拉麵之鄉」化隆回族青年另闢減貧新途徑 扶持青年返鄉創業作者 文思睿土生土長的化隆「90後」回族青年高原,2014年畢業後,沒有選擇留在大學所在地西安工作,反而是毅然決然地回到家鄉,開始創業。
  • 永春青年吳玲萍的返鄉創業經歷!
    今天有幸應高老師的邀請來為大家分享一下我作為一個永春本地的女生,去外地求學,到美麗的海濱城市廈門讀大學,然後畢業兩年就決定回來永春返鄉創業的一個心路歷程,或者一個決定一個抉擇,那這裡頭有很多的酸甜苦辣。希望大家聽到我的分享,能有所收穫,有所啟發。
  • 仁懷市蒼龍街道:90後小夥返鄉創業生產牛羊角梳,月收入40萬元
    李傑是仁懷市蒼龍街道返鄉創業的青年代表之一。從跳出「農門」到返鄉創業,除了故土鄉愁,更重要的是得益於蒼龍街道黨工委和各村支兩委的高度重視、出臺的優惠政策及各方資源的支持幫助。李傑早年在省外的梳子加工廠務工,勤奮好學,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和技術後,便想返鄉創業。
  • 「我的扶貧故事」帶富鄉親是我的理想|納雍縣勺窩鎮沒天地社區黨...
    為了造福家鄉,我毅然選擇返鄉創業,帶動父老鄉親一起發展。2015年,我參選沒天地村「兩委」選舉,當選為村幹部,2018年1月被任命為社區黨支部書記。胡方應村民的土地流轉費要得富,先修路,這是我任職後的第一個想法。對此,我積極申報了「一事一議」項目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