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創業青年王宸,當起現代化養殖「豬倌」

2021-01-12 網易

2020-12-28 15:22:16 來源: 成武融媒

舉報

  近年來,我縣積極鼓勵青年返鄉創業,返鄉創業隊伍不斷擴大,「家門口創業」成為新風尚。90後青年王宸就是返鄉創業大軍中的一員,他憑藉一股不服輸的幹勁,搞起了現代化養殖。

  

  

  畫面中正在打電話的這個小夥就是王宸,是南魯集鎮鮑樓村村民。別看他年紀輕輕,可是養豬的一把能手。懷揣回鄉創業的夢想,他沒有選擇像其他年輕人一樣留在城市,而是選擇了返鄉,成立了茂育養殖基地,在家裡搞起了現代化養殖。

  

  

  今年7月初,王宸開始嘗試養豬,憑藉著在外地積累的豐富養殖經驗,他摒棄了傳統的粗放式養豬模式,採用高科技技術探索摸索出一條獨特的養豬道路。

  

  現如今,茂育養殖基地辦得有聲有色,吸引了附近居民前來務工學習。村民鮑加瑞由於歲數大了外出務工無望,正好茂育養殖基地給他提供了便利。在這裡,老鮑不僅能掙到錢,還學到了技術。

  

  

  茂育養殖基地佔地20多畝,現有母豬150頭左右,今年養豬行情不錯,訂單絡繹不絕。王宸告訴記者,他明年繼續擴大規模,計劃發展成存欄量達到600頭母豬的種豬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修文:退伍軍人返鄉當「豬倌」
    說到這個養豬場,不得不提到這裡的「豬倌」——王智,一個80後小夥。每當他走進場內,圈裡的豬像感覺到了熟悉的吃飯信號,嚷嚷著向欄邊靠攏過來,王智每天起早貪黑,精心照料21頭種豬的吃喝拉撒。王智今年31歲,2008年入伍,曾在部隊因表現突出受到嘉獎,5年部隊生活錘鍊了他吃苦耐勞的精神,培養了勇往直前的不服輸性格。
  • 產業革命|正安返鄉創業大學生賀剛:養殖帶富「產業導師」的奮鬥路
    經過三年努力,賀剛的「養豬事業」風生水起,目前有存欄母豬21頭、豬崽120餘頭,年產豬崽可達400餘頭,出欄生豬150餘頭。按目前行情,今年可實現年純收入20餘萬元。「回鄉創業是我做的最正確的選擇,現在我敢理直氣壯地跟大家說我是養豬的。」回鄉創業的成功,讓賀剛逐漸從自卑中走出來,變得越來越自信。
  • 泗縣怡香養殖合作社負責人楊光 返鄉創業帶領村民共致富
    ——記市五屆人大代表楊光在泗縣山頭鎮楊橋村,市五屆人大代表、泗縣怡香養殖合作社負責人楊光是村民眼裡的「牛人」。一個女子,26歲選擇返鄉創業,在照顧一家老小的同時,將又髒又累的養殖業做得風生水起。從傳統作業到智能化養殖,由單純養雞生蛋到養豬、開辦服裝加工廠多業並舉,她已漸漸成為十裡八村年輕人心目中的創業偶像。坦然走至而立之年,34歲的楊光說,村民們都了解她的不容易。2012年,在外務工的楊光突然接到電話,丈夫突發腦血栓被送進醫院。「在這殘酷的現實面前,我愁過,無助過,為丈夫的高額醫藥費四處奔波,不知哭過多少回。」
  • 返鄉創業搞桑蠶養殖,蠶室的建設選擇大棚還是土木結構?
    最近都聽到大家說,再這樣下去就返鄉創業。回去搞桑蠶養殖,這是好多人都覺得可行的,即使賺不到多少錢,但是也不至於虧本,因為投資也用不了多少錢。那麼桑蠶養殖在農村該搞什麼樣的蠶室呢?不利於大規模養殖,而且人手多的時候進去餵桑葉也很顯擁擠。在農村只適合小規模養殖,如果要把桑蠶作為主業來養殖用這個土木結構式的養蠶室肯定是不行的。大棚結構的優點大棚就是空間很大,不用完全利用空間資源,桑蠶可全部在乾淨的地面上餵養。節省人力物力,是一種大規模的養殖方式。
  • 缺人才 貸款難 培訓不實用 三大問題困擾廣西外流青年返鄉創業
    為了對廣西農村外流青年返鄉創業的情況進行全面了解,2019年8月以來,團廣西區委聯合廣西民族大學組成調研組,深入走訪了南寧、桂林、柳州等8個城市,通過實地考察和問卷調查等方式,形成「民族地區農村外流青年返鄉創業助力鄉村振興研究」課題調研報告。
  • 全省最美家庭:返鄉創業賢伉儷 比翼雙飛桑梓情
    全省最美家庭:返鄉創業賢伉儷 比翼雙飛桑梓情 2020-12-17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晉飛:「青年豬倌」的「炫酷」人生
    精幹而自信,是高晉飛給人的第一印象,他的相貌很難讓人把他跟「豬倌」聯繫在一起。 高晉飛在弟兄四人中,排行老三,但說到出謀劃策「勇闖天涯」,卻是家裡的「老大」。 「我就是個養豬的,其實根本沒有那麼玄乎,都是逼出來的故事。」年輕但很有「城府」的高晉飛始終謙虛謹慎。
  • 武漢市新洲區返鄉創業青年為家鄉捐贈米和油
    近日,武漢市新洲區邾城街饒蔡村的鄉間小路上排起了長龍,原來是返鄉創業青年為家鄉父老免費發放米油。饒蔡村村民在村幹部的指引下有序排好隊伍,在返鄉青年蔡志勇家領取米和油。蔡志勇的工廠門口擺上了為鄉親們準備的米和油,他的父母負責為村民發放。村民滿臉喜悅接過贈送的米或油,連聲道謝。
  • 「拉麵之鄉」化隆回族青年另闢減貧新途徑 扶持青年返鄉創業
    文思睿 攝中新網青海海東11月22日電 題:「拉麵之鄉」化隆回族青年另闢減貧新途徑 扶持青年返鄉創業作者 文思睿土生土長的化隆「90後」回族青年高原,2014年畢業後,沒有選擇留在大學所在地西安工作,反而是毅然決然地回到家鄉,開始創業。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王傑:自主創業養肉鴿,返鄉圓了致富夢!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王傑:自主創業養肉鴿,返鄉圓了致富夢!今年29歲的王傑一直有一個自己創業的夢想,2019年,在外務工的他響應政府號召,決定回鄉創業。在經過對市場多方走訪考察後,他發現肉鴿養殖可以做到零汙染、零排放,鴿子產生的糞便都可以直接轉化為經濟效益。於是,他立即與鎮村領導申請匯報,經鎮村領導同意後,創辦了湖北耀森農業有限公司,建立鴿場,開始了他的養鴿之路。
  • 山東諸城桃園:青年返鄉創業 為脫貧攻堅注入新活力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欒雪 通訊員 孫愛軍 王菲 尚巖 濰坊報導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特別是青年人,而青年人助力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途徑就是返鄉創業。今年以來,諸城市桃園生態經濟發展區聚焦聚力脫貧攻堅,積極搭建創業平臺,讓返鄉青年成為脫貧攻堅的強勁助力,積極招引青年返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位於諸城市桃園區東紅社區鄭家溝村的返鄉青年創業產業茶園,面積將近1000畝,由7名返鄉青年創辦,帶著知識、技術和資金回到家鄉,發展茶葉種植,為鄉村發展注入活力。鄭家溝村地處偏僻,山嶺薄地居多。
  • 上海修車學徒 返鄉當起豬倌---湖南日報數字報刊
    9月24日,記者來到琵琶村,聽楊旭講述他從「大上海」返鄉,在家門口「掘金」的故事。    琵琶村距通道縣城僅20多分鐘車程。這個環境優美的村莊發展卻一直滯後,全村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5戶461人,楊旭是其中之一。    「父母年老多病,侄女要上學,擔子都落在我和哥哥身上。」楊旭和很多年輕人一樣,選擇外出務工。
  • 你好,中國創翼|返鄉創業,這個小夥很堅定
    你好,中國創翼看見創業創新人不一樣的故事4返鄉創業,這個小夥很堅定這是創業以來我最大的總結。如果重新來過,我還是會選擇創業。大學期間 創業啟迪跟很多藏區90後一樣,我順利從高中到大學,追求學到更多知識。不一樣的是,我總想實現自身價值,創造自己的財富。2015年跟同學開始創業,創辦了武漢茶小哥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當時我是市場板塊的負責人。
  • 【十三五出彩路上,你我這樣走過·我家故事】70歲「豬倌」脫貧記
    【十三五出彩路上,你我這樣走過·我家故事】70歲「豬倌」脫貧記 2020-12-22 11: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李怡龍:返鄉創業吹號人
    永春「90後」小夥李怡龍,大學畢業後返鄉種植沉香。他牽頭成立永春永發沉香農業專業合作社,並幫助困難鄉親創業就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他還參與籌建「青年紅色築夢雙創基地」,為返鄉創業青年搭建平臺、提供便利。前不久,李怡龍榮獲第13屆泉州市青年五四獎章。
  • 河南省2020年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園區等一批名單公示
    河南省2020年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園區、示範項目和返鄉下鄉創業助力脫貧攻堅優秀項目擬定名單公示根據《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實施意見》(豫政辦〔2016〕135號)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河南省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縣評審認定辦法
  • 大學生「豬倌」彭湘資:農村是一片廣闊的天地
    大學生「豬倌」彭湘資,雙手因常年辛勤勞作而開裂。 彭湘資養殖的豬、牛。走出大學校門的年輕人有人嚮往都市繁華生活,有人喜歡安逸平靜生活,但也有人選擇敢闖敢為,自主創業。在新化縣白溪鎮,小夥子彭湘資大學畢業後毅然選擇回到家鄉辦起養豬場,成為一名大學生「豬倌」,如今,養豬場已小有規模。 現年35歲的彭湘資,自幼天資聰穎,從小學到高中,學習成績一直不錯,深受老師和父母的喜愛。2007年高考,彭湘資果然不負眾望,一舉考取了湖南人文科技學院。
  • 永春青年吳玲萍的返鄉創業經歷!
    今天有幸應高老師的邀請來為大家分享一下我作為一個永春本地的女生,去外地求學,到美麗的海濱城市廈門讀大學,然後畢業兩年就決定回來永春返鄉創業的一個心路歷程,或者一個決定一個抉擇,那這裡頭有很多的酸甜苦辣。希望大家聽到我的分享,能有所收穫,有所啟發。
  • 郴籍網絡歌手 回鄉創業當「豬倌」
    從他清澈的眼神和帥氣乾淨的臉龐可以看出,這個「豬倌」不一般。   40 天前,李小雨決定結束10 年的北漂生活,回老家宜章縣白沙圩鄉落角塘村創業———養豬。   回老家前,李小雨是一位有一定知名度的網絡歌手。自2012 年他在網上推出MV 單曲《北漂之歌》後,憑藉俊朗的形象、清新的曲風、紮實的唱功在網絡上贏得網友的喜愛。
  • 貧窮青年,懷揣900元養殖創業,創造千萬財富
    一個剛踏上社會的24歲農村貧窮青年,懷揣900元踏上了創業之路。20多年來,他在市場經濟中摸爬滾打,先後從事過種植、養雞、開磚廠、包工建築等行業,現在又開始養魚。他通過自己的雙手,如今已創造出千萬元財富,徹底擺脫了貧困,過上了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