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麵之鄉」化隆回族青年另闢減貧新途徑 扶持青年返鄉創業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圖為高原。 文思睿 攝

中新網青海海東11月22日電 題:「拉麵之鄉」化隆回族青年另闢減貧新途徑 扶持青年返鄉創業

作者 文思睿

土生土長的化隆「90後」回族青年高原,2014年畢業後,沒有選擇留在大學所在地西安工作,反而是毅然決然地回到家鄉,開始創業。

「化隆很多青年到全國各地,甚至全世界賣拉麵,掙了不少錢,但留在家鄉的很少,本地經濟一直未得到有效發展。」高原說。

圖為韓軍介紹電商服務站內售賣的化隆縣的特色產品。 文思睿 攝

高原的家鄉化隆回族自治縣地處青海省東部,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過渡地帶,屬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縣耕地總面積3.7萬公頃,人均耕地不足2畝,一度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

為解決生計問題,許多化隆人走出大山,做起拉麵生意。但在化隆縣「拉麵榮譽」的背後,卻面臨著大部分青年人才流失的窘境。

回鄉後的高原沒有選擇跟隨「潮流」——做拉麵生意,反而是結合之前工作的經驗,創辦了一家文化公司,致力於發展、研究和推廣化隆的文化旅遊。

在他看來,家鄉的旅遊文化資源絲毫不遜色於其他地區,但是該如何選擇適用於化隆的發展方式呢?

「每年春季,青海其他地方還是白雪皚皚的景色時,化隆的杏花早已悄然綻放,這粉色花海不就是我們化隆的『財富』嗎?」籌辦杏花節的想法在高原內心萌芽。

作為返鄉創業的致富帶頭人,2015年,他提議打造杏花旅遊文化節,同時,還出資舉辦「杏壇評論會」高峰論壇及旅遊文化研究、推廣活動,邀請一些省內外的民俗專家學者,對化隆當地的民俗文化和旅遊文化進行挖掘和研究。

「首屆杏花旅遊文化節吸引遊客將近30萬人次,帶動了當地產業發展,有個手抓羊肉鋪的老闆一天就賣了十萬元。」高原說,「今年由於疫情未能按時舉辦杏花旅遊文化節和『杏壇評論會』高峰論壇,很多專家學者都很遺憾。」

經過五年的努力,他發起的「杏壇評論會」高峰論壇成為了青海省鄉村振興的一個典範和化隆縣打造杏花城市的名片之一。

為了吸引更多青年回鄉創業,發展家鄉經濟,2018年,他組織成立化隆縣青年創客聯盟,負責青年創業就業和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為全縣青年提供創新創業和政策引導服務。

當地青年紛紛加入返鄉創業隊伍。今年25歲的回族青年韓軍放棄在外的拉麵生意,回鄉創辦了電商服務站,銷售化隆當地的特色產品到全國各地,幫助當地民眾解決銷路渠道窄的難題,「我也想為家鄉做點貢獻。」韓軍說。

今年,青海省印發《關於進一步推動返鄉入鄉創業工作的若干措施》,進一步推動和支持青海省城鄉各類人員返鄉入鄉創業,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高原表示,未來他將繼續為青年搭建創業、就業的學習交流平臺,創辦好「青年創業孵化基地」和「城市會客廳」,「我愛我的家鄉,也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青年回歸家鄉,這對加快農村經濟發展,鄉村振興建設起著重要作用。」(完)

相關焦點

  • 青海化隆走上「網際網路+拉麵」新徵途
    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縣拉麵人韓海明將一團面重重甩在案板上,揉好後上下左右三拉兩纏,就抻出一把毛細拉麵。  走在化隆的大街上,隨處可見來自全國各地的車牌,這源於當地發展了近30年的「拉麵經濟」。從「面一代」到「面三代」,化隆人在全國271座城市開設拉麵店1.7萬家,拉麵從業者11萬人。2019年,化隆「拉麵經濟」年產值達100多億元,利潤40億元。
  • 一根拉麵兩地情緣 江蘇經驗打通青海化隆脫貧攻堅「最後一公裡」
    2002年,考古學家在青海省海東市的喇家遺址發現了一碗4000歲的拉麵,比義大利麵足足早了兩千年。從喇家遺址循河而上,轉過幾個彎就到達了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這裡就是「拉麵之鄉」化隆,一個以回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縣。九曲黃河,化隆點睛。伴隨著呼嘯掠過的長風和繾綣浮動的白雲,四千年後,在這兒拉麵還是亙古不變的鄉土滋味。
  • 一位無錫幹部與青海化隆的一「面」之緣 |小康路上 無問西東
    從青海省喇家遺址循河而上,轉過幾個彎,就到達了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這裡就是"拉麵之鄉"化隆,一個以回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縣。九曲黃河,化隆點睛。伴隨著呼嘯掠過的長風,和繾綣浮動的白雲,四千年後,在這兒,拉麵,還是亙古不變的鄉土滋味。在化隆,人們熱戀鄉土,酣暢嗦面,大口嚼饃,可因為山大溝深,一直以來,化隆都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
  • 山東諸城桃園:青年返鄉創業 為脫貧攻堅注入新活力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欒雪 通訊員 孫愛軍 王菲 尚巖 濰坊報導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特別是青年人,而青年人助力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途徑就是返鄉創業。今年以來,諸城市桃園生態經濟發展區聚焦聚力脫貧攻堅,積極搭建創業平臺,讓返鄉青年成為脫貧攻堅的強勁助力,積極招引青年返鄉創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位於諸城市桃園區東紅社區鄭家溝村的返鄉青年創業產業茶園,面積將近1000畝,由7名返鄉青年創辦,帶著知識、技術和資金回到家鄉,發展茶葉種植,為鄉村發展注入活力。鄭家溝村地處偏僻,山嶺薄地居多。
  • 化隆:千人共享幸福面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1月20日,一場「千人共享幸福面」盛宴在化隆回族自治縣群科新區廣場舉行。數九寒天,寒氣襲人,一碗熱騰騰的牛肉拉麵溫暖了群眾的心,增進了政府與群眾間的感情。連成一圈的案板前,來自在全國各地拉麵館的化隆拉麵匠們不停地忙碌著。
  • 一個八零後拉麵人的「創富記」
    麵團打在案板上,一甩、一揉、一拉,反覆幾次,一個麵團在韓海明的手中,就變成了細細的拉麵。拉麵細可穿針,讓人叫絕。話不多,看上去很精幹,韓海明是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縣80後拉麵人中的佼佼者。韓海明正在表演「化隆拉麵」手法。何星輝 攝表演拉麵的地方,是位於化隆縣的青海省扶貧拉麵產業培訓服務中心。這裡有個特別的房間——拉麵直播間。
  • 院線電影《拉麵王子》舉行首映式
    青羚網訊(記者 鍾自珍 實習生 郭雅)11月20日下午,由青海省委宣傳部、青海省扶貧開發局、青海廣播電視臺、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及華誠影視、北京尚美博、青海羌戎海等創作投資機構聯合攝製的電影《拉麵王子》首映儀式暨閱片會在西寧市舉行。首映式現場,導演劉全瑋,總製片人蘆埡寧分享了電影幕後的創作故事,並表達了對青海文化、自然風光的熱愛。
  • 青海「拉麵之鄉」千人共享幸福面 1.7萬餘家拉麵店創造130億年產值
    青海「拉麵之鄉」千人共享幸福面 1.7萬餘家拉麵店創造130億年產值 2020-01-20 21:19:231月20日電(魯丹陽)「拉麵之鄉」青海省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20日組織了100家拉麵店的265位面匠現場製作化隆拉麵,並邀請2020名建檔立卡貧困對象及群眾共享幸福面。
  • 返鄉創業青年王宸,當起現代化養殖「豬倌」
    2020-12-28 15:22:16 來源: 成武融媒 舉報   近年來,我縣積極鼓勵青年返鄉創業
  • 半月談|海東的拉麵傳奇:在全國開了兩三萬家店
    海東的拉麵傳奇:在全國開了兩三萬家店半月談記者 馬千裡 駱曉飛從「一口鍋、兩口子、三張桌子」起步,青海省海東市以回族、撒拉族為代表的各族群眾經過30年的打拼,17.8萬拉麵人在全國280個大中城市開辦了2.78萬家拉麵店,年均經營性收入超過150億元。
  • 無錫經驗:扶貧窗口開進政府食堂 一碗拉麵拉出致富路
    (陶潔 攝)   從喇家遺址順流而上,轉過幾個彎就到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這裡就是「拉麵之鄉」化隆,一個以回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縣。九曲黃河,化隆點睛。   「扶貧拉麵」人氣旺   在錫山區政府食堂,中午的人氣打卡點就是化隆拉麵專窗,這是全國首個開進政府食堂的扶貧窗口。來自化隆的包海買夫婦每天在此忙碌,一年收入超過13萬元,實現了脫貧致富。每一碗手工拉麵搭配當地的牛肉,在舌尖幻化出溫暖滋味。正宗化隆拉麵講究一清(湯)、二白(蘿蔔)、三紅(辣椒油)、四綠(香菜)、五黃(拉麵)。
  • 一群拉麵人溫暖兩座城
    他們中有最美青海人馬成義、政協委員韓曉峰、高原工匠韓玉龍、誠實守信好青年馬輝軍……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化隆拉麵人,無論在天津爆炸事件、還是汶川地震都有化隆拉麵人的身影。 位於化隆回族自治縣群科鎮,一家不大的店面是馬輝軍和家人一切的收入支撐,馬輝軍的拉麵店於去年七月底開張,於他而言到現在還沒賺回本金,可他本著與人為善的原則,用自己的綿薄之力,播撒愛心。
  • 青海海東民族團結故事:一碗拉麵連萬家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不甘貧窮的化隆人順應改革開放時代潮流,走出深溝大山,到全國各地開辦拉麵店。如今,化隆人在全國經營著1.8萬家拉麵館,年營業額超過100億,從業人員達11萬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3以上。  6月19日,記者跟隨「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築中國夢」全媒體海東行大型採訪活動最後一站來到「中國拉麵之鄉」化隆縣。
  • 缺人才 貸款難 培訓不實用 三大問題困擾廣西外流青年返鄉創業
    為了對廣西農村外流青年返鄉創業的情況進行全面了解,2019年8月以來,團廣西區委聯合廣西民族大學組成調研組,深入走訪了南寧、桂林、柳州等8個城市,通過實地考察和問卷調查等方式,形成「民族地區農村外流青年返鄉創業助力鄉村振興研究」課題調研報告。
  • 河南方城縣袁店回族鄉推進基層團組織規範化建設
    近日,在河南省方城縣袁店回族鄉中學,由省科學院帶來的化學科普講座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通過舉辦科普講座,旨在培養適應新時期要求的善於學習、甘於奉獻、勇於創新的青年英才,使其成為團委組織和社會各行各業的橋梁。
  • 【我們的小康】小拉麵大能量 能脫貧能致富
    一碗小小拉麵已成為化隆縣百姓的脫貧面、致富面、團結面、幸福面。一碗拉麵盤活全縣經濟「我算是走出大山創業的第一代拉麵人,脫貧致富以後又成為返鄉創業的一分子,儘自己最大努力為家鄉培養拉麵人才,幫助老鄉擺脫貧窮生活。」韓由奴說,今年8月份他在群科鎮新開的一家拉麵館生意紅火,聘請了當地13名工作人員,日均營業收入1萬元左右。
  • 武漢市新洲區返鄉創業青年為家鄉捐贈米和油
    近日,武漢市新洲區邾城街饒蔡村的鄉間小路上排起了長龍,原來是返鄉創業青年為家鄉父老免費發放米油。饒蔡村村民在村幹部的指引下有序排好隊伍,在返鄉青年蔡志勇家領取米和油。蔡志勇的工廠門口擺上了為鄉親們準備的米和油,他的父母負責為村民發放。村民滿臉喜悅接過贈送的米或油,連聲道謝。
  • 影評:《英雄谷》「化隆」(化隆人必看)
    該影片也在美國及一些國際性的各種場合進行過公映,作為一名從該影片《英雄谷》故事發生地-化隆回族自治縣的藏族,我對這部影片頗有興趣。該影片是由卡先加於2013年在青海民族大學讀書期間拍攝的處女作.影片《英雄谷》對於安多藏區的一個偏遠地區化隆縣的藏族和回族之間文化和語言變遷的關鍵時刻略微一瞥,化隆縣位於青海省東北部。
  • 臺灣青年在益創業新福利 益臺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揭牌
    益臺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揭牌。紅網時刻益陽11月25日訊(記者 劉志雄 通訊員 陳先芳 王治宇)11月25日上午,益臺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授牌暨臺企入駐、創業導師聘任儀式在中南科技創新產業園舉行,意味著臺灣青年在益陽創業有了新基地,能享受諸多孵化福利。
  • 三名臨高青年返鄉創業獲千萬元投資 海口龍華區商務局:願意提供幫助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7月20日消息(記者 孫春麗)7月16日,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報導了三名臨高青年返鄉創業,演繹海南版「中國合伙人」,獲千萬元投資的報導後,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