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英雄谷》「化隆」(化隆人必看)

2021-02-26 安多人家

《英雄谷》影片封面
影片: 《英雄谷》
影評者:李加本
(該影評由華銳·夏瓊加從英文翻譯)
卡先加. 2013. 英雄谷. 紀錄片, 彩色, 時長53分鐘. 219美元 (機構銷售價); 24.95美元 (家用銷售價), 紀錄片教育資源.
卡先加的影片《英雄谷》主要講述青藏高原東北部地區的語言和文化的變遷, 2013年5月份我在青海民族大學觀看了該影片的首映,後來也觀看過數次。該影片也在美國及一些國際性的各種場合進行過公映,作為一名從該影片《英雄谷》故事發生地-化隆回族自治縣的藏族,我對這部影片頗有興趣。該影片是由卡先加於2013年在青海民族大學讀書期間拍攝的處女作.

影片《英雄谷》對於安多藏區的一個偏遠地區化隆縣的藏族和回族之間文化和語言變遷的關鍵時刻略微一瞥,化隆縣位於青海省東北部。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生活在化隆的藏人經歷了文化的迅速變遷,語言的加速流失,如今30%的群眾已經不會講自己的母語。影片的拍攝主要與當地居民和老人們一起共同訴說在他們社區裡正在發生的那些變化,也記錄了為解決這種現狀而開設的藏語言培訓項目。《英雄谷》這部影片對藏民族的前途命運給出了一個警示,同時也看到了一絲的希望。[3]
這部影片配有藏、英、漢三種語言的字幕, DVD發布時將會添加日文。影片的字幕使用不同的顏色對漢語和藏語進行闡釋,以便讓不懂藏語或漢語的觀眾更好地理解這些語言在日常交際中如何被混合使用。
該影片側重於語言、宗教和少數民族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見幾位年長的穆斯林老人,他們講的藏語相當流利,據他們斷言最初他們是藏族人,後 來皈依了伊斯蘭教。該影片展示了現如今當地的年輕人只講漢語或藏漢語混合使用的局面,同時也講述了一群藏族志願者學生在艱難的條件下給當地的孩子教授藏語 文的現狀。這些志願者清楚地認識到藏語很快會從這裡消失。此外,該影片也展現了才讓太教授、吉邁和丹增桑布等幾位藏族專家學者討論關於化隆的歷史和文化。 最後該影片中拍攝了化隆藏人之間存在的賭博、抽菸和酗酒等不良的習俗。
根據該影片中所使用的不同語言的字幕表明,此影片的觀眾對象為藏族群眾、國內和國外的觀眾。儘管該影片僅僅以兩個村莊為背景,但清晰地可以認識這是要想反映藏族社會語言和文化流失等一些最普遍的問題。
當然很欣賞卡先加對於藏語言及其文化的熱情,也正是因為這種熱情激發他完成了該影片的拍攝。不過影片的某些內容我不予認同,這也正是我要所討論的話題。
我將以該影片的海報(見上圖)說起,海報中一位頭戴白帽的老人從山頂眺望遠處的山谷,那一頂白帽子讓人毋庸置疑地想到他是一位穆斯林老人,他似乎在凝視著 所謂的英雄谷。我能感覺到這幅圖有著穆斯林不論在社會還是文化層面上都是在化隆佔據著主導地位的少數民族群體的含義。此幅海報讓人略有不爽,我認為我的其 他同鄉藏胞們也會感同身受。
該影片的很多內容在一些明顯的地方歪曲了化隆藏人生活的實際情況,舉例來說,我對「化隆」這一中文術語由藏語「英雄谷」演變而來的說法不予認同,因為對此術語沒有明確的歷史記載和說明。 「化隆」一詞的正確的藏語寫法是「哇燕」,而對於「哇燕」這個名詞的解釋也眾說紛紜, 有些人地說「哇」指的是「牛」是一種嘲笑的說法,是指過去在哇燕地區的牛比人多,當時這裡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地方。另外一種說法「哇燕」是蒙古語,意為「富饒、繁榮」。
近年來,有人問起化隆藏人,'你是哪裡人?' 有些人會說'我是英雄谷的.' 有些人這樣說是為了裝幽默, 並且「英雄谷」這個名字聽起來確實讓人印象深刻,也能暗示著化隆藏人都是英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有些安多的藏人對化隆地區的藏人普遍持有偏見,這種偏見從1931年化隆被命名為回族自治縣(王生奎/劉成剛1994年)時開始。這樣一來有些人認為化隆地區就沒有藏族人,當化隆藏人說:「我是來自化隆」,其它縣的藏人就會問:「你皈依伊斯蘭教了嗎?」
這種偏見讓化隆藏人感到極為不適,因為過去在這裡有過藏族與穆斯林之間發生衝突的歷史,那段歷史至少可以追溯至20世紀初穆斯林軍閥馬步芳(1903-1975) 統治時期。當地藏人也對他們的民族認同有著一種強烈的自豪感,如果有人說他們不是純正的藏人時讓他們備受難堪並有著一種被侮辱的感覺。也正是這個原因,隨著背景故事的延續而這個漂亮的名字「英雄谷」也由此而來。由於「化隆」這個漢語名稱聽似「英雄谷」的藏語發音,所以不了解化隆藏族歷史的人把它當真。「化 隆」一詞的漢語寫法並沒有確切的含義,它似乎只是縣城的官方名稱而已。
其次,這部影片僅僅選擇在少數村莊進行拍攝,卻代表整個化隆。影片選用幾個地方作為場景,但沒有詳細說明那些地方。在影片一開始含糊地將某個村莊被標為 「中國青海省群科村」,而影片中其它地方卻未被命名。然而,據我的觀察發現這部影片的拍攝場景多數固定在兩個村莊。影片的第一部分是在化隆縣群科鎮群科村 進行了拍攝,回族穆斯林是這裡的主要少數民族。第二部分是在一個叫扎巴鎮的村莊裡拍攝的,這裡主要的民族是回族和漢族。在第二個村莊裡總共有200多戶人家[4],其中大約有15戶藏族人家。以這兩個村莊為背景而代表整個化隆縣藏族的實際情況使人難以信服。
截至2014年,化隆縣有6個鎮、7個鄉、4個藏族鄉及總共362個行政村。化隆地區有12個民族,包括;回族、漢族、撒拉族、藏族和土族等,該縣現有大約22萬人口,其中藏族人口為6萬多。這說明了化隆縣的藏族人口數量接近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的藏族人口數量,同時也超過如尖扎縣(54000)和澤庫縣(53000)等藏族縣城的總人口數量。
第三,藏族皈依伊斯蘭教從各方面都是一個頗有爭議的話題,同時也沒有任何全方位的資料說明這些事實。有些人說那些講藏語的穆斯林曾經是藏族人,因為他們藏 語講的相當好。按此邏輯,如果我日語講的很好,那我是不是就成了日本人?還有就是我能用英語進行聽說讀寫,那我不就成了英國人?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回族本身沒有自己的語言, 然而不得不選用他們生活環境中佔優勢的語言。化隆縣藏族人口眾多,也許這正是影響他們講藏語的主要因素。 影片中一位年長的回族老人坦言他的父母曾經講藏語,他曾經是一名藏人,後來皈依了伊斯蘭教。這也暗示了馬步芳將軍曾迫使他或他的父母皈依了伊斯蘭教。既然他 把自己當成藏族人,那麼他為什麼不想重新成為藏族人?因為再也沒有任何像馬步芳一樣的軍閥迫使他皈依伊斯蘭教成為回族。他可以成為任何他想成為的那個人。 那麼他還在等什麼?這突顯了化隆縣多元文化的複雜性。如果不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很難討論這種歷史性錯綜複雜的問題。
第四,作為一部反映化隆藏族的文化和語言現狀的影片,由於避免介紹當地藏文化而對化隆藏族的生活未能進行全方位地展示。當地獨特的藏族服飾與其它縣的藏族 服飾相媲美,並且他們的藏語方言也與其它藏區略有不同,因為該地區的方言保留了很多的古藏語詞彙,所以有時安多其它藏區的藏族難以理解該地區的藏語方言。 另外化隆縣也有諸多著名的藏傳佛教寺院,如夏瓊寺,支扎和丹鬥寺以及眾多小的寺院 (拉麻才讓/仁青侃卓2010)。化隆出過很多學識淵博的藏族學者,包括三位葛丹金座獲得者[5], 拉欽·貢巴繞色(832-915)[6] 和松然加措(1896-1982)[7]等。過去的十年,化隆東部地區的有些地方已經開始積極實踐和發揚藏族文化。舉例來說,化隆縣金源鄉和塔加鄉對那些不說純藏語或不穿藏裝的村民採取罰款的措施進行督促。2013年,以發揚藏族文化和傳承藏族語言而聞名的演說家和作家東·雲丹加措高僧受邀在這些地方舉辦了講座。之後他的講座被製作成DVD在化隆縣各個藏族鄉鎮和當地進行了分發。此次講座很有影響力, 有一段時間很多當地藏人的日常話題也轉向了藏族文化和語言的發揚傳承。
不可否認的是化隆縣的藏語教育不像其他藏區那樣優秀,儘管如此,但教育現狀不一定會影響藏語口語的傳承,因為在化隆的大部分地區藏語言仍然良好地維持著。 在影片中我注意到有個藏族婦女被問到當地年輕人是否會唱藏族民歌。傳統音樂的遺失是一個全球性的普遍現象(格蘭特2014),因為不懂傳統民歌而單獨挑出那些藏族年輕人似乎在指責他們。這也使得對化隆藏族文化產生一種誤導性的印象,實際上這種作用非常強烈。
最後我對這部影片的評價是它缺乏敘述情節,是一部基於拍攝人和當地群眾以及一些專家之間進行對話的紀錄片。如果影片中敘述者能提供背景信息,那麼缺乏敘述而產生的問題也可能迎刃而解。影片節奏很緩慢,其中很多情節內容過於重複。幾位專家就化隆藏族給出的背景信息也過於膚淺。
然而用一部53分鐘時長, 並沒有解說情節的影片代表整個化隆縣多元化的群體異常艱難。 提供準確的信息並避免內容的泛化非常重要。當該影片通過社交媒介在國內外受歡迎時觀眾對於化隆的唯一了解也來自於影片所傳遞的內容。這部影片通過其歪曲事實的做法冒犯了化隆的藏族。加強藏語意識的做法值得稱讚,但傳遞正確的信息並對化隆藏人的現狀進行全方位的展示尤為重要。

(來源原作者新浪微博,如有侵權請告知)

投稿郵箱:371311330qq.com

▕ 歌曲上線▕ 歌手宣傳▕ 廣告合作▕ 品牌廣告▕

安多人家

相關焦點

  • 化隆:千人共享幸福面
    當天,「青海年·醉海東·化隆味」——「千人共享幸福面」活動啟動儀式暨「最美化隆人」表彰大會在這裡舉行,由此掀起了化隆縣「青海年·醉海東」活動的熱潮。從廣場中央往外走,兩百多張桌子前圍滿了聞訊趕來吃幸福面的各族群眾。來自化隆縣昂思多鎮的馬海成說,得知今天在群科新區舉行千人共享幸福面活動,他和家人早早趕過來了。
  • 青海化隆走上「網際網路+拉麵」新徵途
    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縣拉麵人韓海明將一團面重重甩在案板上,揉好後上下左右三拉兩纏,就抻出一把毛細拉麵。  走在化隆的大街上,隨處可見來自全國各地的車牌,這源於當地發展了近30年的「拉麵經濟」。從「面一代」到「面三代」,化隆人在全國271座城市開設拉麵店1.7萬家,拉麵從業者11萬人。2019年,化隆「拉麵經濟」年產值達100多億元,利潤40億元。
  • 一根拉麵兩地情緣 江蘇經驗打通青海化隆脫貧攻堅「最後一公裡」
    從喇家遺址循河而上,轉過幾個彎就到達了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這裡就是「拉麵之鄉」化隆,一個以回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縣。九曲黃河,化隆點睛。伴隨著呼嘯掠過的長風和繾綣浮動的白雲,四千年後,在這兒拉麵還是亙古不變的鄉土滋味。正宗化隆拉麵講究一清(湯)、二白(蘿蔔) 、三紅(辣椒油)、四綠(香菜)、五黃(拉麵)。
  • 一位無錫幹部與青海化隆的一「面」之緣 |小康路上 無問西東
    在三年前,一位江蘇無錫的幹部去化隆掛職副縣長。化隆脫貧攻堅戰的"最後一公裡"是如何打通的?來自江蘇的發展經驗又在青藏高原上書寫出了怎樣的傳奇一頁。   從青海省喇家遺址循河而上,轉過幾個彎,就到達了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這裡就是"拉麵之鄉"化隆,一個以回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縣。九曲黃河,化隆點睛。
  • 「拉麵之鄉」化隆回族青年另闢減貧新途徑 扶持青年返鄉創業
    文思睿 攝中新網青海海東11月22日電 題:「拉麵之鄉」化隆回族青年另闢減貧新途徑 扶持青年返鄉創業作者 文思睿土生土長的化隆「90後」回族青年高原,2014年畢業後,沒有選擇留在大學所在地西安工作,反而是毅然決然地回到家鄉,開始創業。
  • 蘭州人說,蘭州拉麵應改為「化隆牛肉麵」,青海人會同意嗎?
    於一個河北人來說,不是看蘭州美景,而是一定要先去嘗嘗正宗的蘭州拉麵是個什麼味。而來到蘭州回去後見面的第一句話,家裡人也一定問你在蘭州吃的蘭州拉麵好不好吃。河北人為何對蘭州拉麵情有獨鍾?說出來大概蘭州人都驚訝,在遙遠的千裡之外,有個河北冀東地區,這裡人愛蘭州拉麵有多瘋狂,大街上幾乎任何一處街區,都能找到一個蘭州拉麵館。
  • 在化隆塔加拍攝的首部電影《旺扎的雨靴》7月19日全國公映
    相關連結:如果你是一名化隆人卻不知道塔加村的話,你絕對不是一個合格的化隆人;如果你是一個外地人來到化隆而不去塔加村,你絕對會帶走遺憾。塔加,就是這麼一個完美的村落,一個藏在白雲深處的百年藏莊。  塔加村無疑是一個縮小版的山城,村莊依山而建,呈梯狀遞升,民居錯落有致,選址講究,當地人稱之為「布達拉式」的建築風格。村莊內有藏傳佛教寺院、嘛呢康建築以及大量民居建築,巷道眾多,多以石板、石子鋪就。遠觀整個村莊呈扇形環山而居,莊廓形狀有圓有方,依地勢而建,格局緊湊。從底下看層層而上,節節攀升,其型頗為壯觀,是典型的藏地建築群。村裡有一棵近三百年的古樹,三條河流,泉眼數十處。
  • 大連理工研支團為化隆貧困學子捐贈過冬物資
    化隆團縣委書記馬旭林、學校負責同志,以及研支團成員為受助學生發放了物資。
  • 《奔跑吧·黃河篇》跑男團的致富經火了,網友紛紛表示想吃油炸銀魚和化隆拉麵
    節目中,跑男團不僅帶領大家領略了龍羊湖水清如鏡的秀麗風景,還用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化隆拉麵種草了電視機前觀眾的味蕾,網友紛紛「垂涎欲滴」,表示想吃油炸銀魚和化隆拉麵。最後在尖扎縣進行的射箭比賽,跑男團全員貢獻了精彩表現。其中,蔡徐坤更是上演了完美的逆風翻盤,在個人障礙賽中表現搶眼,最終一舉奪冠,網友驚呼:「全程高能,這期的跑男太熱血!」
  • 一個八零後拉麵人的「創富記」
    拉麵細可穿針,讓人叫絕。話不多,看上去很精幹,韓海明是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縣80後拉麵人中的佼佼者。韓海明正在表演「化隆拉麵」手法。何星輝 攝表演拉麵的地方,是位於化隆縣的青海省扶貧拉麵產業培訓服務中心。這裡有個特別的房間——拉麵直播間。設備齊全,雖然不大,但它卻連接著天南地北的化隆拉麵人。
  • 一群拉麵人溫暖兩座城
    他們中有最美青海人馬成義、政協委員韓曉峰、高原工匠韓玉龍、誠實守信好青年馬輝軍……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化隆拉麵人,無論在天津爆炸事件、還是汶川地震都有化隆拉麵人的身影。 位於化隆回族自治縣群科鎮,一家不大的店面是馬輝軍和家人一切的收入支撐,馬輝軍的拉麵店於去年七月底開張,於他而言到現在還沒賺回本金,可他本著與人為善的原則,用自己的綿薄之力,播撒愛心。
  • 「拉麵人」的倆兒子,寧願新年不買玩具、不吃羊肉……|我的戰「疫」(二十七)
    現在正是疫情期間,突然闖進來這麼多人,保安嚇了一大跳。他們的普通話不太標準,半天才聽明白他們來意——原來,這些在長沙開拉麵館的青海化隆人,是來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捐款的。我留了其中幾個人的微信,這幾天一直在跟這些從花兒故鄉來的青海大叔交流。聽他們說才知道,長沙有好幾百青海化隆人,基本都是回族同胞。遍布長沙街頭巷尾的蘭州拉麵館,幾乎都是他們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