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拉麵大能量
能脫貧能致富
青海化隆縣大力發展拉麵產業,在全國280個大中城市及13個國家開辦拉麵店1.7萬餘家,拉麵從業者達11萬人,「拉麵經濟」及相關產業帶動經營收入超過110億元
「小時候家境不好,家裡孩子也多,13歲就背井離鄉出去打拼了。先是在福建廈門一家化隆人開的拉麵館從跑堂幹起學會了做拉麵,17歲時拿出所有積蓄開了自己的拉麵館做起了『小老闆』,隨著店面擴張我又不斷把老家的人帶出來工作。」今年48歲的韓由奴是青海省海東市化隆縣巴燕鎮上臥力尕村人,談起30年的拉麵生涯不禁喜上眉梢,「我創立了自己的品牌『海尼爾』,一共開過近50家拉麵館,最遠的一家開到了馬來西亞,目前還在經營的有6家,廈門2家、北京2家、化隆縣2家。」
從「一口鍋、兩口子、三張桌子」起步,化隆人依靠『親幫親、鄰幫鄰』模式走出這個屬於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山區。從「面一代」到「面三代」,經過30年的打拼,化隆人在全國280個大中城市及其他13個國家開辦了1.7萬餘家拉麵店,拉麵從業者達11萬人,「拉麵經濟」及相關產業帶動經營收入超過110億元,化隆縣累計脫貧的13萬人中有近10萬人是通過拉麵脫貧的。一碗小小拉麵已成為化隆縣百姓的脫貧面、致富面、團結面、幸福面。
一碗拉麵盤活全縣經濟
「我算是走出大山創業的第一代拉麵人,脫貧致富以後又成為返鄉創業的一分子,儘自己最大努力為家鄉培養拉麵人才,幫助老鄉擺脫貧窮生活。」韓由奴說,今年8月份他在群科鎮新開的一家拉麵館生意紅火,聘請了當地13名工作人員,日均營業收入1萬元左右。
韓由奴所說的群科鎮是入選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的「拉麵小鎮」。走進小鎮中心,一座恢弘的白色建築物首先映入眼帘,這兒就是「青海省扶貧拉麵產業培訓服務中心」「全國農民工返鄉創業試點縣」服務基地。正午時分,大門口仍然可見佩戴民族特色服飾的少數民族群眾來來往往,他們中有參加縣政府精準扶貧項目「帶薪在崗實訓+創業」的貧困群眾,有參加拉麵高級管理人才培訓的拉麵店主,也有一些依靠拉麵走出家鄉致富後選擇回鄉創業者。該服務中心日均接待近百餘人,在助力培養新時代拉麵人才、推動拉麵產業數位化升級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
「一家店要得到顧客的喜愛,重要的是口味要好。這麼多年我培養出來的徒弟有200多個,自己開店當老闆的也不在少數。如今他們都開起了小轎車,在城裡買了房子,孩子也能接受優質的教育,這些曾經是我老家的農村人想都不敢想的!」說起拉麵帶來的改變,韓由奴難掩喜悅之情,店裡的員工也是滿臉的幸福。
30年間,一碗拉麵盤活了整個化隆縣的經濟,拉麵產業已成為該縣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民生支柱產業和脫貧攻堅重點產業。據統計,化隆縣每年拉麵勞務輸出人員穩定在11萬人次,佔全縣總人口的1/4,「拉麵經濟」人均收入佔到化隆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4%以上,「化隆牛肉麵」品牌在全國打出了響噹噹的名氣。
一業興,百業旺。當下,化隆縣已經圍繞拉麵產業形成了400餘家以公司化方式運行的合作社和380多家企業,經營餐飲服務、牛羊肉冷鏈配送、調味品加工等20多個行業細分領域,帶動逾1.5萬貧困戶從事油菜、飼草種植以及牛羊養殖等,越來越多產業在這片土地上茁壯成長,吸納就業人數近3000人,越來越多當地人足不出縣也能找到工作了。
數字轉型做大做強產業
化隆縣「拉麵經濟」走出了一條「群眾首創、政府支持、市場發展、民族團結、共同富裕」的特色路子,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對貧困群眾通過「青海拉麵」脫貧致富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
從「面一代」艱苦創業,到「面二代」把化隆拉麵在全國落地開花,如今的「面三代」已經不滿足於做好一碗拉麵,而是思考如何利用網際網路發展電商,通過數位化轉型推動拉麵產業做大做強。
通過海東市政府與阿里巴巴集團合作搭建的「青海拉麵產業數位化平臺」,化隆縣結合拉麵電商等優勢資源,打造化隆縣智慧拉麵信息化服務大數據平臺。據工作人員介紹,該平臺目前已連接1.74萬家拉麵實體店,拉麵網電商平臺註冊企業和個人用戶超過5.5萬人,依託拉麵網建設的電商服務中心覆蓋包括42個貧困村在內的全部鄉鎮,平臺有效實現了數據跑路、異地政務服務和營業數據抵押、撬動金融貸款等。
化隆縣地方品牌產業培育促進局副局長馬建國說:「今年疫情期間,符合條件的拉麵店主,通過拉麵App可直接在網上申報各項補助,不用返鄉親自辦理。這樣一來,間接幫助了在化隆縣以外的600多家拉麵店節約往返費用資金約1000萬元。」
哪裡有拉麵人,服務就到哪裡。近年來,化隆縣先後在拉麵從業人員比較集中的城市建立了14個流動黨支部,市縣兩級在全國設立了46個辦事處和服務站,加強與輸入地政府聯絡互動,指導拉麵店規範經營,協調解決拉麵人子女上學、看病就醫、用工社保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如今,化隆人民「掙了票子、育了孩子、換了腦子、練了膽子、拓了路子、創了牌子」,一碗小小的拉麵為他們拉出了小康致富路。
(謝海森 劉亞婷)
相關連結
▶端牢「中國飯碗」 播種綠色小康
▶黨建引領築牢小康路
▶放下鋤頭 卻撥動命運的琴弦
▶國家信息中心:用心用情 志智雙扶
▶歌從「大廟」來 ——四川宜賓市南溪區小康生活側記
▶從「民生之盼」到「民生之變」——海南瞄準「痛點」發力建設幸福家園
▶湖南沅陵:從「窮地」到「福地」 從「安家」到「安心」
▶四川:鄉村振興引「客」歸 全面小康添「生力軍」
▶「易」得日月換新天——湖南江華易地扶貧搬遷見聞
▶一年一個樣 再現「錦繡太原城」
▶江蘇金湖:用「三農」築牢決勝全面小康壓艙石
▶遼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剪影:從「遼寧藍」到「花果山」
▶原地搬新家 上海城市更新裡的「幸福味道」
▶讓「荒山」變「青山」 讓「青山」變「金山銀山」
▶內蒙古呼和浩特:精準扶貧直擊難點 貧困鄉村華麗蛻變
▶浙江衢州:「飛雞」飛出致富路 「花海」開出幸福花
▶我們要當新型農民做生態達人!
▶四川眉山東坡區:拔「窮根」過上好日子 挪「窮窩」住上好房子
▶山水田園裡趟出「幸福路」
▶388本「家庭檔案」記錄小康生活印跡
▶青海興海縣:易地搬遷起新村 小康路上不落人
▶「梯田之鄉」甘肅莊浪縣的「三級跳」
原標題:《【我們的小康】小拉麵大能量 能脫貧能致富》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