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利:總臺《走村直播看脫貧》直擊「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火熱圖景

2020-12-23 中國日報網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7月25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主辦的大型融媒體行動《走村直播看脫貧》從江蘇徐州出發,兩輛攜帶5G新媒體移動雲制播系統的大篷車,走進全國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脫貧村,挖掘鮮活脫貧故事,直擊村容村貌巨變,展現村民如何突破生存發展困境、走向致富之路的歷程。

一,「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直擊「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如火如荼的景象。

這次行動將持續三個多月的時間,記者從徐州出發,兵分兩路,一路走西南線,途經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廣西、貴州、四川、重慶、雲南、西藏等地;另一路走西北線,途經河南、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寧夏、內蒙古、山西、河北等地,行程超過一萬公裡。

在報導形式上,《走村直播看脫貧》大膽融合。大篷車所到村莊的經濟發展情況,都將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財經頻道、央廣經濟之聲、中國交通廣播、央視財經新媒體進行播出。其中,電視直播將主要在央視財經頻道的午間新聞節目《天下財經》完成(首播時間:周一至周日12:00-13:00),央視財經頻道的黃金檔新聞欄目《經濟信息聯播》將開設脫貧報導專欄(首播時間:周一至周日20:30-21:30)。

喜訊!江蘇省脫貧率達到99.99%以上!其背後是人類史上一場偉大的鬥爭。改革開放40多年來,8億多人口實現脫貧,18大以來,貧困人口由9899萬,減少到600多萬人,連續7年每年減貧規模都在1000萬人以上!徐州豐縣黃河故道百裡荒沙帶扶貧縣的貧困村蛻變成為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的牛蒡基地之一,產品遠銷海外多國!

喜訊!河南省53個貧困縣全摘帽!河南是人口大省、農業大省,也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精準脫貧攻堅戰打響之初,河南有貧困縣53個,貧困村9536個,貧困人口698萬。而到今年,河南人民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合格的答卷!僅泡桐之鄉:蘭考樂器年產值近20億元!

喜訊!安徽省31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安徽是脫貧攻堅任務較重的省份,其中國家級貧困縣20個,省級貧困縣11個,而通過精準扶貧、分類施策、逐個督導、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碭山縣魏寨村種梨闖出致富路,將家鄉發展成「世界梨都」。

一個個喜訊,一個個脫貧奔小康的鮮活故事,深接地氣,撲面而來!直播大篷車走到哪裡,就帶來了新鮮感人的故事!

二、電視端、廣播端、新媒體端同時發力,視角全面,手段豐富,形成合力「滾雪球」規模效應。

電視端:《天下財經》是承擔《走村直播看脫貧》電視直播任務的主要新聞欄目,7月26日順利完成《走村直播看脫貧》大型融媒體行動首場直播,連線《走村直播看脫貧》第一站----江蘇徐州豐縣範樓鎮齊閣村的前方記者李斯璇,記者兩腿泥走進田間地頭,現場採訪種植戶、企業,講述該村發揮特有砂質土壤優勢,從黃河故道百裡荒沙帶扶貧縣的貧困村蛻變成為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的牛蒡基地之一,產品遠銷海外多國的故事。7月27日,走進河南省蘭考縣張莊村,張莊村將為防風治沙而栽下的泡桐樹變成樂器音板,村莊發展成馳名中外的樂器村,「用泡桐音板奏響富民樂章」,成為脫貧典範。直播突出財經視角。 7月28日,連線安徽碭山縣魏寨村,探訪碭山扶貧產業碭山梨的奇特之處,講述碭山人民如何種梨闖出致富路,將家鄉發展成「世界梨都」。《經濟信息聯播》《第一時間》也對以上村莊的脫貧致富路徑進行了跟進報導。

廣播端:7月23日以來,經濟之聲《天下財經》精選直播優質內容,播發多個脫貧道路上的鮮活案例,分別關注了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中寧縣紅寶村的80多位農民組成的合唱團,用歌聲唱響農村新生活;講述了寧夏農村昔日特困戶馬天志借著國家精準扶貧東風,成為了四裡八鄉奔小康路上的急先鋒;聚焦了貴州省探索以發展大數據作為突破口,使大數據走進了更多當地人的生活等內容。本周報導題材具有代表性,內容故事性強,用特色的鄉土聲音烘託脫貧攻堅大主題。

新媒體端:截至7月30日16點共發布相關報導40篇次,總閱讀量達804.8萬,話題詞 #走村直播看脫貧#閱讀量達2399.3萬,話題詞#記者走村Vlog#閱讀量達314萬。

1、H5產品全民互動點讚家鄉

設計製作H5投票產品,發布報導【Ladies and 鄉親們!咱村有機會上央視了,就差你這一票!】吸引用戶參與投票點讚自己的家鄉。截至7月30日16點,「走村直播看脫貧,我為家鄉點讚」H5的瀏覽量超100萬,互動參與量達25萬,擴大了節目的黏性和影響力。

2、多維度設計短視頻產品,豐富報導內容

(1)「雲瞰中國之美麗鄉村」系列短視頻:利用航拍從高空看中國,換一個視角展現鄉村的豐收場景與村莊的變化。7月30日發布報導:#雲瞰中國#【驚豔!「金」牛蒡,荷田田!今天,@央視財經 站上雲端看巨變!】,引發用戶關注。

(2)「記者走村vlog」:讓記者走進田間地頭,真正參與到村民的日常勞作中,以vlog的形式展現脫貧鄉村的特色農業,挖掘脫貧村的「致富密碼」。7月28日發布報導#記者走村Vlog#【大型吃播現場!央視小姐姐一手拔出比人都高的蔬菜,這竟是沙土地裡的「黃金」?!】,央視財經記者現場體驗拔牛蒡,看老百姓怎樣在沙土地裡種出「黃金」,單條閱讀播放量超320萬,用戶紛紛點讚留言。7月30日發布報導【黃河灘區老村變魚塘,全村增收上百萬!紅燒魚、糖醋魚…央視小姐姐帶你打卡黃河鯉魚的N種吃法!】,央視記者探秘黃河鯉魚養殖地,揭秘灘區居民搬遷進樓,並用老村舊址發展鯉魚產業。用搬遷前後航拍視頻的對比,體現當地居民生活的巨變。單條閱讀播放量超400萬。

(3)「我當村主播」:搭載央視財經5G新媒體移動雲制播系統的大篷車開進鄉村,邀請鄉村達人做客車體內搭建的「央視財經」移動演播室,當起村主播,讓村民們用自己的表達方式,介紹家鄉、講述扶貧成果,展現農村致富達人的精神面貌,有看點、接地氣。7月27日、7月29日先後發布原創短視頻【咱農民當主播,中不中?來吧,展示!鄉村rap、鏗鏘豫劇…不要太有範兒!】【我當村主播丨中氣十足四平調、手舞足蹈唱快書,多才多藝的河南人民當主播!(附彩蛋)】,記錄了鄉村達人第一次坐上主播臺,以當地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介紹自己家鄉的情形。報導形式新穎,引發用戶關注。

三、創新:外場新媒體大篷車+5G新媒體移動雲制播系統+三訊演播區。

在技術應用和演播室設計上,《走村直播看脫貧》勇於突破,首創了「外場新媒體大篷車」。該車搭載5G新媒體移動雲制播系統,配置三訊演播區,演播區由貨櫃改裝而成,長12米、寬2.55米、高3.98米,箱體採用液壓自動展開結構,最大可以上翻120度。演播區也可以自動展開,並外接擴展平臺,面積50多平方米,可以滿足大部分節目的場景和景深要求。

大篷車內還配備有5G手機、4K電視、機器人等高科技產品,可供村民參觀、體驗、互動,成為本次大型融媒體行動的一道獨特風景。

同時,大篷車將對所到的每個村莊在央視財經客戶端進行長達1小時的直播,觀眾通過下載央視財經APP,可以觀看直播,參與抽獎活動。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的重大戰略部署和中心工作,勇於創新用直播大篷車下鄉的傳播方式,直播20多個省、市、自治區交出的一份份沉甸甸的答卷,它凝聚著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扶貧幹部的嘔心瀝血,以及廣大群眾的勤勞汗水。報導形式新穎,內容豐富,深接地氣,深受當地幹部群眾的歡迎。鼓舞士氣、提振信心。有力回答了主流媒體只有與時代同頻共振,才能更加大有作為!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中央電視總臺大型融媒體行動《走村直播看脫貧》走進丹鳳棣花
    陝西網訊(記者 崔登明)8月17日上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大型融媒體行動《走村直播看脫貧》走進丹鳳,聚焦棣花社區,通過直播鏡頭挖掘鮮活脫貧故事,直擊村容村貌巨變,展現村民走向致富之路歷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記者馬佳倫說:「我們今次是將臺裡的大篷車開到了田間地頭,開到了每一個貧困村最有特色的地方,用我們的眼睛、我們的耳朵,真聽真看真感受,感受當地脫貧之後的一個新變化,我覺得丹鳳縣通過產業扶貧和文旅扶貧,形成了一個完美的結合,當地老百姓的腰包也是鼓起來了,生活也是越來越好了。」
  • 央視財經頻道《走村直播看脫貧》走進甘肅
    新甘肅客戶端靜寧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朱宇鯤通訊員馬炳玉)9月23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主辦的大型融媒體行動《走村直播看脫貧》欄目組走進靜寧縣甘溝鎮楊咀村。省委副書記孫偉就我省脫貧攻堅經驗、脫貧攻堅布局、鄉村振興等方面接受了採訪。
  • 走村直播看脫貧|安塞腰鼓震天響,南溝鏗鏘奔小康
    10月29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大型融媒體行動《走村直播看脫貧》,直播團隊走進安塞區南溝村的田間地頭,走進合作社,走進村民,展現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新成效,展示新農村的新風貌。直播現場,氣勢磅礴的安塞腰鼓表演,展現了安塞區人民的熱情和奔放,民間藝術家們製作的農民畫,體現了南溝村民發家致富的喜悅,接地氣的陝北民歌,唱出了南溝村民脫貧致富的歡愉。據了解,《走村直播看脫貧》行動,已陸續走進全國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深入各地脫貧村挖掘鮮活貧困故事。
  • 南陽移動全力保障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走村直播看脫貧》
    8月8日上午,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舉辦的大型融媒體行動《走村直播看脫貧》,走進南陽市淅川縣前營村,這裡是「南水北調」中線渠首的所在地。中國移動南陽分公司全程保障直播信號,並為村民們帶來移動5G新體驗,通過5G網絡讓廣大網友遠程「圍觀」:作為承載著「讓老百姓脫貧致富和保護水源不受汙染」雙重任務的「果樹」如何帶動村民突破生存發展困境、走向致富之路的歷程。
  • 王永利:總臺以優秀電視劇紀錄片營造暑期精神高地
    2020年的暑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電視劇紀錄片中心注重用優秀電視劇和紀錄片,打造精彩紛呈、引人入勝的視聽盛宴,重點編排青少年喜聞樂見的主題,豐富暑期文化生活,點亮螢屏,傳遞力量,收視率創近十八年來暑假同期最好成績,大屏小屏互補聯動,融媒體傳播宣傳效果顯著,成為廣大觀眾特別是青少年的「思想加油站」,寓教於樂的知識課堂。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丨「稻村」走上現代農業新路
    開欄語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是黨中央確定的今年全黨全國工作的大局。6月11日,中宣部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致敬脫貧攻堅最美奮鬥者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堅持做著不平凡的事……踏著泥濘的道路,他們心中有光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他們創造奇蹟時間詮釋了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奔忙的身影、曬黑的面龐、沙啞的聲音……見證了他們不眠且辛勞的日日夜夜更見證了道路暢通、村莊整潔、產業發展……鄉親們一張張燦爛的笑臉這是你我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道路上最好的禮物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遂川:世外桃源脫貧路 別有洞天新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遂川:世外桃源脫貧路 別有洞天新生活 2020-11-29 15: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肅南縣大都麻村的脫貧...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大都麻村的脫貧故事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範海瑞 通訊員 安秀秀 始建於北涼時期的馬蹄寺,是坐落在河西走廊上集石窟藝術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④|天府之國 更添富饒!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全面小康質量高成色足、脫貧攻堅進度符合預期,成就舉世矚目。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聚焦全國脫貧攻堅重點工作區域「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報導活動持續進行中第四站我們來到四川圖為佛山市援建的越西縣南箐鎮佛山達布新村一隅。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恩平的脫貧「蜜」訣上...
    江門這項工作吸引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灣區之聲欄目組的目光!明叔工作的古勞茶山生態園,是鶴山市「百企扶百村」精準扶貧項目之一,頗具本地特色。茶山生態園項目的引入,不僅盤活了閒置的土地資源,為村集體帶來收入、撬動更多就業崗位,讓附近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同時還帶動了產業轉型升級,賦能鄉村產業振興。古勞鎮黨委書記謝文清說:「讓貧困戶參與到產業當中,長期在茶園裡面工作,能達到穩定收入、長期脫貧的效果。」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這條路,通往幸福
    >邁向更加壯麗的新徵程此刻每一個人都心懷激蕩、充滿期盼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曾經,我們無數次憧憬小康如今,全面小康終於觸手可及決戰決勝的最後階段從今天起,甘肅日報及「新甘肅」客戶端等甘肅日報報業集團所屬各媒體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並派出多路全媒體採訪小組,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講述我們身邊發生的巨大變化。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手牽手,一起走
    新華網專訪來自7個省區的7位駐村第一書記,講奮鬥故事。借高分遙感衛星和無人機的「天空之眼」,看山鄉巨變。2020年,勝利村還有333戶1789人預計脫貧。王暉說,利用最後幾個月時間補缺補漏,如期完成整村脫貧摘帽的任務,我們有絕對的信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山深處茶飄香,綠葉子換來「紅票子」
    推薦閱讀快看!有你嗎?「小康生活·美在贛鄱」女性主題攝影大賽獲獎名單揭曉>「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千百年來,我們從未停止對小康生活的憧憬。如今,全面小康終於觸手可及。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阿布洛哈村——通了村公路 走上致富路
    身體強壯的成年人, 出去一趟也要走4個小時。建村57年,許多村民都不曾走出大山。「買支牙膏得爬懸崖走上整整一天。」「出去賣羊,得把羊綁在腰上,手腳並用拽著繩索溜過河。」這是幾年前,村民生活的真實寫照。吉列子日帶著一班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省裡派了專家組現場指導,國家還給我們協調了直升飛機專門運機械,這路是下了決心要修好的!」「去施工隊幹活,每天能掙200塊,不比種土豆掙得多?」從幾個,到十幾個,後來,全村的貧困戶幾乎都加入了這場戰鬥。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一面幫助施工隊解決各類難題,一面抓村裡的脫貧工作,連電話都沒時間給家裡打。
  • 【美麗鄉村 詩畫中國⑰】詩詠海南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當前,中國鄉村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巨大的變化,農村更美了,農民更富了,小康社會就在眼前。為此,詩人們以激情的筆觸從各個側面記錄這一偉大的進程,共誦美麗鄉村、詩畫中國。本輯推出由海南省詩詞學會組織的主題詩詞作品,以饗讀者。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張剛:腿傷仍在堅持 領著...
    ,放下身段當農民,放棄城市駐農村,腿傷三次仍在堅持,硬是帶領鄉親們克服地質條件差、基礎薄弱的缺陷,走出拔窮根、奔小康的脫貧路。寶雞扶風縣天度鎮下寨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張剛:「我出身農村,通過自身努力考上大學,又得益於寶雞供電局的培養,積累了這麼多的知識,就要用在脫貧攻堅中來,是這種情懷,也是自己共產黨員的初心,支撐自己在這兒扶貧駐村,駐村就要紮根。」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會昌:產業興道路暢 增收致富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會昌:產業興道路暢 增收致富奔小康 2021-01-14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乳山這個村的紅薯很出名 也蹚出「甜蜜...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乳山這個村的紅薯很出名 也蹚出「甜蜜」致富路 2020-10-14 18: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環球資訊廣播記者李琳...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環球資訊廣播記者李琳:金昌「居家養老」收穫不一樣的幸福感(… 2020-08-19 20: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