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九:王小二過年 | 給孩子的年味廣播劇

2021-02-23 博雅小學堂

日子過得真快,今天已經是十二月二十九日了,讓我們先來聽個窮光蛋過年的故事。

除夕這天,家家戶戶忙著蒸糕燉肉,準備吃頓豐盛的年夜飯。屋外雖然飄著雪花,大夥心裡可都是一片暖洋洋的。

可是,城東小巷的一間破木屋裡,卻不斷傳出長長的嘆息聲。原來窮光蛋王小二和他的妻子銀花,正為著沒錢過年而發愁呢!

冷風從木牆的破洞裡「咻咻」地灌進來,夫妻倆皺著眉頭,拉緊身上又薄又破的棉襖,一邊唉聲嘆氣,一邊直打哆嗦。

「喂!銀花,我有一個妙計,叫咱們倆今晚有頓年夜飯吃啦!」王小二突然跳起來,悄悄對銀花說了一堆話。

銀花聽了,笑一笑,立刻清清嗓子,走到東面靠李大叔家的牆邊,忽然扯開喉嚨尖聲哭叫道:「嗚!我好命苦哇!自從嫁給你這個沒出息的王小二以後,沒有一天好日子過。現在可好,不但連頓年夜飯都沒得吃,就連祭祖的酒菜香燭也沒有,嗚——我真是命苦!」

王小二也扯開破鑼嗓子,對著西面靠張大媽家的牆喝道:「銀花!大過年哭個什麼勁兒!這個家就是被你哭窮的!」

夫妻倆就這麼你一句我一句地罵個不停,一邊用力捶木牆,一邊豎起耳朵聽聽隔壁的動靜。他們越罵肚子越餓,越餓就罵得越兇。不一會,李大叔、張大媽都搖頭嘆氣地來勸架了。

李大叔說:「大過年哪!應該圖個平安吉利,你們這樣大吵大鬧,弄得大家不得安寧。這樣好了,待會我叫我家小狗子給你們送點餃子來,你們就別吵了吧!」

張大媽也嘟嘟囔囔地說:「就是嘛,過年祭祖是怠慢不得的,待會我讓媳婦送些酒菜來,問題不就解決了?」

這下子,餃子、糕餅、雞鴨魚肉全都有了,連香啦燭啦,也都備齊了。

夫妻倆歡天喜地地擺碗擺筷,準備好好享受一頓。王小二突然又想起什麼,垂頭喪氣地說:「糟啦,天已經黑了,煤鋪子和麵店的人馬上會上門來要債,到時候,我們拿什麼還人家呢?」

銀花想了想,說:「有了,這回就看我的吧!」

不知銀花想出來了什麼好辦法?聽聽今天的音頻,你就明白啦!

相關焦點

  • 【年俗】小鼠鬧新春 臘月二十九,打酒蒸饅頭!
    點擊播放 GIF 2.0M回家過年臘月二十九打酒蒸饅頭二十九蒸饅頭來年都往高處走爐火紅彤彤的寓意著新一年和和美美的生活饅頭熱騰騰的代表著新一年蒸蒸日上的幸福按照老習俗,臘月二十九這一天家家戶戶就要開始忙活準備過年的主食了
  • 臘月二十九,河北遼寧在內蒙賣水果的小販子滿臉愁容,這年咋過呀
    小編經常去菜市場拍攝,臘月二十九,小編到菜市場去買水果順便拍點照片。來到賣水果的區域,有好多熟悉的面孔,這些都是外地來內蒙批發水果的小販子,每年這個時候他們早該回家過年了,這個區域只剩下本地的水果販子,可是今年卻還有這麼多遼寧的,河北的水果販子沒有回家過年,到底怎麼回事呢?
  • 寧夏方言微廣播劇《麥羔過年》又更新了!
    寧夏方言微廣播劇《麥羔過年》又更新了! 近期,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寧夏廣播電視臺聯合出品,寧夏交通廣播錄製的疫情防控系列方言微廣播劇
  • 春節民俗:臘月二十九,請祖上墳去打酒
    春節民俗:臘月二十九,請祖上墳去打酒。文/成長新視點在中國民俗裡,臘月二十九或二十八(因大小月變化,稍有不同),這天叫「小除夕」。每年到了臘月二十九,家家戶戶的過年工作,經過連續數日的準備,已基本完畢,就剩下一些小事情張羅張羅了。明天就是過年,除夕日,今天需要做的事情,主要是給祖宗上墳送上祭品、請祖宗回家過年,以及到酒館打酒,為過年宴席和祭祖使用。
  • 你家過年有年味嗎?2020北京春節年味攻略,帶孩子感受真正的年俗
    今天打開日曆突然發現,還有半個月就要過年了,遙想七年前的除夕自己發朋友圈寫到:年年有今日,歲歲甚寂寥。那個時候的自己是剛剛大學畢業,初入職場的小鮮肉。但是今年的春節就不同了,因為我已經是一個兩歲寶寶的母親了。
  • 臘月二十九蒸饅頭,一大早蒸到下午,三百多個饅頭少了不夠過年吃
    今天是臘月二十九了,在北方農村今天就要起大早,架火支爐子蒸饅頭了。昨天把面都發好了,今天揉面搓面,開始做饅頭。要包豆沙饃,還得做豆沙餡。把紅豆煮爛了放一邊。準備好的紅棗拿出來洗淨。我最喜歡吃糖包,會要求他們蒸點糖包吃。
  • 悅 讀 | 王小二的「普通人」書法
    而王小二的招牌似乎給了他一個新的啟發。一天,他看顧客不多,進店裡坐下來,要了一碗麵。為他端面的正是王小二。楊達問道:「外面的招牌是誰寫的?」 王小二如實作答。楊達聽後十分興奮,卻不動聲色地和王 小二隨便聊了幾句。從那以後,楊達又去過幾次發發麵館,漸漸和王小二熟了起來,他邀王小二閒時到家中坐坐。又一天,王小二抽空去拜訪了楊達。
  • 過年吃啥最有「年味」,和孩子一起做小動物饅頭!
    喆媽小時候,盼著盼著過年,因為過年的時候,奶奶都會手工做很多吃的,什麼湯圓、包子、餃子、米豆腐、醪糟等等……特別是做包子,一大家人
  • 海豐人過年--最味的年
    於我們五姐弟,最揮之不去的年味,一是小時候媽媽蒸甜粿(一種年糕)時,年味在爐灶裡噼裡啪啦。直徑60cm的銅盤,盛上高約20cm的紅糖糯米漿,放進大鼎裡,蓋上,用乾柴當燃料,慢慢蒸,蒸到米漿成紅磚塊那樣,這過程需要10個小時左右。
  • 王小二的「普通人書法」——一個虛構的故事
    為他端面的正是王小二。楊達問道﹕「外面的招牌是誰寫的?」王小二如實作答。楊達聽後十分興奮,卻不動聲色地和王小二隨便聊了幾句。從那以後,楊達又去過幾次發發麵館,漸漸和王小二熟了起來,他邀王小二閒時到家中坐坐。王小二在那個城市裡除了一些老鄉沒有什麼朋友,突然有一位教授對自己這樣友善,不免有些受寵若驚。
  • 系列廣播劇《信訪那些事兒》第一集《過年關》
    全國首部信訪系列廣播劇 《信訪那些事兒》 第一集《過年關》正式上線!
  • 花開新時代 幸福中國年——2019《遼視春晚》臘月二十九播出
    新華網瀋陽2月3日電 當臘月二十九看《遼視春晚》已成為觀眾新年俗後,作為中國現象級「衛視第一春晚」,以「花開新時代、幸福中國年」為主題的2019《遼視春晚》將於今晚隆重播出,這必將是一道團圓喜慶、開心快樂、凝聚振興力量的春節年夜文化盛宴
  • 年味之變:重塑傳統節日民俗 傳承年味文化基因
    人倫親情烘託年味  麻順福是松桃縣這個苗族聚居區一個普通的苗族老人,和老伴育有1子4女,小兒子已經在貴陽工作、成家。今年過年,老麻不僅殺了過年豬,還泡好了豆子,準備做苗家特色的豆腐。為了給他5歲多的孫子補身子,他特意準備了一隻4斤多重的大公雞。  太陽越升越高,村裡一些在外打工的年輕人陸續提著大包小包回來了。
  • 周興順:啊,己未年的過年
    啊,己未年的過年文/周興順「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一曲童謠勾起我對母親的懷念
  • 兒時回憶,那些有年味的年,才是真正的過年
    眼下對中國人來說,應該沒有比過年更重要的事情了。年對中國人來說,比外國人過聖誕,賀新年來得有意義的多。一年忙到了頭,總要在這幾天好好歇歇;一年家人相聚一堂的日子並不多,也總要好好聚聚;走親訪友在過年也變得非常頻繁起來。
  • 《2021東西南北賀新春》談家鄉、品年味、過大年!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製作《2021東西南北賀新春》將於2021年2月10日(臘月二十九)19:30在CCTV-3、 2月11日(大年三十)中午12:30檔在CCTV-1熱力播出,還將在春節假期期間於央視多個頻道滾動播出,星光熠熠,年味十足!節目深入張家口崇禮、百色浩坤湖、青島即墨以及多個田間地頭,打破傳統舞臺限制,真正走到百姓生活中去,送上深切的新春祝福!
  • 新年來臨之際,不妨帶著孩子一起閱讀這個繪本,感受節日文化
    書中藏著奇妙的翻翻、拉拉、信袋、立體等多種新巧的互動形式,小朋友不但能夠了解從臘月二十九到正月十五的各種春節儀式,還可以自己動手,開紅包、看舞龍、貼全家福,一直到大紅燈籠高高掛,親身體驗春節帶給人們的無盡歡樂。《過年啦》很好地幫助父母給孩子普及春節這一傳統節日的知識,也是孩子學習和了解傳統習俗的平臺。
  • 【「年味」徵文66號】高龍興:過年
    「年味」主題有獎徵文活動啟事  時光匆匆,2021年的「年」越來越近了。年是中國人的圖騰,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特別是「年夜飯」,在每個人的記憶中,都有難忘的故事,都有自己獨特的體會。肖復興在《年味兒》中寫道,年夜飯,更能夠體會到每人的參與和年的意義的相關性和重要性,這大概可以稱之為年的味道。
  • 臘月二十九,發麵蒸饅頭,新的一年蒸蒸日上
    明天就是年三十了,按照習俗,臘月二十九是發麵蒸饅頭的日子,也是展示廚藝的好機會。別看這蒸饅頭簡單,這過年蒸饅頭可不是隨隨便便地做,一定要精心製作。在過去,蒸出來的饅頭是要跟鄰裡之間交換的!年糕有黃白兩色,象徵金銀,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高。
  • 過年的習俗如何讓孩子了解?這樣講年味更濃!
    猶記兒時,最盼望的就是過年了,和家人一起貼對聯、放鞭炮、吃團圓飯、守年夜。。。濃濃的儀式感,承載了許多溫馨美好的回憶。如今年味兒越來越淡,很多傳統民俗漸漸凋零,關於新年,我們和孩子這一代共有的溫情記憶似乎越來越少。所以,我一直想找一些既有趣,又能讓孩子了解咱們傳統節日的繪本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