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己未年的過年
文/周興順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一曲童謠勾起我對母親的懷念,懷念40年前——1979年(己未年)的過年。那是我和母親最後一次過年,讓我終生難忘。
穿新衣
過去過年,孩子們最期盼的就是「穿新衣,戴新帽」。因為,只有過年才能穿上新衣服。
我當時覺得只要能穿暖和、整潔就行。
記憶那時我穿著姐姐的衣服,同學們都笑話我「穿女人的衣服」,我不以為然。有好事者云:男人的衣服是左邊壓右邊,而女人的衣服是右邊壓左邊。我一看,果真如此!只好說「管它呢,有衣穿,就不錯了。」
1978年下半年,正值改革開放初期,村裡能工巧匠在自己家裡,支起縫紉機,開起了裁縫鋪,為村民服務。不知媽媽從哪裡拿了幾片日本尿素袋子,經她的巧手,用藍色染料一漿洗,變成了藍布。臨近臘月的一個星期天,媽媽拉著我的手,到裁縫師傅處量衣服。媽媽說:再窮,也要讓我娃穿新衣。可是時間一長,衣服的「廬山真面目」露出來了,同學見了我,戲稱:「日本尿素」來了!回家訴說,爸爸安慰道:「你已進入高中了,應多關注學習,別管穿什麼,要向李家灣的李廣瑞學習,你看,人家把書念成了,當了大官,不但穿好的,吃好的,連眼鏡、皮鞋都配上了。」
1979年的新年,我是穿著日本尿素袋子度過的。
掃房子
「臘月二十三,送灶爺上天;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臘月二十四一早,全家人便用床單什麼的蓋住了鍋、碗、盆等物品,爸爸用一把長掃帚掃刷牆面,我用一木棒吃力地攪拌盆裡的白土漿。當時沒有塗料,農村人就從白土窯挖些白土,浸泡一夜,便以其漿漫牆,使牆面重新白起來。媽媽拿起小掃帚,蘸著白泥漿一點一點刷在牆上……不等爸爸掃刷完,有人來請爸爸去他家號脈看病。爸爸是 遠近聞名的「周家先生」,只開處方,不賣藥,從不收錢。人們贊稱:周家先生是個能人,他醫術高超!周家先生是個好人,他醫德高尚!爸爸只好放下正幹的活路,跟著病人家屬看病去了。
剩下的活路就攤在我和媽媽身上。
開始,媽媽一人爬高走低,很是不便。我騰出手後端白土漿,給媽媽遞上,如此就加快了進度。有幾次媽媽昏倒,我扶起,讓她休息一會,喝口水,吃點昨晚烙的"祭爺飥",待好些了,繼續幹,直到把牆面、院面、門樓都刷一遍。
媽媽刷完後,我踴躍承擔了清洗門窗的任務。洗完後,媽媽吩咐拿上紅紙,找人書寫對聯。當時的對聯,多以毛主席詩詞為主,什麼"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記憶最深的是,當時我選"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祈求爸爸、媽媽健康長壽!待三十下午,將春聯與門神一起貼在大門上,就歡歡喜喜迎新年。
祭祖宗
"臘月二十九,上供請祖"。說起祭祖,想起明代李先芳的《臘日》詩句:"臘日煙光薄,郊園朔氣空。歲登通蜡祭,酒熟醵村翁。積雪連長陌,枯桑起大風。村村聞賽鼓,又了一年中。"
我家的祭祖活動比較簡單。
臘月二十九吃過早飯,爸爸就說:"順娃,走!和爸一起請你爺、你婆回家過年!"說罷,就拿預先準備好的燒紙和香表,裝好洋火(火柴),朝巖上走去!
先到爺爺墳前,找準位置培上土,在上頭壓上紙,一尺開外畫個圓,分好紙(不能讓紙出圓圈),點上火,磕三個頭,觀察紙灰的走向,若有飛出,說明祖宗外有欠帳,下次應該多燒,然後繞墳走三圈,爸爸在前面說:"爸,跟兒回家過年",我在後面說:"爺,孫子接您回家過年"。
然後到奶奶墳前,重複以上程序後,爸爸在前面說:"媽,跟娃回家過年",我在後面說:"奶,孫子接您回家過年。"
接回家後,在家中上廳布置祭堂。先貼祭聯:感受祖德,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再把祖先像、三代祖宗牌位安放在供桌上,擺好香爐、供品,爸爸主祭,燒三柱香,叩拜,祈求幸福,我則在旁邊不停地磕頭。
媽媽見後,笑著說:"好了!別磕了!饃熟了,快端上,放在供桌上,讓你婆、你爺先嘗!"
吃美食
說到吃,那年過年有兩件事值得回味:
一是吃魚。當時姐姐在西安上班,已成家。臘月二十六,姐姐不辭千辛萬苦,不知花費了多少工資,買回一條大魚(長約有60-70公分,重有7-8斤),可能希望家裡"年年有餘(魚)"吧!我看到魚,十分想吃!纏著媽媽要吃,爸爸說:"現在不能吃,要等你姐回來了,一塊吃!"於是便把魚掛在前面的廈房裡,每當我想吃時,就到魚前看看,看得口水直流。
二是吃餃子。春節的餃子,不是平常的餃子,而是包成元寶狀,俗稱"銀子殼",象徵著"食進元寶,全家團圓"。最有趣的是把硬幣包在餃子裡,說誰吃到誰就有財氣或福氣。往往媽媽多包幾個,自己吃到不算,我吃到才算數。吃餃子,也有講究,餃子用上好的白面,餃皮薄,餡兒足,不能捏爛或煮爛,即使爛了,也不要說"爛了",而要說成"掙了",以求吉利。當時,我不慎說漏嘴,媽媽及時糾正,"話有三說,巧說為妙。不能說爛了,要說掙了,過年要說吉利話。"
啊,1979年(己未年)的過年,還有許多趣事……。40年過去了,這些往事,歷歷在目,仿佛如在昨天,使我終生難忘!
那年國慶前,媽媽離開了我們——當時我正上高中的畢業班……
過去日子過得不行,沒能力讓老人享福,現在有能力了,每年臘月二十八,我按照爸爸教的祭祖辦法,請媽媽回家過年!
作者簡介:
周興順,網名:玉山滋水,《作家搖籃》雜誌籤約作家。
【聲明】文責由作者自負 圖片來源於網絡
— END —
顧問:孫興盛
總編:任之
責任編輯:房儒義
投稿郵箱:shanxizuojiayaol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