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也不會將一個人物講說得透測,一是沒那麼多時間,二是留下討論的空間,一般只會挑幾點來講。希望微友們多多支持,此外如果有希望談到的人物,也可以在樓下說,本人我參考出在這個系列當中,下面開始主題。
【本期人物:皇甫嵩】
[將門世家]
皇甫嵩字義真,根據《通志·氏族略》的記載,皇甫氏原應該稱之為皇父氏,在漢朝的時候皇父鸞將皇父改為皇甫,而後將宗族遷往茂陵,望族居住在安定,而皇甫嵩也是安定人,所以根據個人猜測,皇甫嵩應該是皇父鸞的後代。
皇甫嵩出身在將門世家,曾祖父皇甫稜官至度遼將軍,祖父皇甫旗官至扶風都尉,父親皇甫節官至雁門太守,而他的叔叔皇甫規更是赫赫有名的涼州三明之一。在這樣的家世下,皇甫嵩從小就有文武志介,並且喜好讀《詩》、《書》等書,常常學習弓馬。
皇甫嵩舉孝廉茂才後,太尉陳蕃、大將軍竇武連番徵辟皇甫嵩,但都被皇甫嵩拒絕,後來二人被宦官所敗,皇甫嵩也因為先見之明,沒有受到牽連。後來漢靈帝用公車徵皇甫嵩為議郎,遷北地太守,開始了皇甫嵩的官職生涯。
[平定黃巾]
皇甫嵩擔任北地太守直到中平元年黃巾之亂始起。當時剛起軍的黃巾軍聲勢浩大,幾日之間,所作所為就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而這個時候,漢靈帝下詔讓各地州郡修理攻防器械,同時在司隸八關增強守衛,召集群臣商議,皇甫嵩跟呂強二人提議解除黨錮,赦免天下黨人,拿出中藏錢和西園廄馬賜給將士,這一系列建議被漢靈帝所採納。同時皇甫嵩被命名為左中郎將,統領三河五校士跟新招募的精勇兩萬人,同朱俊另外帶的兩萬軍隊,共同討伐穎川的黃巾。
初期的戰鬥形勢並非很順利,皇甫嵩與朱俊先後出發,然而皇甫嵩統領的軍隊還沒有跟黃巾軍接觸,朱俊率領的軍隊就被黃巾渠帥波才所擊敗,皇甫嵩在這種戰局劣勢的情況下,選擇進軍到長社,據城固守。波才在擊敗朱俊後,繼續率軍西進,到了長社時候,因為皇甫嵩的提前據守,迫使波才一路進攻至洛陽的意圖不得不擱淺,只能率軍將長社包圍起來。
這裡說下,黃巾軍的主力是張角所設的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七八千,這些作為黃巾軍的主力表現一開始還是不錯的。皇甫嵩被困在長社中的時候,因為人少士兵們都很害怕,應此可以推斷波才的軍隊是要遠遠高於皇甫嵩跟朱俊的。這個時候,皇甫嵩將軍中的官吏都聚集了起來,跟他們說:「用兵有奇變,而不在兵數量多少。現在賊人依草結營,容易因風起火。如果乘黑夜放火焚燒,他們一定驚恐散亂,我出兵攻擊,四面合圍,田單守即墨用火牛攻燕而獲勝的功勞就可以實現。」
皇甫嵩已經想出了破敵的計策,那麼他為什麼沒有立刻實施,而非要等到這個時候才說呢?一是為了讓波才等人放鬆警惕,二是為了等大風的日子,三則是為了等其它路的軍隊。也就是曹操跟朱俊兩人的軍隊。當然,也有說法皇甫嵩跟朱俊是一起在長社的,個人不這麼認為,因為按皇甫嵩本傳的說法,皇甫嵩是火燒波才後才跟曹操朱俊合軍的,那麼為什麼會有朱俊在長社的說法,個人認為是後面皇甫嵩把功勞都讓給朱俊才有的言論。
果然皇甫嵩的計策奏效,在一夜大風的日子裡,皇甫嵩挑選精銳將士出城放火,毫無防備的黃巾軍驚亂而奔走。於是皇甫嵩得以匯合朱俊,曹操的軍隊一共四萬多人,跟波才率領的黃巾軍會戰,徹底的打敗了波才率領的軍隊,斬獲首級多達數萬,是漢庭徵黃巾來第一場徹底的大勝,解決了穎川黃巾軍的主力部隊,開始了反守為攻的階段。
隨後皇甫嵩與朱俊合軍進攻汝南、陳國、陽翟、西華、倉亭的黃巾軍,全部都取得了勝利。在中原的黃巾軍幾乎都被皇甫嵩掃清,而後,北面的董卓被黃巾擊敗,南面南陽的佔據也不樂觀,於是漢廷讓皇甫嵩北上,朱俊南下,準備徹底的平定黃巾之亂。
皇甫嵩北上廣宗的時候,張角已經身死了,廣宗的黃巾是由張梁所率領的,皇甫嵩利用聲東擊西之策,攻陷了巨鹿,黃巾軍死者多達八萬餘人,隨後皇甫嵩又在下曲陽破斬張寶,斬殺的黃巾軍多達十幾萬,用他們的屍體築成京觀,皇甫嵩因此威震天下。
[嵩復安居]
皇甫嵩在戰場上,是一個殺伐果斷,戰功顯赫的統帥,然而當他脫下甲冑,行於士兵百姓之間,又是一個愛護百姓,善待士卒的好官。黃巾之亂平定後,冀州受到極大的破壞,皇甫嵩上書請求以冀州一年的田租用來救濟百姓,獲得了漢靈帝的準可。百姓作歌歌頌皇甫嵩:「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
皇甫嵩體恤將士,每當行軍駐紮的時候,要等到士兵營帳都修立好了,他才進入自己的帳內,吃飯的時候要等其他士兵都吃了,他自己才吃。而對待收受賄賂的官員,皇甫嵩更是賞賜財物給他們,這些官員羞愧難當,有的甚至因此自殺了。
[最後評析]
皇甫嵩在漢末固然是一名能徵善戰之將,但是太過愚忠,因此舍閻忠、皇甫酈、梁衍之謀,助漲了宦官與董卓的氣焰。先被宦官污衊,後又差點被董卓所殺,不過到了最後,也算得以善忠了。當然,皇甫嵩的愚或許就是他的精神所在,外將不聞內政,寧可放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機會,也不願意跟皇帝所在的軍隊有所衝突。
底部可發表評論,歡迎探討指正修改錯誤之處!
歡迎分享給你朋友圈的小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