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有一段臺詞: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那麼,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擺渡人》系列的作者克萊兒·麥克福爾,是英國文壇備受矚目的實力派作家,她的文筆細膩,飽含真情,作品貫穿著人生思索和人性獨白。
《擺渡人》講述的是缺愛的單親女孩迪倫,遭遇一場始料不及的交通事故。
她起先以為自己是事故唯一的倖存者,後來在與靈魂擺渡人崔斯坦穿越荒原的時候才得知,其實她是那次車禍唯一的遇難者。
迪倫平靜地接受了死亡的事實,在崔斯坦的引領下,她帶著愛與善的信念,走向一次心靈的成長之旅,救贖了自己,也擺渡了愛人。
01、書中的荒原和擺渡有什麼含義?
「荒原」是個很有意境的詞,它通常給人展示的是一個未知的世界,在那裡,你需要不斷探索,不斷跋涉,甚至需要不斷戰勝自我。
愛的匱乏,讓15歲的小女孩不在意生死,平靜地接受自己死亡的事實,她的心是一片無盡的荒原。
直到遇到自己靈魂的擺渡人崔斯坦,帶領她穿過荒原,兩人之間有了愛,愛讓她也變成一個勇敢堅強的擺渡人,反過來擺渡了自己的愛人崔斯坦,帶著他逃離無形的控制,重返人類世界。
書中的荒原就是我們內心的映像,其實我們的世界就是一片荒原,荒原的一切即使再變化,都離不開我們內心的主導。
而「擺渡人」,在這裡就是一個人心靈的引導著,他保護你不受惡魔的傷害,教你成長,帶你通往幸福的彼岸。
02、《擺渡人1》中迪倫被崔斯坦送入了他所認為的幸福的彼岸,迪倫為什麼又要選擇返回荒原?
就像書中所提到的:「生存、死亡和愛,你將選擇哪一個?「這也是對每一個讀者發出的人生拷問。
作為迪倫的靈魂擺渡人,崔斯坦幻化成迪倫喜歡的樣子,獲得迪倫的信任,護送迪倫穿越荒原,指引和保護她,為她驅趕惡魔,關心照顧她,將他送達他認為幸福、美好、安全的彼岸——天堂,這個過程中他們相愛。當到達荒原的盡頭時,荒原的界限將兩個相愛的人隔離,他們近在咫尺卻無法相見。
對於迪倫來說,有愛的地方才是她的家,為了愛情,為了崔斯坦,她勇敢地重返荒原尋找崔斯坦,迪倫反過來成為了崔斯坦的擺渡人,她用她的勇敢、堅強影響他,不斷幫他戰勝未知的恐懼以及內心的軟弱,將所有的不知道、不確定轉化為人間的幸福相遇。
03、審判官對待蘇珊娜和傑克為什麼和對待迪倫和崔斯坦不一樣?
同樣來到人類的現實世界,放棄了擺渡人的神聖職責,都受到了審判官的判決,要求他們重返荒原,但最後審判官判給他們的結局卻不一樣。
因為蘇珊娜和傑克之間,從一開始兩個人彼此間就是相互利用,他們的紐帶是黑色的,邪惡的,由貪婪和自私結成。最後,審判官讓蘇珊娜重返荒原做擺渡人,傑克也因為自己的自私走向了死亡。
迪倫和崔斯坦兩個人彼此信任,彼此有擔當,他們之間的紐帶明亮、淨朗,閃著光芒,以至於審判官不願將這光熄滅,放過他們,讓他們重回人類社會。
而這裡的「審判官」不僅是荒原的主宰者,也是人類良心的審判者。他審判的不僅僅是人類行為上的錯誤,他審判的更是一個人內心的善良與邪惡。
同樣是突破荒原屏障來到人類世界,蘇珊娜和傑克之間的紐帶是黑色的,帶著貪婪和自私;而迪倫和崔斯坦的紐帶是光明的,是美好和真情的化身,所以,審判官最他們的行為做出了不同的宣判。
04、你如何解答《擺渡人2》封面的那句「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你靈魂的擺渡人」?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我們都希望有一個心靈導師為我們指點迷津,做我們靈魂的擺渡人。
但是沒有誰能夠一生陪伴著你,即使父母和愛人也不能永遠做我們的依靠,我們只有不斷成長,讓自己的心靈不斷地強大,我們才能有能力承受生活中一切風雨。所以,當我們必須獨自跋涉的時候,我們靈魂的擺渡人就是我們自己。
05、三本書的每個結尾都是大團圓的結局,這樣的結構布局意義在哪裡?
這套《擺渡人》的情節是連續的,主人公的命運也是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但是每本書的結尾都以喜劇收場,這不僅讓讀者在長時間揪心的感覺下得到一絲慰藉,也是美好人性的一種褒獎吧.
而且,作者能在本來已經團圓的結局之上再次節外生枝,衍生出下一部的驚心動魄,使得三本書既獨立成篇,又環環相扣,這也算是作為暢銷書作者的高明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