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說說,女性成長聚集地,願你不用身披盔甲,也能抵擋萬千生活不易,歡迎關注。
01我們都會遇見生命中的擺渡人,但是成長需要自渡
小說《擺渡人》的女主角迪倫,是個十足的倒黴蛋,15歲的她,本應該是天真爛漫的年紀,但她卻沉默寡言。
因為她的生活是灰色的,她是單親家庭的小女孩,在母親身邊長大,但是母親對她常常無話可說,十分冷漠。學校裡同學們,也常常對她冷嘲熱諷,隨著最好的閨蜜轉學離開,迪倫生活裡唯一的光,也被抽離。
於是她想要看看爸爸,但迪倫在乘坐的火車上,卻遭遇了災難。等到迪倫醒過來,她看到了山坡上,有個男孩,似乎是在等她。
後來她才知道,那是她的擺渡人—崔斯坦,他帶著迪倫靈魂去極樂世界,所以崔斯坦沒有讓迪倫在火車的殘骸處,等待別人救援,而是帶領迪倫出發了。
迪倫最開始的時候,以為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後來才知道,自己是唯一的犧牲者。
《擺渡人》裡有句話寫到:「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那麼誰會是你的擺渡人?」
關於迪倫,書中有個很明顯的答案,崔斯坦就是她的擺渡人。崔斯坦對她說過:「如果我存在,就是因為你需要。」
崔斯坦的任務,就是負責引導靈魂穿過惡魔叢生的荒原,在穿越的路上保護好他要護送的靈魂,告訴每一個被他護送的靈魂真相,然後在極樂世界與荒原的邊界中,目送靈魂遠去,接著去等待下一個需要被擺渡的人。
崔斯坦像是迪倫的希望和安慰的支撐,如果沒有崔斯坦,迪倫的靈魂在荒原中寸步難行,隨時都會遭遇惡魔的折磨和吞噬。
如果,迪倫真地前往了極樂世界,那麼故事在崔斯坦連哄帶騙,讓迪倫走過分界線的時候,就該結束了。
但是,故事沒有結束,已經到了極樂世界的迪倫,卻再次隻身一人回到荒原,她要去尋找崔斯坦,她想要和崔斯坦一起回到人間。
你無法陪我去到極樂世界,我也無法陪你留在荒原,那麼,就讓我們一起奔向人間。這是迪倫自己的想法。
經歷過種種的迪倫,已經開始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她也有勇氣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所以,誰是迪倫的擺渡人?當讀完整本書,我們會發現,崔斯坦是迪倫生命裡的命中注定,但是迪倫也是自己的擺渡人,在迪倫的成長中,最重要的是,她對自己的自渡。
02成長中看似擺渡人幫助迪倫,實則是迪倫的自渡成全
在小說《擺渡人》中,每一個亡靈都需要在擺渡人的帶領下,穿過惡魔叢生,艱險不斷的荒原,然後去往極樂世界完成靈魂的擺渡。這些擺渡人,白天不吃不喝日夜趕路,夜晚就呆在安全屋裡休息,躲避陰鬱險惡的惡魔。
崔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他會保護迪倫穿過這片荒原,在每天的天黑之前,帶領迪倫前往安全屋,在惡魔圍攻迪倫的時候,挺身而出,隻身吸引惡魔的注意力,讓迪倫擺脫那些虎視眈眈的惡魔。
保護迪倫是崔斯坦的職責,也是崔斯坦出現的意義,他在幫助迪倫,也在救贖迪倫純粹乾淨的靈魂,然而迪倫自己也在救贖自己。
崔斯坦告訴她:「迪倫,你不是事故的倖存者,你是唯一沒有逃出來的人。」迪倫聽完崔斯坦的話,異常冷靜,面對自己已經死亡的真相,她早就看出了破綻,荒原裡一切的不同尋常都在告訴她,她處在一個非常人所能及的空間裡。
接受難以接受的真相,平靜且從容面對是迪倫對自己的自渡,已經發生的事情,她回不去,所以沒有什麼好糾纏的。
面對荒原裡前行,明明迪倫自己經歷了火車的事故,衣衫襤褸,鞋子也破爛不堪,但是在面對惡魔的糾纏的時候,她沒有放棄抵抗而是誓死抗爭,咬牙前行,不管是什麼時候,她都沒有放棄過前進的路程。
而且,她還會跟崔斯坦開開玩笑:「你知道嗎,我剛剛差點就死了,好吧,鑑於我現在已經死了,我不大可能再死一次。」
在困難和未知面前,迪倫一直在咬牙堅持,不放棄不退縮是迪倫對自己的自渡,因為在面對魔鬼的時候,一旦意志鬆懈,你就會被同化為麻木不仁的魔鬼。
在經歷一路過關斬將,好不容易才來到邊界的迪倫,卻選擇了再次回到荒原,因為她喜歡上了崔斯坦,她不想愛人之間陰陽相隔,她會為愛奮不顧身,這是她自己的選擇。
但是,崔斯坦已經習慣了擺渡人身份,他開始膽怯。從未打破過規則的他,面對前路的未知,有懼怕,有擔心,有憂愁,儘管他也是喜歡迪倫的。
崔斯坦沒有迪倫那麼勇敢,而迪倫也開始救贖他,迪倫一直在鼓勵和幫助崔斯坦,給他勇氣,給他力量,成為他心中的光。
他們最終在人間相遇,讓愛情最終圓滿,也完成迪倫自己最後的救贖,不斷地完善自己之後,學會愛別人,也讓自己被愛。
每一個用力生活過的人,最後都不會被生活辜負。
03三個方法完成神奇的自我成長
那麼,如何像迪倫一樣完成自我成長呢?有三個方法可以幫到你。
(1) 抓住自己的痛點
抓住自己的痛點,是最好的成長,因為一個人的痛點,其實就是你身上最大的毛病,你能夠抓住它,就能夠抓住你自己身上最大的問題,將你的痛點剖析解決,你就能看到成長的質變。
那麼,如何去尋找你自己的痛點呢?
痛點分為顯性痛點和隱形痛點兩類。顯性痛點非常簡單,在日常生活中也會被你注意到,因為它令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痛苦;而隱形痛點的尋找,則需要你花費一番心思,因為它的存在可能比較有迷惑性,這時候,最好找到隱形痛點的方法,就是去觀察同年齡人的生活。
我們看自己的生活,可能沒有那麼清晰,但是站在旁觀的者的角度,事情都會變得不一樣。
(2) 敢於直面問題
抓到了自己的痛點,要去分析去解決。這就像去醫院檢查,發現身上有腫瘤,但是有人卻不肯配合醫生手術,讓腫瘤一直留在身上,讓病痛越來越嚴重。知錯不改是會非常痛苦的事情,而成長是需要勇氣的,不是每個人在面對自己身上的問題時候,都能淡定自如。
成長是在寂靜無人的黑夜裡調成靜音完成,需要靠自己直面自己的問題,然後涅槃重生。
但是,當你勇敢地跨出這一步的時候,你會發現,經歷了成長之後的世界,有多令你喜歡。可能你的成長之後,沒有鮮花和掌聲,也沒有漂亮的聚光燈,但是,你擁有了一個更令自己滿意的自己。
每一個學會成長的人,都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3)承認自己的不完美
世人都愛美麗的東西,人性中都有一種追求完美的心理,因為完美的事物身上有我們想要的樣子,我們總是希望自己,可以完美一點,再完美一點,不允許自己做錯半步。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力求完美的人生勢必很痛苦,不願意承認自己的不完美,在不斷提高的標準中掙扎不得,迷失自我。所以我們必須承認,自己是不完美的,在接受之後全力以赴,追求極致。
羅振宇對成長有一個很好的闡述,他說:「成長的過程是什麼?成長就是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之間的那條溝,你掉進去了,叫挫折,你爬出來了,叫成長。」
這種爬出來的成長,就是自渡。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