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渡人》迪倫:每一個用力生活過的人,最後都不會被生活辜負

2020-12-23 伊說說

伊說說,女性成長聚集地,願你不用身披盔甲,也能抵擋萬千生活不易,歡迎關注。

01我們都會遇見生命中的擺渡人,但是成長需要自渡

小說《擺渡人》的女主角迪倫,是個十足的倒黴蛋,15歲的她,本應該是天真爛漫的年紀,但她卻沉默寡言。

因為她的生活是灰色的,她是單親家庭的小女孩,在母親身邊長大,但是母親對她常常無話可說,十分冷漠。學校裡同學們,也常常對她冷嘲熱諷,隨著最好的閨蜜轉學離開,迪倫生活裡唯一的光,也被抽離。

於是她想要看看爸爸,但迪倫在乘坐的火車上,卻遭遇了災難。等到迪倫醒過來,她看到了山坡上,有個男孩,似乎是在等她。

後來她才知道,那是她的擺渡人—崔斯坦,他帶著迪倫靈魂去極樂世界,所以崔斯坦沒有讓迪倫在火車的殘骸處,等待別人救援,而是帶領迪倫出發了。

迪倫最開始的時候,以為自己是唯一的倖存者,後來才知道,自己是唯一的犧牲者。

《擺渡人》裡有句話寫到:「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那麼誰會是你的擺渡人?」

關於迪倫,書中有個很明顯的答案,崔斯坦就是她的擺渡人。崔斯坦對她說過:「如果我存在,就是因為你需要。」

崔斯坦的任務,就是負責引導靈魂穿過惡魔叢生的荒原,在穿越的路上保護好他要護送的靈魂,告訴每一個被他護送的靈魂真相,然後在極樂世界與荒原的邊界中,目送靈魂遠去,接著去等待下一個需要被擺渡的人。

崔斯坦像是迪倫的希望和安慰的支撐,如果沒有崔斯坦,迪倫的靈魂在荒原中寸步難行,隨時都會遭遇惡魔的折磨和吞噬。

如果,迪倫真地前往了極樂世界,那麼故事在崔斯坦連哄帶騙,讓迪倫走過分界線的時候,就該結束了。

但是,故事沒有結束,已經到了極樂世界的迪倫,卻再次隻身一人回到荒原,她要去尋找崔斯坦,她想要和崔斯坦一起回到人間。

你無法陪我去到極樂世界,我也無法陪你留在荒原,那麼,就讓我們一起奔向人間。這是迪倫自己的想法。

經歷過種種的迪倫,已經開始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她也有勇氣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所以,誰是迪倫的擺渡人?當讀完整本書,我們會發現,崔斯坦是迪倫生命裡的命中注定,但是迪倫也是自己的擺渡人,在迪倫的成長中,最重要的是,她對自己的自渡。

02成長中看似擺渡人幫助迪倫,實則是迪倫的自渡成全

在小說《擺渡人》中,每一個亡靈都需要在擺渡人的帶領下,穿過惡魔叢生,艱險不斷的荒原,然後去往極樂世界完成靈魂的擺渡。這些擺渡人,白天不吃不喝日夜趕路,夜晚就呆在安全屋裡休息,躲避陰鬱險惡的惡魔。

崔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他會保護迪倫穿過這片荒原,在每天的天黑之前,帶領迪倫前往安全屋,在惡魔圍攻迪倫的時候,挺身而出,隻身吸引惡魔的注意力,讓迪倫擺脫那些虎視眈眈的惡魔。

保護迪倫是崔斯坦的職責,也是崔斯坦出現的意義,他在幫助迪倫,也在救贖迪倫純粹乾淨的靈魂,然而迪倫自己也在救贖自己。

崔斯坦告訴她:「迪倫,你不是事故的倖存者,你是唯一沒有逃出來的人。」迪倫聽完崔斯坦的話,異常冷靜,面對自己已經死亡的真相,她早就看出了破綻,荒原裡一切的不同尋常都在告訴她,她處在一個非常人所能及的空間裡。

接受難以接受的真相,平靜且從容面對是迪倫對自己的自渡,已經發生的事情,她回不去,所以沒有什麼好糾纏的。

面對荒原裡前行,明明迪倫自己經歷了火車的事故,衣衫襤褸,鞋子也破爛不堪,但是在面對惡魔的糾纏的時候,她沒有放棄抵抗而是誓死抗爭,咬牙前行,不管是什麼時候,她都沒有放棄過前進的路程。

而且,她還會跟崔斯坦開開玩笑:「你知道嗎,我剛剛差點就死了,好吧,鑑於我現在已經死了,我不大可能再死一次。」

在困難和未知面前,迪倫一直在咬牙堅持,不放棄不退縮是迪倫對自己的自渡,因為在面對魔鬼的時候,一旦意志鬆懈,你就會被同化為麻木不仁的魔鬼。

在經歷一路過關斬將,好不容易才來到邊界的迪倫,卻選擇了再次回到荒原,因為她喜歡上了崔斯坦,她不想愛人之間陰陽相隔,她會為愛奮不顧身,這是她自己的選擇。

但是,崔斯坦已經習慣了擺渡人身份,他開始膽怯。從未打破過規則的他,面對前路的未知,有懼怕,有擔心,有憂愁,儘管他也是喜歡迪倫的。

崔斯坦沒有迪倫那麼勇敢,而迪倫也開始救贖他,迪倫一直在鼓勵和幫助崔斯坦,給他勇氣,給他力量,成為他心中的光。

他們最終在人間相遇,讓愛情最終圓滿,也完成迪倫自己最後的救贖,不斷地完善自己之後,學會愛別人,也讓自己被愛。

每一個用力生活過的人,最後都不會被生活辜負。

03三個方法完成神奇的自我成長

那麼,如何像迪倫一樣完成自我成長呢?有三個方法可以幫到你。

(1) 抓住自己的痛點

抓住自己的痛點,是最好的成長,因為一個人的痛點,其實就是你身上最大的毛病,你能夠抓住它,就能夠抓住你自己身上最大的問題,將你的痛點剖析解決,你就能看到成長的質變。

那麼,如何去尋找你自己的痛點呢?

痛點分為顯性痛點和隱形痛點兩類。顯性痛點非常簡單,在日常生活中也會被你注意到,因為它令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痛苦;而隱形痛點的尋找,則需要你花費一番心思,因為它的存在可能比較有迷惑性,這時候,最好找到隱形痛點的方法,就是去觀察同年齡人的生活。

我們看自己的生活,可能沒有那麼清晰,但是站在旁觀的者的角度,事情都會變得不一樣。

(2) 敢於直面問題

抓到了自己的痛點,要去分析去解決。這就像去醫院檢查,發現身上有腫瘤,但是有人卻不肯配合醫生手術,讓腫瘤一直留在身上,讓病痛越來越嚴重。知錯不改是會非常痛苦的事情,而成長是需要勇氣的,不是每個人在面對自己身上的問題時候,都能淡定自如。

成長是在寂靜無人的黑夜裡調成靜音完成,需要靠自己直面自己的問題,然後涅槃重生。

但是,當你勇敢地跨出這一步的時候,你會發現,經歷了成長之後的世界,有多令你喜歡。可能你的成長之後,沒有鮮花和掌聲,也沒有漂亮的聚光燈,但是,你擁有了一個更令自己滿意的自己。

每一個學會成長的人,都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3)承認自己的不完美

世人都愛美麗的東西,人性中都有一種追求完美的心理,因為完美的事物身上有我們想要的樣子,我們總是希望自己,可以完美一點,再完美一點,不允許自己做錯半步。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力求完美的人生勢必很痛苦,不願意承認自己的不完美,在不斷提高的標準中掙扎不得,迷失自我。所以我們必須承認,自己是不完美的,在接受之後全力以赴,追求極致。

羅振宇對成長有一個很好的闡述,他說:「成長的過程是什麼?成長就是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之間的那條溝,你掉進去了,叫挫折,你爬出來了,叫成長。」

這種爬出來的成長,就是自渡。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擺渡人》崔斯坦與迪倫誰才是真正的擺渡人?
    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困難,但只要你有用勇氣和信心去克服困難,就一定能成功擺脫困境的。故事中,迪倫是一個15歲單親家庭中的女孩,她有著那個年紀很多人都會有的叛逆。她厭煩媽媽,上課遲到,於是逃課擅自去見久未謀面的爸爸。沒想到她卻遭到了一場意外,火車在軌道上出事,她是唯一一個「活著」的人,其實是唯一一個遇難的人。
  • 《擺渡人》:虛構的崔斯坦,成長的迪倫,靈魂的擺渡人,唯有自己
    作者可謂構思精巧,如果剝離小說的神秘色彩,你會發現這一場靈魂擺渡之旅,不過是一個遭遇車禍瀕死之人的一場精神遊歷,那一場驚心動魄的愛之旅,靈魂之旅,不過是自己的一場夢幻, 而夢裡的靈魂擺渡人,不過是自己在生命突然遭受重創時遇見的一個人,而他也被自己編織入了夢而已。
  • 《擺渡人》:每一個鐫刻著愛的靈魂,都會成為我們生命中的擺渡人
    而「擺渡人」,在這裡就是一個人心靈的引導著,他保護你不受惡魔的傷害,教你成長,帶你通往幸福的彼岸。02、《擺渡人1》中迪倫被崔斯坦送入了他所認為的幸福的彼岸,迪倫為什麼又要選擇返回荒原?就像書中所提到的:「生存、死亡和愛,你將選擇哪一個?「這也是對每一個讀者發出的人生拷問。
  • 《擺渡人》——迪倫於崔斯坦之間的感情,遠不止愛情那麼簡單
    親情——其實親情迪倫還是有一些的,只是迪倫在出事故之前並沒有明白。在單親家庭,看似迪倫和母親瓊話不投機半句多,但毫無疑問的是瓊是愛著迪倫的,只是現實的壓力,瓊沒有時間、精力和機會向迪倫表達這份愛。迪倫和母親的生活是拮据的,但是瓊還是在聖誕節給迪倫準備了一個昂貴的禮物——手機。
  • 《擺渡人》:愛,能讓人與命運抗衡
    ——納撒尼爾·李愛情,是一個亙古長存的話題。《擺渡人》這本小說中描寫的愛情讓兩個人的命運都發生了改變,有人說,小說兩個主人公之間的愛情是對彼此的救贖,是促使他們和命運抗衡的力量,正是他們之間的愛讓他們與固有的生活和既定的命運對抗。
  • 經典小說《擺渡人》解讀:人生中最幸運的事,就是遇上對的人
    你是否對目前的生活充滿厭倦,有從現實中脫離的強烈意願?重來一次又如何?重生,不是肉體的重新生長,而是思想和靈魂的洗禮。一個人,對自己靈魂的改變,將徹底顛覆今後的生活。今天,為大家分享一本很特別的書,英國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的作品《擺渡人》。這部書將為您深刻解讀一個靈魂的重生。
  • 生命的意義—《擺渡人》讀後感
    全書先是記敘了主人公——一個16歲的小女孩迪倫在去尋找他的父親時所發生的車禍,她也因此車禍而死去,引出了她的靈魂擺渡人——男主人公崔斯坦,然後他們的命運發生了許多無法預料的轉變。書的名字是「擺渡人」,指的是崔斯坦這一類為靈魂擺渡的人,他們不斷重複著自己的工作,把一個個靈魂從荒原護送到另外一個世界。
  • 《擺渡人》:渡人亦渡己的救贖之旅
    在希臘神話中,擺渡人是在冥府渡船的人,名為卡戎,他的職責是幫助已死之人通往重生的世界,或者是地域,或者是天堂。在小說的設定中,人死後靈魂來到荒原,由其擺渡人帶領,穿過險象環生的荒原,最終到達重生的邊界,靈魂跨越這一邊界得到新生,擺渡人則返回繼續渡下一個靈魂。在荒原的規則裡,擺渡人的命運是要一直留在荒原上重複這一項工作,直到時間的盡頭。
  • 讀《擺渡人》,感受微型人生中愛與規則的協調
    一部治癒心靈的書,一個催淚的故事,《擺渡人》這部治癒心靈的書籍給許多人的心靈帶去了慰藉。主人公迪倫與崔斯坦跨越重重困難,終於衝破了命運的枷鎖,收穫了愛情的碩果。故事曲折迷離,字裡行間均是真情流露。一場愛情保衛戰,一個女孩的成長,一次與規則的博弈,正因為過程的艱辛與不易,更加凸顯與結局的感人。這是一場愛與規則的博弈,也是愛與規則協調的過程,迪倫的人生其實在我們現實中每個人的人身上都會演繹,人生有時候何嘗不能說是一次擺渡的過程。在這樣過程中,我們會遇到我們的靈魂擺渡人。
  • 《擺渡人》| 愛對人,就是一種了不起的才華
    第一次接吻終於,迪倫和崔斯坦踏上了最後的旅程。「反正是最後一天了……」她滿懷希望地說,並期待崔斯坦能夠給出相應的回應。「我不會背你的。」崔斯坦打斷了迪倫的話。「要知道,我昨天幾乎淹死哎。」迪倫繼續嘮叨著,可心裡清楚,他才不會善心大發呢!
  • 小說推薦:一本治癒心靈的小說《擺渡人》
    《擺渡人》開頭的故事很平常單親女孩迪倫,15歲的她,世界卻一片狼藉:與母親總是無話可說,在學校裡經常受到同學的捉弄,唯一談得來的好友也因為轉學離開了。這一切都讓迪倫感到無比痛苦。她決定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然而,路上突發交通事故。
  • 《擺渡人》下
    崔斯坦告訴迪倫,其實這個荒原都是迪倫心像所造成的「當你從隧道出來的時候,你就估摸著自己身處高原的某個地方,一個偏遠、
  • 為什麼我不推薦你看《擺渡人》
    當初買《擺渡人》這本書,純粹是被「擺渡人」這三個富有哲理意味的字眼吸引,加上書的封面號稱「暢銷歐美33個國家的心靈治癒小說」和「令千萬讀者靈魂震顫的人性救贖之作」等噱頭。更有媒體說這本書媲美《追風箏的人》和《偷影子的人》,甚至誇大說比它們更心靈治癒。
  • 《擺渡人》| 他愛不愛你,吵一架就知道了
    這是一個大晴天。陽光普照,給荒原塗上了一抹亮色,萬物潔淨如洗。迪倫緩步慢行,手指在草葉間拂過,任花草輕輕撓著自己的手。崔斯坦告訴迪倫,這片荒原也是她心像的投射。當她從隧道出來的時候,估摸著自己身處一個偏遠、多山、荒涼的地方,所以荒原也就成了這個樣子。這片荒原,反映了她的所思所感。
  • 《當幸福來敲門》:不辜負生活的人,生活亦不會辜負他!
    不辜負生活的人,生活亦不會辜負他。最後他不但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股票經紀公司,還成了讓人羨慕的百萬富翁,締造了美國版的創業神話。 水滴石穿,寒釀梅香。 影片結尾,當克裡斯第一次收穫別人認可時,激動的熱淚盈眶。
  • 《擺渡人》:穿越人生的荒原,最值得信賴的擺渡人,永遠是你自己
    所以就一直在錯過懊悔,直到最後也沒有選擇去做自己特別想做的那件事。其實除了很多外在的事情牽絆之外,不過是自己不夠自信,不夠勇敢罷了。《擺渡人》本書裡特別的喜歡迪倫一個勇敢、堅強、自信的小女孩子。為了和自己喜歡的人也是喜歡自己人崔斯坦在一起,做出了艱難的選擇,承受了很多痛苦最後走到一起。
  • 心靈治癒小說《擺渡人》為何在中國口碑一般?
    思考點一:「荒原既是心象」人人生而不同,加上我們生活的環境,成長的歷程造就了各自的我們,於是我們每個人對世界的建構都千變萬化。就像貧窮讓人更關注錢財,飢餓讓人更願得食果腹;悲觀之人看鮮花盛開就想到落花成泥終無情,樂觀之人看鮮花盛開卻感到花香四溢心情大好……而這個世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 《擺渡人2》:每個人都會有這麼一個兵荒馬亂的荒原
    常常聽到一句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但其實在書裡這些都是沒有的,有的只是有趣的靈魂和作家的一生,一本好書的出現往往傾盡了作家的一生心血,當你在讀一本書時,就好像你正在和一個作家對話,了解這位作家的故事,今天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克萊兒·麥克福爾的作品《擺渡人2:重返荒原》。
  • 小說推薦《擺渡人》
    「你應該看看,我向很多人都推薦過,很不錯!」可能是因為那點尷尬吧,回家我就買了。於是書接上文。單親女孩迪倫的生活一團糟,糟到什麼程度呢?換到當下的國內就該被說成是女什麼絲來著。於是她決定周末去另外一座城市見素未謀面的爸爸,在綿綿細雨的天氣裡她登上了列車。列車上也是種種不順心。在穿越一個隧道時竟然發生了事故。
  • 感情裡需要的,從來都是偏愛——《擺渡人3》
    《擺渡人》裡說,「每一個鐫刻著愛與善意的靈魂,都會成為我們生命中的擺渡人。」在崔斯坦和迪倫的愛情裡,我看到了愛情,其實就是不管在任何時候,我都會選擇偏愛你,無一例外。「當直面生存、死亡與愛,哪一個會是你最終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