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查新規又㕛叒叕變嚴,網絡劇還能不能好了?

2021-03-04 智合

作者 | 林佩

來源 | 智合法律新媒體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智合立場

廣電新規一出,以後中國電視劇再也看不到轉世輪迴、同性戀等情節了……

網絡創作自由與國家的網絡監管兩者之間如何平衡,是網際網路背景下音視頻文化發展所必須回答的問題。其中,經常處於創作題材邊緣的網絡劇,仿佛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態勢,監管層面就已經頗有防微杜漸的警覺。政策新規尚未正式出臺,但可以料到的是審查必將更加嚴厲,在此情況下,網絡劇到底是洪水猛獸,還是未來文藝創作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一股清泉?

3月2日,一則消息如平地一聲驚雷炸起。新浪娛樂曝光了早已於去年12月31日下發的《電視劇內容製作通則》,該通則詳細規定了不能在電視劇中出現的具體內容,涉及同性戀、婚外情、未成年人早戀等,同時又規定了鼓勵在電視劇中出現的具體內容。該規定由中廣聯合會電視製片委員會、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向會員單位下發,對於電視劇製作單位和創作者有「指南」作用。

該指南非常詳細列舉了關於電視劇製作的「應為」和「不為」。前者表現如《通則》第三條規定:電視劇製作應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並在下面列舉了八項鼓勵創作的內容和素材。後者表現如《通則》第四條、第五條列出的「負面清單」,規定電視劇製作機構要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價值導向和審美導向,「不得製作載有下列內容的電視劇」,「電視劇中也不得出現特定內容」。這其中尤其令人注意的是第五條的第(六)項——

 1.具體展現賣淫、嫖娼、淫亂、強姦等醜惡行為;

2.表現和展示非正常的性關係、性行為,如亂倫、同性戀、性變態、性侵犯、性虐待及性暴力等;

3.展示和宣揚不健康的婚戀觀和婚戀狀態,如婚外戀、一夜情、性自由等;

4.較多給人以感宮刺激的鏡頭,及類似的與性行為有關的間接表現或暗示;

5.有明顯的性挑逗、性騷擾、性侮辱或類似效果的畫面、臺詞、音樂及音效等;

6.展示男女性器官等隱秘部位,及衣著過分暴露等;

7.使用粗俗的語言等;

8.未成年人不宜接受的涉性畫面、臺詞、音樂、音效等。


這部《電視劇內容製作通則》的公布,還是在近期舉行的電視劇四大行業委員會的聯合年會上,廣電總局電視劇司李京盛司長對外宣布,線上網劇將與線下電視劇統一標準,接受廣電24小時不間斷監看,同時公示了這部由中廣聯電視製片委員會和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協會共同制定的《通則》。一時間,電視劇審查的標準驟然縮緊,網絡劇「自我審查」的好日子也已經到頭了。

還記得年初號稱「史上最窮」、「靠顏值撐起整部劇又十分汙」的《太子妃升職記》,轉眼就被被下架。《上癮》、《無心法師》、《暗黑者》等也紛紛中槍,但在該《通則》被曝光之前,大家其實都並不知道這套網絡劇的審查標準為何。



紛紛遭到下架的網絡劇

目前,《太子妃升職記》已經在遭到下架刪減後重新上架;而上述提到的《上癮》、《逆襲》已遭全面下架,在各大視頻網站搜索已經無法再看到這兩部劇。


來自《上癮》的官方視頻連結已被屏蔽


點開《逆襲之愛上情敵》連結,已替換成了根正苗紅的作品

這個《通則》一出來,跟此前看到《網絡出版服務規定》的出臺一樣,業界的反應普遍是懵的。原因是,太突然了,而且沒想到規定會如此詳細、細緻,簡直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出現的不和諧因素。而且,《通則》中明確地把「同性戀」列入「非正常的性關係」當中,這簡直就是直接給最近引起廣泛關注的耽美題材判了死刑。大家最關心的地方在於,以後的電視劇還能看到什麼內容?時常才在題材敏感邊緣的網絡劇又該路向何方?

《太子妃升職記》火了之後,眾多網絡劇項目都往自己身上扣「汙」帽作為宣傳,以奪得眼球。但這樣的行為日後恐怕再難逃過廣電的處理。2月27日舉行的全國電視劇行業年會中,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司長羅建輝曾作相關表示:網絡劇現在還是少年初長成,它的特點是題材豐富活潑,體現年輕人的審美興趣。但存在問題是製作粗糙,精品比較少,跟風嚴重,部分題材把關能力明顯不足。其中,還提到了網絡劇「故意打擦邊球」現象嚴重,有意衝擊底線(例如某些劇專門表現同性戀內容)等。


《太子妃升職記》中疑似「打擦邊球」吸引眼球的鏡頭;相關男女主角的激情戲也已被刪

這邊廂是愈加嚴厲的廣電,那邊網劇製作方和播出平臺都已經在有意識地向傳統影視劇的製作標準靠攏,選擇不忽視相關的審查要求。「曾在去年推出了《花千骨》、並將在今年帶來自己的網劇新作《重生之名流巨星》(同為「耽美」題材)的製片人唐麗君表示了對某類網絡劇的不認同。「所謂的「耽美」,最初是指對外表美的極致追求,所以它首先應該是美的。但有些劇做的並不美,反而是對社會上某種性向的消費、嘲諷甚至揶揄。這種靠題材的擦邊球來獲得商業利益的行為,是不應該提倡的,網劇創作應有底線。


同是來自耽美網絡人氣小說的《重生之名流巨星》已出售電視劇版權,進入籌拍階段。製作方已經明示,電視劇不會改變耽美屬性,不知該劇的播出尺度片方將如何度量。

那麼,到底更加嚴格的審查管控,會否放緩網劇這兩年加速奔跑的腳步?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原因至少有三。

第一,經過數年的積累,網絡劇具備了足夠的IP儲備,優秀作品並不缺乏,故足以應對嚴格的審查機制。根據骨朵傳媒的官方數據,2016年各影視公司計劃製作的IP網絡劇共計137部,其中小說穿越類9部,都市/校園類35部,小說古代類9部,科幻/魔幻/奇幻/玄幻類24部,探險懸疑類33部,動畫/漫畫改編17部,書籍、影視續集/衍生、遊戲改編、綜藝改編、歌曲改編10部。

而早在去年年底,各大網站都公布了大量精品網劇的製作計劃,不少優質團隊、大製作的項目也已經啟動。其中,企鵝影業的《鬼吹燈》由孔笙、侯鴻亮團隊操刀,靳東、陳喬恩主演;愛奇藝的《老九門》選定了陳偉霆、張藝興兩位當紅小生;《美人為餡》則交給了滕華濤的團隊。廣電總局方面,也曾對一些優秀網劇作出肯定,如《匆匆那年》、《小野獸花店》、《執念師》等。可見,即便嚴苛如廣電審查,網絡劇的發展依然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第二,投資者和創作者不會輕易放棄網絡劇這塊大蛋糕。影視製作公司諸如慈文傳媒也公告,擬以不低於42.38元/股非公開發行不超過35,394,053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50,000萬元,全部用於電視劇及網絡劇製作。另外,在近日搜狐媒體溝通會上,搜狐董事局主席張朝陽也談及了搜狐視頻今年的計劃,表示搜狐視頻今年在大劇購買上恢復原來的態勢,加強PGC製作,同時今年會有幾十部自製劇推出。

投資者這般堅信網絡劇的市場是有充分理由的。根據CNNIC(中國互連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統計,截止到2015年上半年,中國網際網路用戶已達6.68億,其中網絡視頻用戶規模 4.61億,佔網民比例為 69.1%;手機視頻用戶規模為3.54 億,手機網絡視頻使用率(佔手機網民比例)為 59.7%。可以預見的是,網劇的熱潮還會持續,「即便是部分下架的網劇,它們的收益已經回收到位了」。這樣的市場,如何能不吸引投資商來競爭瓜分?

第三,相關從業人員也表示,政策雖然有限制,但這可能會讓網劇的業態更為公平,「作為從業者來講,需要自律。」於創作人而言,低門檻的行業競爭當然激烈,需要生產符合播放平臺需要、能夠通過審查、得到受眾追捧的網絡劇;同時,在上遊產量激增、無法完全評估產品質量的情況下,出於避險策略,能持續提供優質作品的合作方,才能更容易贏得愛奇藝、樂視、優酷土豆等各大播出平臺的首選。

上述雖然分析到,即便在當前的審查強度下,網絡劇的發展並不不會馬上放緩。但從長遠看來,無法跨越的創作障礙依舊會給網絡劇IP運營帶來隱憂。雖然,不能要求每一部耽美題材的網絡劇都要求純理性與深度,但藝術創作總要講求百花齊放。

審查嚴苛所帶來的消極影響,首先在於對題材自由和創作自由的限制。坦率而言,《通則》中所採取的態度是政府以「智者」的身份指導影視藝術作品的創作,十分「家長式」,所採取的標準也十分生硬和絕對。可是,對文化內容的管理往往很難像對物理環境的管理一樣精確,因此在執行上仍會延續「通則+人工判斷」的形式,於是,這樣的審查結果可能會存在主觀出入。而且,通過鼓勵特定內容而絕對禁止特定內容而做出價值判斷,並要求大眾均要參考的行為,未免太過霸道,例如要求「堅持以現實題材為主」(《通則》第三條第(三)款),而把同性戀歸入「非正常的性關係」,傷害的可能是很大一部分群體的心理訴求。

其次,除了有「存天理,滅人慾」的嫌疑,嚴格的文化審查同時會對網絡劇的商業模式的成熟帶來一定障礙。眾所周知,在網絡領域的成本投入方面,實現免費很重要,但高投入的版權內容,無論視頻,音樂還是圖書,不管是出於商業還是對創作者勞動和智慧的尊重,如Netflix一樣的付費模式才是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所以,有人認為網劇的未來根本不是創作本身決定的,最終依然歸於體制限制:只要不能百花齊放,各種優質內容湧現,吸引用戶建立付費習慣的過程就會很漫長很漫長,也就別指望什麼春天,冬天來還不是一兩個文件的事兒。

最後,在時間線規劃上,尚未知網絡劇的過審政策在新規出臺後會如何更加嚴厲,但在2016籌拍的項目,至少有一到兩年的「時間差」方能上映,對於想短線獲利的投資者來說,隨時都可能有變數,風險極大。

因此,在當今的審查政策下,網絡劇的發展之路依舊十分艱辛。我們明白審查政策的出發點,也認同自律和規則約束,但我們仍渴望文藝創作的自由土壤,也盼望在每一個IP市場中知識和內容得到充分的尊重與開發。伊坂幸太郎曾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附《電視劇內容製作通則》:










參考資料:

[1]廣電官網:http://www.sarft.gov.cn/art/2015/12/21/art_55_29363.html

[2]骨朵傳媒:http://www.guduomedia.com/5909.html

[3]金融界資訊:http://finance.jrj.com.cn/biz/2016/03/02183920637069.shtml

[4]觀察者:http://www.guancha.cn/Celebrity/2016_03_02_352731.shtml

[5]新浪娛樂:http://ent.sina.com.cn/v/m/2016-01-22/doc-ifxnvhvu6999494.shtml?cre=entpagepc&mod=f&loc=2&r=9&rfunc=67

——   正文完,歡迎點擊下方智合在線沙龍,最快獲得一手實務經驗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報名參加)

____________________

責編 | Wendy

編輯 | Angie

分類 | 原創

相關焦點

  • 審查|肅清風暴下,網絡劇要規避哪些重災區?
    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兩家機構審查踏進位作門檻,網絡劇的內容同樣需要通過兩家機構的審查。 根據聯合規章《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2012年7月廣電總局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管理的通知》及2014年1月《關於進一步完善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管理的補充通知》等規定,網絡劇的內容審查機制實行的是「自審自播」制
  • 網絡劇大躍進,危機正臨近!
    大投資、大製作、大導演、大編劇、大明星也紛紛跟進,但是——網絡劇準備好進入「大」時代了嗎?可一旦進入大劇時代,道具、場景等成本增加,演員和設備費用巨大,還能採用「拍攝-播出-調整-再拍攝-再播出」的模式嗎?光龐雜的日常費用就夠拖垮劇組了。網絡劇繞不過去的另一大問題,就是資金鍊的循環。網絡劇目前只是「看上去很美」,但它仍處於整體非盈利狀態。慈文傳媒董事長馬中駿曾透露:「到目前為止,網絡劇中賺錢的還是極少數。
  • 中國網絡劇的「洗牌時刻」到了?
    先是外媒爆料王家衛將執導中國網絡劇的消息。報導上說王家衛執導的這部網絡劇,單集成本已經達到2000——2500萬人民幣。按照美劇的單集投入成本來看,這個數字說不上是個天價,可在中國網劇圈,這部劇集的製作成本確實是天價了。當然我們也不要被這個數字給唬住了,畢竟在中國,稍稍有些名氣的大牌演員,要價動輒百萬千萬起。
  • 最高法院:100個最新民事證據規定、委託鑑定審查規定的裁判規則
    25(新規第20條)新規視角下,法院不同意當事人調查取證申請的,當事人是否還能向法院申請複議?A:根據舊規第19條第2款規定,若法院不同意當事人調查取證申請,當事人是可以在收到法院通知書的次日起三日內向受理申請的法院書面申請複議一次。但新規將前款規定刪除,說明當事人不能再申請複議。
  • 廣電新規全面限制視頻行業!電視不能播的網站也不行,網劇的好日子到頭了?
    統一電視網絡審查標準後,線上線下標準一致,電視臺不能播的,網絡就不能播,且在任何平臺上都不能播出所謂「完整版」、「未刪減版」、「未刪節版」及「被刪片斷」等節目,就連鏡頭片段也不行。廣電總局《通知》要求,網絡視聽節目必須堅守文明健康的審美底線,自覺遠離低級趣味,堅決摒棄廉價的笑聲、無底線的娛樂和無節操的垃圾。
  • 【鮮·觀】規定出臺之後,那些拍網絡劇的人都在想什麼?
    最近,一部叫《納妾記》的網絡劇臨時決定把第二季上線時間從今年 6 月提前到 5 月,這意味它們會錯過原計劃的暑期檔,但運氣好的話,可能還能播出。《納妾記》由東陽華海時代影業傳媒出品,目前第二季正在加緊後期製作。它從同名網絡小說改編而來,講述的是一個叫「楊秋池」的法醫借屍還魂來到明朝,成為一個仵作學徒,然後不停應付古怪案情並且不停納妾的故事。
  • 專訪《納妾記》製片人陳鍊:網絡劇5集破億的奧秘
    陳鍊: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納妾記》是在廣電總局出臺電視劇不能做穿越劇之前購買的版權;第二又剛好遇到了網絡劇開始重視品質的時候,加上我們一直在醞釀做新媒體影視,公司重點加大新媒體內容的投入,我們在網上的第一炮一定要打響,《納妾記》這個題材比較符合我們的選擇。
  • 廣電總局加強網劇審查:電視不能播的網絡也不行
    ▲熱播網劇《暗黑者》及時發現苗頭不對的劇,不要等成片了再下架此外,羅建輝還指出,要加強對視頻審查員的培訓,加強對優秀網絡劇的引導,嚴肅確認網站主管人員責任與電視劇司電影局共同聯動,使得線上線下標準一致,電視臺不能播的,網絡就不能播。
  • 「完成劇本才能備案」的廣電新規,一線編劇和製片人怎麼看|調查
    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了[2020]10號《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通知」的主要內容主要有:1、申報備案公示時,製作機構須向有關廣播電視主管部門承諾已基本完成劇本創作;2、電視劇和網劇提倡不超40集,鼓勵30集以內短劇創作;3、每部電視劇網絡劇全部演員總片酬不得超過製作總成本的
  • 傳媒觀察 | 中國網絡劇的亞文化生存與演進
    編者按:近年來,網絡劇市場發展迅猛,成為行業中的重要力量,並演變成為網絡亞文化的重要集散地。時為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訪問學者王慧敏在《傳媒觀察》2018年第3期刊文,分析了中國網絡劇的亞文化生存與演進。文章認為,早期的網絡劇熱衷於惡搞,從而與主流文化保持距離。但很快,網絡劇商業化、主流化,最終納入電視劇大範疇之內。
  • 【科普】來看看韓國的網絡劇模式(秒懂韓劇常識)
    2013早期的網絡劇,都在三到四集,每一集的時長都在10分鐘上下(有個別是每集60分鐘),2014年的網絡劇集數有所增加,一部以題材新穎出奇制勝的網絡劇《後遺症》達到了11集的容量,而2015年《為你點餐》和《我的鄰居是EXO》已經做到了16集,似乎有在集數上向傳統電視劇靠攏的趨勢(韓國掀起熱潮的電視劇一般都在16集到20集之間,而收視較為平穩的家庭劇一般會更長),這裡面自然是有經濟利益的考量,集數越多
  • 2016中國網絡劇排行榜TOP100
    《餘罪》、《法醫秦明》、《最好的我們》等口碑之作2016年,中國網絡劇迎來了它的爆發之年
  • 網絡劇開始逆襲了
    不知道從什麼什麼開始,越來越多的網絡劇佔據了大部分播放量,也有很多新人憑藉著網絡劇的收視率人氣飆升,確實演技好,顏值高的還能成為高流量明星,更甚者發展得好的還有可能成為一線明星,所以這些年許多網絡劇佔據了各個APP。
  • 【媒介素養】網絡劇憑啥能火起來,有哪些獨具特色的盈利模式
    2008年9月,國內首部網絡互動劇《Y.E.A.H》在鳳凰寬頻首播,開啟了我國的網絡劇時代。此後,隨著網際網路的進一步發展和新媒體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個人、組織和集團投入到網絡劇的生產陣營中,使網絡劇逐步走進公眾視野。2015年可謂是網絡劇大紅大紫的一年。
  • 朋友圈賣保險不能任性了!網際網路保險有了監管新規
    朋友圈賣保險不能任性了!網際網路保險有了監管新規 2020-12-18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科普】來看看韓國的網絡劇模式(附帶科普 秒懂韓劇常識)
    該劇將廣告和劇情融合的很好,並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網絡劇類型,目前熱播的網絡劇《甜蜜青春》也是採用了這種形式,以一條主線串聯,但主打內容是教人如何化妝和使用什麼類型的產品。在韓國,電視劇有審查制度嗎?很多人對韓劇中的一些對政治腐敗的大膽揭露感到驚訝,比如《市政廳》中市長競選的黑暗腐敗,《IRIS》《狗與狼的時間》《城市獵人》等韓劇中都反映了不少青瓦臺和總統的政治黑幕。難道韓國就不審查電視劇嗎?
  • 視頻網站海外劇審查或將提前 冬歇復播劇恐延遲
    對此,連線某視頻網站相關負責人,對方並未給出明確回答,只表示會嚴格按照總局的要求進行申報,至於新規的影響暫且無法估量,要待真正實施後再觀察。日前,有微博帳號「麻繩織圍脖」爆料,「原定將於明年四月一日開始施行的海外電視劇需要審查才能播出的規定,實施日期被提前了三個月。
  • 日韓網絡劇告訴我們創作還可以這樣做
    歐美、日韓的網絡劇風格或許可以為國產網劇的製作方提供些思路。幾天來,電視劇行業的一系列動作著實砸蒙了不少人,不僅多部網絡劇下架,就連六六的新劇《女不強大天不容》都因「觸雷」而被延遲,具體延到什麼時候還不得而知。此外,總局還規定了網絡劇與電視劇的審查一致,業內外各路人士皆愕然。
  • 網絡劇10月備案情況:94部2404集過審,「穿越題材」捲土重來
    相比於網絡電影行業的動蕩,網絡劇因為跟電視劇已經極度融合,所以市場表現也相對穩定和成熟。但新備案系統實施後,上線備案通過率低的問題依然存在。而且就上線通過率來看,也並不比網絡電影好多少。目前,網劇每月通過規劃備案的數量已經基本趨於穩定,但從上線備案情況來看,不管是網絡電影還是網絡劇,在上線過審數量都已經被嚴控。
  • 安徽省建築工程招投標管理新規出臺
    新規將進一步保障市場各方主體權益,推動營商環境變得更加公平和高效。政府投資項目不得讓施工單位墊資新規對招標「門檻」進行了明確,以後招標文件應當包括招標工程的技術要求、對投標人資格審查的標準、投標報價要求和評標標準等所有實質性要求和條件以及擬籤訂合同的主要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