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奧爾特曼被稱為「群戲之神」,在於他在拍攝群戲時高超的調度能力。奧爾特曼曾言,「不要給我講故事,我需要的是人物」。此話雖然有故弄玄虛之嫌,但是確實體現了他對電影創作的一貫看法——人物比故事更加重要。所以,他才得以在一大群角色表演中遊刃有餘的展示每個人不同的個性和風貌。
電影《高斯福莊園》的拍攝就是這樣一種電影觀念的貫徹。這部戲同樣以人物眾多而聞名。觀眾光是看到一大批明星演員在一起飆戲,本身就是一種幾大的享受。奧爾特曼請來了凱利麥克唐納、瑪吉史密斯和麥可甘本等一批演技派明星助陣,演繹這一發生在高德福莊園的複雜任性故事。
《高斯福莊園》明顯受到了英國推理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影響:一個古老的莊園,大家聚在一起參加狩獵聚會,結果男主人被殺。不過,如果只是把本片當成一個單純的英倫謀殺案故事,那就大錯特錯。奧爾特曼對謀殺案的興趣顯然不如對複雜任性本身的興趣,他用了全片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展示每一個人的矛盾之處。大家都身臨困境,各懷鬼胎。表面上都是道貌岸然的貴族,私下都是男盜女娼。
其中,那位美國好萊塢男演員諾維諾猶如一股清新的空氣,對比之下讓人覺得這些貴族男女令人反胃。當一同前來的製片人問他如何受得了與這幫偽君子打交道時,諾維諾幽默地回答:自己就是靠扮演這些人謀生的。所以,大家都在人前演戲,人後論長短。
電影直到快要結束的最後時間,才發生了謀殺案,而且塑造了一個喜劇演員一樣的偵探和智商欠費的搭檔,這也表明本片不是那些偵探懸疑小說的故事可比。奧爾塔曼想要的比一個謀殺案更多。
電影以老伯爵夫人雨中坐馬車前往高德福赴約開始。當她打不開熱水杯時,要求停車讓新來的貼身女僕艾瑪幫忙。這時候,另一個汽車經過,車上的製片人和演員諾維諾和她打了招呼,然後先後前往高德福。
一行人陸續來到高德福莊園,見到了威廉爵士和他的妻子西爾維婭。然後鏡頭走進莊園,在不同的人與空間之間遊走,展示了莊園的眾生相。從主人到賓客再到僕人們,每一個人都個性鮮明,讓人一眼就能識別出來。
在高德福這樣的莊園裡,空間巨大,以至於女僕艾瑪多次走錯路,找不到灰回我臥室的路。她被安排和女僕路易斯同屋。女僕路易斯成熟老道,深得老爺威廉爵士的青睞,兩人私下關係難免有染。
爵士和女僕的偷情有一部分原因是出於他和妻子西爾維婭之間的矛盾。妻子出生高貴,骨子裡瞧不起依靠聰明才智打拼上來的人,對丈夫這樣的男人也是懷有偏見,夫妻關係非常緊張。
西爾維婭的妹妹和丈夫前來,丈夫是一位退伍軍人,眼下正在處在非常時期。這位老兵和威廉爵士的女兒露西有一腿,私下裡請求她向父親請求幫助他投資,幫助他度過難關。露西夾在中間,非常尷尬。
明星諾維諾來到莊園來到莊園讓僕人們激動不已,他們都沒有見過好萊塢的偶像,這次得償所願見到了真人。諾維諾和其他所有人都不一樣,他的男僕是一個不懂事的男青年考爾克,他其實也是一個演員。這位風流成性的考爾克來到此地,先是和大家毫不見外的打招呼,然後主動顯示自己的聰明,並且告訴廚房主人吃素。
考爾克開始誘惑女僕艾瑪,被她逃掉了。他發現了深夜中孤獨寂寞中的女主人的渴望,便主動要求晚上以送熱牛奶為由來她房間和她約會。女主人西爾維婭就是依靠和別的男人的私情來排解心中的苦悶。
每個人都有秘密,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一種宿命一樣的悲劇氣氛通過一點點線索逐漸展示出來。先是廚娘收拾餐具時發現少了一把刀。接著是打獵時有人放冷槍將威廉爵士耳朵擦傷,非常危險。休息時,一位僕人不小心將一杯紅色果汁打碎撒在了地上,猶如一灘鮮紅的鮮血一樣讓人不安。這都是不好的兆頭。
謀殺案發生時,諾維諾正在客廳為大家邊彈鋼琴邊延長,引得莊園裡上上下下駐足欣賞。正當大家關注點聚焦在歌聲中時,肚子身處書房的男主人威廉爵士被人刺了一刀,倒在了桌上。
威廉爵士之所以在聚會之夜一個人悶在書房,起因在晚餐時的一場風波。和威廉爵士有染的女僕路易斯不小心說漏了嘴,將他和爵士的私情暴露在眾人之前。路易斯顏面全無,智能灰溜溜離開餐廳,等待她的一定是被辭退。而在妻子和眾人面前被揭露醜聞的爵士一臉無奈,只能悄悄來到書房一個人冷靜。期間,有僕人送來茶,他卻讓倒了白酒。(注意,這才是謀殺案的真相所在。)
老伯爵夫人也正處於財務困難時期,威廉爵士也表示會斷絕她的供養。艾瑪發現忘記洗伯爵夫人明天要穿的衣服,便半夜來到水房洗衣服,卻意外撞見了胖廚娘和一個男人偷歡。
和考爾克同屋的莊園男僕史蒂芬表示自己是孤兒,從小母親去世,在孤兒院長大後就做了男僕。他講母親年輕時的照片擺在床頭,也是他唯一的紀念。而女管家凱蒂夫人意外發現了史蒂芬擺在床頭的照片中正是自己年輕時候的照片,立即明白了史蒂芬正是自己的兒子。但是她沒有說出真相,原因是當年威廉爵士和自己有私情生的私生子,一旦暴露對大家都不利。她選擇了沉默。
當謀殺發生後,偵探來到莊園開始調查每一個人。他所做的也只是詢問每一個人,然後分析各自的動機和時間。最後,他得出結論:在爵士被人捅了那一刀之前,爵士已經中毒身亡。這是一個二次謀殺的案件。很明顯,這兩撥人彼此不清楚對方的謀殺計劃,否則不會有人在死屍身上在捅了一刀。
電影不像阿加莎的小說那樣,在結尾還原一個謀殺的全過程和每一個細節,而是交給觀眾自己去梳理。照此推斷,給爵士下毒的只能是在書房為他倒酒的男僕,而這個男僕應該就是史蒂芬本人。而史蒂芬其實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世,他是爵士的私生子,卻落得如此地步。他恨爵士,所以殺了他。這時一個弒父的悲劇,猶如《卡拉馬佐夫兄弟》裡殺父的私生子一樣的故事。
那麼,第二次拿到殺人的又是誰呢?不知道,反正電影沒有交待,也沒有給出線索。不過,從電影前邊大篇幅的展示來看,和爵士有矛盾和仇恨,具有謀殺動機的人布置一兩個,除了史蒂芬外,爵士的妻子,他女兒的情人,老伯爵夫人等等都有殺人的動機。正如那位警察所言,莊園裡每一處都藏有「毒藥」。
某種程度上,莊園裡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是兇手,甚至包括爵士自己,他也可能是服毒自殺。我們可能理解為周圍所有的人一起謀殺了爵士,因為他是妨礙大家生活的絆腳石。大家都想從他身上得到利益,或者自由。他的死亡機會就是註定的。所以,高德福莊園的聚會,其實是一場謀殺聚會。一群各懷鬼胎的兇手都在算計著如何謀殺,導演還可以安排那位來自好萊塢的製片人不停地打電話和對方講述關於謀殺案劇本的修改設計,好像電影就是照著那個劇本拍攝的一樣。這種戲中戲式的互文關係讓電影的表現更加具有了隱喻色彩。
導演奧爾特曼為了薰染這種真實的恐怖氣氛,追求現實感,在很多細節之處都充滿了設計。也是為了讓演員忽略攝影機的存在,表演更加自然。比如,他告訴攝影師,全片所有的鏡頭都必須是運動鏡頭,知識幅度大笑有區別。他猶如一位運動愛好者,遊走在各個房間,展示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他的群戲之神的美譽也得自於此。
為了在美術道具上逼真,上層女人們的首飾都是貨真價實的物品,每天拍攝都得武裝保安保護。導演甚至要求所有的僕人不需要化妝,就素顏拍攝。
不過,這部電影對於觀眾也是一種挑戰。有很多人就抱怨人物太多,臺詞太多,根本分不清誰是誰。每一場戲都在努力分辨人物,根本來不及分析劇情。奧爾特曼的群戲鏡頭裡信息量大是出了名的,所以對於基於知道電影講述什麼故事的觀眾而言,這確實是一種莫大的挑戰。
不過,對於這部電影而言,人物比故事更加重要,導演也許壓根就不想讓觀眾去分析什麼劇情。那個謀殺的故事只是奧爾特曼拿來塑造眾多人物的線索而已。這非常鮮明的貫徹了他的那句名言:不要給我講故事,我需要的是人物。
可見,「群戲之神」並非浪得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