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節脾虛,乏力,腹脹,沒有比這組穴位更好的了

2021-03-04 馮名雨艾灸



▼

每晚9點與你聊艾灸| 與你說晚

網友提問:

馮名雨老師,我有一個特別煩惱的事情,已經伴隨我有兩三個月的時間了。就是我平時一吃飯就容易出現胃脹的情況。

然後,過一段時間胃脹消失了。自己又特別沒有精神,就想躺著睡覺,對於啥事兒都特別沒力氣,就是自己特別慵懶。請問該咋辦呢?


這個朋友的問題還是比較典型的。主要問題,首先是飯後胃脹,其次就是慵懶乏力沒有精神。並且這個症狀是患者從兩三個月前出現了,現在是10.22號,兩三個月前就是七八月份,今年8.7號立秋。所以他的症狀可以歸結於秋乏,也就是秋季乏力


俗語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秋季乏力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主肌肉。


肌肉想要有力,必須依靠脾運化而來的水谷精微。如果脾出現問題,運化水谷精微不足,那麼肌肉就無法得到充分的營養,此時就容易出現肌肉無力,消瘦,甚至肌肉萎縮的問題


所以,這個朋友的問題,多半還是脾虛導致的


1.中醫辨病症,講究分虛實。脾虛,指的是脾比較虛弱,比如脾氣虛

2.那麼,有沒有脾之實證呢?有,只是相對於脾虛而言,比較少

3.任何一個病症,有可能是虛證,也可能是實證,更可能是虛實兼有也是看存在的

4.虛證是內因引起疾病,如陰虛、陽虛等。實證,一般是外邪導致的情況居多。

5.脾實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扶牆進扶牆出。

吃自助餐,總怕自己交的錢,不抵自己吃的食物。就在吃飯前餓肚子,餓到自己扶著牆就去吃飯;吃飯時又吃到十二分飽,把自己吃撐了。這種吃的過飽,吃撐了的情況,就是脾之實證

1.根據之前的情況總價,脾胃乃後天質保,氣血生化之源,故而脾胃虛弱,容易導致胃脹以及四肢無力,慵懶的情況。調節脾胃虛弱,推薦一下的穴位和方法

2.脾俞穴+太白穴

這兩個穴位的共同使用,構成艾灸中的「俞原配穴法」,也就是用的脾的背俞穴(脾俞穴)+脾經原穴(太白穴)

3.原穴,為氣血源源不斷生發之穴,而背俞穴為各個經脈的經脈之前輸注到背部的穴位,簡單的講就是背俞穴是輸送氣血入臟腑之穴。兩者都是經絡對應的臟腑均有補虛的效果

所以,脾俞穴+太白穴,主要起到調節脾虛的問題

4.脾俞穴

位置: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找法:取一線過肚臍中點,水平繞腰腹一周;該線與後正中線交點,即為第2腰椎;從第2腰椎棘突垂直向上推3個椎體,即是第11胸椎棘突

5.太白穴

位置:在足大趾與足掌所構成的關節(第1蹠趾關節)後下方掌背交界線處可觸及一凹陷,按壓有酸脹感,即為本穴

1.脾俞穴+章門穴

構成「俞募配穴法」,也就是用的脾的背俞穴(脾俞穴)+脾的募穴(章門穴)

2.俞募配穴法,實際上是從陰引陽,從陽引陰的思路

3.背俞穴剛剛說了調節五臟的虛症,五臟屬陰,包括:心肝脾肺腎

4.六腑屬陽,包括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以及三焦。

而章門穴是脾的募穴,艾灸後可以強化脾運化水谷精微的能力,起到健脾化溼的效果

5.章門穴

為脾之募穴;八會穴之髒會

位置:在側腹部,當第11肋游離端的下方。

找法:屈肘合腋;肘尖所指處,按壓有酸脹感,即為本穴。

1.足三裡

首先,此穴為胃經合穴,而中醫認為:合治內腑。調節胃相關的病症,飯後胃脹是不是胃病?肯定是,故而取之

其次,此穴是調節全身的強壯大穴,可以提高個人免疫力

2.位置: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中指)

所以,綜上所述:

我們重點艾灸的穴位一共四個:脾俞穴,章門穴,足三裡穴,太白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跳轉到馮名雨淘寶商城



1、如需轉載請給編輯留言,並標明出處。禁做商用。

2、文章由馮名雨艾灸整理,圖片參考:超簡單取穴不出錯。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3、本公眾號所涉及的調理方法,僅供大家參考。如果遇到病症請遵照醫囑或者諮詢當地醫生。

4、本公眾號擁有馮名雨老師之肖像權,如有未經允許,擅自使用者,本公眾號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5、本公眾號所轉載文章僅供大家學習交流,均在合理使用範圍內。若所引用的圖片來源、數據來源、文字版權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其他權利,煩請告知編輯,編輯將立即改正或刪除。

相關焦點

  • 脾虛溼氣重,常吃5種食物,按摩1個穴位,幫助調理效果好
    脾臟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脾臟有濾血的功能,若是脾虛,人們體內的溼氣有可能就會加重,就會出現頭暈、乏力、疲憊的狀況,因此應該及時進行調理,那麼怎樣調理脾虛溼氣重的情況呢?脾虛溼氣重的人吃以下5種食物可以調節體質,促進身體健康。
  • 身體這處有凹陷,暗示脾虛了!一個穴位,幫你健脾和胃,補中益氣~
    專家解釋為身體上的許多實證和虛證,都會在穴位上出現凹或凸的變化,就是說當我們看到這些穴位出現凹或者凸變化的時候,我們的身體可能出現了相應的健康問題。到底這些穴位是什麼?又該如何針對性地調理身體呢?當我們身體處在脾虛、腎虛等虛證的時候,對應的穴位常常會出現凹的表現,就像地下水不足時,地面會塌陷。
  • 糖尿病患者全身乏力,根源在於脾虛,中醫1個方子健脾補氣緩解
    導語:現實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其實並不少見,越來越多的糖尿病人如果服藥來維持血糖,而對於那些糖尿病患者最多的一個突出現象就是,沒有精神讓人感覺到特別疲憊,尿多身體消瘦,對於這些現狀,西醫和中醫的看法不同,中醫則認為,根源在於脾虛。西醫則是認為4個原因導致的。
  • 冬季來了,穴位貼敷治療過敏性鼻炎,是個好時機
    藥方選用:斑蝥 麻黃 細辛 甘遂 以上四味藥等比例研成粉末,取適量撒在1cm見方的五層紗布上,點麝香少許,貼敷於肺俞、脾俞、腎俞、大椎、足三裡五個穴位上,並用醫療膠布固定。具體的病理變化是肺失宣發,鼻竅不利,脾虛不運,氣血乏源,腎陽不足,寒水上泛。患者會出現氣短自汗,四肢睏倦,腹脹便溏,形寒肢冷,耳鳴遺精等諸多伴隨症狀。而冬至已到,入九之後,正是三九穴位貼敷的最佳時機。
  • 脾虛的危害不容小覷,實在的健脾土方法,調節脾胃,脾會更強壯
    思慮、飲食無度、寒氣侵體、熬夜等行為,會造成脾氣虛損,引起脾虛。脾一旦虛了,人體的運化功能會下降,體內的水溼運化不出去,體內的溼氣會變重。脾氣虛弱,氣血無法很好的生化,人的精神會變差,衰老速度會變快。脾虛還容易引發肥胖、貧血等問題,對健康會造成一定的威脅。一個人是否脾虛,看他的外在就能看出來。
  • 肝鬱、脾虛、陰虛,你是哪種黑眼圈?一招解決熊貓眼
    一個黑眼圈寫盡不規律生活史漫漫長夜,無心睡眠,手機還那麼好玩,網上還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根本停不下來,一覺醒來,沒有國寶的命卻偏偏長了同款的眼圈,走出去,男生揪心揪肺地害怕別人說自己腎虛,女生草草地化了個不熟練的煙燻妝。
  • 女人常揉三陰交穴位美麗一生!(三陰交穴位位置圖)
    2、緊緻臉部肌肉,使臉部不下垂看看張曼玉和趙雅芝,現在臉都緊緊的,沒有松垮下來,因為她們的飲食都很規律,脾沒有受到傷害。再看看大美人關之琳,經常在家開Part,飲食無節制,喝酒無節制,傷了脾,臉部現在鬆弛得非常明顯,老態驟然顯現。經常傷害脾,臉上及全身肌肉都會更快的鬆弛。
  • 脾虛的人臉色差沒力氣愛生病,要常吃這3種食物
    面對著滿桌的美食,最痛苦的應該只有一類人,吃3口就飽了的那種人……這類人也往往是最讓人掃興的,開什麼玩笑,姐姐我還沒有開始大快朵頤呢,你老人家就說自己吃飽了!?你這是襯託我能吃啊,還是暗地裡想讓我增重變胖啊?其實這類想吃卻吃不多,一吃就覺得腹脹,半天還消化不動,最後稀裡糊塗、草草的溏便排洩出去,才稍微覺得腹中寬鬆的人,遺憾的告訴你,你這是脾虛了。
  • 心、胸、胃位置接近,都想調理,有沒有哪個穴位簡單又有效的?
    今天我們來講一講公孫穴,這個穴位原先我沒有體會到它的重要性,最近慢慢有點感覺了。它的一個特點是交會衝脈,而衝脈又為血海。具體下面會講到。公孫歸足太陰脾經,在足內側緣,當第一蹠骨基底的前下方。主治胃痛,嘔吐,不消化,腹脹,洩瀉,痢疾等。
  • 一組穴位,讓你自我拯救
    :合谷穴+太衝穴,中脘穴+足三裡穴,羶中穴+神門穴 2.合谷穴+太衝穴 這一組穴位,俗稱的「開四關」,是調節人體氣血平衡,陰陽平衡的重要穴位。基本上我們碰到的慢性病,首先就要先艾灸這一組穴位 合谷屬手陽明大腸經,五行屬金,以降為順。並且大腸和肺互為表裡,肺主氣,司呼吸。故而合谷穴,也有調節全身之氣的作用。 太衝穴歸屬於足厥陰肝經,五行屬木,以升為順。
  • 脾虛溼氣重?教你調理方法,輕鬆補脾趕跑溼氣
    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腸胃,對脾臟會有點不熟悉,不過,近些年來,脾虛的人越來越多,大家對脾臟也就有了一定的了解。脾虛,帶給人體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可能比腎虛還要可怕。不知道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就是脾有病,人廢一半。
  • 豐隆穴,是一個化痰祛溼的穴位,從此,看到厚厚的苔你就要想到它
    今天我們來講一下這個豐隆穴,它是屬於一個我很常用的穴位,一般溼氣比較重的,我基本都會給它來一針,化化溼氣。豐隆穴在小腿前外側,就是我們昨天講的上巨虛上一個手指寬,並往外一個手指寬。具體我們來看一下圖片上標的。
  • 人若脾虛,身廢一半!脾虛的人,會收到接二連三的警報,一看就知
    脾虛了,攝入運化不了,將使得飲食成為問題。氣血無從產生,也將使得臟腑失去滋養。脾和肝又是相輔相成的,脾主運化,肝主排毒。肝如同身體內的化工廠,被脾運化過後的食物殘渣,需要肝參與排毒,將其中的有害物質清理出體內。脾虛,食物無法正常運化,肝的排毒壓力也陡增,故而肝臟也不會好。民間常說肝脾不和,就是兩大系統無法協同作用。
  • 是典型的脾虛症狀,通過3個辦法可以改善
    正常人臉色紅潤有光澤,而有些人臉色沒血色、暗黃,整個人看起來都沒有精神。除了天生膚色以外,則要注意脾虛。脾虛是中醫上的理念,典型的症狀是消化不良、皮膚沒有光澤彈性、容易洩瀉、水腫、四肢發冷、月經不調等等。在臨床上看來,脾虛可導致一系列身體虛弱,五行當中脾臟屬土,有運化、輸送、統血、潤養之作用,是重要的後天之本。
  • 人體脾虛有哪些表現?眼袋大竟是脾虛導致,最後一個表現人人痛恨
    脾虛的症狀有哪些?1、舌頭髮白:若是有脾虛的情況,在照鏡子時可發現舌頭顏色呈現白色,這是由於舌頭上有一層很厚的舌苔造成的,這種情況表示人可能發生了脾胃虛弱的情況,需要注意調理和改善。2、消化不好:脾虛的人在日常吃東西時會發現,若是吃過於油膩的食物,或者吃的較多,就會出現消化不好的情況,發生拉肚等現象,大便裡會有許多沒有消化的食物殘渣,此時應注意檢查是否有脾虛的情況。3、食慾下降:脾虛的人由於消化功能減弱,新陳代謝速度下降,在日常食慾會出現下降的情況,逐漸影響營養吸收,降低免疫力。
  • 脾虛的人,6個表現較明顯,3個平民寶典,「低成本」也能健脾和胃
    有人拉肚子,有人咳嗽,有人發胖,有人渾身無力,這就是天氣轉換向我們身體發出的挑戰,而最先迎接挑戰的正是我們的脾。《素問·靈蘭秘典論》認為:「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此為脾的功能之一,運化水谷,化為精微,供給全身,所以脾虛便會導致運化失常。脾胃不夠強健,都有哪些表現?
  • 變胖不外乎脾虛和胃熱,明白自己的體質,才能高效減肥(附配方)
    在這8年時間裡,我遇到過無數個找我減肥的人;綜合來看,大部分人都離不開兩大困擾:1.邱醫生,我吃得不多啊,怎麼還是這麼胖呢?2.邱醫生,我食慾太旺盛了,怎麼控制不住呢?這兩種人,代表了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肥胖者,他們很迷惑。其實無需迷惑,這兩種表現,跟你的脾胃,是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其中一種是脾虛,另一種是胃熱。
  • 人體信號:睡覺不自覺流口水當心是脾虛
    睡覺時不自覺的流口水,很可能是脾虛造成的。脾為後天之本,負責將我們吃下去的食物轉化為營養物質,輸送到全身。若脾虛,可能會食欲不振、氣短面色萎黃、精神疲憊、心情抑鬱等,不利於健康。脾虛的原因脾虛大多是由飲食失調、過度疲勞或久病體虛引起的,除了辨證選擇藥物治療外,還可通過食補、按摩等方法來緩解症狀。脾虛宜吃補脾益氣食物脾虛的人可適當吃些具有補脾益氣作用的食物,比如紅薯和紅棗。
  • 身體疲憊乏力,四肢沉重?多半是有水溼痰飲,教你3招健脾化溼
    身體疲憊乏力,四肢沉重?多半是有水溼痰飲!教你3招健脾化溼樓下的趙阿姨說自己總是口渴,每天至少喝8杯水,但是還是不解渴,晨起後渾身無力,頭暈腦脹的,沒有精神,一直犯困。專家和她說,她是患上了代謝症候群。